香港地價狂跌,九七金融風暴再現?| 出牆

觀察彙編

昨日,香港地政總署拍賣的一則土地,以異乎尋常的低成交價震驚了業界。這起新界的住宅用地最終以不足兩萬元港幣的麵粉價成交,摺合人民幣不足1.7萬元/平方米,遠低於北京上海的地價。短短半年時間,香港同一地段、同一用途的土地價格暴跌近七成。過去的三個月中,港府土地招標又接連出現兩次流標事件。面對此種情形,不少港媒對香港樓市未來走勢和政府措施進行了分析。

美國多維新聞在《香港地價暴跌七成 李嘉誠損失千億》報道了拍賣的詳情:此次位於新界大埔區的用地招標,由中國海外以極低價21.3億港元投得。(母公司: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批租期為五十年,指定作私人住宅用途。以地盤面積37,696平方米計,單位價格約為5.65萬/平方米(均為港元)。

香港文匯報在港地價暴跌70% 只得北京六環一半》的文章中分析了政府賤賣土地的原因:地皮低價出售受到項司法複核、斜坡問題等困擾。加上樓市前景不明朗,令地價每況愈下。

 

土地流拍的同時,香港的房價也在加速下跌。新加坡聯合早報在年前的報道了受香港樓市下跌影響,張柏芝賬面虧損近2000萬元的新聞。實際上,2016年1月,香港樓市成交量創下25年的新低,樓價連續數月跳水。根據公開的數據,2015年四季度的單季跌幅達到7.5%,進入2016年之後則加速下跌。眾多研究機構預測,香港的房價將要再跌三成左右。影響樓市的因素包括供應增加、利率上行、香港及內地經濟增速放緩。

 

華爾街見聞進一步預測到:土地抄底拍賣後,樓市將進入調整期,大中小型開發商的出價變得較為保守,顯示開發商對香港樓市後市的看法更趨謹慎,香港樓市寒意漸濃。此前,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了美國Demographia的《國際住房可負擔性研究》指出,香港成為全球最負擔不起房地產市場地位的城市。這次樓

市大幅遇冷對政府措施,市民購房和開發商投資將產生很大影響。

 

新加坡聯合早報在《樓市回落 梁振英重申無意減辣》一文中披露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政府無責任去保證樓市只升不跌。市民住屋問題是由於過去土地供應不足,外來需求、炒賣及投資需求,令房屋面對嚴重供不應求的情況,所以政府會繼續壓抑外來需求、炒賣及投資需求,亦會繼續增加土地供應及樓房供應。未來五年將上馬一系列新項目,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應,以解決住房問題。他說,樓價高、租金貴,阻礙了很多年輕人組建家庭或創業。他指出,過去三年引入的房地產降溫措施——包括向部分購房者徵收的雙倍印花稅——已令最近數月租金和房價出現下滑。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在英國路透社《倘確定香港樓市進入下行周期 將適度放寬已收緊的措施--金管局》的報道中回應對於樓市遇冷後的措施,表示,雖然樓價已自高位下跌,且交投量亦低,但仍需時間觀察以確定房地產是否已進入下行周期。若確實如此,該局會在適當時候適度放寬樓市收緊措施。

 

自去年來的香港樓市寒冬,加上香港股市受挫,資金外流。不少輿論爭相以九七亞洲金融風暴詮釋今天的情況。對於此種言論,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升為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究其你那香港樓市暴跌會否再現?》,闡釋到:市場上各種評論與分析均不看好今年香港樓市,特別是中小型住宅,認爲樓市升得太高,超過負擔能力,最終樓市崩塌。事實上卻非如此,當前樓市仍然健康。中小型住宅以自住需求主導,過去一年,更由首次置業帶動。香港房地產市場持續多年的非理性繁榮已經終結,2016年香港樓市調整,乃適應本地經濟和收入增長放緩,並非轉勢向下。待樓價和租金調整完成,有能力的買家又會入市。樓市遇冷是香港房地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契機。


推薦閱讀:

TAG:香港 | 金融 | 地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