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節選(注釋) - lbm1128的日誌 - 網易博客

離騷》節選(注釋)高中語文必修2 2009-01-22 00:38:59 閱讀503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離騷》節選(注釋)   屈原1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2餘雖好(hào)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謇(jiǎn)朝誶(suì)而夕替。3既替余以蕙纕(xiāng)兮,又申之以攬茝(chǎi)。4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5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6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zhuó)謂余以善淫。7固時俗之工巧兮,偭(miǎn)規矩而改錯。8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9忳(tún)鬱邑余侘傺(chàchì)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10寧溘(kè)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11鷙(zhì)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12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13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rǎng)詬(gòu)。1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1(太息:嘆息)(涕:眼淚;掩涕:掩面拭淚)(民生:百姓的生活。一說「人生」)2(雖1:借作「唯」)(好:愛慕,崇尚)(修姱,修潔而美好)(鞿:馬韁繩;羈:馬籠頭。鞿羈:喻指束縛、約束)(謇:古楚語的句首語氣詞)(誶:諫諍)(替:廢棄,貶斥)(蕙:香草名)3(纕:佩帶)(申:重複,再三;又「重新」)(以,因為)(攬:採集;茝,香草名;攬茝:比喻高尚的德行)4(所善:所認為美善的事)(雖2:縱然,即使)(九死:死多次,強調不怕死)5(靈修:神仙,這裡指懷王)(浩蕩:荒唐,沒有原則。古今義不同)(民心:我的用心)6(眾女:喻指許多小人)(蛾眉:喻指高尚德行)(謠諑:造謠,誹謗)7(淫:淫蕩)(固:本來)(時俗:世俗)(工巧:善於取巧)(偭:背向,引申為違背)(「錯」通「措」,措施)8(繩墨:比喻準繩、準則)(周容:苟合取容)(度:法度,準則)9(忳:憂悶)(「邑」通「悒」,憂愁苦悶)(侘傺:失意的樣子)(窮困:路阻塞不通,引申為走投無路的意思)10(溘:突然,忽然)(「圜」通「圓」)11鷙鳥:鷙與鳥。12(孰:何)(異道:不同道)13(尤:責罵)(攘:忍受) (詬:侮辱)14(伏:守,保持)(死:為動用法,為……而死)15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16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17步余馬於蘭皋(gāo)兮,馳椒丘且焉止息。18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19制芰(jì)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20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21高/余冠之岌岌(jí)兮,長/余佩之陸離。22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23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24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25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hào)以為常。26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按習慣,《離騷》以節論,每四句一韻節。(重點掌握「  」字詞的含義。)15(相:選擇;相道:觀察,選擇道路)(察:審慎)(延:久久。佇:久立)(「反」通「返」,返回)16、(朕:那時是第一人稱)(復路:回原路)(及:趁著)(行迷:走迷了路)17(步:緩行,這裡是使動用法)(馳:快跑)(焉:於彼,在那裡)(止息:停下來休息)18(進:在朝廷做官)(入:被君王所用)(離:通「罹」,遭受)(退:退隱江湖)(初服:指未出仕前的服飾,比喻原先的志向)19(芰:荷葉)(芙蓉:荷花)20(不吾知:即「不知吾」) (亦已兮:也就算了啊)(苟:只要)(信:確實)(芳:美好)21(高:用做動詞,使……加高)(岌岌:高聳的樣子)(長:用做動詞,使……加長)(陸離:修長的樣子)(芳:芳香)(澤:光澤)22(昭質:光明純潔的本質)(反顧:回頭看)23(游目:放眼觀看)(四荒:指遼闊大地)24(繽紛:繁多)(繁飾:眾多裝飾品)(芳菲菲:服飾品之芳香濃烈)(「章」通「彰」,明顯,顯著;彌章:更加明顯。「欲蓋彌彰」)25(好修:喜歡修飾。愛美,比喻喜歡修身養性)(以為常:認為是常規;以為:認為)26(未變:不會改變)(懲:受創傷而改變)◇天問千聲悲故國    江咽萬語吊斯人◇1長 太息   以掩涕兮,哀   民生  之多艱。2餘 雖好(hào)修姱(kuā)  以鞿(jī)羈兮,謇(jiǎn)朝誶(suì)而夕替。3既  替余   以蕙纕(xiāng)兮,又  申之   以攬茝(chǎi)。4 亦  余心   之所善兮,雖  九死   其猶未悔!5怨  靈修  之浩蕩兮,終  不察夫  民心。6眾女  嫉  余之蛾眉兮,謠諑(zhuó)  謂余  以善淫。7固  時俗  之工巧兮,偭(miǎn)規矩   而改錯。8背 繩墨   以追曲兮,競 周容  以為度。(5—8)9忳(tún)鬱邑 余 侘傺(chàchì)兮,吾   獨窮困乎   此時也。10寧溘(kè)死   以流亡兮,余  不忍 為此態也!11鷙(zhì)鳥   之不群兮,自前世   而固然。12何方圜(yuán)   之能周兮,夫 孰異道   而相安?13屈心 而抑志兮,忍尤 而攘(rǎng)詬(gòu)。14伏清白   以死直兮,固 前聖  之所厚。1、為民生多艱而掩涕,至今還令人感動不已。2、獨善其身,自我約束。因諫諍而遭罷黜。3、「蕙纕」、「茝」為香草類,喻君子美德、理想。4、捨生取義,無怨無悔。5、以「靈修」喻楚懷王。懷王賢愚不分,忠奸不辨(2)——痛苦悲哀的根源。6、以「眾女」喻小人,以「蛾眉」喻余之高尚美德。 「嫉」「謠諑」,眾臣妒賢忌能——悲哀的根源之二。7、8奸臣誤國,投機取巧,沒有原則。(時俗如此,與自己形成鮮明對比)9、余「窮困」之境,內心痛苦無奈之態。10、「寧……不」表達自己的無愧選擇。11、以「鷙」自喻,不與凡鳥同流合污。12、方與圜何能周?異道難相安?——這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忠與奸;善與惡;)13、屈抑心志,忍攘尤詬。14、以「死直」表「清白」,前賢是榜樣。【第1節】我長聲嘆息擦拭眼淚啊,悲哀人生(百姓生活)的多災多難。我只是崇尚美德而自我檢束啊,卻早上進諫晚上就遭到貶黜。(1—2)【第2節】既因我用蕙草做佩帶而貶黜我啊,又因為我採集了香茝而給我加上罪名。這都是我出自內心的愛好啊,即使讓我死上多次我也決不後悔。(3—4)【第3節】怨君王是這樣地糊塗(荒唐,沒有準則)啊,始終不能體察我良苦的用心。那些女人妒忌我秀美的蛾眉啊,造謠誹謗我好做淫邪之事。(5—6)【第4節】世俗本來就善於(適合於)投機取巧啊,違背規矩辦事而任意改變措施。違背準繩而追隨邪曲(隨意歪曲)啊,爭著把苟合取容作為常規(競相把苟合取悅於人奉作法度)。(7—8)【第5節】我多麼憂愁鬱悶失意(煩悶失意)啊,獨有我在這時候是這樣的困窘無奈(走投無路)。寧可突然死去或遭受放逐啊,我也決不肯做出這樣苟合取容的醜態!(9—10)【第6節】品性剛烈的鳥不與凡鳥同群啊,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哪有方枘和圓鑿能夠相合啊,哪有道不同能夠相安的()【第7節】寧願(讓)心裡受著委屈、讓自己的意志被壓抑啊,忍受著別人強加的罪過而蒙受著恥辱(忍受著別人強加的責罵和侮辱)。保持清白而獻身正道啊,本來就是前代聖賢所推重的。(13—14)15悔相道  之不察兮,延佇乎   吾將反。16回朕車   以復路兮,及行迷  之未遠。17步余馬  於蘭皋(gāo)兮,馳椒丘  且焉止息。18進不入  以離尤兮,退將  復修 吾初服。(承上啟下句)19制芰(jì)荷  以為衣兮,集芙蓉  以為裳。20不吾知  其亦已兮,苟 余情   其信芳。21高  余冠之岌岌(jí)兮,長   余佩之陸離。22芳與澤   其雜糅兮,唯昭質   其猶未虧。23忽反顧  以游目兮,將往   觀乎 四荒。24佩繽紛  其繁飾兮,芳菲菲  其彌章。25民生  各有 所樂兮,余 獨好修(hào)  以為常。26 雖  體解  吾  猶未變兮,豈  余心   之可懲!15、上文是「九死未悔」,這裡是「悔相道之不察」,「不悔」與「悔」是否矛盾?這裡詩人要「悔」的是什麼?是真悔嗎?(不!)16、17、為什麼說「行迷」?18、「退亦憂,進亦憂,然則何時可樂耶」「窮則獨善其身。」這是屈原的追求嗎?「進不入」總結1—14句。19、20、孤芳自賞,總可以了吧?21、22、23、24、「獨好修」。25、這裡的「民生」是「人生」的意思。也有人認為「哀民生之多艱」中的「民生」也是「人生」的意思。人生不變的是我的「獨好修」。26、照應上文的「雖九死其猶未悔」。表達對理想的執著。一個真正的愛國者,憂國憂民者怎能苟活而「獨善其身」?想到了譚世同的悲壯。【第8節】我後悔當初選擇道路時沒看清楚啊,久久地站立我決定將要返回。轉過我的車頭以返回原路啊,趁著迷路還不是很遠。(15—16)【第9節】趕著我的馬車緩緩地走上長滿蘭草的水邊高地啊,疾馳到長著椒樹的山丘暫且(在這裡)休息。到朝廷做官不被君王接納卻反而獲罪(遭受指責)啊,退隱下來我將重新整理我當初的服飾。【第10節】裁剪菱葉荷葉做成上衣啊,將荷花花瓣聚集編織成下裝。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我的內心確實是美好的。【第11節】把我高高的帽子再加高啊,把我長長的佩帶再加長。(因為)我的芳香和光澤雜糅在一起啊,(所以)惟獨我光明純潔的品質還沒有虧損。【第12節】忽然回過頭來縱目遠望啊,將去看看四方廣大的地方。佩帶上繽紛多彩的服飾啊,濃郁的芳香更加顯著。【第13節】人生各有各的樂趣啊,我獨愛美,並且習以為常。即使被肢解我還是不會改變啊,難道我的志向會因受到創痛而改變嗎(難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變的嗎?)(譯述主要依據課文注釋)1、香草美人的寫法及形象的比喻:蕙纕、攬茝、靈修、眾女、蛾眉、繩墨、鷙(zhì)鳥、方圜、制芰(jì)荷 、集芙蓉、高余冠、長余佩、芳與澤、佩繽紛、芳菲菲 。2、找出直抒胸臆的詩句。【補充批註】【朗讀指導】騷體詩一般是每句二至四個節拍,隨文切分,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兮」字要拉長語音,體現出整個句子的似斷實連,若連若斷。【《離騷》的表現手法】《離騷》多用比興手法,正如東漢王逸所說的「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於君」。比興手法,「蕙纕」「攬茝」「鷙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等字句告訴我們,作者用異花香草來裝飾自己,都表現了作者對美德的追求,表現了作者人格的高潔。「眾女」則喻指奸佞小人,表現了作者對小人的輕蔑與不屑。除了比興手法,還有對比和誇張:對比使現實中的忠奸、美醜、善惡形成鮮明的對照,產生了言簡意豐,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人物形象更加鮮明,詩人以香花異草象徵自己的品德,已富有優美的形象,而這種集中的誇張的描寫,更把詩人的形象刻畫得崇高、偉岸、挺拔,在寫實的基礎上增加了異樣的光芒和色彩。○附相關材料:屈原、《離騷》與「楚辭」。屈原(約公元前339~約前278)生活在楚國衰落的時期。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稱他:「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26歲的屈原,即任楚國左徒之職,頗得楚懷王信任。後來,由於他的治國方針觸犯了靳尚等權臣的利益,靳尚等人向楚懷王屢進讒言。懷王信之,將屈原貶為三閭大夫。屈原雖有很大的抱負卻「英雄無用武之地」。對於屈原提出的種種行之有效的富國強兵政策,楚懷王不但不接受,反而先後兩次將他流放到江南和漢中地帶。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克楚國郢都,楚國君臣倉皇而逃。消息傳到江南,長期在洞庭湖流域過著流放生活的屈原,深知大勢已去,絕無回天之力,只好以身殉國,於當年五月五日懷石投汨羅江而死,終年62歲。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一個愛國者的悲劇,一個改革家的悲劇,一個正義毀於邪惡的悲劇。縱觀他的一生,作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敗了。他的理想和事業永遠為後人所惋惜。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成功了。他憂國憂民、行廉志潔的人品被譽為後世楷模,他氣魄宏偉、辭章瑰麗的作品堪稱世界文學殿堂的精品,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了積極影響。近代學者梁啟超首推屈原為「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宗」。郭沫若評價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聞一多評價屈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有充分條件稱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文學史》評價屈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學》評價屈原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開會,號召全世界人民紀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其中一位便是中國的屈原。◇當今世上還有幾人能像屈原那樣有滿腹的文才和廉潔的品質?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他「長嘆兮以掩悌兮,哀民生之多艱」他忠君愛國(憂國憂民者)、銳意改革(政治家)、追求「美政」(理想主義者)、他廉潔剛正、勇敢無私無畏,他是一個失意失敗者、天才詩人、道德自我完美主義者。◇《楚辭》收集戰國時代楚國屈原、宋玉等人的詩歌,西漢劉向輯,東漢王逸作章句(對古書的分析解釋)。這些詩歌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後世因此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或「騷體」。  《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共374句,2477字,按習慣,《離騷》以節論,每四句一韻節。(據王泗原校釋本,《離騷》有372句,分93節,共2464字。)《離騷》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後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憂國之思的作品。《離騷》是我國詩歌史上首次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抒情詩。屈原是「楚辭體」或「騷體」的創立者。(離通「罹」,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前半部分是詩人的人生感慨,後半部分以神話的方式描述了神遊天上等一系列幻境。全詩貫穿了以理想對抗現實的浪漫主義精神,將神話、想像、歷史和自然糅合在一起,以香草、美人等一個接一個的比興寄託詩人的感情,想像豐富奇特,場面撲朔迷離,構成了一幅奇偉絢麗的畫卷,表達了詩人對未來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闢了一片新天地。《離騷》與《詩經》在文學史上並稱"風騷",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關於「楚辭」2】 「楚辭」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變幻,詞藻華美,抒情濃郁,對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襯字。「兮」是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的語氣詞,它在詩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盡一樣。用在句中,表語音的延長;用在句間,表語意未竟,待下句補充;用在句尾,表感嘆意味。就課文來看,「兮」均用在句間,表示語意未完,等待下句補充。◇特點:①汲取散文的筆法,行文靈活多變;句式以六言為主,加上對偶修辭,使整首詩整齊而節奏鮮明。②大量用"兮"字,不僅加強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詩歌的調子回蕩頓挫,婉轉動人。③浪漫主義手法的巧妙運用,想像豐富。◇魯迅評價屈原的作品為「逸響偉辭,卓絕一世」。◇《離騷》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光輝。它既植根於現實,又富於幻想色彩,大量運用古代神話和傳說,通過極豐富的想像和聯想,把現實人物、歷史人物、神話人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瑰麗奇特、絢爛多彩的幻想世界,從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不愧為我國最早的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典範。◇用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並表達政治理想,是《離騷》的一大藝術特色。這種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於某一物 上,也就是"移情於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 ,可抒難抒之情。「恐美人之遲暮」 一句中「 美人」 喻指楚懷王「固眾芳人之所在」一句中「眾芳」喻指群賢,用「椒、桂、蕙、茝」四種植物喻群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對君王的忠誠,對古代君王舉用群賢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潔情操,希望君王能夠拋棄穢政,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像古代賢明君主那樣,以社稷為重,舉用群賢,了解自己的憂國憂民的良苦用心。《離騷》   (節選)『教學目標』 1、 了解屈原和《離騷》;離騷體、比興手法的使用;理解並掌握詩中的關鍵語句; 2、 誦讀文章,通過整體把握和品讀、反覆鑒賞文中佳句,感受屈原憂國憂民、執著追求理想的高尚品德(把握作品中的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 了解作者塑造形象、抒發感情的方法。『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以盡情、多樣朗讀;解釋重要詞語、邊讀邊講述詩意為主。第二課時以分析人物形象,體會「騷體」特點。)『課前準備』在閱讀課上播放《百家講壇·屈原》一集,主講人武漢大學教授、博導李敬一第一課時『教學內容』1、了解作家作品;2、檢查課前預習,圈解重要字詞句,講譯詩文;3、誦讀課文,體味作者思想感情。『教學準備及教學設計』一、 導入在閱讀課上,我們已經欣賞了李敬一教授在《百家講壇》中講述的《屈原》一集,初步了解了屈原其人其事,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他的代表作品——《離騷》。二、 作家作品簡介1、 屈原概況(可請學生自己來談)2、「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風、騷自古並稱,「風」指什麼?「騷」指什麼?(「風」指《詩經》中的「國風」,「騷」指《離騷》。《離騷》與《詩經》在文學史上並稱「風騷」,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天問千聲悲故國,江咽萬語吊斯人。」這副對聯寫的是誰?屈原。2000多年前,一位偉大的詩人因忠誠而被流放,容顏枯槁,行吟江畔,抱石沉江。「楚辭」是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為主體的詩歌總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因此後人又把「楚辭」的體裁稱為「騷體」。 「楚辭」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變幻,詞藻華美,抒情濃郁,對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襯字。「兮」是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的語氣詞,它在詩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盡一樣。用在句中,表語音的延長;用在句間,表語意未竟,待下句補充;用在句尾,表感嘆意味。就課文來看,「兮」均用在句間,表示語意未完,等待下句補充。『《離騷》簡介』《離騷》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並為之奮鬥不息的一個縮影,是「可與日月爭光」的一篇浪漫主義傑作。作品前半部分主要寫作者矢志報國、高潔自守與不屈不找的精神;後半部分主要表現作者理想不得實現的矛盾心情以及以死殉理想的決心。通過這樣的抒寫,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現了詩人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熱情,表現了詩人潔身自好的高尚節操和嫉惡如仇的鬥爭精神,並對楚國的政治腐敗和黑暗勢力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作品運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像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的特色,對後世有深遠影響。3、 解題「離」通「罹」,「遭遇、遭受」義;「騷」,「憂愁」義。「離騷」即「遭遇憂愁」的意思。三、 整體感知1、 請學生誦讀課文,其它同學注意讀音和音節劃分; 2、 正音;3、 教師範讀或聽磁帶朗誦; 4、 老師點撥誦讀節奏、音節的劃分騷體詩一般是每句二至四個節拍,隨文切分,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羈兮,謇/朝誶/而夕替。」「兮」字要拉長語音,體現出整個句子的似斷實連,若連若斷。5、 默讀課文,藉助課文注釋及工具書,了解詩句含義,教師巡視,及時點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決初讀中的疑難問題。6、 整體感知,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1) 請幾位學生翻譯第一段。(2) 速讀課文,找出第一段中表現作者心理狀態的詞,並分析造成這種心理的原因。哀:民生多艱、朝誶而夕替。怨:靈修不察民心,眾女嫉余蛾眉,謂余善淫。(3) 因為「蕙纕」「攬茝」遭嫉、被貶,反映出怎樣的現實?作者追求美德、潔身自好卻遭嫉、被貶,反映出屈原與群小之間的尖銳衝突和君主清濁不分、忠奸不辨的昏庸。小結:「哀」、「怨」揭露了楚國政治黑暗、君王昏聵的社會現實,表現出作者因「蕙纕」、「攬茝」遭嫉被貶而產生的對現實的不滿以及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的痛苦和愁悶。(4) 對於這種社會現實,對自己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作者是否一味哀怨?作者報以怎樣的態度?『學生討論明確』「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堅持真理,獻身祖國;「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剛正不阿,一身正氣。(5)朗讀課文第1段,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體味作者執著追求的理想,勇敢捍衛尊嚴的人格魅力。(6)請學生翻譯第2段(7)找出第2段中表現作者心理的詞及其所領起內容。悔:相道不察。上文是「九死未悔」,這裡是「悔相道之不察」,「不悔」與「悔」是否矛盾?『提示』 不矛盾。○1、這裡的「悔」並非真正的後悔,而只是一種自我反省:是否是當初沒有看清道路,應該返回呢?作者這裡並沒有否定自己的理想,並沒有懷疑自己的追求,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具體體現;「延佇」、「步」、「止息」讓我們看到一位猶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詩人形象;○2、作者由「悔」生「退」,「退」的目的是「修吾初服」,是為了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進一步完善自我,「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長余佩」「佩繁飾」,之後,作者不僅回到了「九死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堅定,信仰更加明確,「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讓我們看到一位百折不撓,寧死不屈的硬漢子形象!(8)通讀全文,飽含感情,讀出作者理想破滅後的那種痛苦和苦悶,讀出彷徨、自省後的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不悔的精神。【文言文知識整理】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1、掩涕:長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淚)2、誶:謇(jiǎn)朝誶(suì)而夕替(諫爭)3、替:謇朝誶而夕替(廢棄,貶斥)4、雖:雖九死而未悔(縱然,即使)5、眾女: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許多小人)6、蛾眉: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遙諑:謠諑(zhuó)謂余以善淫(造謠,誹謗)8、偭:偭(miǎn)規矩而改錯(背向,引申為違背)9、度:競周容以為度(法度,準則)10、溘:寧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11、異道:夫孰異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詬(罪過)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觀察,選擇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遠(趁著)16、止息:馳椒丘且焉止息(停下來休息)17、初服:退將復修吾初服(當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聳的樣子)19、游目:忽反顧以游目兮(放眼觀看)20、繽紛:佩繽紛其繁飾兮(繁多)21、未變:雖體解吾猶未變兮(不會改變)二、通假字1、錯:偭(miǎn)規矩而改錯(通「措」,措施)2、邑:忳(tún)鬱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憂愁苦悶)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圓」)4、離:進不入以離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彌章(通「彰」,明顯,顯著)6、反:延佇乎吾將反(通「返」,返回)三、一詞多義1、長:①長太息以掩涕兮(副詞,長久)   ②長余佩之陸離(使……加長)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為是好的)   ②謠諑(zhuó)謂余以善淫(擅長)3、以為:①制芰(jì)荷以為衣兮(用……做)②余獨好修以為常(認為)4、修:①余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美好)   ②退將復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獨好修姱以為常(美,美好)5、雖:①余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惟,只是)   ②雖九死其猶未悔(即使,縱然)四、詞類活用1、鞿羈:余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名作動,約束)2、淫:謠諑謂余以善淫(動作名,淫蕩的事)3、群:鷙鳥之不群兮(名作動,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為動用法,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動,使……受委屈,使……受壓抑)6、步:步余馬於蘭皋兮(使動,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動,使……加高)8、長:長余佩之陸離(使動,使……加長)五、古今異義的詞1、浩蕩:怨靈修之浩蕩(①古義:荒唐。②今義:形容水勢廣闊而壯大)2、工巧:固時俗之工巧兮(①古義:善於投機取巧。②今義:技藝巧妙)3、改錯:偭(miǎn)規矩而改錯(①古義:改變措施。②今義:改正錯誤)4、窮困:吾獨窮困乎此時也(①古義:處境困窘。②今義:經濟困難)5、流亡:寧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義:放靛。②今義:因災害或政治原因被迫離開家鄉或祖國)六、句式1、不吾知其亦已兮(賓語前置)2、唯昭質其猶未兮(固定句式)3、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定語後置)4、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被動句)5、雖體解吾猶未變虧(被動句)七、難句翻譯1、余雖好姱(kuā)以鞿(jī)羈兮,謇朝誶而夕替。譯: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啊,早上進諫而晚上即遭貶黜。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譯:這也是我心所嚮往的美德啊,縱然九死也不後悔。3、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譯:寧願突然死去,隨水流而長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這種醜態。4、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譯: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納,又遭受指責啊,就退隱了,重新整理我當初的衣服。5、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譯:裁剪荷葉做上衣啊,綴縫荷花花瓣做下裝。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譯:不了解我也罷了啊,只要我本心確實是美好的。7、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譯: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長我長長佩帶。8、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譯:世上的清芳和污濁雜糅在一起啊,唯獨我明潔的品質還沒有虧損。9、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譯:即使被肢解我還是不會改變啊,難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敗的嗎?第二課時『教學內容』 1、 把握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 賞析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教學準備及教學設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名句。一、 合作探究1、 作者在詩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試從內、外部兩個角度把握。高高的帽子外  長長的佩劍在  荷葉做的上衣   唯美形  荷花縫綴的下裝  高潔象  眾多的飾品撲鼻的香氣哀民生之多艱,怨靈修之浩蕩:憂國憂民,心繫祖國內  余心之所善,九死不悔:堅持真理,獻身理想       至在  寧溘死流亡,不為此態: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      善品  伏清白死直,固前聖所厚:剛正不阿、一身正氣      至質  民生各有所樂,余獨好修以為常:潔身自好,自我完善   美進不入以離尤,退修初服:上下求索,不改初衷2、 作者主要通過哪種藝術手段為我們塑造了這一「可與日月爭光」的光輝形象?(概括出手法,引文中詩句加以論證)『討論明確』《離騷》多用比興手法,正如東漢王逸所說的「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於君」。比興手法,「蕙纕」「攬茝」「鷙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等字句告訴我們,作者用異花香草來裝飾自己,都表現了作者對美德的追求,表現了作者人格的高潔。「眾女」則喻指奸佞小人,表現了作者對小人的輕蔑與不屑。除了比興手法,還有對比和誇張:對比使現實中的忠奸、美醜、善惡形成鮮明的對照,產生了言簡意豐,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人物形象更加鮮明,詩人以香花異草象徵自己的品德,已富有優美的形象,而這種集中的誇張的描寫,更把詩人的形象刻畫得崇高、偉岸、挺拔,在寫實的基礎上增加了異樣的光芒和色彩。3、回顧《詩經》中的比興手法,說說本文的比興與之相比有何不同。『討論明確』《詩經》中的比興比較簡單,分量很小;《離騷》中的比興內容複雜,對象眾多,分量較重。《詩經》中比興位置也較固定;《離騷》比興充斥全文,隨處可見。二、 拓展延伸對於屈原的抱石沉江,你有什麼看法?『提示』屈原究竟為何而死?這處死有沒有意義?對我們有何啟發?『拓展導讀』《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羌中道而改路)1、讀課文,翻譯重點句子 2、概括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詞 3、分析「比」在本文中的運用,並賞析象徵手法在文中的運用比(1)、《詩經》中我們學習了「比」的手法,這種比的手法在《離騷》中有了更廣泛的使用。學生再次通讀全文,找出文中的比喻,並大聲朗讀(2)、這些比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政治理想? 結合屈原的生平說一說。 學習什麼是「移情法」,在文中是如何運用的「恐美人之遲暮」一句中「美人」喻指楚懷王「固眾芳人之所在」一句中「眾芳」喻指群賢,用「椒、桂、蕙、茝」四種植物喻群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對君王的忠誠,對古代君王舉用群賢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潔情操,希望君王能夠拋棄穢政,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像古代賢明君主那樣,以社稷為重,舉用群賢,了解自己的憂國憂民的良苦用心。這種「美人芳草」式的象徵手法的運用,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具有深遠影響。4、根據文章描繪屈原的外貌。5、談談所了解的屈原及他的《離騷》,理清文章脈絡形象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尋道夫先路也」,詩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潔的品質,詩歌從第一句「帝高陽之苗裔兮」開始,詩人使用大量筆墨,從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說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貴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對楚國的興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記敘自己降生在一個祥瑞的時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賜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強調自己稟賦卓異不凡。在此基礎上,詩人進一步敘述自己及時修身,培養高尚的品德,鍛鍊出眾的才幹,迫切地希望獻身君國,令楚國振興,使楚王成為「三後」和「堯舜」一樣的聖明君主。總之.詩人自我的形象,代表著美好和正義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主張,能夠把楚國引向康庄大道。◇如果說「詩言志」,文如其人的話,那麼,你從這首詩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樣一個人?(見上)◇屈原名句選讀、賞析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道德自我完美)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憂國憂民者)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追求真理,剛正不屈)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對崇高理想的追求)旨遠辭高,同風雅並舉;行廉志潔,與日月爭光。——董必武清代文人李元度以愛憎分明的情感,撰成一聯贊屈原:上官吏,彼何人,三戶僅存,忍使忠良殄瘁?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論,能教日月爭光。親不負楚,疏不負梁,愛國忠君真氣節;騷可為經,策可為史,經天緯地大文章。衷怨托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孤忠報楚國,餘風波及漢湘人。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自題小像  魯迅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闇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補充閱讀◇魯迅評價屈原的作品為「逸響偉辭,卓絕一世」。◇當今世上還有幾人能像屈原那樣有滿腹的文才和廉潔的品質?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他「長嘆兮以掩悌兮,哀民生之多艱」他忠君愛國(憂國憂民者)、銳意改革(政治家)、追求「美政」(理想主義者)、他廉潔剛正、勇敢無私無畏,他是一個失意失敗者、天才詩人、道德自我完美主義者。?據王泗原校釋本,《離騷》有372句,分93節,共2464字。這裡節選的是《離騷》前面一部分,共46句。按習慣,《離騷》以節論,每四句一韻節,課文前44句為前11節,最後兩句「曰黃昏以為期,羌中道而改路」歷來被認為後人添加的。課文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從「帝高陽」到「曰靈均」)詩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來。前一節(四句)自述家世、出生時辰,後一節言皇考為詩主人公命名。從遠古帝顓頊帝說起,顯示詩人與楚國同姓宗親的血緣關係,既表現了詩人對祖先的崇拜,又表現他貴族出身的優越感和責任感。自述出生於寅年寅月寅日,詩人以為這是包含特殊文化內涵的吉宜時日;加上他出生時器度非凡,又獲嘉名,詩人認為這正是他高貴血統和得天獨厚的內在美質之所在。這既是他日後存君興國、變法圖強、熱愛宗國的思想感情的原動力,又是他的悲劇的根源。第二部分(從「紛吾既有」到「先路也」)詩人通過「扈江離」「紉秋蘭」「朝搴」「夕攬」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斷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養的嘉德懿行;由其自身深感時不我待,推廣開來,言及國家的命運,恐君王年老遲暮,表達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進而提出「撫壯」「棄穢」和任用賢才的政治主張。節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願做革新強國的先驅者,為楚王和國家獻身,一往無前。詩人有著美好的品德,又積極進取,而且胸懷大志,願為國家效力,按理應得到楚王的了解和信任,這就為下文詩人良好的主觀願望與殘酷的客觀現實之間的矛盾衝突,以及詩人所遭遇的挫折作了鋪墊。第三部分(從「昔三後」到「而改路」)。詩人先回顧歷史上興衰成敗的教訓(前八句),而後聯繫楚國的黑暗現實,反覆申訴自己的謇謇忠心和事君不合的悲慘遭遇(後十四句)。詩人讚頌先古三王和堯舜時代的政治清明,重用各種賢才,表達了他舉賢授能、革新吏治的政治理想。同時痛斥桀紂,批判黨人群小,委婉地勸告懷王莫蹈昏君亡國的覆轍。他希望楚王仿效明王聖君,而懷王卻被小人包圍,聽信讒言,致使詩人忠而被謗,信而見疑。他指天為證,耿耿忠心。最後又以婚約失敗為喻,表達了變法革新所遇的挫折,委婉地發出對楚王昏庸無能、反覆無常的痛心。課外選讀屈原《涉江》、《國殤》等詩篇。【相關閱讀】○屈原青銅像矗立在屈原祠中心的大壩上,通高6.42米,像高3.92米,總重3噸。設計者根據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長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欲橫奔而失路兮,堅志而不忍。」「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的思想與性格而設計鑄造。頭微低,眉宇緊鎖,體稍前傾,邁動右腳,提起左手,兩袖生風,表現出屈原愛國愛民的滿腔激情和孤忠高潔的精神境界。◇他的政治理想的內容就是「美政」,即聖君賢相的政治。他認為只有聖君賢相才能改變楚國的政治和社會的現實,使楚國強大起來。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他熱烈頌揚古代的聖君如堯、舜、禹、湯、后稷、文王以及齊桓、晉文和楚之三後等,熱烈頌揚古代的賢臣如伊尹、傅說、呂望、周公、寧戚、箕子、介子、比干、伯夷、叔齊、伍胥及楚之子文等。他還用對比的方法講一些非聖之君如桀、紂、羿、寒浞、澆等。他想通過對比來說明聖君賢相的重要,並藉以說明楚無聖君賢相的危險性,這些都是針對現實而發的。「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離騷》),耿介,意即光明正大,是屈原對國君的最高要求。所謂賢臣,則以伊、傅、呂、寧為楷模,而不以貴胄為對象。這就是主張用人唯賢,反對用人唯親的意思,屈原在講到賢臣時,往往用忠貞、忠誠、忠信這些辭語。屈原本人就是在忠君愛國的思想支配下,敢于堅持真理,不向邪惡勢力低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古代賢臣「忠」的美德在他身上有充分的表現。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尖銳對立,表達了他革除弊政的進步要求,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國危亡,使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鬥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祖國的決心。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圖強,做個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毛澤東高度評價屈原:是一個不朽的形象12月,毛澤東在訪蘇旅途中,常與蘇聯翻譯、漢學家費德林交談。費德林常就中國文學的若干問題向毛澤東請教,毛澤東也就此侃侃而談。費德林將這些談話作了記錄。這些談話實在是很精彩的詩話。費德林請求毛澤東談《詩經》,他認為《詩經》「無疑是中國詩歌的最高典範」。毛澤東說:「《詩經》是中國詩歌的精粹。它來源於民間創作。都是無名作者。創作的年代已經無法查考。這本文獻把過去那個久遠的年代同我們拉近了。《詩經》代表了中國早年的美學。這種詩感情真切,深入淺出,語言很精練。」費德林問:「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幾千年來《詩經》一直是中國詩人模仿學習的樣本呢?」毛澤東回答:「是的,這是沒有問題的。可以說《詩經》中的詩歌對後來每個有思想的詩人都產生過影響。問題在於如何理解這些古代的民間創作。這是問題的實質。對於那些不理解或者曲解了的人我們就不必去說了。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那些不僅理解,而且試圖模仿這種古代詩學的人。他們模仿的不僅是它的修辭特點,而且繼承了《詩經》中民間創作的內容實質。」「您指的是在追隨無名前輩的創作方面最有成就的詩人吧?」毛澤東說:「是的啰。可以說,這是語言藝術和詩歌形象發展中最有價值的內容。古代無名作者的天賦是把自己的思想意念變成簡練的詩歌和歌謠。」費德林說:「據中國文學史上說,在《詩經》的無名作者之後,首屈一指的該是屈原了,他是第一位有創作個性的詩人。」毛澤東說:「哦,這是你喜歡的題材啦。不過這個問題談起來就不那麼簡單啰。對,屈原生活過的地方我相當熟悉,也是我的家鄉么。所以我們對屈原,對他的遭遇和悲劇特別有感受。我們就生活在他流放過的那片土地上,我們是這位天才詩人的後代,我們對他的感情特別深切。不過現在的人就未必啰,他們不一定理解屈原的偉大功績。」費德林說:「我想,由於鄉土關係,同鄉人哪怕隔了許多代,對屈原有一種直接的感受,他們對詩人的評價就更有說服力。」毛澤東說:「可是,家鄉人對屈原的紀念是很微不足道的。何況詩人的時代距今已經兩千多年了。對於他的命運,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費德林說:「歷史上任何一個偉大變革都會產生一些悲歡離合的故事。至於屈原,政治變遷是他個人的不幸。屈原艱苦地走過他的時代,他憂國憂民,力求挽救楚國的危亡。」毛澤東說:「連年戰亂使國家凋敝,民不聊生,楚國滅亡了,這是事情的一個方面。接著開始了另一個歷史過程,就是把那些分散的、互相爭權奪利、爭戰不休的諸侯王國統一起來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最後,它以秦始皇統一中國而告終,從而形成第一個集中統一的帝國。這對中國後來的命運產生了重要作用。這是事情的另一個方面。這個問題我們以後還要專門來談。」……毛澤東說:「是的,這些都發生在我的故鄉湖南,發生在屈原殉難的地方———長沙。因為這緣故,屈原的名字對我們更為神聖。他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里。無論在國內國外,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人。」費德林對毛澤東說:「現在我們蘇聯讀者也能看懂屈原的詩了。我們知道,屈原是很久以前的詩人,但也是屬於未來的詩人,他用詩歌來表明自己的心跡,表達自己的真情。他的《離騷》向我們說明,有了生活體驗才能寫出詩來,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改變自己。」毛澤東說:「是啊,屈原的功勛並不是馬上就得到人們的承認。那是後來過了不少日子,詩人的品格才充分顯示出來,他的形象才真正高大起來。屈原喝的是一杯苦酒,也是為真理服務的甜酒,詩歌像其他創作一樣,是一種精神創造。」費德林說:「屈原憂天下之所憂,痛人民之所痛。老百姓愛戴他,崇拜他,這也算是一種個人崇拜吧……」毛澤東說:「是啊,這種崇拜不是屈原自己製造的,而是愛戴他的老百姓自發產生的。這種崇拜一直延續到現在,難道能怪他嗎?我們不能為別人負責,老百姓樹立他們所需要的權威和偶像,這是他們的事,我們不能對此負責。我不認為這是他的錯……」◇◇屈原不僅看重自身的「內美」,而更注重「修能」。在《離騷》中,屈原多次以花草象徵自己所追求、所修鍊蘭心蕙質的人格: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我把蘼蕪和白芷都折取了來,和秋蘭紐結著做成了花環)。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我已經種下了九頃地的春蘭,又栽了百畝秋蕙,我把留夷與揭車種了一大片,還夾雜著一些杜衡與芳芷之類)。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攬木根以結苣兮,貫薜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儷儷。(我掘取細根來把白芷拴上,又穿上了薜藶落下的花朵,我把菌桂削直後再貫以蕙英,紐成了瀟洒的花索馥郁婆娑)。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我把碧綠的荷葉裁成上衫,我把潔白的荷花綴成下裳。沒人理解我又算得了什麼呢,只要我的內心真正潔白芬芳)。從以上詩句來看,屈原堪稱「花迷」、「花痴」。但這戀花情結正是對應著屈原潔白芬芳的內心世界、高尚純凈的人格襟懷。為了維護自身人格的高潔,他固守著清貧廉潔,堅持著正確的治國強國謀略,抵制了小人的圍攻而絕不同流合污,忍受著不被理解甚至遭到貶抑的巨大痛苦:燉鬱邑余亻宅祭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我抑鬱不安,感受著孤獨,我獨自遭受著今世的貧窮困苦。即使死去,魂魄流散,也絕不肯同流合污,卑躬屈膝)。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世人各有所追逐的目標,而我專於愛好修潔。即使遭車裂我也不肯變更,難道我的心還會怕遭人威脅?)屈原是這樣寫的,也是這樣做的,做到了人格與詩格的高度統一。屈原以一生的遭遇證明了自己的人格和詩格。正是他頑強地維護自己人格的人生歷程使他的詩格更高標,為中國詩歌豎立起一座曠世豐碑;他的詩格又成為人格的寫照,為他的人生留下了真實的證明,使屈原作為一位偉大詩人的人格具備了彪炳日月的永恆魅力.評論這張

轉發至微博

0人  |  分享到:閱讀(503)| 評論(0)| 引用 (0) |舉報4、《詩經》兩首孔雀東南飛歷史上的今天相關文章屈原屈原·離騷離騷2、淺談屈原及《離騷》(原創) 一曲離騷古今傳最近讀者

登錄後,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跡。

wanjp197

xjk36993

鹿鳴

fzywz

yzj65920

hongdawn

ar.Tenn

fcmm1995 評論登錄後你可以發表評論,請先登錄。登錄>>上一頁 1... -1-1-1-1-1-1-1... -1下一頁頁腳公司簡介 -聯繫方法 -招聘信息 -客戶服務 -相關法律 -博客風格 -手機博客-網易公司版權所有 ?1997-2011×登錄歡迎通過百度搜索來到lbm1128的博客!註冊登錄後,你也可以擁有自己的個人博客,還可以和博友更好的交流。網易博客歡迎你的加入請輸入登錄信息用戶名:密  碼:
推薦閱讀:

散文精選:博客上的來往
奇 門 起 局 - 濤聲的日誌 - 網易博客
06.關於換位思考感悟
流星趕月排日柱口訣3_立明堂_天涯博客
四聖心源讀書筆記(二) - 青葙子的日誌 - 網易博客

TAG:網易 | 博客 | 離騷 | 注釋 | 網易博客 | 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