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關係為何這樣難?
05-29
中印關係為何這樣難?
中國和印度山水相依,互為近鄰。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兩國的關係始終不盡人意,進一步發展中印關係還面臨著一些困難和障礙。 1、邊界問題 中印兩國擁有漫長的共同邊界,由於歷史的原因,兩國邊界從來沒有正式劃定。因此,中印之間存在較大面積的的領土爭端,並在1962年發生過極不愉快的邊界戰爭。這是影響雙邊關係的一個重大因素。邊界問題事關國家的根本利益,又直接涉及國民的民族感情。中印兩國現在都很難指望邊界問題在中近期內取得實質性進展,因此它從根本上制約了兩國關係的發展。
2、西藏問題 現在,流亡在印度的西藏人超過12萬,達賴集團的流亡政府設在印度的達蘭薩拉。流亡西藏人在印度所進行的分裂活動,直接威脅到到西藏的穩定,影響到我國西南方向的安全。印度政府在西藏問題上採取了兩面性的做法,它一方面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個自治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不允許西藏人在印度領土上從事分裂中國的政治活動,但另一方面它又暗中支持達賴集團分裂中國的行徑,企圖使這個問題成為向中國施加壓力和影響的籌碼。 3、三角關係 中國與巴基斯坦有著十分友好的傳統關係,在政治、經濟和國際問題上進行過長期有效的合作。中國高度重視巴基斯坦這個值得信賴的朋友。每當巴基斯坦遇到困難的時侯,中國總是給予有力的支持,而在許多重大的國際問題上,巴基斯坦對中國的立場總是表示支持。中巴關係對我保持在南亞的政治影響力,防止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蔓延意義重大。但是,印度對中巴友好關係耿耿於懷,抱怨中國對印度的「安全關切」缺乏「足夠的敏感」。儘管中國真誠希望中印巴三角關係呈現良性循環地同步發展,真誠希望印巴之間通過談判協商的方式,解決雙邊關係中存在的問題,改變在克什米爾地區緊張態勢,但印度對中巴關係仍心存戒備。4、安全觀念 儘管近年來中印關係得到不少改善,雙方在邊界實際控制線地區也採取了建立信任措施的行動,但印度對中國仍存在不少疑慮。印度的決策層認為,中國的強大和崛起可能影響印度的國家利益,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嚴重威脅了印度的戰略安全。印度的核試驗就是以中國威脅為借口進行。儘管一個時期以來這種論調有所緩和,其總統和外長也都在公開場合申明「中國不是印度的威脅」,希望「尋求同中國建立友好、合作、睦鄰和互惠的外交關係」,但其內心深處把中國視為「最大潛在威脅」的陰影一直揮之不去。這種看法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也使印度國內改善對華關係的努力大為減弱,對進一步改善和發展雙邊關係帶來消極影響。 5、貿易問題 近年來,中印貿易增長迅速,年貿易額已經達到20億美元的水平,邊境貿易也有很大發展。但是,同中印兩國的經濟規模相比,特別是同中印兩國的貿易規模相比,中印雙邊貿易額在各自外貿總額中的比重仍顯過小。在這種情況下,政治關係的進展缺乏足夠的物質基礎,安全關係的改善缺乏足夠的經濟動力。 在看到中印關係存在諸多不利因素的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同為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兩國之間改善關係的有利條件也有很多。1、對國際戰略格局的看法具有相似性 冷戰結束以後,世界戰略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俄羅斯的衰落,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印度作為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曾經有過輝煌的大國,不願意看到美國「 一超獨霸」的國際戰略格局,堅持主張建立一個多極化的、「多中心」的世界,爭取使自己也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因此,印度在國際政治領域明確譴責霸權主義,反對強權政治,反對由一個或少數國家主宰世界並對其它國家發號施令,反對超級大國充當「世界警察」。在科索沃危機中,印度反對超級大國無視民族國家主權肆意發動戰爭的行徑,譴責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野蠻暴行。印度的上述觀點,與我對國際戰略格局的看法不謀而合,與我在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問題上的主張基本相似。 2、對國際行為準則的主張具有共同性 在當今的國際關係中,如何處理彼此間存在的利害衝突,採取何種方式解決彼此間的權益糾紛,以保證國際秩序的合理性,是需要迫切解決的重大問題。在這方面,中印兩國都認為,由兩國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體現了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是各種國際行為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其中「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是最主要的原則,是國與國之間保持正常關係的基礎,也是國際大家庭進行協調合作的前提。其中「互不干涉內政」就是反對把一國的利益和意志強加於他國,反對以施壓的手段強迫一國接受他國的政治經濟制度、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在人權問題上,兩國都認為發展權是人權的一個重要方面,人權在法律上來說屬於一國主權之內的事情;雙方都抵制少數西方國家以人權為借口干涉他國內政的行徑,不贊成某些西方國家以經濟制裁為手段對發展中國家施加壓力的作法。 3、對經濟貿易合作的要求具有互補性中國自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就把國家戰略的重點放在經濟建設上。印度自80年代末以來,也把國家戰略的中心放在振興經濟上。改變各自的貧困面貌是兩個國家的共同心愿,加強經濟合作和貿易往來是兩國人民的普遍要求。中印兩國的經濟規模都十分龐大,經濟貿易具有一定的互補性。中印之間擴大貿易的潛力很大,有待進一步發掘。近年來,中印貿易迅速增長,已從1991年的2億多美元猛增的1999年的20億美元,邊境貿易也有很大發展。目前,雙方正在努力開發對方市場,爭取貿易大幅增長。從科技合作來看,印度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技術、農業技術、遺傳工程、計算機特別是在軟體開發方面的技術,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鑒。中國的小高爐、小水電、家電、空間開發等技術也引起了印度方面的興趣。雙方在這些方面取長補短,互相合作,可以加速各自的經濟發展,減少對發達國家的技術依賴,有助於促進兩國關係趨向成熟。目前,兩國在農業、生物工程、冶金等方面的合作已經取得一定成效,幾個投資數額較大的合資企業也已開始投入運營,兩國政府和工商界之間正在進一步探討加強這方面合作的途徑和方法。 印度是頗有聲望的發展中大國,在國際政治舞台有很大影響力。世界銀行根據購買力平價法計算,將其經濟排在世界第五位。在南亞,它更處於「龍頭老大」的顯赫地位。 對於這樣一個既是我國鄰國又是崛起中大國的印度,我們的方針應該是:(一)登高望遠,從總體外交戰略戰略的高度著眼,在推動建立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的過程中與其加強磋商合作。(二)增信釋疑,積極穩妥地處理雙邊關係,縮小「中國威脅」論的市場。(三)求同存異,某些暫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可留待以後解決,但要積極創造條件,保持邊界地區的和平與安寧。(四)取長補短,不斷加強在經濟、技術和貿易領域的合作,積極推動與兩國均有關聯的「中印緬孟次區域經濟合作 」。 總之,中印之間應該努力建立睦鄰、合作和互惠的良好關係,為亞洲的持久和平與發展做出地區大國應有的貢獻。( |
推薦閱讀:
※從於歡救母到中印對峙
※中國的憂患
※印度軍隊撤了,問題解決了嗎?
※中國邊界爭議 | 中印錫金段(二)--手指地帶
※最後一個洋蔥瓣——中印對峙的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