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聖先賢的管理智慧(第一集) 蔡禮旭老師

古聖先賢的管理智慧(第一集)

蔡禮旭老師 2010/8/14 馬來西亞某公司 檔名:05-007-001

 

尊敬的林董事長、胡總經理,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們,大家早上好,早安!Selamat Pagi!

剛剛我們張曉東老師談到,我最近幾年在我們祖國大陸推展中華傳統文化的一些工作。其實很重要的,我是拋磚引玉。因為我自己能力是很差的,從小成績也不怎麼樣,我記得好像參加比賽,都沒有我的份,不管是文的、武的,好像都不行。

我記憶比較深,我曾經參加過兩次比賽。大學一年級參加辯論比賽。為什麼參加辯論比賽呢?我在高中以前,從來沒有參加過有關文學方面、語文方面的比賽,所以那一次算是第一次參加辯論的比賽。為什麼找到我呢?因為,學長找不到人了。我的機會都是沒人的時候,才輪到我。另外,我這一生,在沒學傳統文化以前,特別不會拒絕他人。《弟子規》當中說到,「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人要答應別人以前,首先要量力而為,不可以逞強,不然到時候會出狀況,這樣就失信於人了。所以「凡出言,信為先」,也要先考慮好自己的能耐、狀況才好。結果硬著頭皮,不會拒絕,就去了。

上台去,規定要講十五分鐘的話,辯論嘛,結果講了七八分鐘我就沒詞了,講不下去了。但是又不能下台,規定要站在上面,站到時間「鏘」才能下來。那這個時候也不能只站在上面,底下有評審,還有很多聽眾,所以那個時候,我就從右邊笑到左邊,從左邊又給他笑到右邊。所以我傻笑,是在那種狀況之下練出來的。所以假如我們能樂觀的面對人生的每個過程,都會給我們一些學習的,一些啟發的。

後來我大學畢業,又去念了台灣的師範學院師資班,念一年教育學分班。結果那一年的運動會,我又有機會參加比賽了,八百公尺接力,每個人跑兩百公尺。為什麼輪到我呢?因為也是找不到人了,趕緊抓一個,就抓到我了。結果比賽成績:第三名,拿了個銅牌。因為只有三隊參加。所以我自己拿著那個銅牌,不知道要難過還是高興:高興是拿了獎牌,難過其實是最後一名。

所以實在講,成長的過程,自己是很沒有信心的。但是很幸運在哪裡呢?幸運在父母信任我這個孩子,從來不否定我。我記得每一次考試考不好,人都是有良心的,我就站在二樓樓梯口等我爸。我爸騎摩托車,那個聲音非常熟悉,爸回來了,站在上面等,準備給父親慚愧懺悔一下。結果我爸走上來,「爸,這次成績又考得不好。」我爸拍拍我的肩膀,「加油,下次好好努力就對了。」從來不打擊我。

但是更重要的一點,是我的父親跟母親他們很好學,每天吃飽飯休息一下,一定看書。我們家三個孩子,我兩個姐姐,從小就養成讀書的習慣。所以有了好的習慣,再加上父母的信任,這成績慢慢就上去了。

所以我遇到一個校長,他讓我很佩服。他是學數學的,可是他很懂得教育他的孩子。他說,「你把一顆蛋,放在鹹水裡面,請問它會變成什麼?」鹹蛋。因為它有那個環境嘛。「你把它放在甜水裡面,它變成什麼?」甜蛋嘛。它不可能放在鹹水變甜蛋吧?所以我們有沒有一個好的環境、好的家庭、好的企業氛圍,來成就孩子、成就我們的同仁,這個非常重要。

但是在培養他人、培養孩子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太急了,欲速不達,很快就要看到成績。就好像孟子提到的一個故事,叫「揠苗助長」。就是有一個農夫,到田裡面去,看著那些稻穗,看著稻子在長,「長得太慢了,我幫它一下吧」,他就每一棵稻子把它拉長,拉,拉,結果拉完以後他覺得,「哎喲,真的長長不少啊」,他很高興,回去了。隔天再來,全死光了。所以很多時候,尤其是栽培人、教育人,急不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叫道法自然。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學問,就是道法自然、隨順自然的智慧。

而什麼地方有智慧啊?其實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處處都有智慧。我們剛剛說「欲速則不達」,請問大家,假如煮飯,時間還沒到,我們就五分鐘給它打開一次,五分鐘給它打開一次,請問這個飯煮不煮得成?這個問題這麼難嗎?是吧,煮不成啊。所以你說道在哪?道在一切時、一切處。

我們剛剛講到稻子,稻穗越豐滿,垂得越低;人越謙虛,學問越好,成就就越高。所以每一次我們到貴公司來,貴公司都給我很大的學習。我們是會講,我們林董是做到了,他都給我們非常謙退、好學的態度,給我們年輕人很大的啟示。越成功的人,他越謙虛。

而剛剛跟大家談到,我是比較沒有自信的人,能力比較差的人。大家看得出來嗎?你們很善良,不願意傷害我。我記得在念書的過程當中,念初中、念高中,很在乎同學對我的看法,人沒信心嘛。就會問,「你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同學都會說,「你要聽真的還是假的?」人要聽真話,還得要有勇氣,還得心臟功能要不錯。後來,還有同學寄這個心理測驗給我們寫,做心理測驗的時候,比方你得五十分,它說你的性格很像孔雀型的;你得六十分,它說你的性格很像無尾熊型的;就有這一個類型的測驗。結果我做完測驗,哇,我的性格很像老虎型的,然後就趕快跑去告訴別人,「欸,我很像老虎」。所以你看,人沒有信心到什麼程度?很像畜生都高興老半天。

所以從這裡,我感覺到我們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在這個時代最可悲的是什麼呢?喪失民族自信心。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連那個心理測驗像畜生都很高興。

而我們冷靜看看,我自己曾經在學習教育科目的時候,非常驚訝一點,就是很多的教育理論,它是拿狗做實驗,拿貓做實驗,拿老鼠做實驗。實驗出來的結果,教我們的孩子。那請問大家,會把孩子教成什麼?拿狗的實驗來教,是要讓孩子變成什麼?(狗。)你們說的,不是我說的。

甚至我到大陸去的時候,還有一個說法,「要把孩子教成狼,還是教成羊?」諸位長輩朋友,要把孩子教成狼,還是羊?羊啊?教成人啊!有一句話叫「取法乎上」,你把目標定在上,他再差也「得乎其中」;你「取法乎中」,他差了也「得乎其下」;結果我們現在沒有自信心了,外國的東西都好,取法乎畜生,得乎其什麼?(畜生。)得乎其畜生不錯了。你的目標是畜生,一不小心就畜生不如了。是不是?你今天你要考試你定九十五分,你再差可能就是九十分,可是你目標就是跟著這些動物做出來的實驗,然後去教孩子,動物只想著什麼?「我怎麼吃飽」!牠只想到牠生理的需求。大家有沒有看過哪一隻動物成佛了?哪一隻動物成神仙了,修成神仙了?有是吧?你是說狐仙吧?牠要修成那要幾千年,人的根性比牠好啊,是吧?整個中華民族歷代通通出高僧大德,那有的花三年、五年就證果了。六祖惠能大師,花多久啊?五祖,他的老師給他講半部《金剛經》,他就開悟了。「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他就開悟了。所以人最好修行。

結果現在人不好好跟聖賢人學,跑去跟誰學?所以你看,我們這個民族的自信心,跌到什麼程度了?怎麼沒有一個心理測驗是這麼做的:做出來,「你的個性有大舜的孝心,有唐太宗的雄才偉略」,是吧?「有范仲淹的胸懷」。那這種心理測驗不就讓人時時都希聖希賢,以聖賢人為目標。你看我們念《弟子規》,念到哪一句話聲音特別大?「勿自暴」,你們都沒反應。我有一個壞習慣,因為以前教小學,小學老師的毛病就是喜歡問問題,喜歡考試。今天我也考好幾句經句,假如大家答得不好,我中午就吃不下飯了,所以你們今天要日行一善,要答得讓我歡喜一點。

所以你看我們念到最後一句精神特別好,「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為什麼特別來勁?是不是因為「哦,終於念完了」?求學問,沒有任何人逼得了我們,成聖成賢的,都是自動自發的人,誰也強迫不了我們。所以每一次讀經,都是用至誠恭敬的心,來領受五千年的智慧。

而這一句話更重要的,它鼓勵了我們。其實人生,任何人都不可能打敗我們,只有一個人會打敗我們,誰啊?(自己。)自己的沒信心、自己的壞習性,就容易讓自己打退堂鼓了。所以人生首先,要建立起自信心。自己的學問、自己的事業家庭,要能夠有圓滿的成就、發展,首先,信心是最重要的基礎。你對自己沒信心了,就給自己打敗了。

而我的成長過程,父母始終信任我,而且,父母對我的信任,勝過於我自己對我自己的信任。而這份支持,會讓我們感覺到,假如我再不好好的努力,好好的提升,真的對不起父母對我的信任。

後來我念書過程,真的是祖上有德,父母庇蔭,遇到好老師。我在念小學的時候,我的老師也是常常鼓勵我。其中還有一個自然科老師,他現在已經是一個學校的校長,葉校長。而我記得我在讀高中的時候,我這個小學的自然老師,葉校長,他到了我的高中去參加活動。那一次很巧,我的班主任老師跟這個自然老師都到了,我趕緊去拜見老師,然後跟他們談到我現在的情況。而這兩位老師很有意思,他們都教過我的二姐。而我的二姐在我的記憶當中都是第一名。諸位朋友們,你的哥哥姐姐都是每次第一名,當這樣的弟弟妹妹容不容易啊?所以假如你都是表現很好,你就要常常體恤你身邊的兄弟姐妹其實壓力滿大的,是吧?所以人越有成就越有才華,就要越謙虛,不然無形當中可能會讓很多人很有壓力,很難過。假如我們有成就了,有才華了,又很傲慢,那可能一開口就會傷人。

我曾經跟一些企業家溝通,你是你兄弟姐妹當中最有財富的,最有能力的人,那你就要常常在父母面前,多稱讚自己的兄弟姐妹,這樣他們才不會覺得好像很自卑。假如沒有顧及到這一點,比方爸爸媽媽說的,「哎呀,就我這個兒子好!」然後我們自己還在旁邊說,「對啊,對啊,就是這樣」。你看,那其他的兄弟姐妹都不想回家了。假如當下你馬上說,「爸,弟弟哪裡比我好,你看妹妹常常這麼細心關心你們,都是他們比我做得好。而且你看,小時候假如沒有哥哥姐姐照顧我這麼多,我哪有今天。」你看,兄弟姐妹聽了,閩南話講的,「我真感心」,是吧,心裡多溫暖,多舒服。

所以,我那個時候姐姐對我非常好,而我姐姐也不會傲慢。但是姐姐不傲慢,我還是很有壓力。尤其每一次,念初中的時候,頒獎,「第一名!」我姐姐就上去了,她都排在第一位。結果我只要看到我姐姐,我頭就低下來了,很怕同學說,「欸,欸,你姐上去了」。我都上不去,每次我姐都上去了。

而我這兩個老師都教過我二姐,也教過我。而我這個自然科老師,那一天就講了一句話。他說,「這個禮旭是屬於『大隻雞晚啼』」。這個福建話我給大家翻譯一下,「大隻雞」就是很大的公雞,「晚啼」,會比較慢才叫出聲音來。為什麼呢?這個是很正常的,因為雞很大,它吸一口氣時間比較久,它要「赫、赫,咕咕咕……」,它才會叫。所以這一句閩南話翻作成語,叫「大器晚成」。這個葉老師講了這句話,真的對我是一輩子的動力,每一次有點氣餒了,一想到,老師說我是「大隻雞晚啼」,怎麼可以丟他的臉呢!慢慢的就鼓舞起來了。

所以諸位朋友,您的一句至誠的祝福跟鼓勵,很可能是你的孩子跟親朋好友一生的動力。而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所以假如我們講話太刻薄了,可能一句話,人家會恨你一輩子,甚至一句話,可能人家很想去跳樓。那這種話,就傷了自己的陰德了,傷了自己的福份了。

所以有父母的鼓勵,有老師的肯定,變成我的一個動力。後來又接觸到中華文化,看到古聖先賢的教誨,更有信心了,它把我們人生的真相講透了。《三字經》第一句話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我有本善啊,我怎麼可以瞧不起自己呢?怎麼可以不信任自己呢?可是有些人說,「可是我就是脾氣不好」,「可是我就是比較內向」,「可是我就是有哪一些問題」。那個不是你的本善,那個是污染上來的習性。「苟不教,性乃遷」,那是染上的習性。本善是本有的,一定可以恢復回來啊;習性本來沒有的,一定可以把它去掉嘛。就好像衣服染上污垢了,用我們的產品就可以把它洗乾淨了嘛,是吧?你們要有信心啊。

所以,只要有古聖先賢的智慧,一定能讓我們找到回家的路,找回我們的本善,找回像《大學》裡面開頭講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把我們的明德、智慧找回來。

我有一個思考,雖然對自己不算有信心,但是我想,一個人有點修養,他都不願意佔人家便宜。哪有可能我們的祖先、古聖先賢,他們這麼有德行,還忍心騙我們?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老祖宗的經典一定是真理。

所以既然說人都有本善、都有明德,那從今以後,我就不再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了。每一次遇到什麼挫折困難,只想著怎麼樣突破、怎麼樣克服,決不否定自己。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這一句話從哪裡來?也是從孔子的教誨來。孔子很強調,一個人要提升學問,要建功立業,一定要主動去解決問題,不能去唉聲歎氣怨天尤人,也不要去期望依靠別人,要自己努力。上天會幫助主動的人,所謂「天助自助者,天救自救者,天棄自棄者」。上天放棄誰?自我放棄的人,上天幫不了。誰來了,也不見得幫得了。唯有自己自重自愛,很多好的善緣,才幫得了我們。

所以,對於古聖先賢,我有十足的信心,他不會騙我。而孔子在《論語》裡面講了一句話,孔子說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大家有沒有覺得有點頭暈?好像繞口令。這個是兩千五百多年之前的用語,不過一講大家就知道了,這個「如之何」就是:「該怎麼辦?該怎麼解決?」所以這一句話翻在我們這個意思,孔子就是說,一個人遇到問題,假如不說「該怎麼辦?該怎麼辦?」一遇到問題就是,「啊,完了,完了」,那我想他也真完了。就是一個人遇到事情不想著「怎麼解決?怎麼解決?」不想著找方法,那孔子也拿他沒辦法了。所以人一定要主動去承擔、去突破才行。這句話是講到,「不曰如之何」。

我們很熟悉一段話,叫「有恆為成功之本」。諸位朋友們,這一句話我們都聽過了,這一句話對我們的人生有沒有什麼影響?這個問題就很重要了。我們從小整個學習的過程,會覺得學習是為了什麼?人要有目標,學習為了什麼?

我們連小動物都來了,你看,小動物也願意學習,人就更不能不好學。我記得剛好有一次我們在講課的時候,有一隻鴿子飛進來,跑進來聽,而且站在那裡不動。結果我們的同仁就要把牠趕出去。我說,「欸,你幹嘛趕牠?牠想學習,你要讓牠學。」他說,「不行,怕牠大便」。諸位朋友,是讓牠聽到我們孔子的教誨重要,還是不要讓牠大便重要?我們的一點點付出,能讓人有智慧,值不值啊?值得啊!所以孔子講,「好學近乎智」,人一好學了,就離智慧不遠了。

在佛陀那個時代,有一個蛤蟆,聽到佛陀在講經,很高興,就跑來了。動物都是有靈性的,牠們只是上輩子不小心,一失足成千古恨,掉下去了。為什麼變成畜生?愚癡。一念愚癡,掉下去了。可是牠假如再一念覺悟,很可能就有很大的提升。所以這個是佛陀那時候真實的故事,牠過去的善根喚醒了,結果牠來聽佛陀講經,非常高興。剛好有一個人來聽經的時候,柱著一支拐杖,不小心就把牠給砸死了。死可不可怕?你們怎麼無奈的看著我?人生,這個問題必須思考。人假如不怕死了,那你這一輩子能幹很好的好事,也能幹很大的壞事。所以還是要先明理,他又不怕死,又能犧牲奉獻,那他這一輩子就能辦很大的事情,做很有意義的事了。

待會我們再來談生死的問題,這個孔子都有講到。而這個蛤蟆牠死了之後,其實作一個比喻,大家就了解了。身體有生死,你看動物,狗,可能牠的生命十年就算很長了;人,差不多八十歲也算長壽了。但問題是,那個身體它是一個工具。我曾經問我的學生,「你那個腳踏車騎壞了怎麼辦?」諸位朋友怎麼辦?修理,對啊。就像人身體壞了怎麼辦?看醫生。可是修到不能再修了怎麼辦?換一台車子。那你要換更好的,還是更不好的?更好的。那你得有眼光,是不是?你要有更高的智慧眼光,你才換得了更好的。有沒有越換越差的?有。假如今天,我們這一生沒有學到智慧,反而染上習性,比方我們,男士好色,那可能下輩子換成什麼身體?假如突然快要斷氣的時候,看到一個很漂亮的女生,然後就衝過去一抱,突然醒過來一摸,「我的鼻子怎麼這麼腫?」變成豬了。所以我們在台灣講,「豬哥,豬哥」。你假如這個「色」不對治,很危險,下輩子就完蛋了。所以,人要了解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情,提升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靈性,這個是有思想的人。

大家思考一個問題,請問我們這一輩子,什麼東西帶得走?(業障。)你們怎麼一想就是業障,怎麼不想功德呢?怎麼不想智慧呢?當然,能想業障,會有敬畏的心、恐懼的心,不能作惡。還要想到,這一生有智慧可以帶得走,這一生能夠達到聖賢人的境界,那就更好了。

所以剛剛跟大家比喻的,車子是工具,用壞了,你得再換一台。相同的,身體也是工具,衣服也是工具。所以身體就像我們的靈魂穿的衣服。請問大家,衣服壞了怎麼辦?再換一件嘛。那大家想,人要死以前,腦筋清不清楚?這個問題問你們好像不是很妥當,你們還沒有這個經驗。你們有沒有看過那個人,他臨終的時候的狀況?清不清楚?告訴大家,才三五十年,人臨終的狀況差很多。

我記得三十多年前,聽到自己村裡面的老人去世了,「睡覺走了,沒有病痛。」為什麼?那個時候人善良,積功累德。甚至還有聽過,要走的時候,家裡的人聽到音樂來迎接他走了。有音樂來,一般到天界去。大家有沒有遇過,那個人走了之後,整個房間全部都是檀香的味道?然後還有很多鳥飛過來一直在那裡鳴叫,有沒有遇過這樣的人?沒有,是吧?那你就要做這樣的人,讓世間人開開眼界,是不是?這人的志氣啊。

我們老祖宗講的,五福臨門。一個人「五福」當中,哪一福最重要?「五福」是:有財富、健康、長壽,長壽不健康也很累人,是吧?健康、長壽、好善好德,最後一個,好死。大家要了解,好死下面還有一句,好超升。為什麼?一個人好死,腦筋很清楚,他一定到好地方去了。所以這「五福」當中,哪一福最大?哪一福最關鍵?好死。你可能到好地方去了,那就享很大的福份。

我有一次到香港去,有一個香港的朋友載著我們,要去參加課程,結果他講了一句話很有意思。他說,「我們香港人什麼都快」,真的,我去香港幾次,香港人走路好快,人山人海,你走在路上,不走都不行,後面推著你走。他說,「什麼都很快,有一件事特別慢,就是死得很慢」。在那個醫院裡面躺好久,真是痛苦。你說他歡喜嗎?他不願意啊。可是能躺那麼久,他也很有福氣,是不是?他有錢他才能躺那麼久啊。

但是告訴大家一個重點,有錢化不了災,積陰德、積善行才化得了災啊。所以人生有兩本帳本,一本是銀行裡面的帳本,你存了多少錢;另一本是閻羅王那裡的帳本,你有多少善行,他記得很清楚。善行很多了,本來大災來了,逢凶化吉,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有個商人,他是安徽的徽商。大陸有幾個省的商人很有名:徽商,晉商,山西的晉商。還有呢?我得講一個,台商,台灣的商人,台商。不過台商還沒列入歷史,得要台灣的商人德行好一點才能列入歷史。歷史是不能隨便寫的,有德行到人家認同,才能編入史冊。

我記得剛到海南島的時候,跟一個當地的朋友出去玩。我是第一次出去,因為他們很熱情,找我說,海南島很多名勝、很多風光。我推了好多次,但是繼續推,好像覺得不近人情了,就沒有推了。結果去了兩天回來,第二天晚上,我們一起吃飯,然後這個海南的朋友就說了,他說,「蔡先生,你是我見過第一個台灣男人不找女人的。」我聽了,一點都不高興,挺難過的。就因為少數幾個台灣的商人,把我們台灣這麼好的形象都給搞砸了。

所以《弟子規》有一句話很重要,「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我們德行不好了,誰蒙羞呢?家人蒙羞了,團體蒙羞了,我們的國家蒙羞了,連我們的民族、老祖宗都被我們拖下水了。

所以告訴大家,當華人,建功立業容易,造業也大。為什麼?你做一件好事,人家說,「哎呀,華人好!」十幾億人都沾光了。你做一件壞事,「哎呀,華人不好!」十幾億人都被你拖下水。那你看,我們造的業大不大?我們要接受事實,怎麼都沒什麼反應呢?

所以告訴大家,把孩子教好了,帶到國際機場去,人家一看,「哇,你看華人的孩子這麼有修養。」沒把孩子教好,到各個國際機場去吵吵鬧鬧,人家說,「那華人真是沒教養。」那這個就是「德有傷,貽親羞」。

所以今天跟大家談到,很多商團都留名青史。所以我們今天聽到有徽商、有晉商,我們也要立定一個目標,以後在世界、在華人的歷史,應該有一個,馬來西亞應該稱什麼商?馬商。這樣子人家怕是誤會成賣馬的,應該叫大馬商,是吧?人有志向了,就能留下歷史;你沒這個目標,就不會做那個努力。「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以我們目標,是馬來西亞的商人,是帶動全世界的品德的商人。而這個「大馬商」從哪裡開始?從我們企業開始。講得再具體一點,「從我自己開始」,這個很重要。我們在讀經典,每一句都是我先來做,就對了。假如邊讀經邊想,「誰要做,誰沒做好」,越讀越麻煩。真的,不懂這些經文,還挺謙虛的;懂了一些以後,拿著每一句看別人哪裡不好。那讀了三本經就變警察了,就麻煩了。

所以我以前讀《論語》,心態不對,越讀越倒退。所以受不受益,還得要是正確的心態。為什麼呢?《論語》裡面「君子」、「小人」的句子特別多:「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結果我在念這些句子的時候,一念到「君子」,唔,君子,君子;一念到「小人」,唔,小人,小人。結果念了好久,一點都不受益,越學越傲慢,都看人家不是。後來反個方向讀讀看,一讀到「君子」,唔,君子,君子;一讀到「小人」,唔,小人,小人。 每一句「小人」對到自己的問題,得力了。「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個才是正確的心態,這個才是君子之風啊。

所以,曾經跟一些朋友交流的時候,她們邊聽課邊在想,「哎呀,這一堂課怎麼沒有把我先生,拉也要把他拉來聽,他最需要聽了。」有一些老人家一聽,「哎呀,這個我兒子最需要聽了。」有一個老先生很有意思,我們講的《幸福人生四十集》,印成書了。這個老人家看了好多遍,翻得那個本子都好舊了,他拿來給我看,「蔡老師,您看,我看了多少遍了,每一段我還下眉批。」真的每一段後面都寫字。結果一翻開來寫什麼字呢?每一段寫完,他就講,「兒子要看」,下一段,「弟弟要看」,「太太要學」。寫了一本,所有身邊的人都得學,只有一個人不用學。所以假如這個心態學習,我想,他們家只要他走到、坐下來的地方,其他人馬上站起來,「對不起,我要上廁所」,是吧,他到處都在看人家不是了,人家坐他旁邊都很有壓力。

學傳統文化是讓人家如沐春風,不是如遇颱風,這個差別太大了。所以很重要,和諧的家庭社會,要從自己做起,不能要求別人。自己做不好,要求人,人家不會服氣的。所以孔子講,「正已而不求於人,則無怨」,自己做好了,不要求別人,人家不會有埋怨。而自己做好了,而不要求別人,人家會感動,會佩服,進而效法。「正已」,自然可以感化別人。可是假如自己沒做好,又要要求人,人家心裡不服。比方說我們當父母的,給孩子講,「不要看電視了,浪費時間」,那孩子話沒怎麼講,心裡想,「你看的還比我多,還說我」。「不要玩,玩物喪志,好好讀書!」他心裡想,「爸,你常常打麻將,還說我。」孩子不會服,下屬不會服。甚至於人家心裡都想,「你都五十步,還笑我百步」。

所以人了解這些人情事理,就懂得,重要的,要以身作則,自己要先做好,才能感化別人。所以大家回去之後,絕對低調去做,很多事情能成,都是能夠默默付出,默默改過,默默提升自己。做很多事情很張揚的,都做不成事。為什麼?一張揚了,人家就看你的好戲了。一張揚了,人家,「好啊,我看你有多厲害」,挑你的毛病。所以很多事情,我們會遇到很多障礙,可能就是自己做事太張揚。

比方說,你一回去,跟你太太講,「我跟你說,我今天可是去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以後做事業、以後教育孩子,都要聽我的。」那你看你太太會怎麼想?她服氣嗎?所以大家回去可不能這麼做。諸位女士,妳回去不要桌子一拍,「以後孩子教育統統要聽我的,我聽過蔡老師的課。」假如大家是這麼做,那以後我不敢來了,因為我怕來的時候,我怕來的時候剛好遇到妳先生,妳先生長得又比我壯,他說,「我終於等到這個人了,害得我很慘。」跑過來,「你是不是蔡禮旭?」我一看他,喔,這麼凶,好漢不吃眼前虧,我說,「我是他弟弟。」結果他說,「蔡老師沒弟弟,他只有姐姐。」他對我們家很了解。因為他太太回去都跟他講,「你給我坐好,看蔡老師講課。」他被逼得很難過,所以聽得我們家的身世他都知道了,知道我沒有弟弟只有姐姐。

學習不能強迫別人,要自己學,學到先生、家裡人說,「哇,《弟子規》傳統文化太好了,把我太太變一個人」,「把我先生變一個人」。你不用拉他他自己就來學了。總要讓人生很多的好事,是水到渠成,不是揠苗助長。那水到渠成,就是以身作則就對了。

所以我一跟他講,「我是他弟弟」,他馬上說,「他沒弟弟」。我會跟他講,「我是他堂弟。」我堂弟有五個。

好,所以我們今天有機會跟大家交流,首先,我們珍惜老祖宗的智慧,珍惜這個緣份,立定志向,我們這一生從事商業,就要把中華文化落實在商業,留名青史,能夠成為往後商業的典範。

而且大家要了解,現在是商業時代,可能一百個人裡面,有多少個人從商?比例相當高。尤其像吉隆坡,大都市,從事商業的人口是非常多的。所以這個時代,企業家能夠帶頭復興倫理道德、傳統文化,那他是影響最大的人。一個企業家假如底下,他有一百個同仁、一千個同仁,甚至上萬個同仁,他把這麼高度的智慧傳承給了他的同仁,那可能影響的就是成千上萬個家庭。那成千上萬個家庭都有正確的思想價值觀,那對社會的安定、社會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老祖宗稱商業的領袖叫「企業家」。大家有沒有看到,這個「企業家」這個「企」怎麼寫?「人」跟什麼?「止」。「人」的目標要「止」於至善。所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以諸位從事企業發展,《大學》不能不學。大家讀過《大學》沒有?我不是說University,我是說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的《大學》。

我們今天就就《大學》的經文,怎麼來成就我們的事業?剛剛有跟大家談到一個問題,有一個故事還沒講完,就是講到徽商,是吧?也講到了一個問題,就是,財富沒有辦法化災難,只有積功累德、行善佈施才能化災難。

所以告訴諸位,人生最大的福份,是明白道理啊,人生沒有糊裡糊塗的。所以《易經》講的,就是怎麼樣斷惡修善,怎麼樣趨吉避凶,怎麼樣轉變人生的命運。懂了,人生就能夠越來越有福份,越來越幸福。

我們每一年要過年拜年,「歲歲平安,年年如意」,這是很好的祝願,很好的祝福。那問題來了,「歲歲平安,年年如意」,就好像很美好的果實,那大自然告訴我們,要有美好的果實,首先要做什麼?要耕耘、要澆水、要施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以我們今年拜年,可以這麼講,「諸惡莫作,歲歲平安」。你「諸惡莫作」就是好的種子,它開出來的就是好果,「歲歲平安」了。「眾善奉行,年年如意」,諸惡都不做,你沒有種惡的種,怎麼會結惡果呢?「年年如意」,因為「眾善奉行」,所做的所有的一切行為,像一顆善的種子,那就「年年如意」了。

所以人生,假如遇到很多不幸,這個時候人就會覺得很無奈,是因為他還沒懂得轉變人生命運的方法。所以有一本書,大家一定要看,叫《了凡四訓》,大家讀過沒有?有,好。那怎麼改造命運的方法,講得非常清楚。這一本書,在日本天皇奉為治國寶典。這是我們民族的一本寶典,結果居然是人家日本人珍惜,去拿去做治國寶典。所以我們華人假如不珍惜自己的文化,那都是入寶山,空手而回了。

剛剛跟大家提到這個徽商,他叫王志仁,志氣的「志」,仁愛的「仁」。剛好他遇到一個算命先生,這個算命先生看他最近印堂發黑,結果就跟他講,「你這一關過不了了,你四十齣頭,壽命就到了。」結果因為他自己認識這個算命先生也很久了,知道他還是算得很準,他就趕緊去收他的一些賬,收一收,也留給自己的妻兒,留給父母生活。

結果他收了賬,正要回家的路上,剛好在一條溪邊散步,突然有一個婦女,抱著一個很小的孩子就跳水自殺。他一看,趕緊叫船夫把這母子救起來了,還拿錢給這個船夫。救起來以後一問,這個婦女講,「我們家養了一隻豬,養了好久了,好不容易養大了出去賣,結果賣了二十兩,收了錢,在路上才發現,這二十兩銀子是假的銀子」,她說,「我先生脾氣大,養了這麼久的豬,我居然得到的是假銀,我先生一定會把我打死,我不敢回家,我不想活了,就跳水了」。把她救起來以後,這個王先生就問,「那你到底是賣多少?」一跟他講,他不止給了她二十兩,還額外拿了一些錢給她,畢竟是窮人。

後來當天晚上他睡覺,睡到晚上半夜,聽到有人敲門。誰敲門呢?那個婦女敲門。因為那個婦女回家以後,把這個事情給他先生講了,她先生說,「天底下還有這種人嗎?」結果不相信,叫他太太帶他去找這個王先生。結果他太太真的把她先生帶來了。她一敲門,王先生說,「請問你是誰?」她說,「王先生,我是你今天救的那個婦女。」結果當下,這個讀書人說,「小姐妳趕緊走吧,妳還那麼年輕,我又是過路人,這個孤男寡女,在半夜見面,被人家誤會了不行。」大家看,這個王先生處處都是為別人著想。女子一生很重要的就是名節,有時候沒有做錯事,但是被人家誤會了,可能一輩子都很痛苦。所以他很守這個禮的度,那不能開門。

這個先生,這個太太的先生本來還半信半疑,一聽到這個王先生居然為他太太設想到這麼細,馬上發話了,「王先生,你放心,我跟我太太一起來的,你開門吧。」他就放心了,人家的先生來了。結果他門一開,同時間,他睡的那個床的牆垮下來了,然後就把他的床整個壓扁了。假如沒有這個太太來敲門,他當天就是死在這個災裡面。所以他不只是一念善心,救活了人,然後又處處為人著想,就逃過這一劫了。所以他本來命中無子,最後他生了十個兒子,活到九十六歲。他本來四十齣頭就沒命了。

所以這一些在歷史當中的真實故事,提醒我們,人生有兩件事不能等:第一件事是行孝,這是我們人生最快樂的事,最重要的本分;第二件事是行善,行善不能等。我們今天有很好的條件,又不去做善事,就不能化掉我們命運中的劫難。假如早點行善,可能這些劫難就整個都化解掉了。

好,那所以老祖宗告訴我們很多,怎麼這一生幸福,甚至於來生怎麼樣更幸福的方法,都需要我們好好的用真誠恭敬的心,來領受這些智慧。而今天,跟大家主要談的,是承傳家道文化,如何讓我們的企業永續經營。其實,企業也是一個大家庭,而我們用父母的心、親人的心,來愛護我們的下屬,那我們的團體,一定是有非常強的凝聚力。

大家冷靜去看,很多公司看起來派頭很大,人很多,可是有時候,公司出點什麼狀況了,所有的人全散掉了,都走光了。為什麼?他們沒有凝聚力啊。他們是利益的結合,不是道義的結合。利益結合了,改天團體、公司有難了,每一個人跑得比誰都快。但是是道義了,有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標、共同的理念,那團結在一起,那個力量就非常非常大了。

所以《易經》裡面說,兩人同心,其利都可以斷金。那我們現在,我們企業的團體有多少人?那我相信這麼大的一個團體,其利可以斷什麼?可以斷不好的社會風氣。可以把好的倫理道德,在我們的團體當中復興起來。

為什麼我這樣期許大家呢?因為,我遇到企業家們跑來跟我講,他說,「蔡老師,我現在常常都要被邀去講課,因為現在社會都覺得,成功人士就是企業家,所以他找我們去演講。你趕緊教我們一些傳統文化這些經典,我們才好去跟這些大眾、跟這些大學生講。」所以現在企業家是社會公認的成功人。那大家要了解,我們今天有一個名聲,每一個名聲背後是什麼?是責任!我們不能享那個名,不盡那個責任啊。

比方,諸位男士,你的孩子叫你第一聲爸爸,你高不高興?你們都忘了嗎?人生最美好的事要留在心中,不要忘。人生所有不愉快,一件也不要留,全部放掉,叫「恩欲報,怨欲忘」。你看,孩子們叫我第一聲爸爸,叫我們第一聲媽媽的時候,高不高興?(高興。)你別高興太早。《三字經》等著你,「養不教,父之過」。我到學校去教書,人家「老師好!」高不高興?(高興。)我也沒高興太早,「教不嚴,師之惰」。

我每一次看報紙要很小心,「哎喲,我教過的同學不要犯法」。假如有,閻羅王一定記我一筆了,「這個人犯罪,因為蔡某某在他小學的時候,沒有教《弟子規》,沒有教做人」。我們教小學是領政府的俸祿,老百姓的血汗錢,還不盡心盡力為人民的下一代去付出、去盡力,領那個錢是名不符實啊,那是要負責任的。

所以,社會大眾尊重企業家,企業家享有盛名,那這個名,也要用來帶動社會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人生方向。假如我們的企業團體,就是要盡孝道,要弘揚文化,要承傳民族精神,要愛護地球,要保護自然環境,所有的理念都是為整個人類跟地球著想,那這樣的企業團體,那對當前的社會,以致於對整個世界跟未來的子孫,影響都是非常非常大的。

而我們要了解,只要有人把好榜樣做起來了,一定會帶動很多人,因為「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假如沒有,那社會風氣一天比一天跌下去。

大家有沒有看過胡小林董事長的光碟?胡總一個人力行《弟子規》,改正他的以前的這些習性,他自己《了凡四訓》履行得很好,他的那種精神,那種決心,帶動中國大陸非常非常多的企業家。那我們看一個人斷惡修善,一個人對整個民族文化有使命感,他能產生多大的力量?不可想像。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胸懷,就能扭轉目前社會不好的風氣了。

所以,剛剛我提到,這個企業家都覺得,他們應該不斷提升他們的智慧,好去跟這些大學生、跟大眾講課。

我曾經到一所大學,去講課的時候,他的一個老師很緊張跟我講,他說,「倫理道德要趕緊在大學裡推展。」因為不久前,他們學校邀請了一個企業家去演講,結果這個企業家一上台,說了一句話,他說,「諸位同學,你們這一生想要成功,首先要把『道德』兩個字放下。只要不殺人、不放火、不犯法,什麼事都可以幹。」這個大學的老師聽到了,冷汗直流。他在台上沒有辦法馬上把他抓下來。

諸位朋友,假如我講不對,你們儘管趕快把我抓下去。為什麼?你們是為我好。你講錯的話,誤導了別人,閻羅王都要記下來的。所以大家跟我有一個默契,我假如講不對了,趕緊把我拉下去,這是給我最大的幫忙。

結果他講完這一句話,旁邊的老師很緊張。更吃驚的是什麼呢?他講完以後,所有的大學生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大學生是白紙,他不懂啊,聽了,被誤導了,就麻煩了。

所以,先入為主。我們教育孩子,我們栽培同仁、員工,一定要把最正確的思想價值觀趕緊引導、趕緊輸入他們的心田裡面。因為,這個社會狀況,「學好終年不足,學壞一日有餘」。人要污染很快,學好,還得要慢慢慢慢往前爬。所以人生學習就好像爬山一樣,要往上爬,你腳一提起來,還要能抵抗地心引力,才能爬得上去。可是假如一腳沒有踏穩會怎麼樣?一腳滑掉了,會到哪裡去了?會到山下去了?那你兩隻手幹什麼去了?你一隻腳滑掉了,就「啊……」。趕緊抓,趕緊抓樹枝,就不會跌到底了。什麼是樹枝讓我們不再往下墮下去?人假如遇到一些情境,突然能提起一句經文,就不再往下墮了。所以《弟子規》為什麼要讀熟?《了凡四訓》為什麼要讀熟?哪一步不小心滑下去了,下一個動作趕緊拉住了,就不會出事了,就不會鑄成千古恨了。

那我們今天走上事業的發展,我們希望我們所帶領的夥伴,他們的事業也都能有好的發展。有沒有人發展事業說,「我好就好了,其他的人生、死我不管。」那這樣的人,絕對不可能有大的成就。孔子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時時都希望別人好,希望別人進步的人,他一定也會進步,他一定也會成功。因為說實在的,當你幫別人的時候,受益最大的是誰?是自己啊。

大家小時候有沒有經驗,你去教同學做數學,你吃虧了沒有?你教他做數學,他學會的是他會做那個題目,你把他教會了,你變成什麼?你變老師的水平。你所思考的不是把這一題做會,你所思考的是,「我要怎麼樣引導他,他才能夠聽懂」。那個提升的不是做題的能力,而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能力。

所以人生沒有吃虧的事情。付出了,提升最多的、積累福分最多的,就是他自己。所以俗話講,「吃虧是福」。都不願意幫別人,自己好就好了,這樣的人絕對好不了。

而我們今天帶領著我們的夥伴,目標是人生的幸福美滿。是不是只有事業的發展而已?賺到錢就好了,其他不用了?人生應該要全面圓滿,不能只有某一項好,這樣不會真正快樂的,尤其不能只有賺到錢而已。

我認識很多商業界的朋友,他們都反映一個現象說,「我的這些老闆朋友,他們都窮得只剩下一個東西——錢」。這個現象,大陸很明顯,因為他們經濟快速發展,很多人都覺得,有錢了就是成功了。而我們馬來西亞華人比較有福氣,在馬來西亞整個中華文化的承傳,它沒有斷,這很可貴。而大陸因為又有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文化大革命把那個祖廟、宗祠都毀掉不少。結果我們馬來西亞宗祠很多,祖廟很多,可能不少大陸的祖先,都跑到馬來西亞來避難了。所以你們祭祀祖先很恭敬,他們來了,「嗯,這些子孫真可愛」,那你們都得到祖先的庇蔭,「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所以,因為在大陸這個文化承傳斷層了,所以一下子經濟發展又特別快,他的整個價值觀都覺得,只要有錢就可以了。這個時候就會出現種種狀況,要不身體壞掉了,身體一壞,自己痛苦,整個家人都很有負擔。所以在台灣電視有一個廣告,是這麼講的,「肝臟好,人生就是彩色的;肝臟不好,人生就是黑白的」。就是肝臟假如好,人生就是彩色的;肝臟不好,人生就是黑白的。其實就是反映健康的重要。尤其我們的事業,就是在增進他人的身體健康,跟他家庭的幸福。你沒有身體健康,人每天都很辛苦,很痛苦。

我父親在銀行上班,他也接觸很多做生意的人。結果他就說到,有時候一起吃飯,很多很有錢的人,邊吃飯邊說,「我有糖尿病,這個不能吃」;「我有高血壓,那個不能吃」,很多東西都不能吃。結果大家都吃飽了,他從口袋掏出一包藥,好幾種顏色,說,「這個我可以吃。」那沒有好的身體,有錢也享不到什麼福氣了。所以這個身體一定要好好保護好,這是盡孝,也是人生幸福的基礎。尤其小孩的體質,跟他小時候的整個身體狀況有關。我們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他的身體素質,還有他的心理素質,就是他的修養,這才是最重要的起跑點。

這是企業界的人,他假如不注意身體,會出狀況。再來,他假如不注意家庭,可能他會最後是妻離子散。他覺得人生最重要就是賺錢,沒有好好照顧妻兒,沒有經營家庭,最後跟孩子不能溝通,跟太太不能相處,家就沒了。所以現在離婚率越來越高。

在西方的宗教有一句話,很值得我們去思考。提到,「任何的成功,都不能彌補家庭的失敗」。因為這個人生已經不圓滿。而且我們再細細想想,一個人家庭都不圓滿,他的事業能成功嗎?這個成功是什麼?長久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可是他離婚了,他孩子都沒教好,但是他現在公司蠻大的?那是因為,他的祖先跟父母有福氣,還照著他,照不了多久的。為什麼?一個人沒有真正的修養跟德行,他凝聚得了人嗎?他只是現在手上還有些錢,人家看著他的錢所以站在旁邊。假如有一天他錢都花完了,誰站在他旁邊?他的妻兒不都不站在旁邊了嘛。而他的修養連妻兒都感動不了,他要感動誰?所以《大學》的教誨很提醒我們,看清人生自己的狀況,不要被自己的財富、才華給迷失了雙眼,看錯自己,好像覺得自己挺厲害的。

所以《大學》提醒我們,「身修而後家齊」,真正有修養了,你的家庭能齊了,能團結了,「家齊而後國治」,你家裡治理好了,這個「國治」,就是你能奉獻社會,對社會很有貢獻。因為你齊家了,我們是真有德了,我們又用這種德行,在我們的行業當中去付出,去盡我們的本分、道義,那當然對社會就很有幫助了。

其實,比方,我是小學老師,我沒有修身、沒有修養,家裡一團亂,然後我每天還去學校教書,我能利益社會嗎?沒有斷人慧命就不錯了,是吧?所以《大學》有一句話特別重要,「自天子以至於庶人」,自皇帝到一般的平民,「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都是以修養自己為重要的基礎。這一句話再翻得白話一點就是,各行各業要有所成就,要成為每一個行業的狀元,都要先從修養自己的德行為一個基礎。

所以我們今天帶領著我們的夥伴走向幸福的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正確思想。有了正確的思想,形成好的行為、好的習慣、好的性格,就會經營出人生好的命運。而一個領導者的正確思想,影響的,可能就是成千上萬人的人生命運。

好,所以這一節課,我們立定志向,能成為商業的一個榜樣。以至於我們自己期許自己,能成為我們團隊夥伴的人生貴人。有了這樣的定位、期許,我們相信,學得就會非常認真,所提到的《大學》,提到經典的每一句,我們會牢牢的把它記在心上。

好,那這一節課先到這裡,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家和萬事興(第一集)
無量壽經菁華  (第一集)  1996/9  美國達拉斯  檔名:02-032-0001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三)第一集 凈空法師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集)
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第一集「奉法者強」解說詞

TAG:管理 | 智慧 | 理智 | 第一集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