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中醫藥治療糖尿病的特色與優勢【下】(原創)

一、中醫藥治療糖尿病的特色

二、中醫藥治療糖尿病的優勢

優勢一般指能壓倒對方的有利態勢或曰勢能。中醫藥之優勢,乃指其它醫藥不能而自己獨能做到,或雖都能做到,但中醫藥做得比其它醫藥做得更好,乃至比較優勢。中醫藥在治療糖尿病方面的優勢在於:標本兼顧,整體調節,療效穩定,副作用少。具體詳述如下:

1、標本兼顧,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中醫認為糖尿病的病機為陰虛燥熱血瘀。屬本虛標實之證,治法以盆氣養陰、調補脾腎治其本,清熱生津化瘀治其標為主。臨證時應標本兼顧,祛邪不忘扶正,扶正不忘祛邪,寓活血通絡、清熱生津於盆氣養陰之中。在此理論指導下,以陰陽整體調節為中心環節對症用藥,可以明顯改善癥狀,並對人體內分泌代謝功能起到雙向調節、維持內環境平衡的作用。在診治過程中,採取個體化治療方案,根據糖尿病患者的不同體質,如痰濕體質、痰濁體質、濕熱體質、瘀血體質等,辨證施治,採取不同的治法和方葯,因人而異地治療,可以明顯改善不同患者的不同癥狀,同時改善患者體質,從根本上消除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發生的「土壤」。

國內專家在對糖尿病進行辨證論治時指出,糖尿病是一類同時具有多種代謝嚴重紊亂的綜合征,因此,糖尿病的治療不僅僅是降低血糖。治療目標應該是全面糾正代謝紊亂,使血糖、血脂、血壓等多種指標達到控制標準;減輕和延緩併發症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臨床驗證:經過此方子綜合治療後,多數患者可以恢復胰島β細胞功能,增高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指數,重新讓胰島素正常發揮降糖作用。在降低血糖的同時能較好的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並能升高對人體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對糖尿病的治療有很好促進作用。同時整體調節的作用,可以多角度、多層次改善糖尿病的多種臨床癥狀,消除口渴多飲、善飢、尿多、形體消瘦,尤其是機體乏力的糖尿病癥狀,改善或延緩糖尿病各種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2、整體調節,諸多靶點相互聯動起效

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與西醫藥口服降糖葯的作用特點完全不同。比如西藥磺尿類降糖葯通過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雙胍類降糖葯通過改善胰島素利用降低血糖;拜糖平通過抑制小腸糖吸收降低餐後血糖,作用機理明確,是針對單一癥狀指標起作用,所以控制血糖見效快,但長期服藥的副作用也比較明顯,對各類併發症沒有治療和預防作用。中醫藥是通過整體調節,通過多靶點調整糖脂代謝紊亂的綜合作用而取得療效。對於一張中藥復方甚至一味中藥來說,往往既有減低胰島素抵抗作用,又有保護胰島B細胞功能的作用,更有一定的促胰島素分泌作用和類葡萄糖苷酶抑製劑作用,有的還常常兼有調節血脂、抗凝、改善微循環、保護肝腎功能的作用。

糖尿病前期患者或糖尿病輕症、Ⅱ型糖尿病初發病患者,單純西藥降糖可能引起低血糖或肝腎功能損害。此時如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同時應用中藥治療,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保護胰島β細胞功能,降低糖尿病前期發展成臨床糖尿病的危險性,或良好控制糖尿病血糖。對於Ⅱ型糖尿病血糖較高的患者,雖然單純服用中藥不像西藥那樣馬上可以控制住血糖,但與口服西藥降糖葯或注射胰島素同時使用,可以產生協同作用,提高降糖療效,減少西藥用量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中醫藥運用的臨床證實,在降低血糖的同時,還起到調節血脂、改善血管微循環的作用,甚至可以使初發Ⅱ型糖尿病輕中度患者擺脫終生服藥之苦。

3、療效穩定,有效遏制或減緩併發症

西藥降血糖作用迅速,但在改善臨床癥狀方面效果不理想。臨床上常遇到不少患者服用藥物後血糖水平正常,但全身癥狀仍然存在,如四肢末梢麻木感、皮膚瘙癢、口乾口渴、腹脹不適、便秘腹瀉、眼花頭暈、視物不清等糖尿病併發症的表現。中醫通過辨證,針對患者病情採取個體化的多種療法(中藥內服、針灸、足療、中藥外治、食療及其它一些非藥物療法),從而使患者血糖控制平穩持久,減少或延遲併發症的發生。

1)對症用藥,內外兼治形成穩定療效

國內專家在對糖尿病進行辨證論治時確認,糖尿病為虛實夾雜之證,氣陰兩虛為基本病機,而脾腎虧虛是各證的共同病機本質。本病是水、濕、痰、瘀等病理產物滲注脈中,成為病理的血液組成部分所致,為津停氣阻,津虧血瘀,水濕痰飲與瘀血交阻的具體表現。脾腎氣虛,升清降濁功能失職是發病的關健,臨床上以扶正(虛)祛邪(痰瘀)為主要治則。脾腎兩虛是糖尿病的虛性病機本質;痰濁和瘀血是機體在脾腎兩虛的前提下產生的病理產物,同時痰濁、瘀血的形成又促使臟腑(脾腎)的損傷加重,使糖尿病病情加劇。這種虛實因素之間相互影響,因果循環,最終形成糖尿病病程惡化的主要因素。

中醫認為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而不是只屬於胰臟本身的疾病。針對脾腎兩虛、痰瘀互結的糖尿病病機本質,則健脾益氣補腎、化痰活血是中醫調理糖尿病的根本途徑。因此,在治療上採取辨證論治,從整體觀念出發,針對不同病情,而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或滋陰補腎、或健脾益氣、或清肺胃之熱、或益氣生津、或疏肝解郁、或活血化瘀等不同的治療方法,從而補其不足、抑其有餘,使受損了的臟腑功能逐漸自主恢復正常,使偏頗了的陰陽保持相對平衡,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2)預防、延緩、阻止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心、腦、腎併發症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等,目前已成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盲和致殘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十分複雜,有主觀癥狀,也有客觀癥狀,有糖尿病特有的癥狀,也有許多疾病共有的癥狀,這些癥狀都給患者造成痛苦並直接影響生活質量。中醫藥在這個領域有很大的治療優勢,可以根據患者不同時期的不同證型選用適合患者的中藥處方,綜合調理臟腑、氣血、津液在體內的正常運行,防止其併發症的發生。在調節糖脂代謝的同時,還可以改善血流病、微循環,減輕非酶糖基化,降低脂質過氧化損傷。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延緩或阻止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等併發症,使已發生併發症的病情保持穩定,使糖尿病腎病腎功能不全的進展得以延緩,使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殘餘勢力得到保護,使糖尿病足壞疽患者免於或推遲遭受截肢致殘之苦。現簡單綜述如下:

①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腎病(DN):

DN的病機多由氣陰兩虛,涉及臟腑以肝、脾、腎為主,瘀血貫穿全程。在臨床上中醫藥採用分期辨證論治,分別採用滋補肝腎、益氣活血、健脾補腎、化瘀通絡、調補陰陽、通腑瀉濁等治則治療,可使患者尿白蛋白明顯減少、腎功能明顯改善、明顯延緩了糖尿病腎病腎衰的進程。臨床總有效率在73%~95%之間,實現了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②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

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的病因多是消渴病久治不愈,內熱傷陰耗氣,氣虛、陰虛、氣陰兩虛、陰陽俱虛基礎上,形成氣滯痰阻血瘀、心脈痹阻、心神失養,或痰濁瘀血、痹阻腦絡、氣血逆亂於腦所致。對於心臟的病症,中醫藥採用益氣養陰、化痰、活血、理氣的辨證施治,可明顯改善患者胸悶、憋氣、心悸、氣短的臨床癥狀,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對於腦血管病症,中醫藥採用化痰開竅、活血通絡的靜脈點滴,配合中藥益氣養陰、化痰通腑、活血化瘀治療,可改善腦循環,改善腦缺氧,保護腦細胞,縮小梗塞面積,病情穩定後配合針刺治療,使患者肢體功能提前恢復,明顯縮短了病程;

③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

DR的主要病機由陰虛燥熱、氣陰兩虛進而演化為陰陽兩虛,同時瘀血證貫穿始終,致使病情逐漸惡化所致。中醫藥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採用中藥滋補肝腎、涼血止血、活血祛瘀等治療,可明顯促進眼底出血,滲出的吸收、明顯提高視力,延緩DR的發生、發展。在改善DR的血液流變學異常,改善微循環及自由基活性方面也有較好的療效。

④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機多是氣陰兩虛、瘀血痰濁、痹阻脈絡,又感受濕熱邪毒而發。中醫臨床診治多以益氣養陰,活血化瘀通絡為主要切入點,運用內外並治,局部治療與全身治療相結合的綜合療法,多數患者療效較為顯著,使創面癒合率達85%以上,使糖尿病足截肢率由上世紀90年代的7.3%降至1.7%,大大降低了截肢率和致殘率。

⑤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在早期即可發生,隨著患者病程的延長,發病率可達90%以上。神經病變可累及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和植物神經,可出現各種形態的臨床表現,一般以感覺及植物神經癥狀為主,而運動神經癥狀出現較晚。應用中醫藥的治療,顯示出一定的優勢。例如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導致的胃輕癱(胃動力障礙),中醫學認為其主要病機為脾胃氣機升降失常,氣滯血瘀等,應用中藥和針灸治療,取得較顯著的療效。查閱更多的相關文章,請搜索「樂不思蜀」新浪博客

4副作用少,全力提升患者生存質量

糖尿病的檢測指標「高血糖」只是一個表象,最重要的是它的預後結果,俗話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引起的慢性併發症(目前國際上對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定義和內涵尚未統一的定論,本文僅對疾病和健康相關的方面進行論述)。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下降是由代謝控制不良引起的各種急、慢性併發症所致。併發症的發生將嚴重影響糖尿病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甚至致殘和早亡。中藥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成分,直接針對糖尿病根源,有效抑製糖毒素產生,修復受損胰島細胞,促使胰島細胞正常釋放胰島素,平穩的降低血糖;藥物中獨有的活性成分經人體轉化能恢復胰島細胞功能,清除糖尿病致病根源—糖毒素,打破胰島素β細胞與胰島素受體周圍的生物屏障,恢復人體正常糖代謝功能;消除胰島受體面的有害酸肽,激活血液中的胰島素受體,使體內的葡萄糖、蛋白質及脂質代謝紊亂恢復正常,從而加強細胞分泌調節,修復因長期使用降糖西藥導致的細胞分泌紊亂,起到標本兼治,毒副作用少,減緩併發症的發生,提升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中醫辨證靈活、因人制宜、綜合調理,雙向調節,可以逐漸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減輕或消除各種不良癥狀;中藥作用溫和持久,較少毒副作用,多靶點、多途徑、多層次發揮糾偏中和效能,對於相關指標(血脂、血黏度、微循環、抗氧化等)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1)葯食同源,彌補身體偏差癥候

中藥多屬天然藥物,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而可供人類飲食的食物,同樣來源於自然界的動物、植物及部分礦物質,因此,中藥和食物的來源是相同的。《黃帝內經。太素》一書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反映出「葯食同源」的真諦。世間的物質,有些可以用來治病,就稱為藥物,有些可以食用,就稱為食物。但是其中的大部分既有治病的作用,也有飲食之用,叫做葯食兩用。許多物質既是食物也是藥物,食物和藥物一樣能夠防治疾病。我們的日常飲食,除供應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會因食物的性能作用對身體平衡和生理功能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這種影響作用就變得非常明顯。凡是中藥,都可以食用,只不過是一個用量上的差異而已。相對而言,藥物也是食物,食物也是藥物;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大。借用簡便易行的方法和自然界萬物的偏性來糾正人體偏性,只要合理調配和長期堅持,就會起到藥物所不能達到的效果,使之恢復到和諧平衡狀態。

2)協助調控血糖,減少藥物依賴

西藥治療糖尿病的機理清晰,降糖或控制血糖的療效肯定,但糖尿病患者一般病情複雜,治療時常需要幾種西藥聯合使用,這必然會造成胃腸道紊亂、皮疹、肝腎功能損害等種種副作用或不良反應。有些患者為了把血糖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使用的西藥劑量比較大,而長期大劑量地使用西藥必然給患者身體帶來一定的損害。另外即便是服用西藥血糖控制比較好的患者,也不能避免或延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中藥是通過滋補肝腎、益氣活血、健脾補腎、化瘀通絡、調補陰陽、通腑瀉濁等方式來綜合調理,在緩解癥狀、減輕胰島素抵抗、改善體質、協同西藥更好的發揮降糖作用,防治慢性併發症均有較好綜合調理的療效。

臨床驗證:西藥、中藥共同服用一段時間,血糖控制達標後,可以逐漸減少西藥的使用劑量,並保證平穩降糖的效果。更有甚者,早期或老年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擺脫終身服藥的可能。還有一些中藥既可以使高血糖降下來,又可使低血糖恢復正常,避免造成低血糖的危險。

3)個性化治療,實現穩效低毒

糖尿病是包括糖、脂肪、蛋白質、水和電解質等多種營養素代謝紊亂的疾病,除了具有共同的特徵高血糖外,還常常合併有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血症、高黏血症等,是一類同時具有多種代謝嚴重紊亂的綜合征。西醫對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只要檢測指標超標,治療時就會按照流程統一給葯,不會脫離五大類別的降糖葯。中醫認為人群體質不同,病因複雜,患者臨床證候表現千差萬別,治療時絕不是幾大類型的成藥能夠包攬的。診療時必須根據患者的形體、寒熱、神態、臟腑功能、氣血陰陽失衡狀態進行「辨證論治」,具體治療用藥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保證在最小副作用下,收到最大療效。

所謂辨證論治,就是在本虛辨證型、標實辨證候的基礎上,根據患者本虛標實病情的具體情況,或標本同治,標本並重;或治本為主,兼以治標;或治標為主,兼以治本;或先治標,後治本;既要重視患者內熱陰虛的基本病機,又要重視患者具體的證候表現。切不可憑一張處方,一味藥物解決糖尿病不同患者和不同階段異常複雜的病情治療問題。所謂個體化治療,就是辨證靈活,多靶點、多途徑、多層次有效防治併發症,改善相關指標(血脂、血黏度、微循環、抗氧化等)。

臨床驗證:糖尿病患者採用中醫藥治療,具有降低血糖、調整血脂、改善胰島素抵抗、改善微循環、糾正血液流變學異常等多種作用。採用活血化瘀或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的中藥治療,還具有防止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作用。個性化治療舉例如下:

①對於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採用中藥益氣養陰、化痰活血理氣中藥辨證施治,可明顯改善患者胸悶、憋氣、心悸、氣短的臨床癥狀,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

②對糖尿病腦血管病患者,採用靜脈點滴化痰開竅、活血通絡的清開靈、血栓通、川芎嗪、丹參注射液等,配合中藥益氣養陰、化痰通腑、活血化瘀的方子治療,可改善腦循環,改善腦缺氧,保護腦細胞,縮小梗塞面積,病情穩定後配合針刺治療,使患者肢體功能提前恢復;

③對於糖尿病腎病患者,採用中藥分期辯證論治,分別採用滋補肝腎、益氣活血、健脾補腎、化瘀通絡、調補陰陽、通腑瀉濁的方子治療,可使患者尿白蛋白明顯減少、腎功能改善顯著、延緩了糖尿病腎病腎衰的進程;

④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採用中藥滋補肝腎、涼血止血、活血祛瘀的方子治療,可明顯促進眼底出血,滲出的吸收、明顯提高視力;

⑤對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採用中藥靜點、中藥口服、中藥外洗、配合穴位按摩,可使患者下肢麻木、疼痛、感覺障礙等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並能提高感覺和運動神經傳導速度;

⑥對於糖尿病足患者,採用局部治療與全身治療相結合的方子,使患者創面癒合率達85%以上,使糖尿病足截肢率由上世紀90年代的7.3%降至1.7%。

總之,採用中醫藥個性化方案治療糖尿病,可以防止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可以明顯降低併發症嚴重的致死、致殘率。

4)非藥物治療,體現綜合調節

中醫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特別重視綜合治療,強調內治與外治相結合,藥物治療與食療、運動療法、針灸、推拿、氣功等非藥物療法相結合。採用毫針、針灸並用、針葯結合、穴位注射、穴位貼敷、埋線、推拿等療法,可以扶正祛邪、疏通氣血和調節內分泌、調節免疫、改善微循環等作用,對糖尿病血管神經併發症有一定治療作用。通過針灸刺激可影響下丘腦神經核團,改善胰島素抵抗及胰島功能,從而有一定的降糖功效。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主要通過調節脂代謝,降低血流變和血生化的相關指標,加快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環,從而改善周圍神經的供血供氧,促進受損神經的修復。治療師採用具有溫經、活血、通絡,清熱解毒作用的中藥煎湯,外洗、浸泡、熏蒸治療糖尿病足,可改善糖尿病足臨床癥狀,促進頑固性皮膚潰瘍癒合。採用食療、八段錦、太極拳、氣功鍛煉等,都是傳統的有效療法,可以明顯的曾強患者體質,輔助降低血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針灸、推拿則有扶正祛邪、疏通氣血和調節內分泌、調節免疫、改善微循環等作用,對糖尿病血管神經併發症有一定治療作用。

版權聲明:歡迎免費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合作。

20139月213日23:00


推薦閱讀:

男人禿頂也是有生理優勢的
禿頂男性具有四大生理優勢
優弗:美國獨具的留學優勢
人的劣勢里藏著優勢,缺陷里藏著天賦
你的這些優勢,會讓她想嫁給你?

TAG:醫藥 | 中醫 | 糖尿病 | 原創 | 治療 | 特色 | 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