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那點事
1清朝歷史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入關,逐步統一全國。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國版圖,同時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1840年鴉片戰爭後進入近代,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嚴重喪失。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清朝從後金建立開始算起,共有十二帝。自此之後,中國進入了民主時期。
2愛新覺羅 弘曆:把康乾盛世推向頂峰
乾隆皇帝應該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上,他繼承了他父皇雍正的大好基礎,創建了康乾盛世。
乾隆皇帝之所以是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是因為他把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也是他親手將它拖向衰落,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進程的重要皇帝。從縱向上看在他的治理下中國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景象,超越了前朝;從橫向上看由於他晚年固步自封、盲目自大,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使中國與西方的差距拉大,被世界遠遠甩在了後面。
乾隆繼位後,在政治上矯其祖寬父嚴之弊,實行「寬嚴相濟」之策,務實足國,整頓吏治,釐定各項典章制度,優待士人,安撫雍正朝受打擊之宗室。經濟上獎勵墾荒,興修水利,全國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之勢。從乾隆初年至中期,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備受後人稱頌的時期。後期倚重於敏中、和珅,尤其寵信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志得意滿、思想僵化、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無法擺脫吏治敗壞,弊政叢出,貪污盛行,矛盾激化狀態,這使得「康乾盛世」之後中國迅速地衰敗。
乾隆天生聰慧,文治武功都有較大成就,這也使得他非常自負,他晚年自稱「十全老人」,誇耀自己的武功,但是事實上當時的清王朝已經江河日下,國內潛伏著的各種危機,隨時可能爆發;而國際上,中國與西方的差距拉大,中國已經不再是什麼「天朝」,而是盲目自大的井底之蛙。
3馬屁狀元龍汝言榮寵不斷的秘密
龍汝言,安徽安慶人,大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殿試三甲第一名狀元。
史載龍汝言才具平庸,詩詞文章寫得也很一般,他一生並未做過啥驚天動地的大事,因而歷史知名度並不高。然而,貌似泛泛之輩的龍汝言卻有著令他人羨慕嫉妒的高情商加好運氣,堪稱有清一代最幸運的人——科場失意的他因一首小詩意外獲嘉慶帝的激賞、關注、攫拔,從此其人一直有些晦暗的人生猶如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不光連連蟾宮折桂、應考得中,而且在殿試時獨佔鰲頭,一舉高中狀元。
在嘉慶的殷殷關愛下,龍汝言一掃晦氣,接連飛黃騰達、平步青雲,從此踏上了一條鋪滿鮮花與掌聲的官場坦途。
發跡前的龍汝言因科場不順,一直以秀才身份屈身於京師某都統家當家教糊口。恰逢嘉慶皇帝生辰,文武百官們按慣例都要上賀表。都統是滿人,又是武夫出身,不耐煩寫這樣應景的官樣文章,於是讓龍秀才代寫一份湊數上呈了事。
清朝入關後,其歷代帝王自幼均努力學習漢文化,因此大都有文采。康熙、乾隆都十分喜愛作詩,乾隆寫的詩更是達到驚人的四萬餘首,居然與《全唐詩》數量相等。數量如此之多,其質量與藝術性也就可想而知了,有幾首能流傳至今?所以當時的讀書人並無幾個認真研讀過這些「帝詩」。龍汝言是有心人,受到都統委託後,他搬來幾冊厚厚的康熙、乾隆詩集,從中尋章摘句,移花接木,「康熙加乾隆」湊成了一首長達二百多句的賀壽詩,某都統看都沒看就順手將它獻給了嘉慶帝。
嘉慶帝在萬千的賀表中偶然發現了某都統獻上的那首祝壽集句詩,讀著讀著,一股暖流湧上心頭。他對詩中句子的出處自然心知肚明,想起與老爺子相處受教的日日夜夜,雖有些酸楚,但心中也十分高興,於是將某都統招來準備大加褒獎。
都統不敢欺瞞,他據實稟告說賀壽詩是由家中熊孩子的老師龍某某代作。嘉慶聞言不僅沒責怪都統,反而欣慰地說道:「南方士子往往不屑於讀先皇詩作,此人卻熟讀若此,乃至於信手拈來皆成章,足見忠君之誠」。嘉慶一高興,當即傳旨賞賜龍汝言一個舉人身份,並讓他次年和其他舉子一起參加會試。
也是該輪到龍汝言發跡了,他用康乾的詩作胡編亂湊的一首所謂賀壽集句詩,卻意外獲得嘉慶點贊,還被認為其文構思精妙,忠心可鑒,才堪大用,也算走了狗屎運。屢試不第的落魄秀才擁有了翌年參加治科的資格,其實是他有意無意間搔著了嘉慶的癢處。
第二年春季會試結果出來,學養不精的龍汝言再次名落孫山。主考官在彙報工作時竟然受到嘉慶的斥責,末了嘉慶還捎帶著嘆了口氣:「這一科舉子們的水準很次,文章質量普遍欠佳」。主考官很是納悶:這一科舉子水平大都很高,文章詩詞都作得花團錦簇,而且見解精闢,功底不凡,許多人堪稱國家急需的棟樑之才,怎麼皇上竟如此不滿?退下後主考官拉著近侍太監詢問因由,近侍提醒他道:「因寄予殷殷厚望的安徽舉子龍汝言落榜,皇上心下不悅,只是不便明言而已。」考官對曰:「龍汝言才智平庸,文章作得空洞無物,見識更是不堪一提,只能算泛泛之作,所以沒錄取他」。內監說:「皇上曾誇他才華橫溢,可堪大用,你卻說他文章庸碌,見解鄙陋,不予錄取,這不是在說皇上有眼無珠、不能識才嗎」?主考聞言大悟,於是將龍汝言這個名字牢牢記在心裡。
下屆科舉即嘉慶十九年春那場會試,主考官領會了皇上意思,想方設法將仍舊錶現平平的龍汝言錄取。嘉慶看到龍汝言榜上有名,十分欣慰。殿試過後,主考官特地將龍汝言的試卷找出來,將他定為第一名,並連同其他九份優秀試卷呈給皇帝,由他最終定奪。嘉慶暗自拆開第一份試卷,見龍汝言大名赫然在上,於是一言不發,封好後放回原處。到當眾公布狀元、榜眼、探花的名次時,內監拆封唱號後,龍汝言果然摘得狀元桂冠。嘉慶樂呵呵地說:「朕所賞果不謬也」!意思是自己慧眼識材,果然沒看錯人!「狀元哥」龍汝言當即被任命為南書房行走、實錄官纂編修等清要顯貴的官職。在嘉慶護佑下,龍汝言一路扶搖直上,好不得意。
後記:龍汝言在嘉慶的持續關愛下,升遷不斷,賞賜連連,所任官職不僅清閑而且俸祿高,滿朝文武均艷羨不已。誰知之後在校訂《高宗實錄》時,某書吏一時疏忽,將高宗(乾隆廟號)純皇帝的「純」字寫成「絕」字,擔任責任總編輯的龍汝言居然沒校出來。將純皇帝誤寫作「絕」皇帝,雖是無意犯錯,但在當時卻是「大不敬」的重罪,按律須嚴懲。嘉慶一則有些惋惜,二則不忍過於嚴厲懲罰自己的寵臣龍汝言,於是以「精神不周,辦事疏忽」為由,將他革了職,並永不敘用。在當時來說,這種懲處也算格外開恩、格外寬宏了。
龍汝言在家中賦閑一段時間後,嘉慶歸天,龍汝言入宮吊念,他如喪考妣,磕頭如搗蒜外加涕泗橫流,哀痛逾於諸臣,剛繼位的道光帝被他感動,認為他對愛新覺羅氏忠貞不二,很有良心,特賞他為內閣中書,後來還讓他當過一屆會試同考官。龍汝言才具平平,卻榮寵不絕,其人情商之高,確實讓旁人嘆為觀止。
推薦閱讀:
※李治亭:學者評「新清史」:「新帝國主義」史學標...
※清朝武官七品和八品的補子為什麼是一樣的犀牛紋?
※錢謙益到底是大漢奸還是地下黨?如何客觀評價他?
※《老殘遊記》中為何會出現福爾摩斯?
※清朝稱多民族共治天下,但有一個民族的功臣都沒有好下場!
TAG: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