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聖誕重要的中華八大傳統節日,你認真過了?
05-29
平安夜和聖誕節將至,時下,過西方節日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熱情了,大大小小的節日也數不勝數,反而把原本自己國家傳統的節日冷落了。甚至連很多小孩子,你問他中國的傳統節日,他們不知道是做什麼的,問到外國的聖誕節這些他們就很清楚。雖然說現在時代開放了,不限制大家過什麼節日,但是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是否重視過自己國家民族的節日?任何一種民族文化,都有它發生、發展的歷史,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現以我國的八大節日為例,向大家普及一下傳統節日習俗,讓大家能更深一步的了解我國的文化習俗。
1.除夕: 除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天,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全家圍爐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辭舊歲,迎新年之意,戶外則是爆竹聲聲。一家大小在一起度過一個溫馨的一年中最後一個夜晚。這夜人們往往通宵不眠,稱「守歲」。
4.清明節: 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兩節恰逢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紅柳綠。寒食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間,民間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 5.端午節:
7.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鬆的歡娛。「人們仰望如玉如盤的明月,期盼家人團聚。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8.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也是我國傳統的敬老節日。據此風俗習慣,1988年我國將農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年節",使農曆"九月九"成為我國法定的老年節。到2014年已是第26個年頭。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一個民族要立於世界,必須要有自己的文化,而傳統節日就是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時代的發展中,許多民俗文化不應只是「古化石」或「歷史殘留物」,國人有必要保護好、發揚好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從歷史引向未來。節日習俗是展現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反映著民族的歷史風貌和社會生活,在增強國威,加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薦閱讀:
2.春節: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是「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闔家歡聚,一起吃年夜飯,稱「團年」。各地還有互相登門拜年,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 3.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洒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
6.七夕節: 農曆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鵲在銀河上搭成一座鵲橋,牛郎和織女才能相見。這個美好的傳說始於漢朝,經過千餘年的代代相傳,深入人心。這一天,民間有向織女乞巧的習俗。一般是比賽穿針引線,看誰更心靈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每到七夕將至,牽牛和織女二星都竟夜經天,直至太陽升起才隱退,因而又被喻為人間離別的夫妻相會。推薦閱讀:
※除了背幾句詩、穿幾套漢服,傳統文化復興需要哪些本事
※黃晨焱傳統派四柱預測學及實例詳講
※年和夕的姐弟情深
※「女德」與「傳統文化」復辟:一碗讓你覺得你在愛國修身的迷魂湯
※六爻入門(二)--傳統六爻 - 六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