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疾病歸轉變化的臨證指要

 五行學說,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內涵、特性、歸類及生克規律,用以闡釋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變化及其相互聯繫的一種古代哲學,既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辯證的宇宙觀與方法論,又是一種原始而質樸的系統論。它不僅認為宇宙萬物萬象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所生成,而且以樸素的系統觀點,把天地萬物看作是有統一結構的整體。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可以在不同層次上分為木、火、土.金.水五類,從而構成不同級別的系統結構。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剋聯繫,維持著系統內部和系統之間的相對穩定。因此,五行是宇宙萬事萬物具有的共同功能結構,五行學說也就是研究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最一般的功能結構關係的理論。

五行學說滲透到中醫學中,與醫學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則形成中醫學的五行學說。中醫學的五行學說是以五行生剋乘悔規律來闡釋人體生理、病理及其與外在環境的相互聯繫,指導臨床診斷和防治的一種中醫學的獨特的思維方法。

五行的特性及其歸類方法

五行學說是怎樣概括和說明宇宙間萬事萬物的呢?它的思想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將事物或現象分為五大類,採用取象比類的方法,分別歸屬之,並根據五行之間相互聯繫的規律,說明各類事物或現象的聯繫和變化.

   五行特性,是對木、火,土、金、永五種自然物質的表象及性質的直觀抽象而形成的理性概念,是分析、歸納各種事物和現象的屬性,研究各類事物內部相互聯繫的依據。《尚書·洪範》的「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愛稼穡」是對五行特性的經典性概括。

   「木曰曲直」,是指木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的特性。其實木有屈與伸兩個方面的特性:伸則舒其條達之性,屈則還其柔和之質。

   「火曰炎上」,是說火有溫暖、發熱、光明、向上的特性。

   「土愛稼穡」,是指土有種植莊稼、收穫五穀的作用,進而引申為土有生長、承載、化生的特性。故曰「土為萬物之母」,

   「金曰從革」,是指金有肅殺、潛降、收斂、清潔的特性。其實金有順從與變革,即剛與柔兩個方面的特性,與木有屈與伸兩個方面特性相一致,金鑄成兵器則剛,但可隨人意而更意義。

   「水曰潤下」,是指水有滋潤、下流、閉藏,寒涼的特性。

   以五行特性為依據,將自然界萬物萬象分歸於五行之中,從而構建了五行系統。

   事物的五行屬性的推演與歸類,首見於(尚書,洪範)的「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此將五味分歸於五行之中。

五行生剋規律

   五行的生克,是指五行之間存在著動態有序的相生、相剋變化,五行的制化和勝復,是指五行系統中的自我調節機制,從而維持五行系統的平衡與穩定,促進事物的生化不息。一般用於闡釋自然界的正常變化和人體的生理活動。

   1.五行相生  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間存在著有序的依次遞相資生、助長和促進的關係,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之間的遞相資生,猶如母子之間的代代相繼,故《難經》喻為母子關係,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因此,五行相生實為五行中的任何一行對其子行的資生與促進。

   2.五行相剋 是指木、土、水、火、金五行之間存在著有序的遞相克制及制約關係。相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剋關係《內經》稱為「所不勝」與「所勝」之間的關係。克我者為所不勝,我克者為所勝。因此,五行相剋實際上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對其所勝行的制約與剋制。

      3.五行相乘 是指五行之間過度的「相剋」,超過正常制約程度,所以相乘的次序與相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相乘:有乘虛侵襲之意)

      4.五行相侮 是指五行之間的反向克制,即「反克」,其次序與相剋、相乘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相侮:有恃強凌弱之意)


推薦閱讀:

曲煒談八字命局用神是否會轉變
知乎收藏清單!職業蛙告訴你從學校走向社會之前要做好哪些改變?
一夜爆紅女星的轉變造型

TAG:疾病 | 五行學說 | 五行 | 變化 | 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