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正確著裝:漢服著裝實用指南

如何正確著裝:漢服著裝實用指南

2018-02-06 陸棯迦 醫漢

   我們總會遇到某個場合,以身穿傳統服飾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獨特的品味和氤氳在血脈中文化的博大精深。通常來講,這種直觀的方式帶來的效應往往令人吃驚,因此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漢服。但是絕大多數人並不真正了解漢服,包括很多漢服愛好者。如何正確的穿著漢服,令很多人相當困擾,幾乎每一個漢服購買者在學會正確穿著之前都會付出昂貴的學費。無奈的是,對著裝規則一無所知使得我們無法提煉出整套詳盡的規則來指導漢服的實踐,更不要提在正確穿著的基礎上使著裝風格不斷趨向高雅。如此一來,「漢服承載著傳統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漢服具有線條美工藝美人文美、讓著裝者具有儀態美」、「漢服是民族文化復興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等觀點,在糟糕的著裝效果和毫無質感的漢服面前,不僅顯得毫無說服力,而且容易引起眾人的反感。

        如何獲得別人的好感和信任,如何通過穿著漢服享受美妙時光,做到著裝得體是第一步。我堅信即使在崇尚個性的時代,著裝作為一門藝術必有一套成熟的規則,其表達的美感也能通過某些客觀標準衡量。我們只需遵循這些規則和標準便能獲得理想的著裝效果。如果能在此基礎上對某些元素善加運用,無疑會令人驚艷。漢服作為服裝的一類,亦是如此。

         那麼如何穿漢服才得體呢?我想以下幾個方面是我們必須注意的:

        1、明確漢服的定位,採用統一的標準規範漢服的方方面面;

        2、牢記漢服所有的服飾大類及使用場合,做到正確的場合穿正確的衣服;

        3、牢記漢服所有的款式和正確的內中外搭配方式,能在不同的時節應對自如;

        4、能挑選出所有款式不俗的版型;

        5、挑選符合整體著裝效果的髮型、鞋和配飾,注重顏色的搭配。

關於漢服的定位和風格的塑造

一、漢服的定位

        無論漢服的受眾是否急劇擴大,努力使漢服升格為傳統服飾的目標從未動搖。既然如此,採用統一的標準即傳統服飾的標準來規範漢服的設計、製作和宣傳,理所當然。古代服飾體系是個成熟且相對穩定的體系,相關規定涵蓋面料、樣式、尺寸、顏色以及適用場合等方方面面,簡直無所不包。因此在滿足實際需要的情況下,有選擇的繼承無疑非常明智。這不僅會使我們對傳統服飾有相對完整的認識和把握,還能讓我們在穿著漢服上有章可循。在我們了解傳統服飾、學會正確著裝之後,自然可以突破某些規矩的約束,朝著獨樹一幟的風格邁進。但在遊刃有餘之前,我們最好潛心學習,仔細體會傳統服飾中蘊含的審美。

二、漢服風格的塑造

        傳統服飾的形貌並非一成不變,其改變往往意味著主流社會審美的改變和社會變革。相比禮服,這點在便服上顯得尤為突出,這無疑不利於傳統服飾斷層後漢服體系的重構。失去約定俗稱的引導,生搬硬套哪個時代的款式總有站不住腳的地方,或許選取具有傳承意義、發展成熟的款式是當下相較合理的方式。這就是我決定選擇晚明風格的圓領袍、豎領衫、道袍等款式構建漢服體系的原因。

        在確定具體的款式後,必須確定其形貌和上身後的輪廓,它們共同決定了漢服總的感官和形象,同時也是傳統審美具象化的體現。在識別各國的傳統服飾時,絕大多數人只會從服飾的整體輪廓加以區分,而不會細究衣服的某個結構。比如談到韓服,大家首先想到的窄短的赤古里和蓬鬆的裙子;談到和服,很多人立刻將其與全身線條平直、獨居特色的袋帶以及艷麗的紋樣掛鉤。目前漢服款式繁多,風格雜亂, 缺乏具有辨識度的輪廓,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靠什麼區分漢服和其他民族的傳統服飾呢?交領、中縫、接袖,束到胸部的裙子,還是和影視劇如出一轍的髮型?

漢服的具體款式和穿著搭配

        當今社會可穿漢服的場合併不太多, 婚禮、傳統節日、生日、成人禮、畢業典禮、觀看傳統戲曲歌劇、私人聚會等以及其他可以表明自身民族或文化屬性的禮儀場合均可穿著,居家時亦可。現將各禮儀場合用的具體款式和穿著搭配一一列出。

吉服: 用於時令節日、婚禮、壽誕、筵宴等各種吉慶場合

婚禮用吉服

        結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婚禮用吉服是整個漢服體系中最高等級的存在。民間一直有攝盛的傳統,因此新郎和新娘的服飾均效仿明代官員和命婦,著大紅圓領袍,紋樣布局的方式為過肩加橫襕。填充胸背雙肩的四瓣團窠以及通袖、膝襕的紋樣,可為龍、鳳、鸞、麒麟、花卉、雜寶、雲紋、仙人等;底紋為四方連續排列的花卉、雜寶、雲紋等。

        男款圓領袍的裝飾亦可為補子,補子上可裝飾仙鶴、麒麟、獅子等象徵尊貴的神獸。

        女款馬面裙應為寬襕裙,裝飾裙襕的紋樣可同圓領袍的通袖、膝襕,也可採用最受青睞的經典題材——雜寶、羽葆和鈴鐸,經典為孔府舊藏妝花織金藍緞瓔珞襕裙。此裙上部織遍地金纏枝花卉,膝襕為織金雲鸞紋,兩部分用簡潔的回紋間隔;底襕上層為翟穿花,下層為寶花、如意雲、蓮花、法螺等雜寶和瓔珞;中間為較為簡潔的翟穿花,上下使用回紋將上下裙襕隔開。如此華麗的裙子,當為婚用吉服首選。


男子婚用吉服全套搭配

第一層:圓領袍

第二層:搭護

第三層:貼里

第四層:襖衫,裙

第五層:汗衫,褲

配飾:烏紗帽 革帶 雲襪 皂靴

搭配的皂靴

女子婚用吉服全套搭配

第一層:圓領袍

第二層:豎領大襟/對襟衫(可為青色可為其他顏色)

第三層:圓領/豎領對襟襖衫,各色馬面裙

第四層:豎領/圓領對襟汗衫,抹胸,褲

配飾:金梁冠兒/狄髻加全套頭面 革帶 雲襪 鞋

搭配的鞋


傳統節日、生日、壽誕等場合用吉服

       傳統節日、生日、壽誕等場合用吉服規格比婚禮用吉服規格低,男款為道袍,女款為襖衫和裙。婚禮中新郎新娘的親屬的服飾亦採用此等級的服飾。

        建議僅在年節、生日、壽誕等場合採用過肩加橫欄的設計烘托喜慶的氛圍。填充胸背雙肩的四瓣團窠以及通袖、膝襕的紋樣可同婚用吉服,用龍、鳳、鸞、麒麟、花卉、雜寶、雲紋、仙人等; 底紋為四方連續排列的花卉、雜寶、雲紋等。婚禮中新郎新娘的親屬的服飾亦可採用此種紋樣布局。

        元宵節男女均可穿白襖,女性還可在白襖外罩各色遍地金比甲,下著各色妝花織金寬襕裙,用白襖的清冷襯托比甲和裙子的艷麗和奢華。另外,還可佩戴葫蘆形或燈籠形耳環,為元宵節增添一分情趣。

        其餘傳統節日則使用應景紋樣,譬如元宵節用燈籠補、端午用五毒補、七夕用鵲橋補、中秋節用玉兔補、冬至用三陽開泰補、生日用壽字或福山壽海等等。若不用補,可使用吉祥如意紋樣做底紋。

        女款馬面裙均為寬襕裙,裝飾紋樣可參考婚用吉服。

        全套搭配層次詳見小禮服。


男子節令、生日等禮儀場合用吉服全套搭配

女子節令、生日等禮儀場合用吉服全套搭配



成人禮、畢業典禮等體現文化屬性的禮儀場合的小禮服

         男裝可增加一款直身,其餘款式、搭配和傳統節日、生日、筵席等場合用吉服一致,兩者的區別僅在於紋樣。

        此等級的禮服應採用各式吉祥如意紋含蓄地表達實現各種美好願望的訴求,同時用富有質感的面料、出彩的顏色搭配、精良的裁剪製作工藝、富有情趣的配飾等細節,共同打造出雅緻的著裝效果。此類場合的馬面裙裙襕比吉服馬面裙裙襕略窄,繡花印花描畫皆可,但不宜採用妝花織金等奢華的工藝裝飾。不得不提這張著綠色披風的女子容像,其披風袖口、領口、衣緣以及裙襕皆裝飾美麗的寫生花, 相比現在某些粗製濫造的大面積「織金」、繡花裙襕,實在是異常經典的存在。


男子小禮服全套搭配

第一層:氅衣/披風(可不穿)

第二層:道袍/直身

第三層:襖衫(襯衣)、裙/貼里(兩種選擇)

第四層:汗衫/背心,褲

搭配的鞋:雲履,也可選擇風格、顏色和整體著裝一致的時裝皮鞋

女子小禮服全套搭配

第一層:氅衣/披風/比甲/披襖(可不穿)

第二層:豎領對襟/大襟襖衫

第三層:圓領/豎領對襟襖衫(襯衣),馬面裙

第四層:豎領/圓領對襟汗衫,抹胸,褲

搭配的鞋:可同婚用吉服的鞋,也可搭配風格、顏色協調的時裝皮鞋


寄託哀思等場合的常禮服

        基本款式和搭配層次皆同成人禮、畢業典禮等場合使用的小禮服。宜用冷色,譬如男子著白色、藏藍、深青色道袍氅衣,女子著白衫藍裙等。

       全套搭配層次詳見小禮服。

居家服

        男女均著褂子和褲。褂子的袖長可隨季節變化而變動,夏季可做成無袖或者半袖,冬季袖長可長至手腕。褂子也可由貼身的襖衫代替。

男子家居服全套搭配

女子家居服全套搭配



       漢服的定位、 各場合所需的款式和內外層次的搭配,或許已能讓大家對漢服有個非常清晰且成體系的認知,接下來本文會從漢服應有的輪廓、衣衫的尺寸以及不同氣候如何穿著等幾個方面展開,希望能對大家在定製漢服、不同時節穿著漢服有所幫助,進而提高大家穿著漢服的水平。

        前文已經提到,漢服的輪廓是傳統審美具象化的體現,它決定了漢服總的感官和形象,具有足以區別其他傳統服飾的強烈辨識度。不僅如此,它還能影響服飾的形貌,決定服裝的搭配層次。故我們必須慎重打造漢服的輪廓,堅守其蘊含的傳統審美,在不破壞服裝輪廓的前提下做出的合理變動。

        男裝追求的是整體的寬鬆和下體虛奢,整體輪廓被塑造成倒V字形,中晚明以來尤為突出。因此裁剪製作上普遍運用各式褶襇和「擺」來達到這種上身效果。不僅衣服形製為此目的服務,在穿著搭配方面也不遺餘力支持這種偏好:兩側均有外擺的圓領袍內襯同樣有外擺結構的搭護,然後搭配一領腰間作褶的貼里,腰系闊大的褲子和襯裙。

       女性裝束的整體輪廓雖不及清前期那般纖瘦但總體趨於頎長,故衣衫不斷加長,從弘治年間的「僅掩裙腰」到萬曆初的「僅露裙二三寸」。女袍則沿襲一貫的莊重,明中期袍身兩側出現的獨特的褶和內襯的兩層長衫,無疑使著裝者更加雍容。

         令人遺憾的是,我們並不重視漢服整體輪廓的塑造,大多沒有事實依據的衣服結構、強行推行「多元化」而湊出的仿各時代風格的款式,使得漢服的輪廓異常混亂。很多人為了達到「日常」的目的 反其道而行之,認為以時裝的輪廓和審美為標準去塑造漢服的風貌,才是讓「傳統服飾」重新融入生活的正確方式。這種做法不僅導致漢服上身效果和禮儀場合的氛圍格格不入,還會使漢服發展和初衷背道而馳。在審美被歐美日韓潮流牽著鼻子走的情況下,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講漢服能繼承傳統、堅守傳統呢?或許遲早會如同民國時期的女襖衫,在緊跟西方時尚的同時失去自我,最後把所有的美麗都定格在黑白老照片和月份牌中吧。


       打造漢服的輪廓不僅要慎重選擇內外搭配,在衣衫的尺寸上也應該多下功夫。總的來講,男女裝上衣的腰胸尺寸應足夠肥大才能達到寬鬆舒泰的效果。通過各場合衣衫搭配示意圖,我們完全清楚漢服不是一層皮,理想的著裝效果當由由內中外幾層共同打造。因此仔細考慮內外衣衫的尺寸很有必要,我們不妨以175厘米的男性身高、165厘米的女性身高加以說明。


道袍、直身、豎領衫等外衣的尺寸

       首先確定道袍、直身以及豎領衫的尺寸。作為整個體系的基礎款式,它們的幾個重要數據如下:

         1、衣衫的胸部尺寸:凈胸圍尺寸加20-25厘米

         2、衣衫長度:道袍、直身等衣身長度長及腳背,豎領衫的長度長及小腿肚。

         3、衣衫通袖長:過短的袖長會使衣衫上身後顯得局促。為了達到美觀的效果,道袍、直身等通袖長應為240厘米左右,豎領大襟/對襟衫的通袖長為230厘米左右。

         4、袖寬:道袍、直身和豎領衫的袖寬可在50厘米左右

         5、袖口寬:寬15厘米-20厘米


圓領袍、搭護、貼里的尺寸

      1、圓領袍的尺寸應比道袍、豎領衫等稍大,通袖長、袖寬、腰胸尺皆如此。男女袍衣身均長至腳背。

      2、搭護的尺寸:衣身長度比圓領袍短10厘米左右,通袖長長過手肘—170厘米這個區間皆可

       3、貼里的身長:衣身比圓領袍短20厘米左右,通袖長、袖寬以及腰胸尺寸可同道袍

特別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圓領袍的袖形須和道袍等袖形一致。不能為了凸顯服飾的規格而貿然加肥圓領袍的袖寬。貿然加肥袖寬勢必造成擺結構的改變,原有內搭的襯衣要麼改動結構要麼被替換。更麻煩的是,為了保持整個體系內所有的款式的風格一致,其餘的款式譬如道袍、豎領衫甚至內衣的形貌和搭配都要做出相應的調整。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很可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存在,在未思考清楚之前,模仿文物的細節是比較明智的做法。


氅衣、披風、比甲等外披的尺寸


       1、腰胸尺寸:比道袍、豎領衫等略大

   2、氅衣、披風的袖長:比道袍、豎領衫略短,通袖長可長及道袍、豎領衫第二次接袖處

      3、比甲、披襖子的袖長:可在160厘米-180厘米之間

       4、身長:比道袍、豎領衫略短略長均可,五厘米左右或許比較合適


貼身汗衫的尺寸

     1、腰胸尺寸:適當縮小但不應暴露身體曲線,凈胸圍加10厘米或許比較合適

      2、衣身長度:男款汗衫衣長80厘米出頭,女款汗衫衣長65厘米

      3、通  袖  長: 男款汗衫通袖長可在180厘米-220厘米之間;

                               女款汗衫的通袖長手腕到指尖之間,也就是120-160厘米

      4、袖       寬:男款汗衫的袖寬可在35厘米左右,袖口寬15厘米-20厘米

                              女款汗衫的袖寬可為30厘米,袖口寬為15厘米


作襯的襖衫尺寸

    1、腰胸尺寸:介於道袍、豎領衫和貼身汗衫之間

     2、衣衫身長:男女襖衫均長至膝以下

     3、通  袖  長:襯衫通袖長可比道袍、直身、豎領衫等短20厘米左右


裙長

       1、男 子 襯 裙長度:可長至小腿肚附近

        2、女子馬面裙長度:不宜過長,長及腳踝處即可



       一年四季服裝的主要差別在於面料,譬如夏季用紗羅等輕薄的料子裁製衣衫,冬季則穿厚實的棉衣或皮襖。即使在穿搭上略有差異,但款式並沒有什麼區別。這恐怕是大多數人尤其是「秋冬穿襖裙、春夏穿齊胸襦裙和褙子」的支持者難以想像的。我們不妨以嚴冬和酷暑這兩個極端的天氣為例,談談男女裝的整套搭配。

        冬季男女皆穿襖,譬如西門慶穿的「白綾襖」、溫秀才穿的「綠雲襖」,潘金蓮穿的沉香色潞綢雁銜蘆花樣對襟襖兒、李桂姐穿的白綾對襟襖兒;遇飄雪的寒冬,還可在外罩絨氅衣、皮襖或者披襖,例如西門慶吳月娘在下雪時吩咐小廝取皮襖,何太監為拉關係贈西門慶飛魚綠絨氅衣,經濟窘迫的潘金蓮為撐面子拒絕典當的舊皮襖堅持穿披襖子等等。盛夏時節的款式和尋常一樣,女子穿紗質的衫和比甲,如潘金蓮和李瓶兒家常穿白銀條紗衫兒、外罩大紅蕉布比甲和銀紅比甲;男子則依據身份和場合穿道袍、褶兒或衫。例如大暑,翟管家穿青絲絹道袍、涼鞋凈襪,送生辰綱的來保穿著青衣。除了卧室、後花園等過於私密的場合較為隨意,大家的穿戴都十分整齊。

        漢服的定位是禮服,更要注重著裝效果,切不可因天氣變化而隨心所欲搭配。為了基本禮儀和著裝效果,冬季穿高領毛衣、牛仔褲打底褲,夏季紗衫內只穿一件抹胸、馬面裙內不穿褲,實在不提倡。

        寒冬時節,可用保暖的面料裁製貼身的衫子,或將貼身的衫子換成襖。除此之外,還可在貼身裡衣外加件衣長過膝的棉襖。若有需要,道袍、直身、豎領衣也可夾棉,氅衣、披風、比甲也可換成毛呢等厚實的面料。褲子自然選擇厚實的棉褲。

        夏季穿禮服會稍微辛苦些, 即便把衣衫的料子換成紗羅苧麻等輕薄的面料,仍然難以祛除暑氣。此時,男子可把汗衫換成苧麻裁製的圓領或直領對襟背心,然後穿長過膝的苧麻衫、腰系襯裙(此搭配還可換成一件苧麻貼里),最後外穿紗羅道袍。女性則可穿苧麻等面料裁成的圓領對襟汗衫,長過膝的豎領對襟衫,最後穿紗質的馬面裙和豎領衫,還可根據情況穿紗比甲。除了貼身衣衫,兩層衣衫顏色相互掩映,定有說不盡的風流。


        為展示身體曲線過分縮小衣衫腰胸尺寸,胸部放量不到10厘米,導致衣衫上身後緊貼人體曲線,後腰因緊繃出現大量褶皺

        為追求方便過分縮短袖長,導致衣衫上身後顯得十分局促

        為追求現代化隨意搭配牛仔褲、毛衣、衛衣、運動鞋、板鞋等,破壞整體著裝效果

        隨心所欲將不同風格和形貌的單品搭配在一起,譬如將仿明中期的衫子搭配仿清乾隆時期的背心

        基本不在乎內中外幾個層次的搭配,嚴重影響著裝效果,譬如道袍衫裙內搭配牛仔褲、豎領披風內僅穿汗衫、貼身穿的圓領對襟衫當做外穿的衫子、薄透的衫子內僅穿抹胸,等等

        基本不看穿衣服的場合,譬如穿補袍蟒袍逛街、參加私人聚會、運動健身等等




適用季節:夏季

適用場合:成人禮、畢業典禮等體現自身文化屬性的禮儀場合

搭配層次:貼身穿直領對襟背心,襯苧麻貼里,外罩紗道袍;腰系褲

       細心的朋友應該能發現,道袍的搭配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內襯貼里和褲,一種便是內穿衫褲、褲外系裙。前者是目前一貫的做法但不見記載,內襯衫褲的方式卻頻頻出現在各擬話本中。《石點頭》第四回描寫一位家財萬貫的年輕商人,「 頭戴時新密結不長不短騌帽,身穿秋香夾軟紗道袍,腳穿玄色淺面靴頭鞋,白綾襪上,罩著水綠縐紗夾襖,並桃紅縐紗褲子 」;《弁而釵》描寫一位叫林風翔的翰林,身穿月白色縐紗夾道袍,內襯大紅夾襖。《金瓶梅》和《酌中志》亦有對此的描述,如借葛翠屏之口講陳經濟裝槨時穿一條栓著香囊的〈衤旋〉子。 又兼明代男墓出土了許多不同時代的襯裙, 故著道袍的穿著搭配方式應該為:貼身穿汗衫,腰系褲,褲外系短裙,然後再穿衫襖,最後再穿道袍。

       通過實驗,一件貼里的作用似乎能替代到衫子和裙組合,便暫時保留了這種不見記載的搭配。眾所周知,道袍的下擺比較寬大,如無衣衫支撐,便如同波浪一般。如今售賣的男式長襯裙,有的過於硬挺,雖將下擺撐了起來,卻導致道袍的整個線條有些僵硬。或許很有氣度但終究失去了幾分雅緻和從容,故需注意裙子的材質和長度對上身效果的影響。

全新的中國風:傳統元素和當代時裝的結合

        既然漢服的定位是做傳統服飾,那麼以傳統審美指導漢服的製作理所當然。但整個社會對傳統服飾的陌生和疑慮、漢服的輪廓和當代時裝的差異,都在壓縮漢服的使用空間。在這種情況下,為提高漢服的使用率而做出一些不顧場合的事,也是可以理解的吧。相比早期穿著飛魚服閑逛的朋友,採用時尚感強的面料、根據時裝的審美和標準、或多或少運用古代服飾的結構設計的衣服,受到很多人的支持。我認為,這種以時裝審美和標準設計的衣服,雖貼上傳統服飾的標籤並不恰當,但它是一種全新的、有別於亦步亦趨跟隨西方定義中國傳統的「中國風」。它和民國女衫裙、旗袍類似,脫胎於古代服飾, 緊跟時尚潮流甚至加入二次元文化比如洛麗塔元素,我想只有功底深厚且尊重傳統文化的時裝設計師才能遊刃有餘吧。

         此類「中國風」的適用場合比較寬泛。古代服飾的結構運用比例更高的,適用於氛圍輕鬆又帶著些許禮儀性質的場合,譬如公司年會酒會、親朋好友結婚前的聚會、親朋好友的婚禮和滿月宴、生日宴等;氛圍輕鬆的私人聚會,譬如和親朋好友同好的雅聚、咖啡廳的閑聊、參觀博物館、旅遊等等。古代服飾的結構或元素運用比例較少的,可作為復古時裝,穿梭於鋼筋混凝土之間。


適用季節:春秋

適用場合:氛圍輕鬆又帶著些許禮儀性質的場合,譬如公司年會酒會、親朋好友結婚前的聚會、親朋好友的婚禮和滿月宴、生日宴等 ;氛圍輕鬆的私人聚會,譬如和親朋好友同好的雅聚、咖啡廳的閑聊、參觀博物館、旅遊等 

該設計使用的古代服飾結構:

         1、明代豎領對襟短衫,可參考南苑葦子坑明墓出土和益宣王繼妃孫氏的短衫

         2、明代馬面裙

         3、明代中期圓領對襟比甲,實物可參考孔府舊藏月白暗花紗比甲,上身效果可參考雙林寺娘娘殿侍女

 該設計加入的時尚元素:

         1、衫子的眉子點綴著蕾絲,同時也裝飾了幾何條紋

         2、裙子的面料為巴洛克沖孔鏤空麂皮,另外一條使用了高級婚紗亮片流蘇蕾絲

         3、髮帶為平絨蕾絲復古風髮帶。髮帶設計了開口,可以插入造型鋁絲像時裝復古髮帶一樣穿戴,也可以抽走鋁絲當普通髮帶使用

         4、為了增添時尚感頭戴復古平絨八角帽

後記

         從產生自己構建漢服體系的念頭到現在搭起整個框架,已有三年。三年時間不長不短,我從零基礎開始積累,終於擺脫對古代服飾認知碎片化的困境,對漢服有了系統化的把握。在我最艱難的時候,我認識了我的摯友魚湯,他改變了我思考問題的方式,也使我的漢服體系走出腦海,躍然紙上。本文所有的示意圖均參考已公開的明代出土文物,全部由魚湯繪製。除圓領袍內襯直身這個搭配由魚湯提供,其餘所有關於漢服的理念、內外搭配方式、出土文物數據歸納等資料歸納和解讀,全部由我一人承擔。衣衫的幾個重要尺寸也是我在整理完出土文物數據之後的提煉,待實踐修正,更詳細的細節我們暫不公開,請各位諒解。稍後會附上為了這個漢服體系的構建,我做出的所有思考,僅供大家參考。

        特別感謝@風入松_獨立設計 提供的兩套富有設計感的精美衫裙,其富有表現的商品圖和對時尚元素的講解,讓我十分順利地成了我的闡述。雖然我們在漢服如何平衡傳統和時尚有不同的看法,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友好交流。

        由於時間和篇幅的限制,本文並未涉及面料的選擇、色彩的搭配、傳統紋樣的運用以及髮型、配飾的選擇,不能為大家提供一個詳盡的案例,十分抱歉。我們將繼續努力,為漢服著裝者的美麗竭盡全力。囿於我的水平和資料的匱乏,舛誤和不足在所難免,懇請各位前輩和朋友批評指正。

圖文源自微博:@陸棯迦 

打賞

黃帝紀元四七一四年歲次戊戌臘月廿一

漢武帝時,頒行《太初曆》,恢復夏代的以正月初一為歲首。

這一歲首制歷代相沿未改,但是,這個歲首隻是日常生活的歲首,不是干支紀年中的歲首。

干支紀年的第一天是立春,因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衍生物,故屬相也以立春為界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推薦閱讀:

漢儀不復見,何日變中華。
等閑識得春風面,綠色漢服這樣穿
漢服跟古代歷史有什麼關係?
漢服:和服與韓服的源頭

TAG:漢服 | 實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