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理學檢查(髖關節)
1、艾利斯(Allis)征
又稱下肢短縮試驗。檢查時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屈髖,兩足平行放於床面,雙足跟放齊後觀察,正常者兩膝頂點應該在同一水平,若一側膝比另一側低時即為陽性,多見於股骨幹或脛腓骨骨折的重疊移位、股骨頸骨折、粗隆間骨折向上移位、髖關節後脫位等疾病,股骨、脛骨短縮時,此征也為陽性,此時要用其他方法測量股骨、脛骨長度以鑒別。
2、高芬(Gauvain)征
又稱大腿滾動試驗,檢查時患者取仰卧位,雙下肢自然伸直,檢查者用手掌輕搓大腿,使大腿來回滾動,若系該髖關節疾患並引起髖周圍肌肉痙攣,運動受限,疼痛,可見到該側腹肌收縮,則為陽性。臨床上常見於髖關節脫位、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髖關節炎症、結核等。
3、望遠鏡征
又稱都普頓(Dupuytren)征、巴洛夫(Barlove)試驗、推拉試驗。檢查時患者取仰卧位,檢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患肢大腿或環抱患肢膝下,使髖關節、膝關節稍屈曲,沿股骨幹長軸,用手上下推動股骨,反覆數次,若有股骨上下移動之感即為陽性,臨床上多見於小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股骨頸骨折未癒合等。
4、「4」字試驗
又稱Feber征。患者仰卧位,一側髖膝關節屈曲,髖關節外展、外旋,小腿內收、外旋,將足外踝放在對側大腿之上,兩腿相交成「4」字形,檢查者一手固定骨盆,一手在屈曲膝關節內側向下壓。如髖關節出現疼痛,而膝部不能接觸床面,即為陽性。表示該側髖關節有病變。做此試驗時,必須先確定骶髂關節是否正常,如有病變亦為陽性。
5、楊特(Yount)征
本體征是區別髖關節屈曲畸形是由於髂腰肌攣縮還是由於髂脛束攣縮的方法。檢查步驟與托馬斯征基本相同,當托馬斯征出現陽性體征時,保持健側膝髖極度屈曲體位,將患肢外展,當患肢外展到一定角度髖關節屈曲畸形消失,患髖可以伸直即為陽性,提示患側髖關節屈曲畸形是由於髂脛束攣縮引起。
6、奧托蘭尼(Ortolani)試驗
用於新生兒先天性髖脫位的早期診斷,通過觸診的脫位感、複位感及脆響等,判斷髖關節有無鬆弛或半脫位引起的異常活動。檢查時,患嬰仰卧,屈髖屈膝各90o,檢查者手掌扶患側膝及大腿,拇指向外後推並用掌心由膝部沿股骨縱軸加壓,同時大腿輕度內收,如有先天性髖脫位則股骨頭向後脫出而伴有彈響;此時外展大腿並用中指向前頂壓大粗隆,股骨頭則複位,當股骨頭滑過髖臼後緣時又可聽到脆響,這就是奧托蘭尼征陽性。
7、巴爾婁(Barlow)試驗
這是Ortolani試驗的改良方法,但兩側同時檢查。保持前述試驗體位,中指放在大轉子處,拇指在小轉子部位施加壓力,如感到股骨頭向後滑出髖臼,放鬆後立即複位者,說明髖關節不穩定,極易發生脫位。
8、蛙式試驗
又稱屈膝屈髖外展試驗。正常新生兒或2~9個月的嬰兒雙髖、膝各屈曲90o後,外展雙髖可達70o~90o,若不能達到,應疑有先天性髖脫位。
9、歐伯(Ober)試驗
又稱髂脛束攣縮試驗。檢查時患者取側卧位,健肢在下並屈髖屈膝,減少腰椎前凸,檢查者立於患者背後,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患肢踝部,並將膝屈曲90o,而後將髖外展後伸,再放鬆握踝的手,正常時應落在健腿之後方,若落在健腿之前方(即髖關節表現為屈曲)或保持上舉外展的姿勢即為陽性,提示髂脛束攣縮或闊筋膜張肌攣縮。
10、托馬斯(Thomas)征
又稱髖關節屈曲攣縮試驗。檢查時囑患者取仰卧位,腰部放平緊貼於床面,盡量屈曲健側髖關節使大腿貼近腹壁,然後再令患者將患肢伸直,若患肢不能伸直而呈屈曲狀態為陽性,提示該髖關節有屈曲攣縮畸形或髂腰肌痙攣,而患肢與床面所形成的角度即屈曲畸形的角度,臨床上常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髖關節結核、髖關節骨關節炎等。
推薦閱讀:
※今天來談談什麼是網球肘
※骨科量表系列 | 脊柱創傷:世界頂級雜誌更傾向這些量表
※增加骨密度軟膠囊 (一品康) 買了160 多RMB 感覺自己被騙了 吃這個有用嗎?
※如何成為一名好的骨科醫師?
※本人腰間盤突出,堅持游泳九個月,每周四次,近期游泳後,全身舒泰,停下兩天就全身酸疼,骨頭緊,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