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自成的失敗與失去「地利」有關

李自成的失敗與失去「地利」有關

2010-05-30 09:09 來源: 評論 0 條 查看評論true||##

【字體:大 中 小】 推薦給好友

  一

  古人所謂的「地利」,現代人叫做「軍事地理」。軍事成敗與地理息息相關。

  公元1644年,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率領大順軍進入北京,明朝滅亡。大順軍隨後與叛將吳三桂及滿清聯軍在山海關展開一場關係生死存亡的決戰。

  在山海關決戰之前,大順政權的地盤在軍事地理的大格局中處於不利的位置——沒有後顧之憂的滿清,其勢力範圍東起遼東、西至漠南蒙古,已經對大順政權所控制的京師、河南、湖北省西部及西北數省形成了戰略包圍的有利態勢。

  每一場戰爭都因為對手的不同而不同,大順軍沒有與關外胡虜作戰的經驗,而滿清有與關內農耕民族作戰的豐富經驗。大順軍在山海關之戰中因各項準備不充分而被多爾袞率領的清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山海關決戰之後,擁有大量騎兵的滿清卻沒有及時對撤退中的大順軍展開長時間、遠距離的追擊。

  大順軍於四月二十二日因清軍的介入而從山海關撤退,二十六日回到北京,二十九日放棄北京。而清軍三十日在薊縣得知大順軍放棄北京之後,才開始對大順軍展開追擊,並於五月初二進入北京這座空城。對大順軍展開追擊的清軍雖然在慶都、真定兩地戰勝大順軍的殿後部隊,但也沒有跟隨大順軍的主力入山西。清軍這一次追擊的戰果是有限的。

  大順軍在山海關失敗之後,在其控制的河北、河南、山東的大部分地區,因官紳地主相繼發生叛亂等原因陸續落入滿清的手中。

  二

  大順軍主力撤回山西,而山西的戰略位置卻非常不利——滿清已經從東面的京師到西、北面的漠南蒙古對山西形成了戰略包圍。

  明末遼軍憑著寧錦防線與後金(滿清)在遼東對峙一二十年。而大順軍缺乏固守城池的經驗,而且統治區內部不穩,官紳地主紛紛叛亂。所以,大順軍不可能象遼軍那樣環繞山西建設一條堅固的防線與滿清長期對峙。基於上述原因,大順軍唯有野戰中擊敗清軍,才能繼續生存發展。

  然而,大順軍要想在野戰中擊敗清軍,需要爭取時間整訓、練兵,這需要穩定的環境與充足的時間——山西顯然不是一個合適的地方。大順軍除了留下部分兵力在山西阻擊清軍之外,主力於六月初渡過黃河回到陝西。

  三

  清軍用武力及招降的手段逐漸控制山西,再次致使大順軍的陝西根據地處於不利的位置——清軍從東面的河南到北面山西、西面的漠南蒙古重新對陝西形成戰略包圍。

  大順軍主力於十二月與西進的多鐸部清軍在河南及陝西交界處的戰略要地潼關展開了大戰。休整了大約半年的大順軍主力與清軍的作戰持續了十三天。這時,另一路由阿濟格率領的清軍經過山西北部、漠南蒙古再繞回山西,進入陝西攻打榆林、延安等地,兵鋒直指西安。大順軍為了避免被兩路清軍合擊而不得不撤出陝西,經河南退往湖北。

  四

  大順軍潼關之戰失敗之後,極力避免與追擊的清軍進行野戰。一支既不能堅守又不打算野戰的軍隊,只能四處流動。

  大順軍進入湖北與襄、荊地區的原駐守軍匯合在一起東下,目的地很可能是以南明政權的南京為中心的江南一帶。

  到了五月初,據說大順軍領袖李自成在湖北通山縣境九宮山帶領少數人偵察地形時,遭到地主武裝的襲擊而死亡。從此,大順軍再也沒有出現一個象李自成那樣有凝聚力的領袖。李自成之死對大順軍的影響不亞於山海關的失敗。儘管如此,剩下的一部分大順軍仍然堅持抗清,直到1664年在夔東全軍覆滅。

  五

  大順與滿清互相所處的地理位置,對這兩個政權的興亡影響巨大。大順軍先後在京師、山西、陝西抗清,其所在的地盤始終擺脫不了被清軍扼喉、拊背的被動態勢,這也是大順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推薦閱讀:

做什麼都不順,教你轉運方法
「她」的失敗與偉大
「失敗學」教的不是失敗,而是成功
伊斯蘭民主,為何有些成功有些失敗?
避免夜景拍攝失敗的要點 | 佳能(中國)

TAG:失敗 | 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