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關於亞洲男性和黑人女性在線約會的文化分析 | VICE 中國

圖片由 AMBW 紐約聯合會(Asian Men and Black Women Connections NYC)提供。

「AMBW」 是 「亞洲男人和黑皮膚姑娘」(Asian Men Black Women)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是一種涵蓋了線上討論組和線下相親活動的網路約會次文化。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團體,是在大約七個月前,當時我正在和一個黑人姑娘約會。她貌似真的很喜歡我的亞洲血統,她聽著 K-pop 長大,而且她說她一直覺得 「亞洲男人都好可愛」 —— 當她說 「可愛」 這個詞的時候,是用一種像形容小寶寶的語調說出來的。「我一直都想擁有一個亞洲男人,」 她說道,並且直直地看著我的眼睛。

在稍後的晚上,她將我邀請進了那個 AMBW 的 Facebook 群組。加入了之後,我看到了成千的亞洲男人和黑人姑娘在進行豐富的文化交流。他們會 po 上自己的圖,討論社會正義,還會分享一些病毒視頻。他們中有些人,還會登出線下聚會和約會活動的通知。

住在紐約這種地方,我覺得起碼能找到一個 AMBW 的線下聚會小組,而且我確實找到了 —— AMBW 紐約聯合會。他們組織的活動,大體上看是很有趣的:參觀葡萄園、遊戲之夜、還有海灘聚會等等。我私信給群組管理員 Ron,告訴他我想參加其中一個名叫 「南非食物,@Madiba 餐廳」 的線下聚會。他通過了我的申請,並為了不讓別人嚇一跳還在活動介紹里加上了我會出席的預告:「一個叫扎克·施瓦茲的作家有可能會出席。他保證他會寫一些正面的報道,因為他自己就是個亞裔,而且剛剛加入我們小組。」

 

就像亞洲男人總被扭曲成 「娘娘腔」 的代表,黑人姑娘也常被認為是 「女漢子」。

 

作為一個在美國俄亥俄州長大的亞洲和美國裔混血兒,我過去曾有過這樣的想法:因為我的亞洲特點,我天生就有些地方不討人喜歡。我最生動的童年記憶之一,就是有一次別人罵我是 「chink」(窄眼,英文中對亞裔的一種侮辱性稱呼),然後我爸帶我去吃冰淇淋來安慰我;我坐在他的車上,哭著對他說:「沒有女孩子會喜歡我的,因為我是個亞洲人。」

我現在已經不會因為我的血統有什麼不安全感了,因為那是上天賜予我的最珍貴的恩賜之一,但是我確實還會因為我的外貌而沒有安全感。最近的數據顯示,東亞男人(在這篇文章里我會用 「亞洲」 的指代東亞男人,也就是華人、日本人、韓國人等等)在美國社會裡被看做是 「最不受歡迎的男性伴侶」。在哥倫比亞大學2007年的一次快速約會研究中,女性對亞洲男人說 「yes」 的幾率要比均值低50%,這表明了一股 「明顯的針對亞洲男性的反感」。2008年普林斯頓的一項約會研究表明,在有種族偏好的白人女性中,93.4%的人表示她們絕不會和亞洲人或者亞洲混血交往(是的,即使是歐亞混血)。

亞美裔混血的男性之所以缺乏吸引力,應該要歸因於他們缺少男子漢氣概。在美國文化里,男子漢氣概通常是同攻擊性強或是生性風流聯繫在一起的。但在亞洲文化中,男子漢氣概更多的是指心理的強韌、有能力保護他人、和願意承擔家庭責任。不僅如此,亞洲的男孩子們在家裡也被要求順從於權威,「槍打出頭鳥」 這樣的諺語不是白來的。學者 Wesley Yang 在他2011年的論文里觀察了亞洲和美國文化之間常出現的一些關於 「成功」 的不同解釋,他還提供了 「槍打出頭鳥」 在西方文化中的一個對應例子:「無聲無息,一無所報」。這大概在說,抱怨通常能給你贏得更多。

亞洲男性感官上的被動性,在美國人的眼裡會被理解成是娘娘腔,而這一觀點所帶來的後果反映在了很多的方面:從 gay 片里亞洲男性幾乎無一例外的被看作小受的角色,到英語里 「竹子天花板」(bamboo ceiling)一詞的出現(指亞洲人在工作上缺乏領導力)。儘管亞洲人在美國總人口中佔了5%,在C級的主管里卻只佔到了0.3%。

在西方人對待亞洲人的態度中,也許最侮辱人的一項就是關於尺寸的暗示。西方文化把生殖器的大小作為男子漢氣概的標誌之一,儘管已經被證偽很多次了,關於亞洲男人 「先天配件不太好」 的觀點還是一直存在著。再加上社會中對低於平均身高的男子的鄙視,許多的亞洲男人覺得他們自己天生下來就有缺陷。

亞洲男人這種 「被閹割」 的狀態,其實可以在美國種族歷史中找到源頭。當亞洲男性剛移民到這裡的時候,他們的妻子並不被允許隨同。排華法案限制了家庭式的移民,這條法案也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條針對某個特定種族的驅逐法案。當他們上岸以後,許多的亞洲男性被分配到到了一些傳統上屬於女性的工作崗位,比如烹飪或者清潔打掃,這一點從今天大量的亞洲人開的自助洗衣店上也可見一斑。

東亞男性被公認為很聰明,但與此同時,就像 Timothy P.Fong 在他1998年出版的《當代亞裔美國人的經歷:少數模型之外的真實》(The Contemporary Asian American Experience: Beyond the Model Minority)中提到的一樣,「除了少數的例子外,亞洲男性幾乎總被描述成奇怪的無性戀角色。」 作為一個青少年,我總被女孩子們說 「可愛」,但這是個很奇怪的、與愛情完全無關的用詞,這讓我很失落,也很困惑。我眼睜睜地看著我的朋友們有了初吻甚至初夜,而我自己一直只是 「可愛」,從來跟 「有魅力」 不沾邊。

作者和兩個最近一次 AMBW 線下聚會的參與者的合影。圖片由 Simon Chetrit 提供。

直到最近幾年,相關話題的討論才開始集中爆發,我也才終於明白之前的那些待遇到底是為什麼。身兼主廚和作家身份的 Eddie Huang 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寫下了自己第一次意識到被剝奪了 「男子氣概」 的場景 —— 「嘿,你注意到了沒,亞洲人在所有電影里都沒上過女人?」 他的堂兄問道。「李連杰救了 Aliyah,沒上床!周潤發救了 Mira Sorvino,沒上床。Chris Tucker(與成龍合作《尖峰時刻》)都佔了便宜,但是成龍呢?沒上床!」 「靠,夥計,你真說對了!」 Eddie Huang 回答道。「就連 Long Duk Dong(《十六支蠟燭》中的一個亞裔角色)都沒床可上!」

目前最顯眼的例外,大概就是那個 Glenn 的角色了 —— 這是《行屍走肉》里的一個韓裔美國人,他正在和一個白人姑娘談戀愛。Eddie Huang 在 Joe Rogen 的廣播里提到了這點:「非得要等到喪屍天災,亞洲男性才能睡個女人,而且還他媽因為他是最後一個活人。」

隨之而來的,就是亞裔美國男性普遍感到自己缺乏男性魅力,且頻繁被女性拒絕。為了給亞洲小伙們提供搭訕的建議,他們組建了如 「魅力四射的 ABC」(ABC"s of Attraction)這樣的網路群組。在這些群組的討論版里,他們討論著自己 「不情願的禁慾生活」,一些亞洲男性對現狀表示著極度憤慨 —— 聖巴巴拉市的槍擊案犯 Eliot Rodger 就公開在他的告示書中宣稱,他施暴的原因之一就是自己 「因一半的亞洲血統而被女性認為低人一等」。

這很諷刺,因為亞洲女性面臨的是完全相反的處境。在 Anne Ishii 為《Slate》寫的一篇題為 「Eddie Huang 和大屌亞洲男的崛起」 的文章中,她寫道:「亞裔美國男人很少能把姑娘帶回家。而當你把這種情況跟他們的女性同胞所受到的病態崇拜相比時,就顯得尤為不公了。」

2013年,交友網網站 「你感興趣嗎」(Are You Interested)在對其平台上超過240萬次配對進行分析後發現,亞洲女性比所有其他種族女性更容易收到私信。當亞洲男性在因為 「亞裔人都偏女性化」 這一觀點受罪的同時,他們的女同胞卻因此受益。「也許你會說,某些東西只存在於潛意識級別上,」 Ishii 分析道。「但這種關於藝妓、妾室、或者柔順的妻子的聯想是真實存在的。」

許多亞裔女性都不偏好和亞裔男人約會。當在另一交友網站 OKCupid 上被問到 「是否傾向於和來自同樣種族背景的男性約會」 時,78%的亞裔女性回答了 「不」。儘管事實是,亞洲男性在那個網站上與亞洲女性的成功率是最高的,這個數字仍然小於白人男性。那麼,到底那個種族才是亞洲男性真正的好搭檔?

 

黑人女性一直被刻畫為吵吵嚷嚷、或者住在髒亂差地方的角色。而另一方面,對亞裔男性的刻板印象,則是他們通常很軟弱,而且沒有主見。

 

在普林斯頓大學開展的交友研究中,學者們發現:黑人女性是最不受白人男性歡迎的。在有種族傾向的人當中,有超過90%的人不能接受黑人女性。另外,黑人男性也很喜歡娶別的種族的姑娘。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2010年新近結婚的黑人男性中,有大約24%的人都娶了其他種族的姑娘;而相對應的,只有9%的黑人姑娘嫁給了別的種族。

OKCupid 的創立者 Christian Rudder 總結了一下自己網站上的數據,發現黑人女性是回複信息最多的,也是到目前為止被回複信息最少的 —— 她們發出的信息中,只有三分之一得到了回復。他寫道:「看來每一個種族,包括其他的黑人,都對黑人女性冷眼相待。」

就像亞裔男性被扭曲成了 「娘娘腔」 的代名詞一樣,黑人姑娘也被看做是 「女漢子」。「強壯的」 黑人女性的概念要麼帶來恐懼,要麼帶來嘲笑,或者兩者兼具。比如網球明星小威廉姆斯,縱觀她的職業生涯,儘管小威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棒的女子網球選手,但她卻像是一根種族主義性別觀的引雷針一樣地存在著。在2014年美網公開決賽期間,《紐約客》報道了關於 Twitter 上針對小威的言論:「有些人滿懷崇拜的留言讚揚她那顯而易見的力量和強壯,但也有很多關注是針對她屁股的尺寸和她大腿的粗細,還有一些評論說:她健美的手臂使她看上去更像是個男性拳擊手,或者橄欖球中後衛,而不是一個女性網球選手。」

正是因為這些評論的存在,才 「助長了關於黑人女性都很男性化、且無魅力的種族觀念,」 詩人 Claudia Rankine 在《紐約時報》的文章中這樣寫道。「種族主義的言論,反映在只會從單一的視角去解讀黑人女性,」 作家 Mikki Kendall 在今年7月接受 The Daily Beast 網站採訪時說。「所以當小威拒絕成為和藹自謙的媽咪、放蕩惡毒的淫婦、或是脾氣暴躁的老妖婆之後,媒體們就不知道該拿她怎麼辦了。」

Angela Stanley 是俄亥俄州立大學負責種族和民族學的 Kirwan 學院的研究員,她也同意這個觀點:「儘管出現了像米歇爾·奧巴馬、奧普拉和賴斯這樣的名人,但作為一個群體,黑人女性在電影、電視、音樂和其他流行文化中還是被冠上了刻板的反派形象。」

就今天的情形來看,許多的黑人姑娘和亞洲男性都被冷落在了婚戀市場的角落裡,這大概也是他們建立 AMBW 的原因,而 Rhea Alexander 就是其中一個經營著這樣的網站(AMBW for Life)的黑人女性。「亞洲男人是居家好父親,而且有著溫柔的靈魂,」 她說道。「他們堅韌,不受外物所擾  ...... 他們能理解作為亞洲人所經歷的掙扎,也意識到了白人標準在他們身上施加的壓力。我相信就是這種看不見的引力,把亞洲男人和黑人女性聯繫到了一起。」

圖片由 Simon Chetrit 提供。

於是,在一個炎熱的星期天下午,我前往紐約布魯克林的 Fort Greene 餐廳,探索下這種 「看不見的引力」 到底是什麼。我走進去時,看到一張桌子旁坐著四個人:兩個黑人姑娘 Kemi 和 Kimmie;兩個亞洲男子 Will 和 Ron。我坐下來,點了杯血腥瑪麗。

儘管大家的背景非常不同,但我在這次聚會裡感到非常的舒適。研究菜單的時候,我和 Kemi(也就是坐我旁邊的姑娘)聊了聊。Kemi 23歲,是群組裡最年輕的成員之一,剛剛大學畢業,這是她第二次參加 AMBW 的線下聚會。「黑人女性一直被刻畫為吵吵嚷嚷、或者住在髒亂差地方的角色,」 她說。「而另一方面,對亞裔男性的刻板印象,則是他們通常很軟弱,而且沒有主見。」

「還被認為丁丁小,」 Ron 輕輕的加了一句。

「這完全就不是真的!」 Kemi 大聲地說。記得幾個月前吧,我和一個姑娘第一次約會,當她跟我說當她朋友得知我是亞洲/猶太混血時是這樣評論的:「那就像是把均碼和小號混合起來。」 我和她睡了幾次,才終於打破了這個說法,但是要應對這種假設真挺煩人的。「不管怎麼說吧,我意識到很多人都覺得亞洲男性沒有魅力,」 Kemi 說。

於是我問她:為什麼她卻對亞洲男人感興趣?她想了一會。「是從看亞洲電影開始的吧,」 她回答道。「開始的時候是日本,然後是韓國,之後就對那些文化感興趣了。但是現在,我真正喜歡的是他們重視家庭的觀念,因為黑人文化也是很注重家庭的。」

圖片由 AMBW 紐約聯合會提供。

但 Kemi 也指出,她其實對很多種族的人都有興趣,並就此指出了 AMBW 群體里一些值得商榷的現象。「在這個組織里,一些黑人女性對待亞洲男性的態度,是一種近乎戀物癖般的感覺:她們更喜歡韓范兒偶像式的男人,但不是所有亞洲男性都長那樣,」 她說。「同樣的道理,一些亞洲男性迷戀黑人女性,只是因為他們想擁有像電影里那樣的風騷姑娘 —— 大屁股、長辮子。但問題是,不是所有的黑人姑娘都長那樣的。」

這種戀物癖是否存在,絕對有待商榷;但值得高興的是,至少現在我們知道亞洲人或者黑人的特點也是受歡迎的。「在這裡,亞洲男性面臨著一個更受歡迎的大環境,」 Ron 說。「很多的亞洲男性有時害怕去接近女性,因為他們都習慣了被拒絕。」 在這些活動中,女性和男性的比例一般都是不均等的,大概16(女):6(男),所以亞洲男性會受到很多的關注。

我們還談論了很多其他關於這個群體的話題,其中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約炮文化。「我看到好多就是來約炮的,他們只是想找一夜情而已,」 Kemi 對我說。坐在桌子的另一頭的 Kimmie 補充說:「很多參加活動的人根本就是來旅遊的,只是想在異國他鄉找個人亂搞。」

然而這個集體也有著它更為成熟的、以交往為目的的一面,特別是在這個聚會小組裡 —— 也許是因為它的成員年齡更大一點的緣故。Ron 談到了由它牽線的一些戀人,組裡有一對甚至已經結婚了。

聚會之後,我在網上查找其他具有相似特性的聚會小組 —— 也許會有黑人男性和白人女性,或者亞洲男性和白人女性搭配的愛好者呢。但目前來看,只有 AMBW 是有經常性熱度的小組。在我看來,這不是什麼巧合,而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兩個被高度邊緣化的群體,能通過網路尋找到他們在別處得不到的愛與欣賞。Kemi 還告訴我,有些聚會裡的亞洲 「玩家」 們會被姑娘們追著跑,還有些黑人姑娘被亞裔愛慕者們圍著追;這種感覺,就像是他們得到了一次重新體驗高中生活的機會。而且這一次,他們成為了受歡迎的孩子們。

AMBW 群體還處於萌芽階段,而它的發展也伴隨著疼痛。當地殼相碰時,地震總會發生。Rhea Alexander 跟我說了她之前和一個韓國男人的戀愛史。「告訴你,」 她說。「他媽媽很不喜歡我是黑人這個事實,於是我遭受了那些你應該能想像的東西。」 同樣的,在和她的黑人朋友聚會時,Kemi 和男友被一群黑人兄弟跟著,然後大家一邊發出質疑,一邊對她男友的種族進行嘲笑。

但無論是任何形式的跨種族戀愛,最終依然能把不同的文化匯聚到一起。通過迫使兩方學會理解彼此,能讓文化差異變得不再神秘 —— 也許在現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沒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了。「隨著時間的流逝,」 Rhea 對我說,「你會發現,有更多的人意識到 AMBW 關係的美好所在;然後,你會看到那些超棒的 『亞非混血』(Blasian)的孩子。」

這點我的確感同身受。事實上,我就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亞非混血 —— 這兩種博大而備受低估的文化所帶來的傳承,大約是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

 

Written by: 扎克·施瓦茲(Zach Schwartz) Translated by: 陳瑋澄 


推薦閱讀:

浪子:這是我5年間教3000個學員戀愛技巧的精華總結,肺腑之言
第一次和喜歡的女生約會要注意什麼?
和女生約會牽手接吻的技巧,正確的約會女生方式
第一次約會之後,如何讓TA保存感興趣
為什麼初次約會,大家都不想點蝦?

TAG:中國 | 女性 | 男性 | 黑人 | 文化 | 約會 | 亞洲 | VICE | 在線約會 | 關於 | 一篇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