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是什麼意思?|楊鵬講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這是老子的名言。但道法自然是什麼意思?多數注家解釋為「道取法自己」,這是不妥的。這個「自然」是什麼?詳情請收看掌上國學院「楊鵬講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我們同時奉上音頻,方便您在不同場景使用。

楊鵬講道德經第25 來自掌上國學院 29:31

大家好!這是掌上國學院楊鵬講《道德經》,今天我們講第二十五章,我先念一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漻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們先看前兩句:「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這句可以簡單翻譯為,有一個存在,它在天地誕生之前就已經生成了。

有物混成的這個「混」字,在楚簡本裡面,是寫成了這個「蟲」。多數專家認為這是「昆」字。

「有物混成」的版本問題

     王弼本修改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正確的

帛書甲乙本是:「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王弼注本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學術主流意見認為,寫成「昆」的這個字,就是「混」字的通假字,應該發音為「混」,所以,王弼注本改為「混」是對的。

「有物混成」這個「混」字,《說文解字》上面解釋為:混,豐流也。就是豐盛的大水。《孟子》上說:「源泉混混,不舍晝夜。」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一般註解為,有一個東西,在天地創生之前,就渾然而成了。這樣翻譯不錯,但不夠確切。

如果「混」就是大水漫溢,我們就應該把「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理解為:有這麼一個存在,在天地創生之前,就如同大水一樣生成了。在宇宙萬物誕生之前,先出現了浩瀚宏大的宇宙之水。

  混字

    「混」字象形,洪大流水的意思。昆,有大之意。

我們還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理解這個句子。《道德經》是詩化哲學,句子很講究韻律。這一句原本的意思是「有物成混,先天地生」,即有一個存在,祂先生成了大水一樣的東西,在天地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也就是說,「有物混成」本應是「有物成混」,但為了講究韻律,「成」和「生」押韻,進行了字序調整。有一個存在,在天地創生之前,就已經如同浩大的水流一樣生成了。為詩韻而改變字序,《道德經》不止這一處。

「有物混成」與水有關,我這麼註解是有依據的。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發掘出土竹簡804枚,其中有730枚字簡,共計有13000多個楚國文字。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四世紀的後期。其中有一篇非常重要的道家文獻,和郭店發現的老子丙組抄寫在一冊上,學界把這個抄本命名為《大一生水》篇(也稱太一生水篇)。

楚簡研究專家崔仁義和邢文都認為,《大一生水》篇就是郭店老子的一部分。也就是說,這篇應當是老子《道德經》內容的一部分。《大一生水》篇和老子最早的抄本在一起,這對我們理解《道德經》非常重要。 

 《大一生水》是道家重要的創世記描述

 大一生水。水反輔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大一,是以成地---是故大一藏於水,行於時。周而或【始,以己為】萬物母。

《大一生水》篇是重要的道家創世記的描述。大一生出水來,水反過來輔助大一,就生成了天,天反過來輔助大一,就生成了地。大一是藏在水裡的,祂運行在四季,周而復始,以已為萬物之母。

原文是這樣的:「大一生水。水反輔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大一,是以成地。是故大一藏於水,行於時。周而或[始,以已為]萬物母--

大家注意看,「大一」祂創生宇宙萬物,但是在創生宇宙萬物之前,先創生出了水一樣的能量。

莊子在《天下篇》里說:(老聃)「主之以太一。」莊子說老聃的思想是以「太一」為宗旨的,「太一」就是「大一」。

《呂氏春秋》裡面也講:「萬物所出,造於太一,化為陰陽。」 萬物是被太一所創造的,太一以陰陽互動方式運行。這個「太一」或者「大一」,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宇宙萬物的起源,宇宙萬物的本源。

這樣,我們就多了一個角度來理解「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因為「大一生水」,所以「有物混成」。「有物混成」是「大一生水」的另外一個表達。

「上善若水」是《道德經》的名句。放在「大一生水」的背景下,我們會對「上善若水」這句話有全新的認識。會發現「上善若水」這句話就是對創世記的描述。

「大一」創生出水一樣的能量,從水裡面創生出萬物,無中生有,這是最大的善。最高之善指的就是「大一」創生水,再從水中創生出宇宙萬物。這個水,指的是一種無形的、無限的、水一般流動的能量。所以要想「上善若水」,就得無中生有,創生事業,服務生命。

老子這種創世論的思想也是《聖經》的思想。《聖經》開篇就說:起初,上帝創造諸天和大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好。看下幾句:「寂呵漻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寂」就是寂靜,「漻」是無邊無際的寧靜的水的意思。「漻」是三點水旁,與水有關。

「獨立而不改」指這個創生宇宙萬物的力量,祂先於天地而生,創造出天地萬物,但又獨立於天地萬物。祂不會因為天地萬物而改變自己的運行法則。祂不受天地萬物支配,可以把祂視為天地之母。這個力量是獨立而不改的,超越在宇宙萬物之上,又運行於宇宙萬物之中。

 

我們仍然用《大一生水》篇來解釋這幾句。《大一生水》篇上說:「天地者,大一之所生也。此天所不能殺,地之所不能埋,陰陽之所不能成。

這個「大一」,天殺不了祂,地埋不了祂,陰陽也不能生成祂。「大一」完全超越在天地、陰陽、萬物之上。《大一生水》篇的「埋」字,有人解釋為「理」,有人解釋為「埋」,我認同是「埋」字。

為什麼「此天所不能殺,地之所不能埋,陰陽之所不能成」?因為天、地、陰陽都為「大一」所生,天地陰陽是被創造的,而「大一」是創造這一切的主體。「大一」這個力量好偉大,祂創生一切,運行一切,不被萬物所支配,這就是「獨立而不改」的意思。

 

大家看圖,「大一」先生成了水,然後再從水中創生出天地萬物。「大一」跟水的關係非常密切,有點類似太陽和太陽光的關係。

「大一」是本體,水是「大一」的能量流動,本體和本體的能量流動,兩者不可分離,但又各不相同。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老子用了很多概念,用了「道」、「大」、「一」這些概念來形容「大一」和水。

好。看下幾句:「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這句簡單翻譯就是,我還不知道祂的名,我給祂一個字叫「道」。我非常勉強的把祂的名稱之為「大」。

 

今天我們習慣於名、字連用。在老子那個時代,名和字是有區別的。一個人往往有一個名,還會有一個字。過去的傳統是,嬰兒出生三個月的時候,要取一個名 ,這是他的本名。男子到20歲時,就要取一個字。比如,孔子名孔丘,字為仲尼。

字是供他人稱呼你時用的,名是用來自稱的。假如果你是孔子的平輩朋友,那你可稱呼他仲尼。「名」是用於自稱的,孔子說自己就應說「我孔丘」。

懂得「名」和「字」的差異,對理解道德經這句話蠻重要。「吾未知其名」,面對創生宇宙萬物的這個本體、這個創生之源,老子說,我不知道祂的本名。我給了祂一個字:「道」。我稱呼祂的「字」為「道」。

這個創生主體,祂的本名是什麼?直接稱祂的「名」是無禮的,我是不太敢稱呼的,實在迫不得已,我勉強稱呼祂的「名」為「大」。祂的「名」為大,

偉大的祂,無限的祂。無限的禰,禰的名為大。

請注意,這個造物主,宇宙萬物的本源,祂的「字」是老子給的,老子稱祂「字」為「道」。

造物之主,祂的名是什麼?老子勉強稱呼祂的名叫「大」。「大」就是偉大,大就是無限,這是對「祂」的特性的勉強描述,並非真是「祂」的本「名」。因為祂無限,所以在本質上是「無名」,「無名,萬物之始」(一章)。

我們再從「大一生水」來分析這幾句。大一生水,大一又藏於水,運於水中。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用「大一之水」來類比《道德經》中的「天之道」。「大一」是本,「大一」流出水一樣的能量去創生宇宙萬物。天之道,上天是本體,道是這至高本體的能量之流和祂的秩序法則。

講到這,大家再看「大」、「道」這兩個概念,是不是感覺到意蘊不一樣?

好。看下幾句:「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這句話可以理解為,這個「大」可以稱為一種流逝,流逝可以稱為流到很遠,遠可以稱為回歸或者返回。

這個宏大的力量,祂的力量創生萬物,萬物在宇宙之海中流動,流向本源,又從本源返回茫茫無際的宇宙之海,浩瀚的能量之流,無限的宇宙之海。

子在川上曰:「逝水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看到了生命的流逝。老子看到了萬物的流逝,還看到了萬物的回歸,萬物的返回。

好。下幾句:「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從一個國家的範圍來看,道是大的,天是大的,王也是大的。這個「大」可以理解為重要。國家範圍之內,王是重要的。這個「王」並非指具體的某個君王,而是指王權,指權力的運行。

權力是人類社會持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子並非無權力主義者。他認為權力是天道運行的一種自然展現。「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可以理解為「而權居一焉」。對一個國家來說,權力的運行是非常重要的。

 

權力運行在一切環節,運行在朝廷,運行在社會,運行在經濟,運行在文化,運行在語言。有人的地方,就有組織,就有秩序,就會有權力運行的問題。但從宇宙秩序的角度看,權力的源頭在那兒呢?權力會深深影響生命系統。權力重要,當權者就必須懂得權力的來源,必須懂得運行的天道法則,不能為所欲為。

 

這就引出了下幾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取法於地,地是無所不承載、無所不供養的。地要取法於天,天是無所不照、無所不覆的。天要取法於道,道創生萬物、蓄養萬物。道要取法自然

如此偉大的道都要取法於自然,那麼這個「自然」是什麼?絕大多數注家把「自然」注成了「自己」,把「道法自然」被說成是道是取法自己。這樣的理解是不妥的,首先是句子結構不對。這堅所提到的取法的對象,從地到天,到道都是名詞。我們首先要把「自然」理解為一個名詞。

這個作為名詞的「自然」是什麼?就是那個獨立自在的創生本體,那個自我存在,那個自在,那個宇宙萬物的本源。創生宇宙萬物的自然本體,祂是唯一、獨立、自在的。人也好,地也好,天也好,道也好,最終都是這個獨立自在的創生本體的流出,最終都是宇宙萬物的本源的展現。 

這個自然是什麼?這個「自然」就是「大一生水」中的「大一」,這個生水的「大一」,藏於水的「大一」, 生萬物的「大一」。

這個「自然」,也是《道德經》三十九章里的「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浴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

 

「道法自然」中,「自然」即自在的本體,「道」是「自然」這個本體的能量流和秩序。「道」與「自然」本為一體,不可分離。「自然」是本體,「道」是本體之用。這「自然」與「道」的關係,如同太陽和太陽光的關係,所以才說「道法自然」。

 

「自然」還有一個概念就是「天」,上天的天。請大家記住,《道德經》裡面有兩個「天」:一是物理意義上的天,與地對應。例如本章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天」就是物理意義上的天、與「地」對應的天。還有一個「天」就是上天的天,至上神的天,神性的天,有意志的天,昊天上帝的天,奉天承運的天。

比如說五十九章中的「治人事天莫若嗇」,就是治理天下人,侍奉上天,沒有比「嗇」更重要了。「嗇」就是生產、創造、創生。我今後講到五十九章的時候,會專門解釋「嗇」這個字的意思。

六十七章:「天將建之, 以慈衛之。」上天將使他得以建立,用慈愛來護衛他。這個「天」是有意志的主宰者。

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上天之道服務生命,供養生命,不傷害生命,不傷害萬物。

請記住,《道德經》中有兩個「天」:一個是物理意義上的天;另一個是上天、神性的天、上帝之意的天。理解這兩個「天」的不同,對整體理解老子思想非常重要。

這個「自然」是「大一」,是上天,同時還有一個概念,就是昊天上帝,上帝。《周禮》上面鄭玄註:「昊天上帝,又名大一。」上帝的力量和法則,以道的方式運行。

「道法自然」的這個「自然」,就是「自在者」的意思,就是「大一」,就是「大」,就是「上天」,就是「上帝」。「道法自然」就是道取法上天, 取法大一,取法上帝。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實,取法的終級對象是「自然」,是這個至高本源的「自在者」,一切當以「自然」為準則。人當以上天為榜樣,以大一為榜樣,以上帝為榜樣。這是無中生有的創生力量,這是獨立而自由的力量,這是按照陰陽平衡運行的公正的力量,創生萬物,滋養生命,維護公正,利而不害。

權力很重要,但是權力之源在上天,在大一,在上帝。所以權力必須道法自然,效法「自然」,效法「自在者」的創生、公正與愛。

這樣理解的「道法自然」,英文中只有一個詞最能表達這個內涵,這就是 Aseity,自我存在的本體的意思。所以2016年5月我在美國出版的《道德經》譯本DAO DE JING,我這麼翻譯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Man follows the earth

The earth follows the sky

The sky follows the Dao

And the Dao follows Aseity

這樣翻譯,英語母語人群中有文化的人,一看就能懂「道法自然」的真正內涵。

本節課講到這。我們再複習一下,《道德經》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漻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本節課就到這兒,我們下節課再見。

推薦閱讀:

旺相休囚死什麼意思?
什麼是地支相衝,相害,相邢,相破,什麼意思啊?
手心有痦子是什麼意思?
答弟子問: 「亂七八糟」是個什麼意思?
食神格是什麼意思,食神格的命好不好

TAG:道德 | 自然 | 道德經 | 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