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物多於馬王堆

霍光死後,漢宣帝許仍忌憚叔叔劉賀東山再起,遂封其為海昏侯,從山東菏澤遷到偏遠的荒蠻之地。

昨天,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升棺吊運工作完成。在武警和特警的持槍護送下,重約4噸的主棺柩套箱被運送到距海昏侯墓1公里的文保用房內。至此,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工作正式進入實驗室考古階段,內棺清理預計將於今天開始。

海昏侯墓工作人員在吊裝主棺柩套箱。

清晰呈現蠅類翅膀的硃色蟲珀,按一按就能自動開合的龍首開關,馬蹄金、麟趾金、金餅、金板,龜鈕玉印、玉耳杯、玉具劍、玉帶鉤……從起初關注的大件,到如今聚焦的小件,海昏侯墓出土的寶貝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稀奇,引得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何旭紅不得不感嘆———「王不如侯,長沙王不如海昏侯吶!」

一代海昏侯的墓葬中,何以出土兩萬多件文物,數量之多超過長沙馬王堆?如果墓主人真的是漢廢帝劉賀,隨葬品之豐富與他的傳奇經歷有必然關聯嗎?讓我們看看眾多專家如何解讀海昏侯墓。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駕崩,年僅18歲的劉賀(第二代昌邑王),被權臣霍光看中。霍光認為,劉賀比其他王子年幼許多,便於操縱,擁其為帝。

劉賀當上皇帝後,與霍光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語出《漢書》)於是,作為政治權力犧牲品的劉賀,被送回昌邑軟禁,昌邑王號也被剝奪,受2000戶食邑。

漢宣帝劉詢繼位後,同樣受霍光掌控,如芒刺在背,而對前一任皇帝劉賀,又頗為忌憚。劉詢派山陽郡太守張敞去監視劉賀,張敞「見賀身長體瘠,病痿難行,著短衣,戴武冠,頭上插筆,手中持簡,蹣跚而出,邀敞坐談」(語出《漢書》),非常同情劉賀的命運。故而張敞對漢宣帝稱,劉賀昏亂,為其免去性命之虞。

霍光死後,漢宣帝許是出於血脈親情的考慮,但仍忌憚叔叔劉賀東山再起,遂封其為海昏侯,從山東菏澤遷到偏遠的荒蠻之地———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享4000戶食邑。

就國豫章後,有一天,劉賀與朋友孫萬世聊天。孫萬世問劉賀:「從前被廢時,為什麼不堅守不出宮,斬大將軍(指霍光),卻聽憑別人奪去天子璽印與綬帶呢?」劉賀頗為後悔地說:「是呀,錯過機會了!」這段對話被監視的人聽去,轉呈漢宣帝知曉後,劉賀被削去3000戶食邑。

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荊棘纏腿、步履維艱的劉賀去世,年僅33歲。從第二代昌邑王,到漢廢帝、再到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人生可謂飽經風霜,跌宕起伏。

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楊小林(右)在講解大馬蹄金的細金工藝。

隨葬品為什麼豐富?

「參觀完發掘現場後,非常震撼!」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化成表示,海昏侯墓的考古工作堪稱一流,科學規劃方面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介紹,不同於其他墓葬發掘,海昏侯墓考古先做外圍調查、勘探,摸清整個侯國都城遺址的大致分布、保存狀況,再針對海昏侯墓園內的基本特點進行勘探發掘,條件成熟後啟動主墓發掘。「這次考古規劃科學、思路清晰、層層遞進,避免了單純針對主墓發掘而忽視墓園結構的問題,也有助於了解墓園內相關遺存的共存關係。」

「它不是一般的列侯墓,從墓葬形制上來看,符合典型的列侯墓,但從隨葬品中的鎏金車馬器、金器等來看,有侯的葬制、王的規模、帝的痕迹,極為罕見。」趙化成評價說,如果墓主人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他去世時,只不過是個享千戶食邑的小侯。

史載,兩漢時期,約有千名列侯,包括王子侯、功臣侯、外戚侯等等。在古代,列侯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就國就封,也是最標準的形制,海昏侯墓即屬此類。與海昏侯墓幾乎同時期的長沙馬王堆漢墓,主人利蒼被封為軑侯(封地在河南),任職長沙國丞相,但他不是標準的列侯墓,因為他沒有就封。

另一種是,國家倚重的、有封爵的大臣。被譽為「朝廷柱石」的他們,死後作為皇帝的陪葬,埋在帝陵前面,由中央政府出錢修墓、修祠堂,也不是去封地埋葬。由於重臣與皇帝之間的特殊關係,葬制會遠超列侯的等級。比如,西漢權臣霍光死後,直接用皇帝的禮制埋葬,很多隨葬品源於皇帝賜予,包括金縷玉衣和黃腸題湊等等。

迴廊式結構、不帶黃腸題湊的列侯墓葬形制,在西漢晚期到東漢初年出現頗多。海昏侯墓結構呈居室化傾向,是目前發現的最早使用漢代葬制的西漢列侯墓,與之前發現的一些漢墓沿用楚制不同。

戰國七雄各有各的葬制———即沿襲周禮為主,附加各國特點,尤以楚製為典型代表。秦統一六國後,用強大的行政權力完成「車同軌、行同文」的同時,也完成了葬制的統一,其他六國的葬制迅速消失。短暫的秦朝覆滅後,東方六國又紛紛恢復自己的葬制。

至漢武帝時期,國力昌盛,西漢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喪葬習俗和埋葬禮制,也就是後世所稱的漢制。一個非常明顯的表現就是,漢朝高層的喪葬觀念、制度在全國廣泛流行,比如厚葬之風。那個時代,誰如果厚葬父母雙親,就能贏得很高的社會聲望,成為人人敬仰的「道德楷模」。海昏侯墓出自西漢中晚期,屬厚葬時代,這也是為什麼墓主人隨葬品會如此之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瑞認為,如果墓主人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有這麼多隨葬品也是容易理解的。「被封后,第一代海昏侯並不怎麼受當時的皇帝待見,『賀嚚頑放廢之人,不宜得奉宗廟朝聘之禮,(語出《漢書·昌邑哀王劉髆傳》)。也就是說,劉賀不需要每年去朝見皇帝,同時也享受不了一般皇室成員的待遇。」而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之所以如此多,更有可能是其中包含他和父親劉髆兩代昌邑王的器物。

大馬蹄金背面有「上」「中」「下」字樣,尤其「中」字為秦漢考古史上首次出現。

墓葬何以保存完整?

然漢墓十室九空,為何?盜墓賊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仲立解釋說,亂世出英雄,也出盜墓賊。盜墓成為戰爭籌資的重要手段。所幸的是,南方的墓沒有北方盜得那麼厲害。

從地理環境上看,南方水系比北方發達,安放墓葬的空間餘地相對較小。「為避水患,南方人一般將墓葬在山上,你看海昏侯墓不就出在墎墩山上嘛。」張仲立說。

為避免大量雨水沖刷的影響和山間野獸的干擾,南方墓葬的深度比北方更深,但又不能挖得過深,防止地下水抬升的浸染。

相比之下,北方水患災害較少,平川皆可為墓葬,又少植被遮蔽,以至於墓葬入土相對較淺,環境不幹不濕,微生物相當發達,很快就分解了漆木器、絲帛類等有機物,包括早期墓葬的屍骸等等。鐵器、青銅器、玉器等無機物,好不容易在微生物的口中留了「活口」,卻又逃不脫摸金校尉的「賊手」。

「墓葬越是處在中心的地域,越是容易被盜,目標明確,盜墓賊的成功率也高。要是去深山老林盜墓,盜墓賊豈不是要跟野獸玩去。」張仲立笑著說,如此,處在非中心地域的墓葬,反而有更多機會留存世間,海昏侯墓則屬此類。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雖經過2次盜掘,但仍保存完整,極為難得。早期地震及地下水位抬升,使得盜墓賊不能隨意亂闖。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安郊區富平侯張安世墓也是西漢中晚期的列侯墓,基本被盜一空。

無怪乎,徐長青一直強調說,南昌海昏侯墓墓園由侯墓和侯夫人墓、七座祔葬墓、一座真車馬陪葬坑和園牆、門闕、寢、祠堂、廂房等建築構成,且內有完善的道路系統和排水設施,具備漢代高等級墓葬所包含的許多重要要素。「這是目前發現的結構最完整、布局最清晰、保存最完好的漢代列侯墓園,對於研究西漢列侯的園寢制度價值巨大。」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則斌研究員分析說,海昏侯墓邊上的都城———紫金城,佔地3.6平方公里,遠遠大於一般侯國的都城,甚至比普通王國的都城還要大,比如,楚懷王的廣陵城也只有2.5平方公里。

「從地理位置上看,海昏侯墓所處的墎墩山緊鄰紫金城西南角,紫金城門主東,海昏侯墓道口向南,說明墓主人應該是侯國中最重要的人,推斷應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李則斌說,現在打包進入實驗室考古的箱子就有100多個,還有很多兵器、樂器尚未清理,相信從中能提取出更多有關墓主人身份的證明。

「大劉印記」是悲傷記憶?

在李則斌看來,海昏侯墓中出土了幾件不同凡響的東西———首先是蒸餾器,到底是蒸餾制酒?還是做果汁飲料的?

對此,國家文物局海昏侯墓考古專家組組長、秦漢考古專家信立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經過專家檢驗,蒸餾器內的果實含有蒸熟的芋頭。

「我認為,蒸餾器不是做飲料的,而是做清酒的。咱們在元代以前用糧食釀造的都是濁酒,小說《水滸傳》里寫武松打虎的情節,講的是『篩兩碗酒來,,為什麼用『篩,字?就是為了濾掉濁酒里的糧食渣滓,現在的米酒不還有酒糟嗎?這種酒的度數很低,所以武松可以連喝18大碗,卻不會醉。」信立祥引經據典地說,拿芋頭一蒸餾,就是清酒,不像白酒那麼性烈,度數也低。「現在,用芋頭製作清酒的方式,仍流行於日本各地。當然,這種傳統是日本人自己創造出來的,還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然後傳過去的,這就不好說了。」

由此可見,用蒸餾器蒸餾芋頭而得清酒,一旦實證成立,將把我國的制酒工藝提前1000多年,從元代前推到西漢中晚期,將是我國科技史上一次重大發現。

李則斌補充說:「不管是蒸餾器,還是青銅火鍋,我們可不可以按照它們原來的樣子,做出一個一模一樣的器具,針對其功能和使用方法,進行實驗數據分析,看蒸餾器能不能蒸餾出酒來?火鍋能不能使用,跟現代的火鍋有什麼區別?這些都是後續研究的好課題。」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段清波教授對墓葬中的黃金更感興趣。他推測道,假如海昏侯墓主人是劉賀,其後半生的人生際遇與墓室中出土如此之多的文物,似乎畫不上等號。

「張敞向漢宣帝報告劉賀的生活境況,現在墓中又出土那麼多金器,兩者形成的反差,帶來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西漢時期的黃金儲量。」段清波說,根據文獻記載,西漢時期,全國大概有200萬斤黃金,摺合現在50噸左右。50噸的黃金,在西漢200年間流通於世,有史可證,如衛青及其部下「受賜黃金二十餘萬斤」(語出《史記·平淮書》)、梁孝王「及死藏府余黃金尚四十餘萬斤」(語出《史記·梁孝王世家》)等等。「但到了東漢,文獻中記載的皇帝頒賜的黃金數量銳減,從幾十萬斤、幾萬斤直接到了幾千斤、幾百斤。那麼多的黃金究竟去了哪裡?一直是學界待解之謎,這次墓中出土的大量金器必將再次引發關注。」

上月出土的龜鈕玉印刻有「大劉記印」四字,對墓主人身份的指向來說,無疑往前邁了一大步。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韓國河教授說,他推斷印章使用約在公元前74年到公元前63年。「如果墓主人是劉賀,那麼,他被廢黜後,身份近似於庶人。一個廢帝,一舉一動都受到後任皇帝的控制。然而,他畢竟當過十餘年的昌邑王,還做了27天的皇帝,對外交往時到底叫什麼才合適呢?唯有『大劉,兩個字最合適,強調他是漢室劉姓皇族的一員。」

「我想,『大劉印記,是墓主人一段時期的特殊印記,也是他心中永遠的痛吧。」韓國河略帶傷感地說。


推薦閱讀:

當下文物拍賣為何被佳士得和蘇富比這兩大主要拍賣商壟斷?它們的核心競爭力在何處?
如果說青花瓷是中國獨有,那為什麼藍色釉料要從外國進口?
專業的參觀,國博需要幾天?哪些區域與展品最值得一看?
[第0007期]「絲綢之路·天山道關鍵地段路網綜合考察」 第三天:形制獨特罕見的古代遺存
如何評價「曾侯乙墓『蜻蜓眼』來自古埃及」這個研究的意義?

TAG: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