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禪修第一課:正見及覺知的重要性

何謂禪修

首先,我們要知道禪修的意義是什麼?禪修就是培育心的美善品質,讓不好的習氣得以轉變。如果我們有正念、有覺知,善心就會開展;反之,如果沒有覺知,處於無明的狀態,煩惱習染就會生起。所以若要培育心的美善品質,便需要修習正念。

禪修是心的工作,不是身體的工作。那麼,要培育哪一些美善的品質呢?我們要培育的,其中包括五種心的能力(五根):信、精進、念、定、智慧,讓這些品質增長強大。

禪修是培養覺知、培養智慧,探索、了解身心真相,明白身心現象的因果。

 

禪修的目的

禪修的目的及結果,必須是智慧的增長。在觀照的過程中,有時會有心的平靜、快樂和輕安等現象的呈現,這些是禪修的副產品,不是主要目的。禪修並不是為了安住於禪悅和心的寧靜當中,禪修是為了培育智慧。只有智慧才能凈化內心。

為什麼要禪修?因為我們想要明白真相。禪修的目的,是要明白、了解,增長智慧。

***

有人問,禪修對於命運的改變會起到多大的作用,「禪修」與「命運」兩者是否有關係?

我的回答:是有關係的,當下就在改變命運、改變業。如果從現在開始,每個當下都是善的,從今以後的命運就自然改變了,並朝著善的方向轉變。(①佛教認為業(kamma)是由心的企圖而引發的行為,包括語言及心理行為。而善業在因緣條件成熟時會感召善報,惡業會感召惡報。)

 

以正見、智慧為主導的禪修

談到修習正念,眾所周知有四念處,指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與法念處,這四項是禪修的基石。而我所教導的禪修方法,是著重於那正在禪修的心,著重於「心」這個所緣

(②《四念處》南傳巴利經藏,長部《大念住經》,和漢傳中阿含《念處經》

③所緣(āramma?a)指覺知的心所知道的身心現象,又稱目標。)

這個禪修方法和其他禪修方法的不同之處,在於重視態度、正見,以及禪修中思惟、智慧的重要性。

觀照當下的身心現象,是為了可以更了解身心。如果不知道當下正在發生什麼,那就是無明。換言之,每次當心覺知到當下的現象,我們已經防止了無明的生起。所以如果我們持續地保持覺知,心就會越來越覺醒,越來越敏銳。

心在觀察、在覺知的當下,就是在搜集資料,它不會改變任何事物,覺知的功能並不是移除或改變煩惱習染。只有智慧才可以移除煩惱習染。

我們為什麼要保持覺知?因為在有覺知的時候智慧才有機會生起,才有選擇的餘地;否則,我們的行為都只是慣性反應,基本上所有的慣性反應都是由煩惱所驅使的。有一分的智慧,煩惱就會減少一分;有十分智慧的增長,煩惱也就減弱了十分。

正見和正思惟非常重要,在八正道中列於第一位和第二位,接著正語、正業等道支才會跟著來。(④八正道為佛教中的解脫之道,其八支為: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正見指的是明白身心生起的所有現象皆是「自然的」,並不是「我」或屬於「我的」。正思惟不意味著要一直想、想、想,而是把思惟帶到正確的方向,往正確的方向去想。

我們要增長智慧,智慧增長了,其他的波羅蜜會跟著一起來。(⑤波羅蜜(pārami):修成正果所要累積至圓滿的主要元素。南傳佛教有十波羅蜜:布施、持戒、出離、智慧、精進、忍辱、誠實、決意、慈、平等心。)

欠缺智慧的慈心,不是真正的慈心。欠缺智慧的忍耐只是硬撐,不是真正的忍耐。欠缺智慧的布施也不是真正的布施,因為在無明煩惱當中,譬如帶著很重的貪心,是沒辦法去布施的,要付出慈心悲心也很難。

***

一旦覺知和智慧準備就緒,在有覺知有智慧的狀況下煩惱也就無法生起。對於已經生起的煩惱,也不要期盼它們快快消滅。譬如說,在一張凳子上已經坐了一個人,那你當然沒辦法坐上去;但這個人若離開,你就可以來坐了。讓覺知和智慧常常坐在那邊,心的位置被佔據了,煩惱就沒有辦法來坐這個位置,我們只能這樣預防煩惱。水火不容,水已經在那裡了,火就燒不起來;而一旦火已經燒大了,如果水太少了就無能為力。看來,我們是不是要多準備點水呢?從早上睜眼那一刻,到晚上睡覺那一刻,都要保持覺知去觀察。慢慢地心就會明白,火起來了要加水,不要加油,加油只會越燒越大。

每刻有無數的心一個接一個的在生滅,但前一個心的品質會影響下一個心,它們有相互關係,而這些心可以是善可以是惡,心的品質傳承就是這樣。當下的心若有覺知有智慧就可幫助下一個心保持覺知,增長智慧。現在我們就是在培養善心、培養善法。禪修就是培養覺知、培養智慧,了解因果。

 

一切都是法

「一切都是法」是指當智慧現前,它能認知到一切都是自然法,能看到這些現象的本質。

禪修時無論接觸到什麼所緣目標,智慧都會了知為自然法。我們的身體和心是自然法、因緣法,其他眾生的身體和心也是一樣。所有的現象都是法,「看」是法,「聽」是法,「聞」、「觸」等所有六根門能知的東西都是自然法。譬如眼睛的看到,是眼睛和色塵的撞擊產生眼識,這些都是因緣法。(⑥六根門:人的六種感官器官:眼、耳、鼻、舌、身、意。⑦色塵:能被眼識所辨認出的物質。)

沒有智慧,看就是「我」看,聽就是「我」聽,是「我的」身體、「我的」心,「我」嗅到,「我」嘗到。如果用嗔心去看,所見的一切都是那麼令人厭惡。如果用善心去看,所見的一切就是如實的。所以問題取決於我們用什麼眼光去看待事情?沒有智慧的時候,看見什麼都不會明白那是因緣法。

***

相傳近代緬甸有一位阿羅漢叫孫倫禪師,未出家前曾是個農夫。有一天他到村子托缽,看到兩個村婦在吵架,他對身邊的人說,她們在法談。在他眼中,爭吵也是自然法的顯現。他只看到了嗔心,沒有在意「人」的概念,因為智慧明白到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爭吵現象呈現,是因為瞋心。所以說,一切都是法。一般人會認為她們在吵架,但是對於孫倫禪師來說就只是雙方的瞋心在生起而已。

大家對待這件事的觀點不一樣,解釋就會不一樣。煩惱用概念法來演繹,智慧卻看到真實法

(⑧概念法:思想構造出來的概念、想法,並非真實存在。但這些想法也可以基於真實法而構成。

⑨真實法:能被經驗及認知的現象,它們的存在並不依賴于思想、語言。依據阿毗達摩,真實法有四種:「心」、「心所」(名法的一種,和「心」共生、共滅)、「色」和「涅槃」。)

 

正確的心態

我們必須帶著正見以及正確的態度來禪修。正見是明白身心當下所有的現象都是自然法。正確的心態是接受一切發生在身心上的現象,無論是愉快或不愉快的經驗,都抱持著從這些經驗中學習和了解的態度。

我們需要大量的練習、修習,來培養心的善巧,來幫助我們更了解心。要經常檢視內心有沒有帶著貪心禪修。禪修的時候一定不要帶有想得到什麼的心態,倘若帶著貪心去禪修,一定會有麻煩。如果心沒有期望,只是單純地去練習,智慧就會成熟、會開發出來的。所以要經常檢視自己的內心,在觀照的時候有沒有貪,因為我們本性上就有很多的貪、貪愛。

一生中,很多時候都是貪在推動我們的身、口、意,貪已經是我們的習性。禪修的時候,貪心也常常駕馭我們,所以要經常檢視和觀照當下的心,有沒有貪心在背後主導。尤其是修習止禪,一邊專註、一邊帶著貪心去培育專註力的時候,貪心便會更強,所以帶著貪心去修行是不正確的。

我們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心,如果當下帶著想得到什麼結果的想法去禪修的話,就是有貪的成分在裡面。禪修的心必須是善心。如果當下禪修感覺很苦,可能是因為方法不正確,或者心態不正確。

禪修的時候,不要帶著貪、瞋、痴去修。禪修就是專心培育自己的心,讓善心增長,讓不好的習氣得以轉變,這就是禪修,就是培育波羅蜜。好的心培育它、強化它,變成一種習慣,我們就叫它波羅蜜,十種波羅蜜都是善心的元素。不好的心,有時會很強,表現為不好的習慣,我們就叫它:習染或習氣。

習染或習氣生起時,觀察它,讓它發生。因為你還不了解它,去看它為什麼會這樣,看它的起因是什麼。通過觀察,你才會真正知道。

禪修中沒有錯誤,只有學習,如果能夠知道自己錯了,那就是一堂很好的課。

令色身呈現各種現象的因緣條件有很多,可能是業、環境和氣候、食物,當然心也會影響色身。所以生病的時候,心有時可以影響身體而使疾病康復,但許多時候也未必如此,因為如果其他的因緣條件改變不了,色身的病況還是會持續的。

曾經有八、九位台灣禪修者到雪烏敏禪修中心禪修,他們來禪修的原因是曾經看過《法的醫療》一書。不知道大家看過沒有?很多人都看過,這本書應該是馬哈希中心以前的故事,記載禪修能治病的實例,包括癌症等很多病都能治好,這些禪修者是帶著貪心想要治病而來禪修的。沒有正確的動機,完了丨因為貪心驅動,所以很用功,修了六個月後,頭疼呀,身體其他的病等等反而更多了,他們就來問我,我觀察他們之後,知道是因為他們禪修時在貪的役使下心裡緊綳,導致生起了更多的病。所以有時候有些病是心病,禪修有可能可以改善,但是由於業或其他原因等所導致身體的疾病,並不是禪修就可以改善的。最後,我向他們解釋禪修應有的正確心態,他們就能放鬆下來了。

另外一個例子是,有一個禪修者有胃病,要動手術,但是家裡經濟不寬裕,他內心也不想動手術,就去雪烏敏禪修中心禪修,一個多月後,回到家去檢查,發現確實不需要動手術了。這個病好轉,是因為他的心情等種種因素的影響。

***

不要害怕禪修會讓心變得瘋狂,其實,這顆心本來就已經是瘋狂的。讓心瘋狂的是煩惱,我們必須脫離煩惱的瘋狂。想知道自己有多瘋狂嗎?當你生氣的時候去照照鏡子吧丨在禪修過程中,有些人體驗到心變得不平衡,那是因為錯誤的修習,一般都是因為帶著貪心修習。

***

有人問,如果今天修葛印卡,明天修帕奧,後天修雪烏敏,總是在換不同的禪修方法。這樣的話,是否會有問題?(⑩葛印卡、帕奧、雪烏敏:不同老師的禪修方法。)

我的回答:首先要檢查心的態度是否正確,看看心對當下發生的現象抱著什麼態度。如果態度是正確的,那麼用哪一種方法都沒關係。

 

禪修的重要性

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在想什麼、在感受什麼、為什麼這麼做、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另外一個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知道在想什麼、不知道在感受什麼、也不知道自己這麼做背後的動機。

這兩個人很不同,一個有覺知,一個沒有覺知。第一個是一個「人」,另外一個人可以說差不多是動物。大部分人只是有人的形狀,內心卻很多貪,很多瞋,心在做很壞的事時也不自知,那麼他就跟動物沒有什麼分別。我們要做個真正的人,正念的修行讓我們做真正的人,有覺知、有智慧才是真正的人。


推薦閱讀:

每天打坐練太極的博士,每年只工作三個月的修行者
大理無為禪寺禪修常年招生法訊
緬甸禪修功略指南大全
一行禪師《正念的奇蹟》:活在當下,你才能體會到快樂
【佛緣】我被禪修「害」慘了——10天「世外桃源」古洞禪修的日子

TAG:禪修 | 重要性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