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天堂與耶穌教天堂的差異?

竭誠期待您一起加入佛菩提道修行的行列,同沾法益,共入智海!

佛教天堂與耶穌教天堂的差異?

——郭正益老師世間人知道說有個極樂世界,當他的親友遭遇到不幸的時候,有的人因為這個傳統文化,他們就在這地方,就設立了一些畫像;然後希望借著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的慈悲攝受,能夠接引他這位過世的親友,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凈土。然而究竟理來說,這並不是佛教所說的天堂,因為天堂是泛指於天界的。不過雖然如此,但一般的人並不了解,所以先在此作一個簡單的說明。

那耶穌教的天堂又是什麼呢?基本上如果是說天主他因為他有一個天界的安穩,所以他會認為他有殊勝的力量可以來主宰於世間,他就希望透過他這個宗教的宣傳,能夠讓許許多多的人都生到他的天上來作他的子民。也就是說他就是擁有世間上所說的眷屬,有眷屬慾望的天主,這些是很多的,包括欲界天實際上都是。因為當世間的人不好好修行,所謂修行就是說修十善法的時候,就是說如果大家都造惡,這樣天人就開始擔憂了;而且不只是天人擔憂,其實天人也有包括魔天,魔天的人也會擔憂。你說:「魔天的人也有修行?」是的!魔天一樣是在欲界天,他們一樣要靠修行這些法,然後來到天上。也就是說,如果是要說是天堂,就應該透過十善法的修行;如果說想要修行到更好,就要遠離男女的貪愛。因為再上一層過去,就是離開了男女的慾望、離開了飲食的慾望,離開了這些慾望呢,他就不會被這些慾望所束縛、所拘束,到了那個地方就是色界天了。

那這些都可以泛指於天上,因為基督教、天主教或是這個問題所提到的耶穌教,實際上是說這個上帝教,這些就是屬於在天界中去施設一個地方,我們稱之為天堂。可是實際上,他們所認為安穩自在的處所,實際上是從來不安穩自在。以欲界來說,欲界根據佛經有介紹,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欲界整個會毀壞。當這個世間的天象開始變動的時候,大火焚燒,然後,一切都不安穩;不安穩的情況下,最後天上人間都一切敗壞,即使是地獄也是如此。因此敗壞下就產生一種結果:這邊的人就繼續往生到或者說應當到其他世界去了。如果地獄他受報還沒有結束的,他就到其他地獄繼續去受報。那哪些地獄呢是會受報這麼長久的?就是無間地獄,這種阿鼻地獄這樣的地獄,他因為受報的這些業報,還沒有止盡,所以他們要繼續流轉。

然後天界的人呢?他們原則上就因為這樣就中夭了,中夭就是中途過世了;中途過世的話他們就會輪轉,繼續不再於天上安住了,他們就會到達三惡道,大部分的天人,他們的下場都是如此。但有的人他們可能想:怎會這樣呢?他們當初是好好修行啊!相信這上帝所說的道理啊!然後為什麼他到天上以後就會如此呢?是的,如果說在基督教,這天堂裡面,你沒有繼續修善法,而只是享受以前的飲食自在,在這種情況下,你是不可能繼續有天人的果報的。因為天人的果報,他只是把以前的福德、福報,把它消耗消費用盡而已。所以他過去無始以來,他有造了一些惡因,這時候就換這些惡因成熟了,所謂成熟就引起業報,就引起業報所產生,所以嚴重的時候就牽涉到下一輩子,他就繼續流轉於生死之中,而且這些惡報通常導致於他必須要到三惡道去。所謂三惡道,就是餓鬼、畜生、地獄道去,所以真是令人哀憫。

那我們要提的一個問題是:如果這樣,耶穌他本身是不是會學佛?這問題某一些程度是很有趣的,可是這個問題是誰在討論呢?實際上是西方人他們在研究的。他們在探討耶穌基督,他作一個救世主,可是他的經典,這本《聖經》裡面或是他的《舊約》《新約》裡面,並沒有包含他十三歲到三十歲這中間的歷程。雖然耶穌在這個過程中,看起來他並沒有一位很清楚的老師是誰,可是這十七年的消失,也比較奇怪一點。那有人就推測,因為當時候西亞在亞洲西部,他們的風俗是十三歲的時候,可能就要安排這個婚姻大事。這種情況下,耶穌就借著一個機會就自己跑掉了,他跑去哪裡呢?有人說他跑到歐洲去,有人說他跑到亞洲去,比較多的記載是說是在亞洲。而且還有包括說:他在亞洲的地方,哪裡呢?他在印度。乃至於到了一些處所,在一些高山上然後修行,他有遇過婆羅門教的人,最後他遇到佛教的人。

不過基本上對於耶穌來說,他關心的還是天界,所以他還是宣揚他天界的法,但是他的法也兼容並蓄了其他他所聽到的道理。而且根據現在我們所能夠知道的,實際上那時候的佛教,這些佛法的教義可能已經傳到埃及。埃及是當時候西方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文化知識的寶庫區域,因此它的影響也會使得這小小年紀的耶穌,他也可能來修學佛法。

不過不管怎麼說,如果沒有修學究竟的佛道,這樣是沒辦法成就一個凈土的。所以我們應該超越天堂的這種觀念來想,超越天界的這種觀念來看待——看待什麼?就是佛國凈土。佛國凈土是依著 佛陀的願力所成就的。佛陀希望透過這樣的凈土,來攝受許許多多的各種根器不同的有情。象是有東方藥師佛,祂也有凈土;西方就是我們熟悉的,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的凈土,就是 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所能夠成就的。

對於世間的人,我們可以來作一些判斷,即使說我們每一個人,都自己說自己也是不錯的人,可是將來你還是會繼續生死流轉啊!繼續生死流轉的話,你想不想要到一個好的世界去呢?因此即使說你沒有特意地學佛,但是你透過信願行就可以往生。乃至於說宋朝有一個人,他是一個屠夫,他還殺牛。古時候殺牛是一種對動物比較殘忍的行為,因為牛替人來耕作。因此他就透過念佛就可以往生到凈土,即使說他在生的時候沒有學過什麼樣的佛法,但是他透過自己虔誠的心,想自己造了這麼多的罪孽,然後他依止於阿彌陀佛的願力,所以他念佛不到十聲,他還是一樣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那有的人就反而又認為,這樣極樂世界一點都不好。那你就問他:「為什麼不好呢?因為那邊你看我們也不用修行,我們只要到臨終的時候來念一下佛,我們就可以到極樂世界去!」這樣說得好啊!聽起來似乎有一點道理。但我們想一想好了,一個人到臨終的時候,他已經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惡念,這樣的人是很可憐的。也就是說:他那時候已經不是惡人了,他雖然因為過去的惡事而讓他瞬間會到地獄中受苦,甚至地獄的烈火他已經可以感受得到了,他的心靈相通,覺得地獄會來吞噬他。這時候理論上我們應該生起悲心,不是嗎?

而且佛法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任何一個人他再壞,他總歸還是人,人就有福德,有善因能夠聽懂佛法,就好過許許多多的動物都不能聽懂佛法。至少你語言可以通,因此一念相應下,去除掉自己自身的煩惱心,自己知道說:「反正我這個身體,已經是不可救藥了!我以前造作種種行,將來也會受報。但是祈望彌陀世尊能夠慈悲攝受,讓我此生就能夠往生到極樂凈土。」因此這樣的大惡人,就因為這樣的信心,可以超越許許多多的菩薩而往生。就算是他因為過去的這種惡願、惡行、惡念,會讓他無法直接見到如來,但是佛接引他去以後,他待在蓮花裡面一樣可以聽聞佛法,一樣可以感受到佛法的慈悲恩澤。直到有一天,他完全心開意解之後,他就會離開蓮苞,而不被這個蓮苞所拘束了,所以就可以花開見佛。所以這樣的凈土世界,超過欲界天、色界天乃至無色界天。也就是說天上,不論哪一個宗教去施設,或是它本來就有一個天界,或是稱為天堂,但是它都不究竟安穩。因為極樂世界一切的有情往生,六道的眾生都可以往生,乃至於聲聞、緣覺、菩薩也都可以往生;往生以後在那邊是無量的壽命,而且將來必至一生補處。所謂一生補處是要補哪裡呢?就是要後補成佛。後補成佛的菩薩就是一生補處,而且都是叫作阿鞞跋致的菩薩;所謂阿鞞跋致就是梵語,梵語所說的透過華文來解釋,就是永遠不會來退轉,就是不退轉位的菩薩。

因此,如果今天你一個修學的處所,只會前進又不會後退,然後只會很明確的一個目標就在你前面,而且這目標永遠不會移動,就是直至一生補處,然後準備成佛。既然是如此,那你還有什麼好擔憂的呢?所以應當來思惟自己的因緣,許許多多的因緣,是因為他的悲心並沒有那麼重;那有的人他悲心重,就很適合在娑婆世界,他就可以繼續在這世界,一直待到賢劫一千尊佛過去。然而如果說許許多多的人悲心沒那麼重,而且還很多的貪婪,而且對自己的心性,自己也覺得很難調伏,這樣有可能在這世間上反而會障礙自己;所以透過這佛法理解的話,就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那裡有許許多多的大菩薩,所以它並不是一個很小的法,不是說只有老太婆、老阿公才念的法。不對!

在《華嚴經》上有提到,我們來看一下經典它怎麼樣來說明,它說:「如果說要成就如來的這樣的功德的話,應當來修十種廣大的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大方廣佛華嚴經》卷40)當我們看到這裡,就可以了解說,這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這就是普賢十大願王。當一個人臨終的時候,因為他有好好地修行,所以普賢的這十大願王,便會導引在他的前面,讓他可以到達凈土,到達阿彌陀佛這樣殊勝的凈土。那我們來看經典上怎麼說呢?「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遶。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大方廣佛華嚴經》卷40)所以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能夠按照普賢十大願王修學的人,去到那邊,就是《觀無量壽經》所說的上品上生了,所以馬上就看到自己坐在花中,然後花開見佛,佛為他說法、給他授記,告訴他什麼時候會成佛,然後繼續修行下去。在那麼窮遠難以計數的劫中時光裡面,可以成就究竟利益眾生的佛事,所以這個是很殊勝難得的。

因此,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都一致希望一切的有情都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說賢劫留下來的菩薩,將來一樣可以化生;等到或是你的因緣可以適合在極樂世界的時候,一樣可以去到這個世界來作莊嚴眾,來讓自己的道業增上。我們再看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他們的發願,這一樣是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上有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安樂剎就是極樂世界)。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大方廣佛華嚴經》卷40)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是要成就菩賢菩薩十大願王的。透過這樣的提示,我們可以知道這樣是非常殊勝難得!有多少大眾往生到那個地方呢?有非常非常多。在經典上說我們這世界,不止是成千上萬的人會過去,而且許許多多的世界,也會有那麼多的眾生過去。

那我們來看待一個例子好了,以前有一個人,他叫作袁宗道,他哥哥叫作袁宏道,他有三個兄弟。後來袁宏道他就走了,因為他學佛。袁宗道有一天在定中,他自己禪坐,就受到兩位童子指引而到了極樂世界。因為他哥哥找他,原來他哥哥袁宏道,已經往生在極樂世界,他去那個地方,覺得非常非常的殊勝,實在太好了!可是他哥哥說這個地方是邊地,因為許多的人,對於極樂世界的信願不夠淳厚,然後戒行不夠圓滿,所以沒有辦法直接生到國土中。然後他哥哥又馬上帶他到極樂世界裡面,然後敘述這些世界,你都不用用口說的,因為他這弟弟看到,經典上所說的根本沒有辦法來描述這個世界,因為實在太莊嚴了。他哥哥提醒他說,也等於是提示我們末代的學佛人:因為是大乘法,所以你要有配上這大乘法的福德,最重要的就是持戒。持戒中裡面就是不要殺生,最好能夠素食;不能夠素食的話,最好也在一個月中持六齋日。讓我們來互勉大家,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

【謝謝閱讀】

三千光影感謝您的關注把佛法向有緣的親人朋友傳遞,是您對他們最好的關愛;隨喜轉發,功德無量。阿彌陀佛!微信號:sanqianguangying
推薦閱讀:

佛教徒可以練瑜伽嗎?
緣來了,如果不應,會怎樣?
南北傳經藏律藏論藏與英文巴利三藏在線閱讀下載
如何理解「性空緣起,緣起性空」?

TAG:差異 | 佛教 | 耶穌 | 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