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詩詞
(唐)柳宗元
千 山 鳥 飛 絕,萬 徑 人 蹤 滅。
孤 舟 蓑 笠 翁,獨 釣 寒 江 雪。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貞元進士,任藍田尉、監察御史等職。因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被
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卒於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並稱「韓柳」。亦工詩,詩風清峭。有《柳河東集》。
這首押仄韻的五言古絕,是歷來為人們廣為傳誦的千古絕唱。文字明白如話,任何讀者都能讀懂,但要領悟其中的深意,
道出其中的妙處,就不那麼容易了。
可以有兩種讀法。一種是:千山萬嶺的鳥兒已經飛盡,各條大小路上行人的蹤跡已消失;唯見江中孤零零的一隻小船,船
上一個身披蓑衣頭戴笠帽的漁翁在大雪紛飛的江面上垂釣。這樣解讀固然無誤,但也無味。
另一種讀法是:此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絕妙的圖畫,前兩句是背景,後兩句是中心畫面,側重寫人物。背景寥廓無邊,幾
乎囊括宇宙。「千山鳥飛絕」寫自然界,「萬徑人蹤滅」寫人世間,與下文「寒江雪」聯綴起來,構成一個萬籟無聲、一塵不
染的幻想境界。這樣的背景,為中心畫面上的「孤舟」、「獨釣」、「寒江」、的「蓑笠翁」作了絕妙的陪襯,集中刻畫了漁
翁生活的清高、內心孤獨和性格的傲岸。背景中的「鳥飛絕」和「人蹤滅」本來是由「雪」造成的,而詩人精心設計,偏偏把
「雪」字放到全詩的末尾,以「獨釣寒江雪」作結。更產生了奇妙的藝術效果,說明大雪鋪天蓋地,籠罩宇宙萬物,造成了水
天不分、上下一片蒼茫的氛圍。明明是釣魚,卻偏要說成「釣雪」,說明漁翁之意不在魚。這就把漁翁的精神世界幻化到了一
個更加虛無縹渺的境界,使讀者清晰可見這位漁翁垂釣宛如高僧禪定,靜思息慮,超然物外。
這首小詩是柳宗元謫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間寫的。他被貶謫永州後,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對當時正在走下坡路的唐代
社會,對日趨腐敗的朝廷和官場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於是,詩人借謳歌隱居山水之間的漁翁,來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
悶情緒,在幻想境界中求得精神的解脫。「獨釣寒江雪」的深意和禪味,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釀造的。
借垂釣抒寫貶謫孤獨感的詩,其思想內涵之深邃,審美趣味之高雅,至柳氏《江雪》臻於極致,影響深遠。南宋劉辰翁取
柳詩原句為題作有《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二首;畫家馬遠則據柳詩意境,精心繪製了《獨釣寒江圖》。此後,歷
代以「寒江獨釣」、「釣雪」為題的名畫及題畫詩,不絕於畫苑詩壇,盡出於名家高手,此情此景,萬古常新。
題秋江獨釣圖
(清)王士禎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雨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漁 歌 子
(晚唐)張志和
西寨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釣魚灣
儲光羲
垂釣綠彎春,春深杏花亂。潭清疑水淺,
荷動知魚散。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臨洞庭上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旅宿
杜牧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漁翁
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
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桃花溪
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釣 侶
皮日休
嚴陵灘勢似雲崩,釣具歸來放石層。
煙浪淺篷寒不睡,更將枯蚌點漁傑。
無 題
(明)解縉
數尺絲綸垂水中,銀鉤一甩盪無蹤,
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山居秋螟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送僧歸日本
錢起
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酬張少府
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關迥,河聲入海遙。帝鄉明月到,猶自夢漁樵。
淮上漁者
鄭谷
白頭波上白髮翁,家還船移浦浦風。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風釣
程鵬翅
風吹水面浪偏高,直怨天公氣不消。
安能息怒還平靜,釣條鯉魚做佳肴。
行路難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撥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尋西山隱者不遇
邱為
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關無僮僕,窺室惟案幾。
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里。及茲契幽絕,自足盪心耳。
雖無賓主意,頗得清凈理,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青溪
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洛陽女兒行
王維
洛陽女兒對門居,纔可容顏十五餘。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羅幃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em09]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識
[唐]劉長卿
楚敦微雨收,荊門遙在目。漾舟水雲里,日暮春江綠。霽華靜洲渚,暝色連松竹。月出波上時,人歸渡頭宿。
一身已無累,萬事更無欲。漁父自夷猶,白鷗不羈束。
即憐滄浪水,更愛滄浪曲。垂釣看世人,那知此生足。
劉長卿(約709-786),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人。唐天寶進士,曾任長洲縣尉,因事下獄,兩遭貶謫,官終隨州刺
史。其詩多寫政治失意之感,亦有反映亂離之作;長於五言,被譽為「五言長城」。有《劉隨州集》。
這首寫「江中晚釣」的詩,大約作於代宗大曆四年(769)詩人漂泊於荊楚湖湘間時。「江中」指長江;「荊南」為唐方鎮
名,轄境相當今湖北石首、江陵以西,四川墊江、豐都以東的長江流域及湖南洞庭湖以西的澧、沅二水下游一帶。當時,社會
既經安史之亂,詩人又遭貶謫南巴之苦,正所謂「白首相逢征戰後,青春已過亂離中」(《送李錄事兄歸襄鄧》)。時代和個
人的雙重痛苦鬱積於心,使他頓生漁隱之念。他在《湘中紀行十首》之四《赤沙湖》中說:「楚客來相問,孤舟泊釣磯。」在
《贈湘南漁父》中又說:「沉釣垂餌不在得,白首滄浪空自知」他的《江中晚釣》詩就是在這種心態支配下寫出來寄給友人的。
這是一首五言古體詩,凡十六句,可以前後八句剖為兩半:前八句寫景,後八句抒懷;前後以「漾舟」和「垂釣」相呼應
,貫通全篇。
詩從雨後泛舟寫起,在寫景中點明垂釣的季節、時間、地點。「楚郭」指楚地城郊,為詩人所在地;「荊門」在今湖北宜
都縣西北、長江南岸,是友人即「一二相識」所在地。「遙在目」一筆拉近了詩人與友人的心理距離,表達了詩人泛舟所感受
的近景。
「水雲里」指水雲瀰漫之處,古人常稱之為「水雲鄉」,多指隱者居游之地,這裡顯然流露了詩人的隱逸情致。「春江綠」一
語既是寫實,又帶有主觀情感色彩,襯托出詩人回歸大自然的幾分超脫。五、六兩句寫詩人視野中的中景和遠景:雨收雲散後
落日的光輝(「霽華」)灑在江邊的沙洲上,顯得格外寧靜;漸漸濃重的夜色(「暝色」)籠罩著江岸,遠山的松樹竹林隱約
可見。這時,
詩人劃著小舟返航了,直到「月出波上時,人歸渡頭宿」。
劉長卿不愧為寫景高手。他寫景如畫,有近景、遠景,有動態、靜態,境界空曠朦朧,色調清麗可愛,是一幅絕妙的「雨
後春江泛舟晚釣圖」。且又以詩的語言表現了時間的推移,從「日暮」到「月出」,從「漾舟水雲里」到「人歸渡頭宿」,巧
妙地顯示出場景的轉換和景物的變化。
更加可貴的是,詩人決非為寫景而寫景,而是景為情設。此詩前半部分,已於字裡行間暗示出詩人因貶謫傾慕漁隱的情懷
;到後半部便直抒胸臆,把這種情懷抒寫得酣暢淋漓了。「一身已無累」自然是指無官一身輕。以漁父自許,以鷗鷺為友,無
欲無求,無拘無束,自寬自適,自得其樂,以滄浪之水將滿腹憂愁沖洗的乾乾淨淨、清清爽爽,此生足矣。「滄浪(lang)」為
古水名,在今湖北境內。《滄浪曲》即《滄浪歌》又稱《漁父歌》,曲出楚辭《漁父》。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它以悠揚諧婉的旋律,渲染出一種天人合一、生機勃勃的意境,集中表現了漁父那種順其自然
、瀟洒超脫、怡然自得的人生態度。詩人離開官場,以「漁父」的眼光審視世事人生,以「垂釣」的心境品味《滄浪曲》的神
韻,他的價值觀、審美觀就大不一樣了。
垂 釣
[唐]白居易
臨水一長嘯,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廬。
浮生多變化,外事有盈虛。今來伴江叟,沙頭坐釣魚。
白居易(72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屬山西),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官。後因直言進諫,貶為江州司馬,幾起幾落,官至刑部尚書。詩與元稹並稱「元白」,為唐代新樂府運動領袖。有《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的故鄉下邽濱臨渭水,姜太公釣魚的古老傳說就發生在這裡。白居易早年便愛釣魚,並寫過很好的釣魚詩,如《渭
上偶釣》就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垂釣》則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時所作,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與《渭上偶釣》所表現的閑適
情懷迥異。
起句「臨水一長嘯」採用情感迸髮式的寫法領起全篇,把臨水垂釣與發泄悲憤情緒融合起來,痛定思痛、長歌當哭的詩人
形象躍然紙上,給人以震撼靈魂的感染力。緊接著便回首往事,概述人生旅途的變化,宦海沉浮、仕途得失、人間冷暖、世事
盈虛,盡在一聲長嘯之中。「十年初」指憲宗元和十年(815)初。這一年,宰相武元衡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派人刺死,白居易
首先上書「急請捕賊,以雪國恥」,卻被腐敗官僚集團所惡,終被貶為江州司馬。江州治所潯陽(今江西九江),詩中「臨水
」之「水」和「江叟」之「江」均指潯陽江,即長江在九江市的一段。江州之貶在詩人心靈所造成的陰影時刻折磨著他,即使
臨水垂釣時也揮之不去。「忽思」一語正這種心理狀態的真切表現。
白居易的人生道路和詩歌創作道路,以江州之貶為界,可劃分為前後兩期,前期為「志在兼濟」時期,後期為「獨善其身
」時期。此詩頷聯「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廬」,是詩人對前期一帆風順、春風得意情景的追溯,也是對貶謫所受精神創傷的
反襯。「甲乙第」指科舉考試錄取時所評定的等第,第一等為甲第,次等為乙等,應考中式稱為「登第」。白居易於德宗貞元
十六年(799)中進士,貞元十八年應拔萃科考試入甲等,憲宗元和元年(806)又參加「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考試入第四等
,故自稱「三登甲乙第」,「承明廬」原為漢代承明殿旁屋,侍官值宿所居之屋為廬,後因以入承明廬為入朝或在朝為官的
典故。白居易登進士第後,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初授翰林學士、任左拾遺,故自稱「一入承明廬」。那時,他既利用詩歌「
補察時政」、「導泄人情」,往往使權貴們聞聲變色。這自然給詩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可惜好景不長,逝者如流,這種回憶
也帶有濃濃的苦澀味了。
後兩聯則表現了詩人後期的思想變化。頸聯中的「浮生」即人生。「外事」指世事;「盈虛」意即圓滿與空虛。這一聯寫
的是詩人身遭貶謫、飽經風霜之後對世事人生的重新審視,也是他尋求心理平衡的一種自慰。可以看出,白居易頭腦中的儒家
入世思想逐漸讓位於釋、道出世思想。全詩以「今來伴江叟,沙頭坐釣魚」作結,輕快瀟洒中隱含著深沉的苦悶,自我排遣中
透露也幾分達觀。大詩人果真要陶醉於「卧房階下插漁竿」(家園三絕)的漁隱境界
[em03]推薦閱讀:
※酒不戀人人自戀
※左思的詠史詩(其五)(皓天舒白日)表達出詩人的什麼感情?
※陸遊選(1)
※留取殘荷詩詞自選300首 3.12
TAG: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