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防膝蓋疼五大訣竅
太極拳是一項優秀的健身運動,也是一門科學,練太極要堅持科學方法。目前隨著練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有的初學者出現膝關節疼痛的現象。這是很常見的現象,首先膝痛分幾部分:
第一:膝之後部疼痛是拉筋拉傷了,要小心保護十字韌帶。
第二:膝之上部及大腿部份是四頭肌,練拳酸痛是正常的事,注意強度就可以了,沒關係的,太酸痛時按摩下及休息一兩天就無事了。
第三:膝關節之下方疼痛就要留意一下了,是半月板之位置,要麼就是姿勢不正確跪了膝,或重心偏前了,注意把姿勢調整好。
第四:膝之兩邊為側副韌帶,這兩邊疼痛大多是動作中扭了膝,在拳架中變換方向時腳的擺放是重要問題,撇腳和扣腳掌握不好,尤其是新動作時上身腰轉了而下身不轉,或膝轉了而腳腕不轉多會出現你的問題,休息一下,按摩一下可使其緩解。
但其實只要鍛煉得法,太極拳練習還會對治療腿疾尤其是膝關節慢性的疾患有十分好的療效,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避免在練太極拳中傷膝的五大訣竅。
第一.姿勢不要過低。練拳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姿勢的要求,膝關節與足尖方向要一致,練拳先要慢慢練,放鬆練,即使是發力的動作如掩手弘錘也不要完全猛力打出,只要打出發力的意念就好了,因為很多初學者還未學懂得放鬆,拳架不夠松、柔,胡亂髮勁,只會發出的是死勁,而不是彈抖勁,這樣練習難於去僵求松,且發力過程容易對膝關節造成慢性損傷。拳架要練的夠熟練、鬆柔了,才可發勁。練習者如果是年輕力壯可直接從低架練起,但是如果年紀較大或身體瘦弱者或平時缺乏體育鍛煉者,建議先從高架練起,即拳架不必要求太低,只要能做到重心的虛實變化就可,還可以練習站樁作為輔助練習,初時每次站樁的時間不用太長,適可而止,慢慢增加練習時間,通過這些鍛煉時間長了下肢的力量可以得到明顯的加強,這樣拳架可練的低些,簡單說,就是拳架先從高練起,時間長了,練低架的時候就不會感到那麼吃力了,而且拳架也會比較鬆柔。因為有的練習者在初練時練低架,雖然動作可以基本做到,但完成的比較吃力,拳架就缺發鬆柔,比較僵、滯、勁斷而不連續,而從高架練起不會那麼吃力,放鬆起來也比較容易一些。
第二,要正確的理解動作的含義和要求。錯誤的理解圓襠開胯,用膝蓋外撐來造成圓襠的感覺,結果變成膝蓋過分外掰,自己扭傷自己的膝蓋。例如練雀地龍時把注意力放在腰胯的轉換,襠開膝合,架子不要過低,全身的力盡量放到腳底,不要停留在膝蓋。
第三,選好適當的拳架。比如年輕人喜歡大開大合,許多表演、競賽類的套路比較對胃口,雖然很帥,但這種膝蓋就明顯外擺。傳統套路也有這個問題,以陳式為例,有的陳家溝拳師本身就刻意把拳架定勢的膝蓋外擺,也許是適應市場需要,但我們選擇練的同時也要注意膝關節的保護。
第四,用意不用力。用意不用力,在這裡說的就是不要因為勉強做動作而影響到你體會放鬆、體會勁力的運動路線,這樣不但打起來沒感覺,還容易造成損傷。這句話可能有的愛琢磨的練習者會反對,認為哪有這麼簡單,用意不用力是非常內涵的事情,實際上看許多拳師甚至大師演練,他們很多動作都不會做到位。掃腿、擺蓮手夠不到腳尖,那去拍小腿就好了。掩手肱拳打不出勁來,路線到位就行。
第五,細節方面要注意。比如練前要做好熱身運動,鞋或者地面不合適,摩擦太大,落腳的時候就容易在地上頓挫,特別是在不甚熟練的時候。這對膝蓋也有影響。有的陳式架子讓腳擦著地面出去,如果不熟練,也會對膝關節產生極大的危害。
只要注意以上幾個方面,堅持科學鍛煉,太極拳運動不僅不會出現膝蓋損傷,還能有效防治膝關節疾病。
推薦閱讀:
※玄門太極長生功
※碾腳及其在太極拳中的運用
※大佬愛太極:馬雲9位太極師傅 郭廣昌已打到83式(全文)
※何時、何地、何人首創了太極拳?
※太極雜說41-42-4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