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百病灸療十八穴(1):足三里灸
「穴不在多,貴在中的,亂矢加身,有害無益。」
——周楣聲
一般在臨床治療中,針灸家都會在人體十四經系統內的361個腧穴中,選取若干穴位作為臨床要穴和常用穴。《扁鵲心書》介紹各科百餘種病治療處方中,全書常用腧穴數僅僅二十多個。《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採用足三里、太沖等十二個穴位治療各種疾病。無論是專業針灸師,還是大眾百姓保健,如果能掌握一些要穴,並能自如地辯證組穴,對於提高針灸臨床療效和家庭養生保健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在《百姓自療特效十八穴》一書中,提出了常用的臨床治療和保健十八要穴,掌握並運用好這些要穴,對於日常養生保健大有裨益。
頭部:百會、風池;
背胸腹部:大椎、至陽、命門、膻中、中脘、神闕、關元、期門;
上肢:曲池、合谷、內關、外關;
下肢:血海、足三里、三陰交、湧泉。
從今天開始,我們逐一介紹一下十大單穴的保健灸法,先從足三里開始。
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是五俞穴之一,是回陽九針穴之一,也是中老年人保健灸的名穴。灸足三里具有以下作用:
1,養生保健,延年益壽
《江間式心身鍛煉法》中記載:「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壽至兩百餘歲。」《外台秘要》:「三里養先後天之氣,灸三里可使元氣不衰,故稱長壽之灸。」因此,古稱足三里穴為長壽穴,稱足三里之灸為長壽灸。「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足三里,令人氣上眼暗,所以足三里下氣也。」意思是說人到了三十歲,陽氣漸衰,灸足三里可以補氣壯陽,否則就會出現氣短,兩眼昏花的衰老現象。對於素體衰弱、精力不濟,易於疲勞者,通過灸足三里可以達到強壯身體,養生保健之目的。《針灸大成》等醫書中也有明確記載,常灸足三里,可以調和五臟六腑,使氣血宣通暢達,能有效預防中風的發生。
2,調和脾胃功能
足三里是胃的合穴,具有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增進飲食,防治腸胃疾病的功效。正如《四總穴歌》記載:「肚腹三里留。」
3,補益腎精,疏通筋骨,健步強腰
對於腎之精氣不足所致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遺精、早泄以及坐骨神經痛等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又可加強下肢體力,防治四肢腫滿,倦怠,股膝酸痛,軟弱無力等症。
艾條懸起灸:
點燃艾條,至於足三里上距皮膚3厘米處熏灸,如果穴位處感到溫熱舒適,就固定不動,每次15~20分鐘,以穴位處稍紅為度。隔日施灸1次,每月灸10次,或每月初一至初八(農曆)連續施灸8天,效果更佳。或每月初灸1次,每隔8天1次。
保健灸法注意事項
1,定時施灸:生活於自然環境中的人類時刻受到自然環境改變的影響,尤其是氣候的變化。故每年、每月、每日的定時施灸,能及時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
2,慎防燙傷:艾絨易燃,施灸時注意艾火,謹防燒壞衣褥和皮膚,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灸後要徹底壓滅艾火,慎防火災。
3,貴在恆心:人們生病時急於求醫,而平時則掉以輕心。故養生須要有耐心、恆心,貴在堅持,終身施灸,方可延年益壽。
4,{灸法能溫陽通經,若出現火氣上浮怎麼辦?}a.及時停灸,可能是用灸過度了。b.喝點綠茶,可散體內鬱積的灸火。c.不妨灸一下足三里、崑崙,這兩穴有引火下行的作用。針刺也可。d.重點灸身體下部的穴位,如關元、足三里、湧泉等,較不易引起浮火。(by:@選擇中醫__董洪濤)
敬請期待下一期:百姓百病灸療十八穴(2):關元、神闕和中脘三大要穴的功效
==================
感謝分享和轉發!
當歸中醫學堂,為您精選、推送實用、有效、便捷的家庭健康養生資訊。
推薦閱讀:
※在歷史文化知識不足的情況下,普通百姓遊覽名勝古迹的意義何在?
※2016年百姓獲得感提高了嗎?
※大宋被滅後,百姓都在擔心兩位皇帝受苦受苦,宋徽宗還卻忙著娶妾
※看完百姓調解你有何看法?
※重讀甲午之二十·戰區清朝百姓為何積極幫助日軍
TAG: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