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岳飛的部將與幕僚(二)

(二七)董先

   董先(?――公元1156年)字覺民,河南府洛陽縣人。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翟興任京西北路安撫制置使,董先為安撫制置司前軍統制,與金軍作戰「勇功為多」。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四月,翟興命都統制董先追捕冒充宋宗室信王的鄧州人楊某,殺楊某於商州。六月至八月,虢州知州邵興屯盧氏縣,遭董先攻擊,退至興元府。董先遂佔據商、虢二州。金將高瓊攻商州,被董先和部將張玘擊敗。為支援川陝吳玠抗金,董先和董震出兵洛水,敗金軍數百人。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二月,董先謀害另一支抗金義軍首領李興未遂,雙方發生衝突。董先投降偽齊,與宋將王彥屢次交鋒,四月,王彥敗董先於馬嶺關,復商州,。十一月偽齊劉豫召武功郎、河南鎮撫司都統制董先至開封府,任大總管府先鋒將。董先寫密信告張玘,命他不發遣自己家屬至開封府,以謀重歸宋朝。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宋將李橫北伐,劉豫命董先出戰。董先離開封府後,乘機率數百騎士,投奔翟興之子翟琮,任河南府、孟、汝、鄭州鎮撫司都統制,後又升武功大夫、吉州觀察使、鎮撫副使,商、虢、陝州鎮撫使等。金朝元帥左都監完顏兀朮(宗弼)出兵增援偽齊,擊敗李橫等軍。四月,偽齊李成以二萬人破虢州,董先率部南撤,至江南西路洪州,上章待罪。十二月,宋廷命牛皋、董先兩部一千餘人隸屬岳飛。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董先與牛皋至行在臨安,朝見宋高宗,宋廷賞銀各一千兩。董先禮遇隱士王忠民,將他送往宋廷,還舉薦鎮撫司幹辦李邦孚、虢州錄事參軍黨尚友,其部將董巽特補武翼郎、閤門宣贊舍人。岳家軍舉行第一次北伐,董先參加郢州、襄陽府、鄧州等戰,立下戰功。宋廷建議,復襄漢後,由董先等負責防守,但岳飛並未委派他擔任此項差使。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董先參加鎮壓楊么軍。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岳家軍舉行第二次北伐,董先與王貴等攻佔虢州。是年冬,董先參加對偽齊之反擊戰。紹興九年(公元1139年),宋高宗說:「岳飛軍中偏裨,如董先、牛皋頗驍勇可用,但先好貨,皋嗜酒,皆有所短,未可統眾。」一不同意兩人戍守河南之地。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岳家軍最後一次大舉北伐。張憲率軍復潁昌府後,由踏白軍統制董先和游奕軍統制姚政率本部駐守,擊敗鎮國大王、韓常等軍之反撲。後隨王貴與金朝都元帥完顏兀朮(宗弼)親率的金軍主力激戰,大敗敵軍。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董先隨岳飛援淮西,岳飛接到張俊和韓世忠兩軍之敗報,說:「國家了不得也,官家又不修德!」又對張憲和董先指責「張家人」、「韓家人」不中用。後在岳飛冤案中,秦檜脅迫董先至大理寺作證。岳飛遇害後,董先調任侍衛步軍司統制。紹興十六年(公元1146年),董先由熙州觀察使改邕州觀察使,因與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趙密不和,離軍賦閑。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邕州觀察使、江南東路馬、步軍副總管董先因過降一官,後改添差兩浙西路馬、步軍副都總管,平江府駐紮。紹興十九年(公元1149年),董先改任鄂州駐紮御前左軍統制,後升建寧軍承宣使。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建武軍承宣使、鄂州駐紮御前選鋒軍統制董先因病,請求離軍,改任江南西路馬、步軍副都總管之閑職。閏十月,死於鄂州。宋廷追贈董先節度使。

   (二八)張玘

   張玘(?――公元1162年)字伯玉,河南府澠池縣人。建炎時,張玘以家財募兵抗金,從者數千人,隸屬翟興,為京西北路安撫制置司前軍統制董先之副手,屢次同金軍作戰。

   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金將高瓊攻商州,被董先和張玘擊敗。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張玘率軍在渭水一帶與金、偽齊軍作戰。董先降偽齊後寫密信告張玘,命他不發遣自己家屬至開封府,以謀重歸宋朝。張玘與董震殺偽齊攝虢州知州王倚,起義歸宋,並擊敗偽齊軍之進攻。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翟琮率張玘等軍攻入西京河南府,處決偽齊河南尹孟邦雄。董先投奔翟琮,張玘仍充董先副手,由翟琮保奉,升武翼大夫、果州團練使、陝州知州。李橫等軍戰敗,張玘隨董先改隸岳飛。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張玘參加襄漢戰役。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張玘參加鎮壓楊么軍。後升拱衛大夫和親衛大夫。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親衛大夫、果州團練使張玘任御營宿衛前軍統制,屯兵泗州,隨鎮江府都統制張子蓋救援海州,解除金軍之包圍。張玘中流矢陣亡,追贈正任容州觀察使和清遠軍承宣使。後於臨安府立廟,廟號忠勇。

   (二九)蘇堅

   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據有商、虢兩州的董先,與另一支起義軍首領李興發生矛盾,命蘇堅械送李興至翟興之京西北路安撫制置司,企圖在中途殺害李興,李興逃脫,幸免於難。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岳家軍最後一次大舉北伐。蘇堅時任武翼郎、閤門宣贊舍人、中軍統領,岳飛命他權河南府事,與福昌、伊陽、永寧縣一帶抗金的河南府鈐轄李興取得聯繫。郝晸等率軍復西京河南府後,由蘇堅與李肖等共同駐守,「有干城牧眾之功」。

   (三O)李道李道字行之,相州湯陰縣人。

   建炎時,李道與其兄李旺聚眾抗金,投奔宗澤。李旺因過被宗澤處斬,命李道繼續掌管此軍。李道後率部投奔屯襄陽府的鎮撫使桑仲。

   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桑仲命李道任隨州知州,授武義郎、閤門宣贊舍人。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桑仲被部將霍明所殺,李橫與李道起兵,為桑仲報仇,霍明自郢州逃奔德安府。偽齊派使者招降李橫與李道,他們將來使押解宋廷,受到嘉獎。宋廷發表李道為鄧、隨州鎮撫使,李道畏懼李橫,不敢受任。偽齊劉豫命穆楷軍進攻,被李道軍擊退。李橫和李道率兵攻德安府,不克而還。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宋改命武義大夫、閤門宣贊舍人李道依舊任隨州知府,領遙郡武義大夫、榮州團練使。李道招降偽齊唐州知州胡安中。李橫北伐失敗,偽齊軍南侵,李道棄隨州南撤,單騎至江州,請求接受節制,宋廷予以批准。李道改任岳飛所部選鋒軍統制。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李道參加岳家軍第一次北伐,克唐州。按宋廷指令,岳飛命李道任唐、鄧、郢州、襄陽四州都統制,負責防守。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因襄漢戰功,宋高宗賜李道金束帶一條。李道後官至遙郡復州防禦使、果州觀察使。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或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李道與梁興同守襄陽府。紹興十三年(公元1143年),中侍大夫、武勝軍承宣使、鄂州駐紮御前選鋒軍統制李道改任前軍統制。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李道遷一官,他率部鎮壓武岡軍瑤人楊再興叛亂,並命將官高仲鎮壓朱持叛軍。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李道落階官,升正任保寧軍承宣使,加龍、神四廂都指揮使。後遷鎮南軍承宣使。紹興三十年(公元1160年),宋廷命李道以所部移屯荊南府,四月,改任荊南府駐紮御前前軍、右軍統制。後因劉錡調任,李道升荊南府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並調循州摧鋒軍、贛州右翼軍歸他節制,但兩軍將士不服。他脫離鄂州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田師中的管轄,獨自成軍,田師中也因而與他發生齟齬。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宋金再戰,李道所部為荊襄戰場重要軍力之一,他與成閔、吳拱三軍,計有十萬兵力,然而至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荊襄宋軍實際上並無多少戰功可言。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宋廷發表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鎮南軍承宣使、荊南府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李道改授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荊南知府。

   李道女鳳娘後為光宗後。宋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因李道「憑恃戚里,妄作」,罷荊南知府。後任荊湖北路副總管,死後追贈慶遠軍節度使。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追贈太尉,後謚忠毅。紹熙時,因宋光宗即位,又對李鳳娘三代實行追封。

   (三一)韓遹

   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忠訓郎韓遹為閤門祗侯、孝感(今湖北孝感市)知縣。李橫攻德安府,韓遹運糧支援守城。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秉義郎、閤門祗侯韓遹因措置營田事,轉一官資,後又進一官,任復州知州。紹興四年(1134年),因襄陽府等地失陷,復州便成「極邊」,宋廷進修武郎、閤門祗侯韓遹一官,兼閤門宣贊舍人。他向宋廷申報偽齊軍事部署。五月,岳飛兼制置復州,韓遹便成為岳飛部屬。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韓遹因「招輯流亡,經理郡事,備風有方」,轉一官,並規定任滿日再任。紹興六年(1136年),偽齊軍劫掠鄧州高安鎮,知州、武德郎、閤門宣贊舍人韓遹降一官。十月,韓遹上奏,要求減免鄧州賦稅。紹興八年(1138年),岳飛保奏鄧州知州韓遹「措置宣力」,進一官。

   (三二)崔邦弼

   北宋末,崔邦弼出仕青州,參加當地勤王之師,未至開封府而還。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劉洪道任青州知州,用崔邦弼為將。崔邦弼曾在青州、濰州一帶與金軍作戰。劉洪道力不能守,遂放棄青州。建炎四年(1130年),呂頤浩任建康府路安撫大使、兼池州知州,劉洪道任安撫大使司參謀官,崔邦弼充安撫大使司部將。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呂頤浩督崔邦弼等軍破盜匪張琪於饒州。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宋廷命崔邦弼等軍聽淮西招撫使李光「勾抽使喚」。劉洪道任鄂州知州、荊湖北路安撫使,宋廷又命崔邦弼、顏孝恭兩部隨同赴任。因所部在途中擄掠殺人,武顯大夫、吉州刺史崔邦弼貶秩二等。鄂州乏糧,劉洪道又與崔邦弼、顏孝恭兩軍暫駐建昌軍。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崔邦弼參加鎮壓楊么軍。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崔邦弼、顏孝恭兩軍撥歸岳飛節制,參加襄漢戰役,後因岳飛請求,宋廷將崔邦弼一軍約三千人,正式撥屬岳飛。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宋高宗賜岳飛荊、襄制置司統制崔邦弼金束帶一條。崔邦弼再次參加鎮壓楊么軍,轉一官。宋高宗詔問前任宰執戰守方略,呂頤浩建議崔邦弼等自海上進攻京東等地。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冬,崔邦弼軍在信陽軍一帶屯駐,他發兵擊敗偽齊軍之進犯。後因軍賞轉官,制詞中有「捐軀抗敵,屢立戰功,載疇昔勞」之語。紹興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右武大夫、吉州刺史崔邦弼任蘄州知州。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宋金再戰。通州知州崔邦弼棄城逃遁,降兩官放罷。

   (三三)顏孝恭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宋廷另置御營使司五軍。統制顏孝恭所部即為五軍之一。閏八月,杜充任江、淮宣撫使,顏孝恭等軍皆歸杜充指揮。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呂頤浩任建康府路安撫大使、兼池州知州,神武右副軍統制顏孝恭聽其「使喚」,所部於翌年取消原有的軍號。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七月,呂頤浩督顏孝恭等破盜匪張琪於饒州。是年對翌年,顏孝恭、郝晸兩軍會合岳飛部將徐慶、王萬等,破石陂寨兵變首領姚達、饒青於建昌軍,招降餘黨李寶、殺余照。顏孝恭還參與鎮壓虔州李敦仁叛亂。紹興二年(1132年),顏孝恭任荊湖北路安撫使司後軍統制,所部僅五六百人,與崔邦弼軍隨劉洪道往鄂州赴任,因鄂州乏糧,劉洪道又與崔邦弼、顏孝恭兩軍暫駐建昌軍。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拱衛大夫、忠州刺史顏孝恭因平石陂寨兵變有功,升貴州團練使。他奉命率本部一千九百人,參加鎮壓楊么叛軍。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顏孝恭和崔邦弼歸岳飛節制,參加襄漢之投。後岳飛請求將顏孝恭所部正式隸屬本人統轄。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一月,宋廷發表拱衛大夫、貴州團練使顏孝恭任隨州知州。可知八九年間,顏孝恭未升一官。

   (三四)張應

   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岳家軍克複襄陽府等六郡後,武翼郎、閤門宣贊舍人張應任鄧州知州。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岳家軍最後一次大舉北伐,張應與韓清為中軍將官,參加克複西京河南府等戰役。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張應在岳飛親率的背嵬軍中服役。

   (三五)韓清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岳家軍最後一次大舉北伐。韓清與張應為中軍將官,參加克複西京河南府等戰役。

   (三六)高青

   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岳家軍克複襄陽府等六郡後,修武郎高青任唐州知州。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偽齊軍攻唐州湖陽縣,俘武經郎、知州高青,後予釋放,詔降兩官。

   (三七)舒繼明

   舒繼明(?――公元1135年)為信陽軍羅山縣人,「身長七尺,善騎射,矢不虛發」,「時人以金剛目之」。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岳家軍克複襄陽府等六郡後,承節郎舒繼明為成忠郎、閤門祗侯、信陽知軍。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偽齊將商元犯信陽軍,舒繼明率麾下十三人力戰,矢盡被俘,寧死不屈,追贈修武郎,其家一人補官。

   (三八)李迪

   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舒繼明被俘遇害,岳飛命忠訓郎、閤門祗侯、隨州兵馬都監李迪繼任信陽知軍。

   (三九)王昇

   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岳家軍克複襄陽府等六郡後,以王昇借保義郎,任襄陽兵馬監押。

   (四○)姚禾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岳家軍克複襄陽府等六郡後,忠翊郎姚禾任襄陽府司法參軍。

   (四一)邵俅

   邵俅原為小吏,被岳飛識撥。

   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岳家軍克複襄陽府等六郡後,忠訓郎邵俅借秉義郎 ,權鄧州簽書判官廳公事。

   (四二)祁超

   宋欽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二月,信德知府梁揚祖率武功郎、統制祁超等五軍至北京大名府,接受河北兵馬大元帥康王趙構領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康王大元帥府編組五軍,祁超任前軍統制,所部二千五百人,隨康王駐東平府,又前往南京應天府即位。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親衛大夫、鼎州團練使祁超所部五千人,任江南西路安撫大使司統制。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祁超等軍參加鎮壓楊么叛軍後,撥屬岳飛。

   (四三)丘贇

   丘贇(?――公元1140年)在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任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司中軍統領,參加鎮壓建昌軍兵孌。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六年(公元1136年)間,丘贇一軍近二千人,撥屬岳飛。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丘贇與劉輔之、韓元、周瞻、左迪、馬贇、杜橫、李友等在岳家軍北伐時戰死。岳飛上報後,宋廷追贈丘贇、劉輔之、韓元各二官,、周瞻、左迪、馬贇、杜橫各六官,李友為使臣,亦予以追贈。(四四)高道

   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盜匪「花面獸」劉忠余部犯分寧、武寧縣,江西安撫大使司派武經郎、統領高道等軍討平,遷一官。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高道所部五百人參加鎮壓楊么叛軍後,撥屬岳飛。

   (四五)任士安

   任士安原為范瓊部將。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宋廷因范瓊在北宋末助金軍為逆,將他處死。任士安所部數千人改隸御營司,後隨神武副軍都統制辛企宗進駐福建路。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范汝為叛軍攻南劍州,知州張?督武德郎任士安擊敗叛軍。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李綱任荊湖、廣南路宣撫使,統制任士安及其統領陳照、馬凖、李建,率所部二千五百餘人,隨李綱至潭州赴任。任士安等軍在荊湖南路招降盜匪馬友余部步諒。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武顯大夫任士安因降步諒等功,加閤門宣贊舍人。宋廷命任士安等軍參加鎮壓楊么叛軍,但任士安等不服王?指揮,作戰不力。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岳飛率軍前往湖湘,鞭任士安一百,以儆戒荊湖南路安撫司各統制,令任士安部充餌兵,與楊么作戰,獲勝。遙郡貴州刺史任士安因功轉一官,其部屬併入岳家軍。宋高宗有旨,令岳飛自鄂州移軍荊南府。岳飛遍問諸將,獨任士安說:「若往江陵,則失長江之利。」岳飛聽從,遂申奏留駐鄂州。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宋廷批准李綱奏辟,左武大夫、吉州團練使任士安脫離岳飛管轄,改任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司都統制、兼統中軍。

   (四六)陳照

   陳照原為任士安部下統領。

   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時陳照與另一統領馬凖屯駐南劍州。後隨李綱、任士安移軍荊湖南路,招降盜匪馬友余部步諒、安鎮、翟忠等,又破盜匪劉忠余部譚深。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陳照和馬凖在瀏陽(今湖南瀏市)一帶攔截江南西路一股潰兵,「逼遂出境」。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武功郎、統領陳照參加鎮壓楊么軍,此後應隨任士安隸屬岳飛。

   (四七)馬凖

   馬凖原為任士安部下統領。

   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時馬凖與另一統領陳照屯駐南劍州。後隨李綱、任士安移軍荊湖南路,招降和鎮壓盜匪馬友余部步諒、王進,李宏余部王順等。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馬凖和陳照在瀏陽一帶攔截江南西路一股潰兵,「逼遂出境」。馬凖又和郝晸前往茶陵縣,支援韓京軍,對付鄧裝和彭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至五年(公元1135年),馬凖屢次參加鎮壓楊么叛軍的軍事行動。此後應隨任士安隸屬岳飛。

   (四八)李建

   李建原為任士安部下統領。

   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時李建與任士安屯駐建州(治建安、甌寧,今福建建甌市)。後隨李綱、任士安移軍荊南路,招降盜匪馬友余部王進。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至五年(公元1135年),李建屢次參加鎮壓楊么叛軍的軍事行動。此後隨任士安隸屬岳飛。四川制置大使席益請求將李建等軍移屯四川,宋廷不予批准。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冬,李建參加岳家軍第二次北代。後鄂州為岳飛建忠烈廟,廟中也設李建畫像。

   (四九)郝晸

   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郝晸隸屬江南東路安撫大使呂頤浩,同安撫大使司各軍破盜匪張琪於饒州。是年冬至翌年,郝晸、顏孝恭兩軍會合岳飛部將徐慶、王萬等,破石陂寨兵變首領姚達、饒青於建昌軍。郝晸軍還參加鎮壓李敦仁叛亂。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李綱任荊南、廣南路宣撫使,請求將郝晸所部一、二千人撥屬本宣撫司,得到宋廷批准。郝晸軍參加鎮壓盜匪李宏余部王順。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郝晸與馬凖軍前往茶陵縣,支援韓京軍,對付鄧裝和彭友。武經郎、閤門宣贊舍人郝晸因平石陂寨兵變有功,陞官。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郝晸隨岳飛鎮壓楊么軍,轉遙郡刺史。時太學生侯邦為郝晸門客,向岳飛獻策,郝晸懷疑侯邦說自己軍中陰私,企圖殺死侯邦,被岳飛及時制止。岳飛至郝晸軍中作客,郝晸以「酸陷」招待,岳飛說他平生未曾吃過此種食品,命將剩餘者留下作晚食,使眾人感到驚愕和慚愧。岳飛曾於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上奏,請求並統任士安等軍,而將郝晸等軍留潭州「彈壓」。至此,郝晸軍正式併入岳家軍。四川制置大使席益請求將郝晸等軍移屯四川 ,宋廷不予批准。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郝晸參加岳家軍第二次北伐,與王貴、董先克虢州。是年冬,郝晸參加反擊偽齊軍之戰鬥。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岳家軍最後一次大舉北伐。郝晸時任中軍副統領,參加克複西京河南府等戰。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郝晸奉命率軍往荊湖南路,鎮壓駱科兵變。紹興十三年(公元1143年),鄂州駐紮御前中軍副統領郝晸升選鋒軍統制。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鄂州駐紮御前左軍統制郝晸進一官。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宋金再戰。成閔任湖北、京西路制置使,郝晸賂成閔黃金三百兩,遂任襄陽知府、主管京西南路安撫司公事。郝晸其實並未立多少軍功。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廷改命王宣任襄陽知府,親衛大夫、鼎州觀察使、鄂州駐紮御前左軍統制郝晸「令依舊歸軍」。

   (五○)王俊

   王俊為濟南府人(一說東平府人),充東平府雄威禁兵,因告發軍兵呼千謀反,補本營副都頭。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王俊隨從范瓊在開封與金軍作,中箭折落兩齒,授成忠郎。王俊甚得范瓊寵信,升遷至諸司正使、右軍統制、同提舉一行事務。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宋廷因范瓊在北宋末助金軍為逆,將他處死,王俊所部改隸御營司。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武功大夫、康州刺史王俊所部駐荊湖南路,隨任士安招降盜匪馬友余部步諒。李綱命王俊軍屯湘陰縣(今湖南湘陰縣),「以備楊么」。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王俊參加鎮壓楊么軍。後併入岳家軍。王俊任前軍副統制,為前軍統制張憲之副手,「從戰無功,歲久不遷」。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岳飛被解除兵柄。九月,王俊乘副都統制張憲前往鎮江府參謁樞密使張俊之機,出首誣告張憲謀反,宋廷設置冤獄,殺害岳飛、岳雲和張憲。王俊因誣告之功,自左武大夫、果州防禦使超擢正任觀察使。紹興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宋高宗和秦檜追念廬州觀察使王俊誣告有功,授兩浙東路馬、步軍副都總管之優閑職務。

   (五一)焦元

   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統領焦元在荊湖南路,與李建、馬凖等部招降盜匪馬友余部王進。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焦元奉荊湖、廣南路宣撫使李綱令,屯兵醴陵縣(今湖南醴陵市),以防江西潰兵侵軼。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岳飛鎮壓楊么叛軍後,焦元軍應併入岳家軍。四川制置大使席益請求將焦元等軍移屯四川,宋廷不予批准。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岳家軍最後一次大舉北代,焦元參加復西京河南府等戰。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時宋金再戰,焦元任鄂州駐紮御前踏白軍統制。正月,焦元奉命增援蔡州。二月,焦元受傷,與趙樽撤離蔡州,升正任刺史。

   (五二)杜湛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杜湛任蔡州汝陽縣尉,擊敗進犯蔡州的盜匪張用、田皋、劉可等部。建炎四年(公元1130),程昌寓任荊南知府,以統制杜湛、統領邵宏淵等率蔡州兵二千人自隨。杜湛改任荊湖北路馬、步軍副總管,於松滋縣破李合戎叛軍,又渡江佔領石首等縣。程昌寓改任鼎、澧州鎮撫使、鼎州知州,杜湛率軍隨行,至鼎州,與楊么軍為敵。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至三年(公元1133年),杜湛破盜匪劉超,並與鐘相軍余部楊華、楊廣、周倫、楊欽、黃誠等作戰,互有勝負。因招降劉超部屬彭筠,杜湛所部擴充至八千人,合當地鄉兵則達九千人。杜湛遷官至武翼大夫、吉州刺史,升任荊湖北路兵馬副都監。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正月,杜湛與統制王渥襲擊楊么軍真皮寨。三月,杜湛升忠州團練使,改任添差江南西路兵馬鈐轄,仍於鼎州駐軍。十二月,杜湛又與楊么軍頭目楊欽部作戰。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杜湛改任張浚都督府左軍統制。岳飛鎮壓楊么叛軍後,杜湛改隸岳飛,任黃州知州。他與通判葉介不和。葉介率僚屬上告,宋廷命岳飛查實,岳飛奏杜湛「忠勞,今來止是語言疑似,別無跡狀」。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宋廷仍將杜湛和葉介一併罷免,杜湛降一官。

推薦閱讀:

岳飛死後 岳家軍和岳飛的家人 竟然落得如此下場
中國「莫須有」罪名不只一個人,他功比岳飛,死得卻比岳飛更慘!
老文看岳飛
精忠岳飛
這一仗岳飛1萬對12萬,親自上陣折將14員,一位是千年罕見猛將

TAG:岳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