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個漸行漸遠的城市
香港,一個漸行漸遠的城市
香港,一個漸行漸遠的城市
香港和澳門都是新中國成立之後陸續收回的祖業,也是中國政府在行政規划上特設的兩個特別行政區。然而2013、2014年的香港可比澳門熱鬧多了,各類奇葩的事情輪番上演,有的事件甚至影響到了中共高層的抉擇。在中國打開國門改革開放近40年之後的今天,中國已經從被忽視的角色演變成了上場角逐的主力先鋒,並且開始運用自身的能力改變部分的世界格局。在如此的大背影下,「大聲喧嘩」的香港其「精彩的發言」無疑成了戴在自己頭頂上的「緊箍咒」。香港,正在以悲壯的神情和我們告別,在我們的視線中,漸行漸遠。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香港,這個曾經令世界矚目的東方明珠,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戲劇性的結局?原因很多。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既有大陸的原因,也有香港自身的原因;既有政府層面的原因,也有民間的原因。所謂透過現象看本質,站在我個人的角度,歸納如下幾點。但鑒於本人的能力問題,有些事情未必看得准,悟的透,所以存在差異和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在此,還望朋友們批評指正。
第一,「一國兩制」,利與弊的較量
香港是1997年7月1日從法律意義上徹底回歸祖國的,所以從這一刻起,香港就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永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相信在與英國人多年的談判中,中國政府史無前列地創造了「一國兩制」的政策,這應該得益於中國前輩領導人的智慧取得的勝利,這份勝利可謂來之不易。當年如果不採用這樣的特殊政策,依照中國當時的國力,香港的回歸可能沒有這樣的順利和圓滿。甚至還會對未來領土(像澳門、台灣等等)帶來不可預測的阻力。事實證明,這一決定還是很明智的,等到澳門回歸時就輕鬆了很多。但是,當年的領導人也一定明白,這樣的政策既是歷史的創舉也是特定的歷史產物,所以一定有利也有弊,而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弊端會漸漸浮出水面。
香港的《基本法》明確規定,中央政府在香港只擁有駐軍權和外交權,其他一切權利都屬於香港政府和香港市民,甚至連香港的使用貨幣依然採用港幣。作為一個國家的主體,一個合法的中央政府卻不能對香港進行各類實質性的管理,這種管理自然包括政治的、經濟的、人文的甚至香港居民個人行為的細節規範。這不能不說是這個政策的一大缺陷。這就是為什麼有的香港人敢去佔中敢去闖軍營敢去向英國政府求救的真正原因。他們就是看出中央政府由於受香港《基本法》的限制無法制約他們。他們的胡作非為也讓中央高層在對待香港的問題上更加慎重。
即便如此,中央政府依然不會放棄「一國兩制」的政策,因為中國還有很多的領土沒有回家,作為一種經過檢驗的成功模式,所以這個政策還會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一直執行下去。
第二,中華崛起,大陸政府利益上的考量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2013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在上海發布。依據綜合競爭力排在前10位的國際金融中心分別是:紐約、倫敦、香港、東京、新加坡、上海、巴黎、法蘭克福、芝加哥和悉尼。該指數推出四年來,已日益被全球政界、商界、學界所認同。
通過上面的數據我們看到,香港全球排名第三,上海排名第六。但隨著2014年國際局勢的不斷變化,中國的經濟觸角已經遍布世界各地的現實,國際金融秩序必將面臨著重新洗牌的可能。無論從產業結構、地緣環境、城市建設、經濟輻射範圍上海的優勢越來越明顯,超越香港只是時間的問題。當然這除了香港自身的原因之外,也與中央政府利益考量有莫大的關係。
由於「一國兩制」的局限,大陸政府不可能將自己開放多年得來的經營成果放在香港這個現成的金融大盤子里進行各種運作。因為一旦出現風險,鑒於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不同,中央政府無法及時進行處理,雖有能力,卻鞭長莫及。所以中央將眼光定格在了上海。這也許就是中央為什麼捨棄香港將「金磚國家投資開發銀行」總部設在上海的原因。其實,這也只是個前奏。上海自貿區的成立,隨後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上合組織銀行」等等一系列的大動作可以肯定的是都與香港無緣了。
香港的發展離不開大陸的支持,特別是面對來自西方投機資本一輪又一輪的「吸血」時,香港自身的抵抗力顯然沒有那麼強大(大家可參考以下97年--98年亞洲金融危機)。很遺憾,香港總有些人看不到這些,從中央高層的某些決定已看出倪端,香港已被忽視。如果香港人再不正視自身的問題,中央隨便做出幾個決定,香港都將成為一座廢港,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而是鐵的事實。
第三,香港的政治制度不適合和大陸比翼雙飛
香港的繁榮說白了是得益於舊有的貿易方式而不是所謂的地理位置,他是世界貿易圈的一個中轉站。其實他自身生產和消費能力都很弱,經濟繁榮基於世界貿易在香港的中轉量,看看香港的大亨們的主打產業就明白了。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才造就了如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大都市的地位。而事實上世界貿易現在正趨於一體化,各地的買家賣家都希望減少環節,降低中間成本。各國的貿易協定很多已經弱化了香港的功能,香港就好像展會、集市一樣,大額固定的貿易有了兩國或者多國貿易協議後,香港的作用已今非昔比。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上海的自貿區的建設對香港是有很大衝擊的,要知道中國什麼都有,為什麼要到香港去中轉呢。如果中國的這種國家級的自貿區往北不止停留在上海,往南再建立一個珠三角自貿區,香港的明天什麼樣,大家自己去想吧。
然而,香港的這些軟肋香港的某些政客是不屑一顧的,他們熱衷的不是香港的經濟明天會怎麼樣,而是他們珍愛的「民主、自由」是不是受到擠壓。在他們的蠱惑下,如招顯聰這般的熱血青年和眾多的香港市民走上了佔中的街頭。幾天前,北大教授賀衛方這樣的大陸公知也開始配合部分香港人。事情的起因是賀大教授發微博稱「依據基本法,香港特首除年齡國籍規定外,只有47條規定的『廉潔奉公,盡忠職守』,愛國愛港並不在其中,人大提出此要求合否基本法存疑。對於該教授的言行,網上已經鋪天蓋地給與評論,真是仁智見仁,智者見智。在此,我不想表達自己的觀點。讓我感興趣的是,賀大教授為什麼這麼做。沉思良久之後才明白,如果香港的政壇沒有一股對抗中央政府的強大力量,何來賀大教授的「驚人之舉」?
該事件還在持續發酵中,現在也未見中央政府的明確表態。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中央高層的心裡不會和過年一樣高興,至於他對香港未來的影響也有待觀察。
第四,民間的相互敵視,讓香港卸下了「天堂」的桂冠
說實在的,從香港回歸的那一刻到隨後的10多年的時光里,我很少看到大陸媒體有攻擊香港同胞的報道。不管中央政府給與香港什麼樣的優惠政策,包括免繳稅收、免服兵役、優先供應蔬菜糧食、優先供應電力和淡水等等,善良的大陸人都沒有異議。按照中國憲法的規定,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保家衛國的義務。對於香港同胞來說,中央政府的做法已經法外施恩了。然而換來的卻是香港同胞超級的「自豪感」以及對大陸同胞的「厭惡」。近幾年隨著大陸經濟的飛速猛進,大批的陸人的錢袋袋漸漸鼓了起來,於是湧入香港購物、旅遊、上學。這應該是雙贏的事情啊,可港人對內地的反感有增無減,香港無線電視曾播齣劇集《我們的天空:同根生》講述大陸新移民故事,但被香港觀眾批評「維穩」、醜化港人及美化新移民,香港通訊局三日內收逾3000宗投訴。
民間的敵視也反映在經濟層面,2014年1-6月,內地對香港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74.8億美元,佔內地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的40.3%,同比下降29.3%。截至2014年6月底,內地累計對香港非金融類直接投資3055億美元,佔內地累計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總額的53.7%。截至2013年,香港佔內地對外直接投資總額近六成。由此可見,香港佔比中國整體,正在大幅減少。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綜上所述,香港這顆東方的世界明珠,這個似乎依然繁蕪的都市,這個曾經浸染了幾代人夢想的金融陣地正在褪去她艷麗而嫵媚的面紗,在我們的視線中,漸行漸遠。有些原因我們可以補救,有些原因我們卻無能為力。從內心將,我們不願失去她,但我們別無選擇。
推薦閱讀:
※有哪些建議給初到香港的知友?
※超全的香港購物指南—致2018
※76字與18頁——香港歷史教科書也該改改了
※香港人在內地讀大學會被歧視嗎?
※跑鞋戰力榜 Vol.09 | 港百跑鞋特輯 迪拜馬4%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