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被改寫了:15個被顛覆的童話角色
童話從來就不只有一個版本,童話里的經典人物承載的也並不僅僅是孩子們的童年。隨著一向善於生產童話的好萊塢迷上顛覆惡搞與暗黑童話,我們記憶里的童年也一起被這個時代所翻新和改寫。這裡15個被大銀幕顛覆的經典童話角色,有些幽默搞怪,有些黑暗重口,有些則通過時光機穿梭到了現代都市……你中意這樣的變化還是受不了?
童話從來就不只有一個版本,童話里的經典人物承載的也並不僅僅是孩子們的童年。隨著一向善於生產童話的好萊塢迷上顛覆惡搞與暗黑童話,我們記憶里的童年也一起被這個時代所翻新和改寫。這裡15個被大銀幕顛覆的經典童話角色,有些幽默搞怪,有些黑暗重口,有些則通過時光機穿梭到了現代都市……你中意這樣的變化還是受不了?
靴貓 Puss In Boots
角色出處:夏爾-佩羅的法國童話
最初形象:聰明絕頂的貓
「穿靴子的貓」,這個童話人物是由法國著名作家夏爾·佩羅創作的,在原版的童話中,這隻貓是一隻聰明絕頂的貓,它想幫助自己窮困潦倒的主人翻身,於是便找 主人要了一個布口袋和一雙靴子,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了不得的勇氣打敗了食人魔,並且讓自己的主人得到了國王的青睞和公主的愛慕。在原版小說中,穿靴子的貓 是一個有勇有謀的義士形象,極有哈姆雷特式的思緒,也有堂吉訶德式的魯莽。不過,夏爾·佩羅並沒有想把這個短篇寫成名著,他用極為簡樸的筆觸,描述了穿靴 子的貓的歷險。
而在後代的那些再次解讀和演化之中,這個動物英雄漸漸變成了忠臣和良將的化身。而因為其本身行徑的冒險性以及刺激性,穿靴子的貓的故事模式也成為了大量童話作者所效仿的對象。1991年,插畫家弗雷德·馬塞利諾把這則故事改編成了圖畫書,而獲得了凱迪克銀獎。
版本一:賣萌的貓劍客
在好萊塢的表述中,穿靴子的貓變成了一個劍客。雖然在《史萊克》和《穿靴子的貓》這 兩部動畫中,這個形象保留了自己的靴子和布口袋,但是整體形象卻和原來大相徑庭。在動畫中,穿靴子的貓更像是一個日本的浪人,遇到自己心儀的主人之後,便 會矢志不渝地跟隨賣命。而到了《穿靴子的貓》,靴貓則變成了西部牛仔的人物形象,而影片的故事也摻和了復仇、成長、西部、冒險、魔幻等元素,顯得無比壯觀 且豪華。值得一提的是,《穿靴子的貓》中不僅有靴貓這個形象,而且還把《傑克與魔豆》、《賊公賊婆傑克與吉爾》和《矮蛋先生》巧妙地融合在了影片之中,算 是惡搞、顛覆、混搭的集大成之作。
小紅帽 Little Red Riding Hood
角色出處:格林童話改編民間傳說
最初形象:受騙的天真少女
其實,把《小紅帽》的出處放在格林童話里並不準確,因為這個人物是從民間傳說中演變出來的,只不過,經過格林兄弟的改寫,「純凈版」的《小紅帽》得到了大 眾的認可。在很多民間故事、黑童話甚至是成人童話的版本中,小紅帽或是被大野狼吃掉,或是和大野狼享受了床笫之樂,或是變成了大野狼的幫凶。在那些大團圓 結局的版本中,有的是獵人營救了小紅帽,還有的則是小紅帽自己用剪刀剪開了大野狼的肚子,鑽了出來。
而在近代的一些改編當中,小紅帽這個人物形象則變成了欲女、拜金女。某名牌香水,就曾經使用了尋找獵物的男人、黑森林和小紅帽藉以隱喻該系列香水對人的催 情和誘惑作用。從這麼多版本的《小紅帽》中,我們不難看出,小紅帽的形象是非常有潛力的,因為從純真到放蕩,從高貴到低賤都能在一個人物身上出現——或許 只有死掉的瑪麗蓮·夢露才是現實生活中的「小紅帽」。
版本一:空手道高手
在2005年動畫版的「後現代」《小紅帽》中, 原本嬌弱的小紅帽變成了空手道高手,外婆成了極限運動愛好者、大夥狼成了記者,而持械搶劫外婆家的彪形大漢是一個三流演員。經過一番驚天動地的調查之後, 人們才發現,所有的陰謀都是可愛的小兔子乾的。該說,這個版本的電影,顛覆的不僅僅是小紅帽這個人物,而是一整部《小紅帽》的童話。或許,導演正是想告訴 我們一個事實——有時,事情不僅僅只是表面。
版本二:善良少女
2011年,《暮色》導演凱瑟琳·哈德威克拍攝的《小紅帽》是 一部和原著童話關聯不大的影片。在這部電影中,小紅帽是一個想要找出事件真相的女孩,但是當她知道了真相之後,又無法逃遁於自己內心的情感。導演把原著童 話中的所有人物都進行了改寫,做了隱喻或者是象徵的處理。其實,作為一部懸疑片來看,這部又叫做《血紅帽》的影片,還算是不錯的。只不過,頂著童話的盛 名,實則是這麼一部和《暮色》差不多的「人愛上鬼」的內核,實在是讓人掃興。
睡美人 Sleeping Beauty
角色出處:夏爾-佩羅的法國童話
最初形象:被詛咒的深閨公主
《睡美人》這部童話一樣出自於法國著名作家夏爾·佩羅,故事最先於1697年出版,後來經過格林兄弟的改編,而流傳至世界各地。《睡美人》的故事,和《灰 姑娘》、《美人魚》、《醜小鴨》之類的經典童話齊名,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的擁躉。迪士尼的第十六部經典動畫《睡美人》是對格林兄弟版本的童話的最忠實、也是最傳統的改編,無論繪畫、配音還是配樂,都具有典型的「迪士尼傳統」。
事實上,和《小紅帽》一樣,睡美人的人物原型也有極強的性暗示的意味,因為百年的不吃不喝不動,讓人產生了一絲「迷奸」的幻想,這種性衝動在朱莉婭·李的 影片中有著極為明確的展現。在東方的意境中,這種表面上不吃不喝不睡不動的生活模式,和圓寂、輪迴以及入定、如佛有幾分類似,所以,川端康成在自己的晚 年,曾經用《睡美人》為題撰寫了一本闡述「入佛」等思想的小說。站在心理分析的角度,睡美人的心理變化,講述夢境、性意識等內容也是很多導演的樂事——比 如韓國「女版金基德」李漢娜拍攝的情慾版《睡美人》就是個中一例。
版本一:綠皮膚的公主
在《怪物史萊克》中, 睡美人變成了一個整天呆在閨房裡的怨婦,等待著自己的王子來拯救。其實,她並不是沒有能力走出這棟有巨龍看守的城堡,只是她是童話中的人物,有自己的命 運,只能這樣苦等。可是,她到最後,等來的卻是一個綠色的怪物——其實,她自己就是一個綠色的怪物。在這部動畫中,睡美人的名字叫做菲奧娜,這是一個英美 文學中常見的女性名字,《荊棘鳥》的女主角,就叫這個名字。
版本二:援交女學生
如果說《怪物史萊克》只是在惡搞的話,那麼朱莉婭·李的《睡美人》則是在顛覆。在這部電影中,睡美人成了一個時常來到一棟豪華別墅內的女學生。在吃了點葯 之後,沉沉睡去,然後變相地出賣自己的色相。在這部電影中,導演借鑒了《聖經》中大衛王和處女同眠一夜的故事,加上她把性意識、夢境、現實混為一談的做 法,這部電影的文本顯得極有解讀潛力。只不過,這部具有色情意味的電影,其本身乏善可陳,這也就導致了朱莉婭·李的這部處女作並沒能一炮打響;而在片中裸 體演出的艾米莉·布朗寧,也陷入了「脫了也白脫」的窠臼。
灰姑娘 Cinderella
角色出處:格林改編的法國童話
最初形象:勤勞溫良好姑娘
《灰姑娘》一樣是夏爾·佩羅的作品,但是在經過了格林兄弟的改寫之後,才成為了經典。在格林兄弟的版本中,灰姑娘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女孩子,長期遭受繼母和 姐姐的虐待。後來,因為善待小動物和孝感動天而得到了仙女的幫助,從而突破重重阻攔,和王子生活在了一起。後來,灰姑娘這個詞漸漸變成了對一種外表不出眾 但是心地善良,待王子發掘的女孩子的統稱。灰姑娘的故事,具有樸素的「善惡有報」的世界觀,而且還具有某些二十四孝故事的特質。應該說,灰姑娘這個人物形 象很適合被當作道德的楷模來塑造,不過,現在很多偶像劇,總是喜歡把某種不切實際的愛情幻想載入在一個相貌不出眾的女孩身上,也美其名曰灰姑娘的故事。
實際上,灰姑娘的銀幕形象,大多是傳統的。無論是在俄羅斯版的《灰姑娘》還是在迪士尼版本的《灰姑娘》中,她都是一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美女,而最後幫助這個叫辛德瑞拉的女孩的不是別人,恰恰是她自己的善良。不過因為原著中的虐待情節,所以也有很多電影人從這個方面入手,把勞體變稱了性虐,把這個故事改編成了色情版。
版本一:現代都市麗人
在另外一些電影中,影片只用了一個《灰姑娘》的內核,把故事翻來覆去來來回回地折騰,為的就是藉助灰姑娘的名氣,為自己拉一點票房。其實,這些影片本身並不出色,只是中規中矩的商業片而已。比如說,把灰姑娘的仙履換成手機的《灰姑娘的玻璃手機》,把故事搬到舞蹈童星身上的《灰姑娘的歌舞情緣》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當然,對於百老匯來說,灰姑娘的故事也是一個改編的寶藏,他們就曾經把這個故事打造成歌舞劇上演。後來,這個歌舞劇還在惠特尼·休斯頓、烏比·戈德堡這些人的演繹下被搬上了銀幕。
白雪公主 Snow White
角色出處:格林童話
最初形象:被毒害的美麗公主
出自《格林童話》的白雪公主,或許是最令人心生嚮往的童話女性角色之一。這個美麗的公主命運多舛,卻出淤泥而不染,一直都保持著自己冰清玉潔的性格和樂善 好施的脾氣。迪士尼拍攝於1937年的《白雪公主》是一部忠實於原著的純潔版的改編,亦是電影史上第一部動畫長片作品,其中的白雪公主完全是20世紀30 年代流行的白皮膚、大眼睛、短頭髮的美女標準樣板。
不過,《白雪公主》和所有的經典童話一樣,都不僅僅是一部童話,在很多研究者的眼中,這個一個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是一個參雜了性、亂倫、愛情、心理 學、食人、巫術和毒藥等元素的複雜故事。電影界對於這個故事的改編還沒有到很高深的地步,只是在白雪公主和母后的對抗性、白雪公主和王子的愛情以及母后自 身的身世上做文章。不妨設想一下,假如法國女權導演凱瑟琳·布雷亞能在同性戀、異性戀和亂倫上把《白雪公主》做一個全新的解讀的話,相信一定能撼動世界。
版本一:強悍女戰士
因為《指環王》和《哈利·波特》這種電影的走紅,《白雪公主》也難逃被改編成魔幻題材的影片的命運。在今年上映的《魔鏡魔鏡》和《白雪公主和獵人》這兩部新晉影片中,可以說是塑造了兩個不同風格但卻同樣強悍的「白雪公主」,一位是劍術高手,另一位則舞刀上馬、率兵打仗。在《白雪公主與獵人》中,她不但打動了皇后秘密派出的殺手獵人,還學習了一些功夫,用來對抗邪惡的皇后。而在白雪公主和正義的感召之下,原本為虎作倀助紂為虐的反派都紛紛倒戈,和白雪公主站在了一起,向皇后發起了反戈一擊。
版本二:山賊團領袖
而風格反覆色彩艷麗的電影《魔鏡魔鏡》則變成了公主拯救王子,帥氣的王子大多負責賣萌。在這部電影中,七個小矮人也化身為一幫矮人盜匪,在盜匪們的訓練 下,白雪公主成了七矮人山賊團的領袖,從而徹底改頭換面。最終她率領小矮人們一同進攻邪惡皇后的堡壘,奪權復仇成功。在印度籍導演塔西姆·辛的「寶萊塢」 情結影響下,影片結尾更加充滿了載歌載舞的印度風。
愛麗絲 Alice
角色出處:路易斯-卡羅爾原著小說
最初形象:誤入夢境的女孩
作為世界上頂尖的兒童文學作家,路易斯·卡羅爾和他的《愛麗絲漫遊仙境》為文壇帶來了一絲新風氣。在這本書里,愛麗絲的故事一改安徒生、格林兄弟的充滿殺 戮和說教的傳統童話風格,轉而描述了一個少女進入自己夢境,經歷冒險的故事。這個故事因為充滿了奇思妙想和性格、形狀、樣貌各異的動物,而成為了一本經典 之作。同時,愛麗絲問世之後,還是眾多作家所模仿的對象。沈從文就曾經撰寫過一部名為《阿麗思中國遊記》的長篇小說,就假借阿麗思之名,對舊中國的現狀進 行了描繪和控訴。
因為小說本身就提供了足夠的幻想空間,所以愛麗絲的形象在電影中沒有太大的波動。早在1903年,英國就拍攝了第一部「愛麗斯漫遊仙境」的同名電 影,1951年,又作為迪斯尼的第13部經典長篇劇情動畫片在美國推出,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困頓的時局,文化主流盛行寫實主義,因此這部影片中 超現實的手法並未引起太大迴響,也不被影評青睞,到了60、70年代後,隨著心理學流行,本片才受到重視。
版本一:長大了的愛麗絲
2010年,波頓的大片《愛麗絲夢遊仙境》把 故事的時間線往後面推了十年,講述了已經十九歲的愛麗絲重新回到仙境,故地重遊的故事。在仙境中,一切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帽子先生、紅桃皇后、白皇 後、柴郡貓都還是老樣子。只不過,在這個版本的故事裡,波頓把自己慣用的冒險、成長的故事加上哥特式的布景重新包裝了一遍,更讓愛麗絲化身女戰士一股腦砍 下了惡龍的頭顱——雖然是熟悉的人物,但並不是老版本的童話;雖然還是一個老的故事,只是有了童話的裹挾,一切都顯得令人驚奇;而最令人驚奇的還是影片結 尾,愛麗絲指著地圖說要前往中國,然後全片在乘船的鏡頭中結束……只不過,對商業做了太多妥協的波頓在這部電影里沒有加入太多的個人特色,雖然票房不錯, 但是影片質量和口碑上頗有些失敗。
版本二:後現代科幻世界
2009年的電視迷你劇集《愛麗絲》是 對《愛麗絲漫遊仙境》的一種具有後現代意味的改編。在這部迷你劇中,愛麗絲是一個20來歲的獨立女青年,生活在一個詭異的城市裡,這個城市裡有紅桃皇后的 賭場、扭曲的高塔等等超現實的元素。其實,這個迷你劇講述的並不是「漫遊仙境」的種種,講述的是一個愛情故事。與此同時,這部迷你劇還反應了在這麼一個混 亂的時代里,所有的東西都被扭曲了,片中的具有後現代元素的布景,都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的展現。
彼得潘 Peter Pan
角色出處:蘇格蘭小說
最初形象:永遠長不大的男孩
彼得·潘這個人物是一個拒絕成人世界,永遠長不大的小孩,出自蘇格蘭作家詹姆斯·馬修·巴里之手。彼得·潘的故事大多發生在永無島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歷 險。一開始,《彼得·潘》是作為話劇劇本被創作出來的,在舞台上獲得成功之後,旋即以默片的方式登錄影院。實際上,無論是迪士尼拍攝於1953年的同名動 畫,還是2003年P·J·霍根拍攝的電影《小飛俠彼得潘》,其對彼得·潘這個人物的塑造都是傳統的、正統的,帶著作者對童年的投射,對童年的純真與成年人的世故的看法。「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除了一個人」。但是在電影中,這種悲劇性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一個一個冒險的故事。
在隨後的很多年裡,彼得·潘演變成了童年、童真和想像力的符號,一直被人們惦念。在這個形象出現很多年之後,很多作家開始圍繞著彼得·潘的前世後生做起了 文章。所以,很多堪稱是前傳和續集的文字作品,也被出版了出來。與此同時,彼得·潘的那些朋友和對手,諸如胡克船長、溫迪等等都擁有了自己獨立的影視作 品。
版本一:長大了的小飛俠
可以說是蔑視一切經典的好萊塢在對彼得·潘這個人物的處理上是顛覆性的——他們直接讓這個原本不會長大的孩子長大,甚至還有了自己的孩子。在《鐵鉤船長》中,這個人物就是這麼被處理的。這樣的處理方式,帶有明顯的戲謔性,不會長大的彼得·潘人到中年,為了孩子不得不再次披掛上陣,這樣的設計,想想就很具有詼諧性。而在《尋找夢幻島》這部電影中,彼得·潘真的被處理成了一個作家對想像和童年的投射,雖然帶有一些「原教旨主義」的色彩,但是這部約翰尼·德普主演的電影,還是挺有趣的。
長發公主 Rapunzel
角色出處:格林改寫德國童話
最初形象:塔中的長髮姑娘
《長發公主》是格林兄弟改寫的德國童話,講述的是一對夫妻在懷孕的時候偷吃萵苣,而被女巫詛咒,生下來的孩子被女巫囚禁在塔中,最後被王子救出的故事。在 格林兄弟的表述中,長發公主的眼淚具有治癒的作用。長發公主的本名,Rapunzel則指的是一種植物。在2002年的那部芭比娃娃的電影《芭比娃娃之長發公主》中,編導把這個故事打造成了一部簡單、直接、給低幼年齡的女孩子欣賞的童話歌舞動畫片,儼然一部加長版的芭比娃娃廣告。
應該說,長發公主沒有特殊的形象,但是這個故事本身卻帶有極為典型的童話場景和童話人物,包括像是禁忌的果實、女性的花言巧語、苛刻的條件、被搶走的孩 子、迷人的歌聲、看不見的監視者、王子的拯救以及治癒的淚水等等。在這個故事中,巫婆被叫做Mother Gothel,這是德文中一個教母常見的稱呼,意指過度保護的父母。義大利的卡爾維諾在他的《義大利民間故事》中的《加那利王子》故事有類似的情節,描述 一個公主被囚禁在塔里,而被囚禁的原因則是由於公主繼母的忌妒情感。
版本一:長發變利器
2012年的《魔法奇緣》對這個童話進行了一定的改寫,只保留了塔中姑娘和長發的元素。長發公主的頭髮不光是交通工具,還是傷人利器,而且治癒功能也被轉 移到了公主的頭髮上。王子變成了竊賊,而最大的反派,除了有女巫之外,還有一匹馬——當然,這匹馬最後「明辨是非,棄暗投明」,最終「成就了偉業」。如果 說迪士尼對這個人物做了什麼顛覆的話,那就是人物的設置更為準確,女巫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囚禁公主的,而不是原版童話中的懲罰;而且長發公主最終變成短 發,也是令人始料未及的轉變。客觀來說,在迪士尼的改造之下,格林兄弟的這個稍顯想像力不足的童話,變得鮮活並且符合當下的審美傾向。應該說,這屬於非常 成功的改造——而不是顛覆性的改編。
匹諾曹 Pinocchio
角色出處:義大利童話
最初形象:想變成人的木偶
《匹諾曹》又叫做《木偶奇遇記》,講述的是一個小木偶要變成真正的男孩而經歷的冒險故事。我們對於匹諾曹的熟悉,源自他那個因為撒謊而會變長的鼻子。這一 點,經常被家長拿來教育不說實話的孩子。《匹諾曹》的故事的重點,被放在的他的歷險記上。實際上,這個童話的最大的特點在於,它告訴了人們,誠實是一種美 德,但是這種美德並非是一種能夠輕鬆擁有的美德。當一個人了解到誠實的重要性之後,無論他是木偶還是真正的活人,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在沒有這樣美德 之前,他始終無法被稱做為人。站在這個角度上,匹諾曹,其實應該是誠實的化身才是,可是我們現在卻把他當作一個說謊的反面教材來對待,不得不說,長鼻子這 件事,太深入人心了。
「匹諾曹」有著很多種不同的電影、動畫演繹。早在1940年,迪士尼就推出了第二部動畫長片《匹諾曹》,影片非常忠實於卡洛·科洛迪的童話原著。而2012年,吉爾莫·德爾·托羅還將用他的那種怪異的視覺風格來重新詮釋這個經典的童話——更值得人期待的是,這是一部定格3D動畫。
版本一:老年真人版
2002年,義大利的羅伯托·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了真人版的《木偶奇遇記》。 當時他正好50歲,卻要在銀幕上詮釋一個想變成男孩的少年,這種突兀感可想而知。所以,本片在美國一敗塗地,被稱作「大爛片」。不過憑心而論,貝尼尼這個 版本的影片並不算差,只不過要接受他的那種帶有誇張、帶有戲謔還帶有一絲自嘲的習慣風格的確需要比較強大的內心。貝尼尼對匹諾曹這個人物本身沒有太大的改 寫,只是,他的面部表情極為豐富——對於扮演一個本應該沒有表情的木偶來說,這應該算是一個創舉吧。
版本二:異裝癖
在惡搞童話人物的《怪物史萊克》里,匹諾曹自然也難逃厄運,成為一名異裝癖。至於是他說謊就長鼻子的事情,也曾經多次被惡搞過。不過,儘管其中匹諾曹在說謊之後鼻子仍然會變長,但是它已經很少主動說謊了,甚至到了《怪物史萊克3》中他為了不說謊話,還用盡各種含糊其辭模稜兩可的修辭,並「發明」出一種「也許或者既然大概可能我想」的說話方法。
青蛙王子 The Frog Prince
角色出處:格林兄弟童話
最初形象:被詛咒的王子
《青蛙王子》是格林兄弟作品中的一個經典製作,影響廣泛。自從問世之後,就一直不斷地被人改編,到目前為止,已經衍生出來了上百種不同的版本。青蛙王子是 一個被詛咒的王子,變成了青蛙,他需要得到公主的一個表示愛情的吻才能變會人類。這個變形的形象帶有極強的象徵意味,而且故事中的愛情元素也令人心生向 往。應該說,青蛙王子這個男性角色和灰姑娘這個女性角色,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兩個都是沒有奪目外表的形象,兩個都需要靠自己的真誠和善良來打動那個「命中 註定的另一半」。更重要的是,在撥亂反正之後,他們沒有對之前的那些陷害自己的人展開打擊報復,只是和自己的另一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另一個講述王子變 形記的故事也一樣出名,那就是比《青蛙王子》還要老一百多歲的《美女與野獸》。
2001年,迪士尼出品了一部真人版的《青蛙王子》。 影片有一個穿越500年的故事,雖然說這樣的設置有些「雷」,但是編劇還是保住了原著漫畫中的變青蛙和愛情的元素,並且用了一種喜劇的方式表現了出來。這 部電影雖然只是一部電視電影,而且並沒有什麼著名的演員參與演出,但還是給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2000年登錄中國,成為了很多80後的美好的觀影 體驗。
版本一:黑人姑娘變青蛙
迪士尼在2009年拍攝的《公主和青蛙》雖 然有著傳統的手繪風格,但是卻沒有一個傳統的故事。在這個版本中,故事發生的地點變成了爵士樂的發源地新奧爾良,王子依舊中了魔法變成了青蛙,但是他誤將 一個黑人姑娘當成了公主,向其索吻要解除魔法。這個黑姑娘吻了青蛙之後,不料自己也變成了青蛙。於是,這兩個綠油油的能唱能跳的小東西只要沿著密西西比河 尋找老巫師的幫助。在這個版本的故事中,人物轉變成了兩隻青蛙,故事從簡單的愛情故事變成了對爵士樂起源和發展的探尋。人類愛上青蛙的傳統模式也被轉變成 了兩隻青蛙的愛情。應該說,這樣的故事,更能引起當代觀眾的共鳴,畢竟人類和青蛙談戀愛的故事,落實在銀幕上,太過於重口味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動畫 中,有大量的藍調和爵士樂的出現,樂迷絕對會爽的耳朵流油。
薑餅人 The Gingerbread Man
角色出處:英國童話
最初形象:不斷逃亡的餅乾人
《薑餅人》的故事在它的誕生地英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它原本是連環畫,後來被改編成小說,而關於它的故事也有著很多不同的版本。其實最著名的版本講的是, 一對老夫妻烤出了薑餅人想把它吃掉,於是薑餅人開始大逃亡,它在路上遇到的小豬、奶牛、大馬也都想把它吃掉,但是薑餅人跑得很快,它一邊跑一邊得意地喊: 「跑啊,跑啊,能跑都快跑多快,你是抓不到我的,因為我是薑餅人。」
1956年英國著名劇作家大衛·伍德將《薑餅人》的故事改編成音樂劇搬上了舞台,在英國上演獲得巨大成功,此後又經世界各國搬演,流行至今。薑餅人常常與 聖誕聯繫在一起,因為在西方古代,「姜」是一種昂貴的進口香料,人們只捨得在聖誕節這樣重要的日子把它加入蛋糕、餅乾中以增加風味,久而久之,薑餅就成了 與聖誕節關聯的點心。直到今天,各種與「薑餅人」相關的Logo牌子及小玩具也始終在全球保持著暢銷。
版本一:黑童話大反派
鬼才導演特瑞·吉列姆的《格林兄弟》把童話故事之父改編成了漫畫式的鬼馬人物,再將各路童話人物的故事進行篡改,加入灰色元素。作為反派登場的「薑餅人」在片中十分邪惡,它在佔據了小女孩的身體後張口就咬下自己的手,表情還異常享受。
版本二:講義氣的行動派
在以惡搞而著稱的電影《怪物史萊克》系 列里,抓到薑餅人的弗瓜王曾經拿薑餅人的那段經典台詞嘲笑它,還折斷了它的腿,不過《怪物史萊克》里的薑餅人雖然身材矮小而且看上去弱不禁風,事實上卻非 常堅強,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從不捨棄朋友,是一個非常可靠的行動派,它打著繃帶拐棍唱卡拉OK時的樣子更是萌到不行。
聖誕老人 Santa Claus
角色出處:神話傳說
最初形象:派發禮物的老爺爺
做為聖誕節的代表人物,聖誕老人可能西方人最喜愛的一個傳說人物了。駕著馴鹿車、爬著煙囪送禮物的他,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因為屬於傳統節日的一部分,所 以聖誕老人的形象比較百搭,無論怎麼打扮,怎麼惡搞都不會造成什麼突兀之感——反正等到來年,聖誕老人的正統傳說還是會流傳在民間的。
所以,在西方的電影銀幕上,聖誕老人或許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老頭,或許是一個小心眼的傢伙,或許是一個害死了原版聖誕老人的冒名頂替的傢伙——總之,關於 聖誕老人的影片頗為百搭,而且大多是節日上映的應景喜劇。這種片子,拍好了就是經典之作;拍不好,就是山寨喜劇。例如1985年及1994年兩個版本的 《聖誕老人》,都還是在傳統範疇內改編人物。
版本一:偷竊聖誕節的綠怪
金·凱瑞主演的《聖誕怪傑》就是一次對聖誕老人的戲仿與惡搞,在這部影片中,聖誕老人變成了一個「偷竊聖誕節」的綠色怪物,「小心眼」的綠怪格林奇十分討厭聖誕節,於是在聖誕節那天,他帶上他的狗麥克斯,喬裝成聖誕老人和馴鹿的樣子,悄悄地潛入胡谷鎮進行報復。
版本二:高科技聖誕老人
時代變遷,去年電影《亞瑟·聖誕》中 的「現役聖誕老人」馬爾科姆也與時俱進,開始用高科技武裝自己的團隊。每年聖誕節,他都會乘坐最先進的S1飛行器,與成千上萬的小精靈在聖誕夜飛遍全世 界,給數億兒童送去禮物。他的長子史蒂夫則坐鎮位於北極的中央控制室,通過最先進的設備指揮禮物的發放工作——當然,另一個叫做亞瑟的小兒子,則總會鬧出 一大堆紕漏。
版本三:紋身暴力男
如果,聖誕老人一改這種老爺爺的形象,轉而變成了一個全身是紋身,要用武力而不是物禮解決問題的傢伙,你會怎麼想?如果是我,我就會安然靜觀,看好萊塢怎麼改編這個人物並且自圓其說。在2012年的那部《守護者聯盟》中, 聖誕老人就會聯合復活節兔子、冰人、牙仙這種傳說中的人物一起,用暴力來制止一個邪惡的傢伙在孩童間引發騷亂和恐慌。事實上,在2006年西班牙電影《聖 誕怪公公》中就已經有過類此的黑暗風格演繹了,在這部CULT片中,聖誕老人的弟弟帶著諸多妖魔鬼怪來到小鎮為一個小女孩實現願望。
復活節兔子 The Easter Bunny
角色出處:西歐傳說
最初形象:會下蛋的兔子
其實復活節兔子和復活節島並沒有什麼關係,而是一個在西方文化中廣為人知的形象。因為兔子這個動物,到了繁殖季節便會變得非常瘋狂,而且繁殖速度也很快, 所以便被引進民間故事,當作「生育能力」的象徵。而在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傳說中,有一種兔子是由鳥變來的,所以它們會下蛋——這種兔子後來就成為了復活 節兔子——這正好和源自古代的復活節要吃「彩蛋」的習俗聯繫在了一起。
復活節的兔子,並沒有像是聖誕老人或者是牙仙這樣的「功能性」;而且它本身也沒有什麼正統的傳說或者是童話,所以銀幕上的復活節兔子並沒有什麼「正統形 象」,我們所看到的很多影片中的復活節兔子,都是經過改編的。同時,因為復活節兔子這個形象本身並不具有褒或者貶、悲劇或者是喜劇的元素,所以改編也大可 以天馬行空。好萊塢曾經拍攝過《復活節兔進城記》這樣的喜劇片,也曾經拍攝過《復活節兔子,殺!殺!》這樣的恐怖片。這種改編並不成功,因為僅僅是借用復活節兔子這個概念,然後用次一級、並不高明的手段來說故事,並不被稱為「成功的改編」。其實,這兩部電影即使不用復活節兔子這個形象,也依然成立。
版本一:敲架子鼓的兔子
2011年,好萊塢出品了一部真人和電腦動畫結合的電影《拯救小兔》, 講述了一隻從復活節島來的復活節兔子(顛覆一),不想擔任節日大使,而想在好萊塢做一個鼓手的故事(顛覆二)。這隻兔子,喜歡碎碎念,比較一意孤行,它的 排泄物就是復活節的糖果(顛覆三)。在人類社會中的生活,讓它了解到了生活的真諦,並變得成熟起來。應該說,這種改編非常有趣,尤其是在加入了音樂情節之 後,復活節兔子就變成了《鼠來寶》中的花栗鼠——這種情節、人物設置,毫無疑問是當今的主流和趨勢。
版本二:猛兔哥
除了這個版本的改編之外,「復活節兔子」還將出現在即將上映的電影《守護者聯盟》中,在這裡,原本與世無爭的小兔子也一躍變成了一個身形魁梧的龐然大物。在《守護者聯盟》原著里,這位猛兔哥可以說是個惡作劇精靈他是古老的巨型格鬥僧侶兔一族的唯一後代,任務是保護生命。猛兔哥有能力開啟神奇隧道,讓他可以瞬間移動到世界各地遞送鮮艷漂亮的復活節彩蛋,屁股上還掛著兩隻迴旋鏢作為武器。
牙仙 The Tooth Fairy
角色出處:美國傳說
最初形象:收集牙齒的仙女
牙仙來自美國傳說,說的是如果孩子們能把換牙時候的牙齒放在枕頭下面,那麼牙仙就會在他們睡覺的時候把牙齒拿走,並實現他們的一個願望。因為這個人物暗含 著「保護孩子的夢想,讓他們一直純潔」的深意,所以很多影片中的牙仙都是翩翩仙女。牙仙的「功能性」其實比聖誕老人還要重要。聖誕老人不過專屬於一個節 日,而牙仙則是伴隨著孩子成長,見證著孩子成熟的一個角色。在西方世界的三大傳說人物中(牙仙、聖誕老人,復活節兔子),牙仙毫無疑問處在最重要的位子 上。
2004年,英國人拍攝過一部講述精靈世界故事的《小牙仙》。只不過,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在精靈世界裡,和牙仙的本身屬性並無多大關聯,所以,也談不上令人印象深刻。而在動畫版的《復仇者聯盟》中,牙仙也出場了,只不過,受制於身形的限制,牙仙在整個聯盟中負責的只是小小的插科打諢和小小的搞笑。而另外,因為收集牙齒,這個習慣著實算是一個怪癖,所以在很多的影片中,牙仙會被刻畫成一個對小孩子痛下毒手的反面形象。
版本一:受改造的肌肉男
在巨石強森主演的《牙仙》中, 牙仙並不是一個仙女,而是一個機構。因為行為不當,強森扮演的運動員被罰上天界,做牙仙來贖罪。在做牙仙的過程中,他重新睜開了被生活蒙蔽的雙眼,重新找 到了生活的目的。這個版本的電影,有趣就有趣在強森版本的牙仙。很難想像這麼一個肌肉男會變成到處收集孩子們牙齒,並為他們帶去禮物的小玩意。一前一後的 反差,加大了這種荒誕不經的喜劇效果。在對牙仙這個人物的改造上,編導除了更換了性別和組織,其功能性,並沒有變化。這種帶有教育和感化意義的改造,在 1997年的影片《牙仙》中,一樣能見到。
版本二:恐怖殺人魔
要改編牙仙這個人物,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恐怖片。2006年,一部叫做《牙仙》的恐怖片上映。在這部電影中,牙仙不再是什麼仙女,而是一個傳說中殺人魔的名字。這個叫做牙仙的殺人犯是一個老婦人,她會在殺死小孩子後拿走他們的牙齒。這種恐怖的改編,並沒有特別巨大的意義,只不過是一個噱頭。
美人魚 The mermaid
角色出處:安徒生童話
最初形象:為愛痴狂的化身
由古老的民間傳說演變而來的安徒生童話《美人魚》,是一個哀怨的愛情悲劇故事。這個故事並不是太適合孩子們看,因為要去理解美人魚的那種「死了都要愛,不 淋漓盡致不痛快」的感覺,還是需要一點人生體驗和經歷的。美人魚的人物形象,總是帶有理想主義色彩,具有某種衝動性和破碎性。原版童話中,小美人魚最終變 成了氣泡,幻化於無形,而生活中,這個為愛痴狂的角色就是安徒生本人。《美人魚》是安徒生寫過的最美的故事,或許這個故事並不是童話,而是某種愛情的宣言 ——從次之後,美人魚出現的地方,必定會有愛情存在。而無論好萊塢怎麼改編這個形象,但凡有美人魚出現的影片,都是愛情電影。
1989年,迪士尼最後一部傳統手繪動畫片《小美人魚》中,編導保留了安徒生童話的主線,轉而把整個故事演變成了王子公主的愛情歷險記。雖然依舊處在迪士尼電影的傳統情節中,但是精良的製作、賞心悅目的百老匯歌舞,還是使這部電影成為了經典之作。而後續的《小美人魚2:重返大海》和《小美人魚3:愛麗兒的起源》則都是把故事延續下來的作品。
版本一:現代都市愛情
真人版的美人魚電影並不少,但是情節大多雷同,無外乎就是才子佳人歷經艱險,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雖然情節老套,但是搭配上不錯的演員,流暢的劇情,具有匠心的情節和高潮設置,還是很有觀賞性的。1984年,當時還是銀幕新人的朗·霍華德和湯姆·漢克斯連手推出了《美人魚》一片,全片充滿羅曼蒂克的幻想,氣氛輕鬆有趣,把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拍出了說服力。2002年,伊麗莎白·艾倫聯合了三位優質女性偶像,拍攝了青春校園愛情題材的《美人魚》。也獲得了不少的好評。
版本二:性感邪惡的人魚
在去年上映的《加勒比海盜4:驚濤怪浪》以及今年的動畫大片《冰川時代4:大陸漂移》中, 以往純潔美麗的「美人魚」均被刻畫成了邪惡的海洋生物,以性感而邪惡的形象出場——相信看過電影的人都會對《加勒比海盜4》中那群哼著勾魂曲出場,前一分 鍾還如夢似幻,後一分鐘便開始各種兇殘撕咬的美人魚軍團印象深刻,這群姑娘性感又邪惡、妖艷而壯觀,但被迷住的人最終只有精盡而亡。到了《冰川時代4》 中,她們更是可以變成你幻想對象的樣子來吸引你過去,於是,就連以「捕食者」自傲的迪亞哥都在被美人魚蠱惑時露出了一臉的痴漢相。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