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因勢變通而又堅守原則的真君子

            

            

            

              

                 (1 /1張)

           

           

       

   

    梁啟超一生都在追求救國的真理,他曾追隨過康有為的君主立憲,但最後與之分道揚鑣,他也曾與孫中山合作過,最後合作破滅,他支持過袁世凱,但對於袁世凱的稱帝卻主張積極討伐。梁啟超沒有康有為、孫中山的固執,相反,他會觀中國局勢變化,而變通政治立場。

  梁啟超,影響了清末民初三十年政局的活動家,終生為拯救國家危難、建立民主憲政而努力,民國外交家蕭公權贊曰:綜其一生,悉於國恥世變中度過,蒿目憂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壯以迄於病死,始終以救國新民之責自任。

  師從康有為因反對帝制而決裂

  梁啟超自幼是個天才,6歲便讀完了四書五經,9歲能寫千字文章,11歲考中秀才,16歲考中舉人,17歲拜康有為為師,康有為非常欣賞他。受康有為影響,梁啟超開始探索救國的變法維新之術。

  1895年春,梁啟超赴京協助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後主筆《萬國公報》宣傳變法維新,協助創辦「強學會」。1896年,與黃遵憲等籌辦《時務報》,撰寫《變法通義》,影響巨大。1898年7月3日,光緒皇帝召見梁啟超,命呈《變法通議》。可惜,這場轟轟烈烈的「維新變法」只持續了103天。儘管光緒皇帝支持康梁實行經濟、政治、文教、軍事等全方位變法和革新,但由於變法觸及到頑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將光緒帝軟禁於瀛台。9月21日,「戊戌六君子」血灑京城,梁啟超應譚嗣同的請求而出走日本。

  在日本,梁啟超曾與孫中山有過密切交往,頗有贊成革命之意,並撮合孫、康兩黨合作,他曾寫「上南海先生書」給康有為:「國事敗壞至此,非庶政公開,改造共和政體,不能挽救危局。今上賢明,舉國共悉,將來革命成功之日,倘民心愛戴,亦可舉為總統。吾師春秋已高,大可息影林泉,自娛晚景,啟超等自當繼往開來,以報師恩。」康有為一直主張自上而下的漸進式改良,對提攜自己的光緒帝感恩戴德,與孫中山推翻滿清徹底共和的政治主張大相徑庭。因此,康有為收到勸退信就怒不可遏,嚴詞申斥為「叛徒」。

  

  與孫中山合作又分裂最終共同討袁

  1898年9月,梁啟超逃亡到日本,結識了孫中山。儘管梁啟超身為保皇派,與推翻帝制的孫中山可謂立場相對,但他樂於接受新鮮事物,很快便與孫中山打得火熱。他在日本久受革命黨人影響,逐漸離棄戊戌以來的保皇維新立場,大談興民權,政治主張從君主立憲逐漸轉向民主共和。1899年12月31日,梁啟超抵達檀香山,寫信給孫中山:「要之我輩既已訂交,他日共天下事必無分歧之理,弟日夜無時不焦念此事,兄但假以時日,弟必有調停之善法。」在檀香山幾個月,梁啟超借口「名為保皇,實則革命」,提出組織保皇會。1901年4月,孫中山赴檀香山省親,發現興中會已被梁啟超所破壞。隨後,兩人之間鬥爭日趨激烈。對於當時保皇和革命的選擇,梁啟超後來坦言:「其保守性與進取性常交戰於胸中,隨感情而發,所執往往前後自相矛盾」。

  1903年,梁啟超到美國遊歷考察,目睹美國各派政治家如何獻媚俗眾,又見到華人區的髒亂差,政治立場急劇改變,對一度所深信的「破壞主義」和「革命排滿」的主張完全放棄,轉變為「改良主義政治目標」。年底,孫中山表示「革命、保皇二事決分兩途……革命者志在撲滿而興漢,保皇者志在扶滿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馳……如弟與任公(指梁啟超)私交雖密,一談政事,則儼然敵國。然士各有志,不能相強」。兩人因此而決裂,成為政敵。

  1915年,袁世凱的專制和稱帝行為,使得孫中山和梁啟超放棄之前恩怨,又重新合作在一起。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及《二次討袁宣言》,進行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鬥爭,而梁啟超聯合門生蔡鍔,發動討袁的護國運動,還著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迫使袁世凱下台。1916年2月12日,孫中山、岑春煊與梁啟超的代表周善培,在東京舉行了三方會議,商議合作討袁。

  

  為「開明專制」而擁袁,反覆辟而討袁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南北議和後,清帝退位,袁世凱接任臨時總統。由於袁世凱在清末極力推行新政,鼓吹「立憲」,因而梁啟超希望袁世凱在開明專制的基礎上穩步實現立憲、共和的過渡。1912年9月28日,梁啟超結束14年的流亡生活回國,袁世凱邀請他入閣,他欣然從命,在熊希齡總理的內閣中任司法總長。

  隨著袁世凱稱帝野心的日益暴露,梁啟超著文反對復辟帝制。袁世凱派人帶著20萬元銀票送給梁啟超,佯稱袁大總統送給梁太公大壽的賀禮,被梁啟超斷然拒絕。1915年8月20日他在《大中華》雜誌上發表了《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成了公開反對袁世凱的第一人。12月25日,雲南獨立,梁啟超擬好《致北京警告電》《雲南檄告全國文》等,為討袁造勢。當時,蔡鍔難以對抗北洋軍曹錕幾十萬器械精良的大軍,梁啟超心急如焚,毅然南下,策動陸榮廷起義。自此,雲貴川桂四省聯成一氣,護國軍受到極大鼓舞,重新對袁軍發起反攻。內外交困下,袁世凱被迫於3月22日下令撤銷帝制。

  倒袁成功、趕走張勳之後,段祺瑞任命梁啟超為財政總長。當時段政府的財政十分困窘,梁啟超的主要任務就是籌款。當時以中國的自然資源為抵押從外國借款的「西原借款」,經梁啟超簽字的就有2000多萬,招來國人的極大非議。梁啟超無能為力,堅決辭職。至此之後,他周遊歐洲,潛心研究學問,1925年成為清華大學國學院導師。晚年的梁啟超每天五點起床,工作十個小時,36年間所著《飲冰室合集》共1400萬字。

  有人質疑梁啟超的善變,對此,梁啟超表示:「我為什麼和南海先生分開?為什麼與孫中山合作又對立?為什麼擁袁又反袁?這絕不是什麼意氣之爭,或爭權奪利的問題,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貫主張決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就是愛國。我的一貫主張是什麼呢?就是救國。我一生的政治活動,其出發點與歸宿點,都是要貫徹我愛國救國的思想與主張,沒有什麼個人打算。」可以說,梁啟超的變不是隨性而變,而是因勢而變。

  堅守原則而又寬善的真君子

  梁啟超雖在政治立場上會根據形勢而變通,但在生活上卻是個非常有原則之人。對於當時很多名士有幾房妾室,梁啟超則堅持一夫一妻制。1891年,梁啟超與長他四歲的李蕙仙成婚。維新變法失敗後,梁啟超開始長達十幾年的流亡生涯,李惠仙成了梁家的支柱。梁啟超與李惠仙敬愛有加,做了一輩子夫妻,只吵了一回架卻為此悔恨。他對女兒梁思順說:「順兒啊,我總覺得你媽媽的那個怪病,是我們打那一回架打出來的,我實在哀痛至極始終不忍說,現在忍不住了,說出來想把自己的罪過減輕一點。」1924年9月13日,李惠仙因不治之症溘然而逝。梁啟超寫下了一篇情文並茂的《祭梁夫人文》。文曰:我德有闕,君實匡之;我生多難,君扶將之;我有疑事,君榷君商;我有賞心,君寫君藏;我有幽憂,君噢使康;我勞於外,君煦使忘;我唱君和,我揄君揚;今我失君,隻影彷徨。

  李惠仙與梁啟超結婚時,帶了兩位丫環,其中一位即王桂荃,於1903年成為梁啟超側室。對於這樁婚事,考慮到有悖一夫一妻制,梁啟超從不張揚,盡量諱避。他在信中提到王桂荃時,多稱「王姑娘」、「三姨」或「來喜」。只在1924年,李惠仙病重,王桂荃又懷上小兒子思禮,適值臨產時,梁啟超在寫給好友蹇季常的信中,首用「小妾」之稱,梁啟超所有的孩子對王桂荃的感情都非常深,他們管李惠仙叫媽,管王桂荃叫娘。

  也因為梁啟超自己對感情有始有終,他對自己學生也是如此要求。得意門生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梁啟超反對他們「使君有婦」、「羅敷有夫」的戀情,但礙於徐志摩之父和胡適的情面,出席證婚。在婚禮上,梁啟超當眾訓導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你們兩人都是過來人,離過婚又重新結婚,都是用情不專。以後痛自悔悟,重新做人!願你們這次是最後一次結婚!」滿堂賓客瞠目結舌,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給學生留點臉面吧。」

  梁啟超一直堅守原則,做到為人師長、為人父的榜樣,但對於他人的無心之過,則更顯包容。晚年的梁啟超由於操勞和熬夜寫作,身體越來越差。1926年3月,血尿不止的梁啟超住進了協和醫院,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右腎有腫瘤,醫生建議割除右腎。手術之後,方知右腎完好無損,割除之後,尿血依然未止。梁家為之氣憤,輿論矛頭直逼協和,嘲諷西醫「拿病人當實驗品,或當標本看」。梁啟超看見報紙上對協和醫院和西醫的指責謾罵,考慮到西醫剛入中國,正在起步階段,他強撐病體,在《晨報》上發表了《我的病與協和醫院》一文,為協和醫院辯護,申明:「我盼望社會上,別要借我這回病為口實,生出一種反動的怪論,為中國醫學前途進步之障礙。」

  梁啟超一生雖引人爭論,但他自己卻是褒貶全收。自青年起,他一直秉承著「萬事禍為福所依,百年力與命相持」,這樣一個為國家強大而無窮探索又樂此不疲的人,連胡適也連連感慨「沒有一個人不受他的震蕩感動的」。儘管政治風雲動蕩,但他樂觀面對生命中的挫折,堅持該堅持的,反對該反對的,如他對自己子女的那般告誡:「我雖不願你們學我那泛濫無歸的短處,但最少也想你們參采我那爛漫向榮的長處。」

  

  小貼士

  

  如何做到因勢變通?

  《易經》有言:「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可以見得變通的重要性,同樣是變化多,但變通與滑頭卻有著本質區別,變通需要根據事情的發展,因勢利導,來改變原有的策略,是進行自我完善的途徑,但是滑頭卻是為了迎合需要而做出的「牆頭草」行為,圓滑而不具原則性,給人的誠信度低。那麼,該如何做到合理變通呢?這需要具備以下四個意識。

  1.彈性意識

  就是做事要有靈活變通,不能固執偏向,不留餘地。明明知道此路不通,還是堅持己見,那就是蠻幹。所以,彈性意識能夠幫助人緩解失敗的挫折感,留有餘地。

  2.自省意識

  就是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摸索規律。而只有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才能加以調整和完善,不然,只注重一往無前而不注重經驗教訓,還是會在老地方摔倒的。

  3.創新意識

  就是創意領先,求異革新,力爭走在潮流的前列,成為時代的引領者。這是因勢變通所必須具備的品質之一,只有求變創新,才能達到更高境界。

  4.究根意識

  就是變有依據,行有章法,變通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目標,在變通之前,要充分了解變通的意義何在?如此變有依據,才能在實踐中找到支點和動力,而不致在變通中失去自我。

  文/岳曉東博士

  

  編後話

  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推出的「辛亥革命心檔案」至本期結束。我們精心挑選的影響辛亥革命進程的十位重要歷史人物,通過心理學專家輯借龐雜的歷史事實而運用心理學規律的剖析,從而展示了一個人的人格特質指揮其行為進退的心靈力量。專家還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心理解讀指導當代人們如何進行心理修養,從而使人生能夠在取長補短中獲得圓滿。感謝多名專家和眾多讀者對本欄目的支持和讚揚。


推薦閱讀:

堅守一生的平淡

TAG:君子 | 梁啟超 | 原則 | 堅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