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葉虎 | 律詩格律

律詩格律

律詩分為五絕、五律、七絕和七律。五絕,每句五個字,共四句;五律,每句五個字,共八句;七絕,每句七個字,共四句;七律,每句七個字,共八句。

 

本文以七絕為例講解律詩格律。弄懂七絕,其他三種格律會迎刃而解。

 

詩例:「母子情深秉性醇,童心稚趣忘年倫。人生莫道無知己,何處天真不自珍。」詩押「en/un」韻,即醇、倫、珍,或者說韻腳是醇、倫、珍。這首詩平仄格式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為七絕第一種格式,稱為:仄起平收,即第一句第一個字為仄聲字,第一句最後一個字為平聲字。這首詩實際平仄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括弧處,用字可平可仄。一般規則,每一句第一字都可以通融,即可平可仄。

 

平仄是什麼?現代漢語拼音,第三、第四聲字都是仄聲字,第一、第二聲絕大多數字為平聲字。

 

律詩只能押平聲韻,或者說律詩韻腳必須是平聲字。上面那首詩,韻腳醇、倫、珍都是平聲字。

 

詩例:「西窗月下夜珊瀾,盡度曉風上北山。落葉無聲和秋露,文章律動玉珠盤。」詩押「an」韻,即瀾、山、盤,都是平聲字,或者說韻腳是平聲字瀾、山、盤。這首詩平仄格式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個格式為七絕第二種格式,稱為:平起平收,即第一句第一個字為平聲字,第一句最後一個字為平聲字。這首詩實際平仄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三句是一個特別律式,標準格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變為「仄仄平平仄平仄」。

 

詩例:「七夕問花花不應,多情暗送鵲橋心。人間殘暑秋風碎,淡月幽窗濕汗巾。」詩押「in」韻,即心、巾,都是平聲字,或者說韻腳是平聲字心、巾。第一句最後一個字「應」讀ying,與韻腳「心(xin)」、「巾(jin)」不同韻。「應」讀第四聲,是仄聲字。這首詩第一句不入韻。再次強調,律詩只能押平聲韻,或者說律詩韻腳只能是平聲字。這首詩平仄格式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為七絕第三種格式,稱為:仄起仄收,即第一句第一個字為仄聲字,第一句最後一個字為仄聲字。這首詩實際平仄為「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括弧處,用字可平可仄。大多數情況,第三字平仄可以通融,即可平可仄。這裡出現一個大問題:「七」、「夕」、「濕」字,現代漢語標音為第一聲,不是第三或第四聲,為什麼在這裡稱作仄聲字呢?「七」、「夕」、「濕」字,古漢語發音短促,稱為「入聲」。入聲在普通話、武漢話等方言里已經消失,但是,謝天謝地,在粵語、吳語里依然存在。廣東話如何讀「七」、「夕」、「濕」?現代社會,北京人、武漢人學習作詩,必須背下那些「入聲字」,而廣東人、上海人可以自然識別「入聲字」,無任何困難。再列舉幾個「入聲字」:八、吃、出、蝶、德、笛、發、隔、黑、菊、哭、摸、捏、拍、缺、十、脫、屋、學、壓、粥。用廣東話讀讀,一目了然。

 

詩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詩押「ai」韻,即來、開,都是平聲字,或者說韻腳是平聲字來、開。第一句不入韻。又一次強調,律詩只能押平聲韻,或者說律詩韻腳只能是平聲字。這首詩平仄格式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個格式為七絕第四種格式,稱為:平起仄收,即第一句第一個字為平聲字,第一句最後一個字為仄聲字。這首詩實際平仄為「(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括弧處,用字可平可仄。前面說過,一般規則,每一句第一字都可以通融,即可平可仄;大多數情況,第三字平仄可以通融,即可平可仄。最後一句中,「為」字應讀第四聲,即仄聲。

 

前面兩次提到:大多數情況,一句詩的第三字平仄可以通融,即可平可仄。哪種情況,第三字平仄不可通融呢?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允許寫成「仄仄(仄)平仄仄平」。如果寫成「仄仄(仄)平仄仄平」,則犯「孤平」,前面六個字中,五個字為仄聲,只有一個平聲字。科舉時代,「孤平」是嚴重錯誤,可招致詩作不及格。但是,如果第三字為仄聲字,第五字可以用平聲字「拗救」回來,即整句可以寫成「仄仄(仄)平(平)仄平。「拗救」例子: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字「欲」為仄聲字,第五字「風」為平聲字,「拗救」第三字;溪柳自搖沙水清,第三字「自」為仄聲字,第五字「沙」為平聲字,「拗救」第三字。

 

弄清平仄,還必須注意古漢語多音字。譬如,「看」可能有兩個聲調,第一聲(平聲)或第四聲(仄聲);「食」可能有兩個聲調,第二聲(平聲)或第四聲(仄聲);「為」可能有兩個聲調,第二聲(平聲)或第四聲(仄聲)。

 

律詩格律如此嚴格,僅由晚唐開始。中唐或中唐以前的「律詩」多有「出律」,即不符合上述平仄要求,可稱為「古律」。崔顥名作《黃鶴樓》多有出律。宋、明、清三朝,律詩出律很少。

 

總結一下,律詩兩大問題:平仄和韻腳。平仄雖複雜,但不麻煩;韻腳看上去簡單,其實麻煩。韻腳之事,初學者以現代漢語拼音韻母為準即可,其他問題,以後慢慢道來。


作者簡介


推薦閱讀:

既然普通話中沒有入聲了,為什麼作詩還要講究入聲?
竹韻清幽-格律詩詞395期
【詩海選粹】格律詩詞(145)期 清明專刊
閑話格律詩
怎樣寫格律詩詞

TAG:格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