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征與北少林內功
05-29
陳文征先生是我的內功老師,謝世已經10年。先生生前曾囑我記錄和整理北少林內功的原理和功法。因當時我在浙江省廣播事業局主持工作,工作繁忙,對此事心有餘而力不足,至先生彌留之際,只記錄了一少部分。至今深感內疚。但思念文征先生乃國內有名的武功大師,他的北少林內功,確系健身祛病的傳統功法。所以筆者不揣淺陋,把當年先生口授手教的片斷教導,稍加整理,公開發表,供廣大氣功愛好者參考。並以此表達對先生的深切緬懷。陳文征先生為浙江省瑞安市人,生於1910年10月,是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老紅軍。早年因家中貧寒,父母無力養育,被送往廟裡當道士。少年時代拜浙南著名武術大師葉秀標為師,練得一身少林武功。對於少林內功以及形意拳、八卦拳、羅漢拳、太極拳等等拳術均達到爐火純青的造詣。國內革命戰爭年代,他以教授武術的公開職業為掩護,暗中進行革命活動,曾被國民黨軍隊逮捕多次,都被他於途中打翻押解軍警而逃脫。抗日戰爭中,陳文征先生曾任新四軍武術總教練,陳毅同志也請他教授太極拳。新中國建立以後,陳文征先生在50年代初期任浙江省體育委員會副主任,對我省的體育工作頗有建樹。「文革」期間,我曾被林彪的黨羽作為「危險分子」趕出杭州,到紹興改行當了中醫。一位老同志建議我學氣功,認為只會中醫不練氣功,只能算半個中醫。我便決心拜陳文征先生為師。在1950年因工作上的關係我和先生便很熟悉。記得有一次開會,許多同志要試試他的武功。約有40來人,手執扁擔、掃帚、板凳,向他圍攻,都被他一一打翻在地。大家都佩服他確實武藝超群。在省體委工作時,曾受周思來總理的委託,用教授太極拳、按摩、點穴等方法,前後二個月,醫好原地質部長李四光和中共江西省委書記陳正人的偏癱疾病。周總理來杭時,也多次找他探討氣功問題。
但是,既便是這樣熟悉,陳文征先生在教授內功時也毫不放寬要求。他首先考察我是否有吃苦的決心,並反覆告誡我不可半途而廢。同時,他未授功法而先傳功德。他敘述他的老師葉秀標,選徒的標準極嚴,如不敬養父母者不傳,打家劫舍者不傳,等等。怕的是這些人練出功夫來更加有恃無恐地做壞事,敗壞了少林內功的名聲。
關於北少林內功的原理和鍛煉方法,我本人只學了基礎部分,形意、八卦,羅漢等拳術均未教授。因此本文也只限於內功的築基階段。據陳文征先生說,北少林內功,是一種以培養真氣為根本,並作為形意拳、八卦掌、羅漢拳等武術鍛煉的內在基礎的一種功法流派。他常用通俗比喻來說明內功與拳術的關係:「內功是米飯,拳術是小菜」。練拳而不懂內功,不首先重視培養和運用真氣,便是徒有皮毛,缺乏內核。不管你的花架子多麼好看,甚至臂力如何大,絕不會找到真正健身祛病以至延年益壽的門徑。歷史上眾多著名拳師、力士之所以少有長壽者,道理就在於此。陳文征先生說明內功與拳術關係的理論根據,是出之於其師傅葉秀標先生的」金口訣」。現將《葉秀標金口訣四章》抄錄如下:「其一,學拳之式,如習射然。唯射則拘其手,拳則放之。兩手向下,拳腕橫堅,出力同而用法略異。拳之初步,要聚精會神於指下,著意—落。獃想則機滯不通,其力便有限量。馬步亦然。要而言之,第一關頭須認得磨練二字的難處。若徒貪多,則心煩意怠,用工雖久,毫無所得。至於停勁面壁之功,則要堅忍而有恆,不可時作時輟也。「其二,習拳全仗精氣神,精不凝則神不聚,神不聚則氣不固。一堂學習,懼受師傳,而或優或劣,竟有霄壤之別。何以故?一則氣旺神足,一則氣餒神散。學者尚知精氣神為三寶,而直養無害,勿忘勿助。其為拳術雖未必遽優,然於學習之方思過半矣。
「其三,每早站靜室中,外屏諸緣,內息諸妄,收視返聽,調運鼻息,舌抵上齶,四肢不動。使眼耳鼻舌身之五識俱返其根,魂魄精神各安其守,行住坐卧,念念不離,運用施為,惺惺不昧,而後其技乃有進境。「其四,習拳必先運氣。運氣之初,自命門達肢體,由膂使臂,由臂使指。若逆行之,其氣不去來丹田,藝無由進。故—節偶動,則全身力至,如氣球走馬一般。中有熱力旋轉,徹上徹下,任外界之千搖萬動,其主則乃然自如。唯其葉中二氣之真,既胎息之,旋發揮之.後策之以精進,持之以果毅,愈久愈熟愈靈。靈則四體百骸,自然聽命於心。心之所至,氣亦至焉。其神化不可以方物,其力量不可以計數。故無論萬眾奔突,一觸便倒,豈僅敵一二人已哉!」北少林內功,計有龜、蛇、鶴;猴四法,站、坐、行、睡、拳(形意拳、八卦掌、羅漢拳)五功。四法五功都練到,才算得全面練內功。北少林內功鍛煉的基本原理,是靜中求動,外靜內動,靜極生動。「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不如靜,不動之動,才是生生不已之動。」「無力中求有力」不動中求微動,微動中求速動」。外靜促內動,形體靜而氣血大動,形體越松靜,血液循環越順暢,氣力增長越快。這是因為,人的體態放鬆和安靜,使全身經絡、血脈、關節等都舒暢通順,給內部氣血的運行創造了良好條件。當練功者神靜曠氣平,姿勢安定以後,舒暢而又深長的呼吸,促使元氣周流全身經絡筋脈、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氣又推動了血液循環的深透,使之流灌於全身微血管,大大增強了血液的新陳代謝作用。氣血的通暢旺盛,又必然大大改善臟腑的質量和功能,增強抗病御邪的自衛能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