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把工業革命和思想啟蒙關在門外

2014-03-28 15:21:40評論(4)憶聞趣事圓明園養雀籠圓明園諧奇趣0【乾隆:一直誤以為自己是地球中心】乾隆很喜歡外邦朝貢,認為那是邊夷對核心的恭順,可以說,西方科技貢品沒有對他產生特別巨大的影響,但他也並不是完全拒斥科技,只是他沒有重視科學思想帶給社會變革的力量。

【當康熙碰上謝爾頓】康熙皇帝,碰上《生活大爆炸》里的謝爾頓,能聊什麼呢?如果我告訴你,康熙也天天起早摸黑,學物理、數學、天文、地理,成天擺弄望遠鏡和水平儀,你是不是覺得他們像一家人?沒錯,康熙絕對有資格進入謝爾頓家的客廳。康熙對現代科技的熱情,比中國有史以來所有皇帝都要多。那時候,已經有西方傳教士來到宮廷,向皇帝介紹西方先進的科學成果。而康熙,就像一個求知慾旺盛的兒童,一經接觸便深深沉迷其中。他請了6名法國科學家,擔當科學顧問,每天花很多時間,聽他們講學。康熙對數學和幾何學尤其感興趣,據教他數學的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記述:「每日破曉,我就進宮,立即被引入康熙的內殿,並經常到午後三四點鐘才告退。我單獨與皇帝在一起,為他讀書和講解各種問題。」另一位法國教師白晉,在給法國皇帝的彙報中介紹康熙,說「有時他親自用幾何方法測量距離,山的高度和池塘的寬度,自己定位、調整各種儀器,精確地計算,然後他再讓別人測量距離,當他看到他計算的結果和別人測量的數據相符合,他就十分高興」。康熙南巡時,還曾捲起褲腿,親自下河,拿儀器測量水位,用可靠的數據資料,正確地指導治河工程。你也許會問,這種事,為什麼不讓身邊的衛士和太監干呢,很簡單,這些人都不懂得測量方法。康熙要法國傳教士把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翻譯成滿文,傳教士們的滿文不好,康熙便對滿文譯本親自批改潤色,留有康熙御筆批紅和箋條的滿文《幾何原本》手稿,至今仍收藏在內蒙圖書館。而我們今天常用的數學術語——元、次、冪、根、解——都是康熙為了便於和外國傳教士們交流親自創造的。2003年,法國凡爾賽宮,展出了康熙時代中國製造的很多精密西洋科學儀器,包括手搖計算機,可以進行加減乘除運算,還有繪圖儀、角尺、比例規,全都十分精美。不過,康熙喜歡科技,卻只是玩玩而已,他沒能悟出科技對人類文明的重大推進作用。他的孫子更看不到這一點,所以乾隆甚至認為西方科技全是些「奇技淫巧」,而「西洋之產,除鐘錶一門尚有可取,其它皆遠遜我中華上國」。乾隆感興趣的只是作詩和繪畫,按今天的劃分法,康熙和乾隆,一個是典型的理科生,跟謝爾頓或許尚有共同語言,一個是典型的文科生,不可能跟謝爾頓划出火花。【康乾盛世與近代中國的頹勢】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康熙乾隆都是有作為的好皇帝,開創了康乾盛世。只是到了清朝末年,在慈禧的禍亂下,清廷才在和西方列強的交鋒中一敗塗地。事實果真如此嗎?的確,康熙乾隆勵精圖治,平定大小叛亂,發展生產,和之前之後的時代相比好得多。但所謂康乾盛世,放在全世界的大背景下看,就不那麼讓人歡欣鼓舞了。順治六年,英格蘭資產階級革命,把英王查理一世推上斷頭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康熙四十二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在涅瓦河出海口的三角洲上搭建一座小木屋,在木屋中指揮大批勞工,建造了一座開放口岸,大量引進歐洲科技成果。雍正十一年,英國人發明飛梭,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乾隆五十四年,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法國爆發大革命。也就是說,當我們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的時候,外面的世界已經天翻地覆。康乾一百三十年,清朝完成了游牧文明向農耕文明的轉型,農耕社會的生產方式非常適應當時的生產力,所以沒必要學習工業社會的生產方式。康熙是個科技發燒友,但他並不重視科技的普及,因為科技屬於工業社會。康熙還多次頒布嚴苛的「禁海令」和「遷海令」,「無許片帆入海」,違者重懲。這種閉關鎖國的政令,全然放棄了海外貿易,讓清朝遊離於世界之外。

康熙有沒有意識到西方的威脅?康熙五十五年在公文中提到:「海外如西洋等國,千百年後,中國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預言變成實現,來得如此之快。而乾隆已全無危機感,口氣比康熙自信,他在《敕諭英吉利國王書》中說:「天朝物產豐盛,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這種大國自信,使中國錯失良機,被西方遠遠落下。中國隨後一百五十年的頹勢,正是由固步自封的康乾盛世埋下伏筆。【當不高興碰上沒頭腦】1793年,強大的大英帝國派出隆重的使節團,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給81歲的乾隆爺上壽,順便想搞搞通商。英國派出的是經驗豐富的馬葛爾尼,為乾隆帶來600件禮物,一共裝了90輛馬車。來到中國後,使團毫不意外地得到大清帝國的熱情歡迎,乾隆專門讓兩位朝廷命官在天津大沽口迎接。由於中國人給的禮品和食物太多,使團船艦無法容納,不得不退回多餘的部分。馬葛爾尼本以為會很順利地完成使命,卻沒想到乾隆皇帝不在皇宮接見他,而是在皇家狩獵場的帳篷里,而且他必須向中國皇上三跪九叩行禮。這對英國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侮辱,馬葛爾尼拒絕下跪,舉國震驚。經過雙方協商,各退一步,英國人同意單膝跪地,晉見勉強舉行。此後,中國人對英國人的態度發生巨變,他們餐桌上的菜少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也不可口。其他豐富的供給減量一半,甚至英國人住的賓館檔次也降低了一格。當然了,馬葛爾尼提出兩國通商的諸條提議,被乾隆一口回絕。英國人很不高興,倒霉碰上了沒頭腦。那清朝為何此番作為?因為它誤以為英國使團來華的目的,只是臣屬向君主國表示恭順,所以想在偏遠的蠻夷小國面前表現一下中央帝國的浩浩天威。為了迎接英國使團,乾隆親自安排接待工作,要大臣在船上懸掛巨幅告示「紅夷進貢」,且為蠻夷們準備了源源不斷的給養和食物,使節團所有技匠、衛隊、僕人都有份例。沒想到這些沒開化的洋鬼子不領情,不但不磕頭,還想締約通商,和中央帝國平起平坐。這就太不識抬舉了!如此說,如果沒在磕頭問題上扯皮,中英對話就能成功嗎?當然不能,不高興此次有備而來,要求太高,除了正常通商之外,還提出減稅、開發多個貿易城市、「給地」,帶來的禮物中多有槍炮模型,目的無非是展示強大的軍事實力進行暗示和威脅。而沒頭腦根本不管這些,無知者無畏,我們地大物博,要什麼有什麼,你們那點東西,我們根本瞧不上!【自大與虛胖:乾隆盛世與鴉片戰爭】說起鴉片戰爭,大多數人似乎存在這樣的思維定勢,清朝前期的皇帝像康熙、雍正、乾隆,個個是「偉光正」,而後期的皇帝像道光、咸豐、同治,一代比一代懦弱無能,最終讓外國人有機可乘。所以經常會有人在互聯網上這樣發問,如果鴉片戰爭在乾隆時期爆發,中國歷史會不會改寫?答案還真不一定。乾隆治下的中國,無疑是中國歷史上人口最多、國力最盛的時期,但這個自詡強大富庶的天朝上國,在外人看來,卻是外強中乾,虛弱不堪。1792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從英國出發前,曾為能否獲得乾隆的接見費盡心機。他們打著為乾隆祝壽的旗號,帶著最能體現歐洲科技的禮物,在使團規模和船艦設計上,也可著皇帝的口味。雙方見面時,雖因下跪問題鬧得不可開交,但考慮到天朝上國的面子,乾隆事後還是表現得很慷慨。據統計,乾隆此次賞賜給英國人的禮品,共130種,3000餘件,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清朝接待費,據英國使團事後估算,超過50萬兩白銀,換算成今天的人民幣,超過1億。如此大手筆的賞賜,並沒有籠絡到人心,相反,正是這次近距離地與中國接觸,讓馬戛爾尼察覺到,清朝看似強大,實則虛弱。

馬戛爾尼使團到訪前,乾隆為了宣揚國威,做了精心準備,規定凡是英國人經過的地方,清兵必有全副武裝地列隊迎接。不過,在乾隆眼中紀律嚴明、裝備良好、訓練有素的清兵,卻給英國人留下糟糕的印象。英國人看到,清兵經常拿著蒲扇操練,如果使團出其不意到訪,清兵會一片混亂,「匆忙從營房中拿出節日禮服,他們穿上這些服裝後,與其說像戰場武士,還不如說是跑龍套的演員。他們的繡花背心、緞面靴子、蒲扇,看起來笨拙不堪,又女氣十足,與軍人氣質格格不入」。

更重要的是,清朝武器裝備的落後,讓馬戛爾尼對乾隆帝國起了輕視之心。換句話說,假如鴉片戰爭提前,乾隆並非對手。馬戛爾尼回國後告訴英國人,中國皇帝和官員自大虛妄而不自知,看誰都是蠻夷,不願與他國進行正當貿易,這個國家看起來強大富庶,內在十分虛弱,是一個沒什麼前途的國家。始終持有同樣觀點的,還有英國下院議員小斯湯頓,這位著名的英國漢學家,跟隨馬戛爾尼出訪中國時不到14歲,因為懂點兒漢語,有幸跟乾隆有交流過,還受過乾隆的賞賜。因為對中國有過最直觀的感受,他在1840年英國下院關於要不要向中國出兵展開激辯時曾說,只有使用武力,才能打開中國的大門,因為中國人向來妄自尊大,你跟他講道理,肯定行不通,「如果我們想獲得某種結果,談判的同時,還要使用武力炫耀」。

最終,英國下院投票,以271票對262票,通過了發動鴉片戰爭的決議。乾隆去世後41年,鴉片戰爭爆發。
推薦閱讀:

外媒:大變天!中國做了西方人做不到的事,中國汽車工業迎頭趕上
世界GDP TOP4:日、德、美、中各國「工業4.0「們的核心差異
水性消泡劑在工業中的應用
搞定特斯拉,搞定蔚來,再搞定賓士寶馬保時捷
年終盤點!2017年碳氫行業備受客戶關注的10大疑團

TAG:工業 | 思想 | 工業革命 | 啟蒙 | 革命 | 思想啟蒙 | 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