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掉元朝後,蒙古人為什麼又很快變回遊牧民族,而不是繼續務農?


謝邀

沒有轉回遊牧,他們壓根兒就沒有全民農耕化。蒙古人入住中原後大部分蒙古百姓還是留在蒙古草原了,只有部分將領和家屬以及士兵入住中原。也就是說蒙古人的本部和主體一直保持著游牧傳統,沒有滿族這樣主體入住中原和定居化農耕化。

北退的蒙古人是上層和官兵為主,在中原已經定居農耕的蒙古人大部分是沒有退回蒙古草原,繼續留在中原。退回蒙古草原的農耕蒙古人也是少數。

最主要的還是環境的原因,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生活方式。

古代那個農業水平下 蒙古草原絕大部分地區只適應游牧,根本沒辦法發展農業。夏季較短導致玉米(從美洲傳入後)和夏季麥產量極低,那個時候冬季麥還沒傳入東亞,多變不穩定的草原氣候造成收成沒把握。所以那個年代蒙古草原更適合游牧。

其實不僅蒙古人還有更早的回鶻人都試過在蒙古草原發展農業,但是都沒有成功,要麼戰亂要麼氣候原因都失敗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啊,要是有煤炭,誰願意燒馬糞啊。

大草原上不放牧還能怎麼辦。


肯定要放牧啊,不放又沒東西吃。種地是不可能種地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種地的。只有這樣才維持的了生活的樣子,放馬的漢子個個都是人才,搶劫又專業,超喜歡在草原上的!

--------------------抖機靈的分割線----------------

與其說蒙古人是變回遊牧民族,倒不如說蒙古人一直都是游牧民族。在入住中原後,蒙古人不止一次想把漢人都給宰掉,然後把耕地換成牧場,幸虧脫脫阻止,外加起義爆發及時,才把蒙古人趕回去吃草。

明朝立國後,從八八到老四再到宣宗,多次遠征蒙古,劫掠的人口大多都運回內地安置種地,可見不是蒙古人不會種地,而是元朝高層那豬腦子根本就不願讓族人種地。


1、元代大部分蒙古人生活在蒙古高原,真正在中原農耕區的蒙古人並不多;

2、在中原的蒙古人並沒有完全農耕化,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基因依然深深根植在中原蒙古人的意識里;

3、蒙古人真正統治中原的時間並不長,蒙古人建立的元代前後也就90多年,一個世紀也不到,這麼短的時間蒙古人根本無法很深入消化中原農耕文化;

4、蒙古高原的氣候狀況並不適應大規模農業生產,這是最重要的——大規模農耕生產所需的熱力和水分條件蒙古高原都不具備,估計大家中學地理課時也學過氣候和農業的關係,這個就不展開了。


前幾十年,本朝政府也想過在內蒙古草原區進行農耕+畜牧作業,藍本是蘇聯在西伯利亞地區搞的集體農場模式。

本朝政府主要目的是趕上全國「大躍進」的東風,爭取讓一直伸手要糧的內蒙也能自產自銷。 但是結果嘛。。。。渾善達克沙地迅速成型,成為內蒙古前三位的沙漠,北京最大的沙塵威脅,距離北京僅僅300多公里,其最厲害的紀錄是翻山跨海、直撲日本西海岸,讓幾千年沒見過沙塵暴的日本人領略了大陸威力。 東北地區的科爾沁草原快速退化為科爾沁沙地,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沙塵來源地,甚至能入侵朝鮮韓國。

這表明,一個國家的自我奮鬥固然重要,但是也要考慮自然界的進程。


俺答嘗試過開墾土地,他們放棄是因為氣候原因


首先蒙古人並沒有被農業化,一直都保持著他們的畜牧傳統,哪怕是一部分蒙古人到了中原,他們也強佔農田,作為放牧的之地,更何況他們的根還在蒙古草原,也一直保持著傳統,沒有了中原這一塊,他們依然可以退守。不只在農業、牧業方面,其它方面蒙古人也儘可能保持自己的傳統,防止被漢化。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北方草原不適合大規模從事農業活動,否則的話,萬里長城得往北移了。


元朝並沒有轉回遊牧民族,不管是當時的蒙古族統治了整個中原還是後來被迫撤出了長城一線回到了蒙古原有的棲息地,都還是游牧民族的特徵,他們在進入中原大地統治的時候,並沒有很好的對統治階級進行系列的漢化改革,而是採取了四等人的制度,因為蒙古貴族知道中原大地不在自己掌握中的時候,自己還可以整個部族前往原來的草原生活,過著族草而居的生活。


化肥出現之前的農業要求非常嚴苛


推薦閱讀:

元朝滅亡時,其他蒙古汗國依然存在並強盛,為何沒有幫助北元反攻明朝?
為什麼忽必烈不經過庫頁島南下攻打日本?
元朝在外交或對外戰爭中,有沒有像北魏、遼、金、滿清一樣自稱過「中國」?
元好問是一個怎麼樣的文人?
簡單說說蒙古人是如何做到很少被明軍斬獲首級的

TAG:明朝 | 歷史 | 元朝 | 蒙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