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堅持的到底有沒有意義?

作為涉世未深的90後,不可自拔的讀了幾年史書,不才,學到的不多,欲追求君子;喜歡的歷史人,願效仿宋襄公;理想很簡單:先修身,後告訴世人還有人如你們一般,堅持仁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典型的人物兩個,其一宋襄公,其二海瑞,他們在歷史上頗守爭議!宋襄公被司馬公讚揚,被毛批『蠢豬』;海瑞守百姓愛戴,清廉節用,大公無私,被現社會『普世』認為,愚忠耿直,不要效仿他!我個人認為這是兩種不同的價值觀碰撞,也是社會風氣的轉變!由輕生死重仁忠義的君子精神到以成敗論英雄的重名利生死而輕『徳』!

古人常云:千古艱難唯一死!毫無疑問,生命之所以珍貴,是因為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有了秦皇漢武唐宗等對不死的渴求,以至於障目!

在春秋無義戰中,宋襄公作為一國之君,五霸之一,他難道缺乏那種禮崩樂壞的認知嗎?試想,,古人講究名副其實,宋襄公空有霸主之名,而無霸主之實,如果他半渡攻擊,只需要付出不多的代價便可以為他在史書中特書,一舉擁霸主之實,內有良謀,外有拱衛,居四戰之地;如果,他堂堂正正的決戰,以弱宋抵強楚,以無名抵有名,無異於以卵擊石。如果,我們為宋襄公,前面名利兼得,後面身死國敗,我們會選擇哪一種?而宋襄公選擇了堅持仁義,同時毅然決然的放棄他所擁有!所以, 泓水之戰,宋襄公用他的生命詮釋了他對仁義的堅持!而我認為,宋襄公和海瑞要做的事很簡單:我願意犧牲自己告訴世人,還有人堅持那些被認為愚蠢的東西如燈塔!其實,他們何嘗不知道前路之艱難?但,求仁得仁,復無怨懟。 越是在那樣的社會越需要他們,如現社會法律為強制約束,而道徳為軟約束!

現社會,碰瓷假摔等事屢見不鮮,以及被炒的愈熱的假乞,他們利用的不就是人們的善良嗎?宋襄公等人何嘗不明白社會的險惡,但100人中肯定有1人為真乞,所以他們心甘情願的上當受騙!所以,我很憤懣,這樣『愚蠢』的人本就不多,你們在推波助瀾,他們本艱難的前行,豈不更加曲折?等到真正的黑暗來臨,缺少了陽光,那時,我無法想像! 我認為白,是不沾染一絲一毫的灰塵,如豫讓『假意臣服以更方便刺殺都不肯』! 前些日子,聽台灣大學呂世浩老師曾說:現社會培養的是技術型人才,而忽略了做人! 所以我提倡修身。讀了幾年史書,明白了要做的只是:先修身,後告訴世人,還有人如他們一般,在堅持別人眼中『愚蠢』的事,願為天下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謝題主 @宋襄公 邀

題主有這樣的思想,是很好的,堅持好的品德、哪怕遭遇挫折也不放棄!但你的例子不對:宋襄公作為一個國君,堅持自己的「仁義」卻為自己的軍隊、國家帶來了災難和死亡!為了自己的品德,搭上別人的性命和國家的命運,他自己是仁義了,那對自己的軍隊、國家而言是否「仁義」?他打輸了仗,他沒死,可因他死去的士卒找誰說理去呢?那麼【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沒有正面例子?有的!武侯便是這樣一個典型例子:武侯要興復漢室,這個理想可能實現嘛?不可能,從失荊州開始就不可能了。。。所以武侯是【明知不可為而之】那麼他和宋襄公的不同在哪兒呢?在於武侯之後和東吳、征南中、安定國家、北伐中原,都是為國為民的好事,和東吳是恢復戰略同盟,征南中是穩定內部,北伐中原是【以攻為守】盡量縮小與曹魏的差距,即使不能最終消滅曹魏,也要儘可能地延長蜀漢的國祚!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一個人堅持自己的理想,結果為自己的軍隊和國家帶來災難,自己沒死,卻讓別人用命為自己的「仁義」埋單;這樣的「仁義」虛偽、冷酷、「送死你去,仁義我擔」這種人,我只能說一句:「我從未見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了。。。武侯流芳千古,宋襄公貽笑後世,除了能力,實在也是倆人所持的本心不同爾!

以上。


有一種正義,或者說道德是有一個正確的目標,並不擇手段為之奮鬥

而另一種是在每件事上都做出有道德的舉動,而不考慮最終的目標

你無疑認同後者,而我認同前者


謝邀,不做評價。

建議接觸接觸西方哲學思想。


謝邀。

類似的問題已經回答過很多次了。

夫子三十而立,所立者何?!又四十不惑,那這十年間,夫子是什麼狀態呢?!

其實就是題主這樣的狀態,輾轉反側,彷徨迷茫,想堅持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但又在現實中被碰得頭破血流,所以不停的反問自己:

我這麼做對嗎?!

我這麼值得嗎?!

我還要這麼做嗎?!

夫子最後的不惑,是不惑了什麼呢?!擇善固執。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所以,真的經過了徹底反省的儒者沒什麼好抱怨的,有什麼好抱怨的,道不同不相與謀。你和下定決心要不擇手段的人有什麼好說的呢?!他再說自己有什麼正義、高尚的目標去追求,但他不擇手段!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我們是擇善固執。

在儒學,做人要有底線,要有原則,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義之所在蹈死不顧,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知其不可而為之,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死而後已。但總要有底線,有的東東死也不能做才是。

守住底線是做人的根本,人家已經不要底線了,還說什麼呢。

建議題主好好讀讀論語,琢磨下什麼叫孔顏之樂,現代是多元價值觀的時代,他人不要底線,但只要不違法,我們也不好說什麼,但我們總要能自得其樂,不能不要底線的人開心的不行,我們這些要堅守底線的人反而痛苦的一B,這以後還有誰會守底線呢。

夫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謝邀。

堅持自我當然是有意義的,但想以這種行為來警醒世人,只怕希望渺茫。朋友,你必須認識到:這個世界很大,我們的力量卻很小。

題目的表述很長,其中關於宋襄公和海瑞「願意犧牲自己告訴世人,還有人堅持那些被認為愚蠢的東西如燈塔」云云,大約是題主自己對歷史人物的解讀。這兩位當時是否真有這般想法,姑且不論——這無關本題之主旨——我想題主的意思是:我欲修身,進而感化世人,可行否?有意義否?

先說可不可行。當然是不可行的。

中國古代歷來強調「德治」,用禮儀來代替法律,用道德來代替制度,在這種社會體系下,道德偶像力量巨大。

「孝如曾參,廉如伯夷,信如尾生。」三者,天下之高行也,千古傳誦。

然後呢?沒有然後了。大部分老百姓(世人)還是該吃吃,該喝喝,對雞毛蒜皮該計較還是計較,改朝換代了,該剃頭還是剃頭。

蓋因,道德的力量再強大,終究大不過人性。

到了近現代,文明的發展與制度的設計,則是從根本上承認人性本惡,並不期望能靠道德偶像來感化眾生,更不認為人人能修身成聖。一如洛克在《政府論》中所表述:在自然狀態中,缺少一種穩定的、人所共知的法律來對人們的行為進行審判,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懲罰者,每個人也都可能成為受罰者,這樣終會導致以強凌弱、爭端不息。於是人們甘願交出屬於自己的懲罰權,將其交於政府。換言之,人類的行為能夠受到最基本的約束,並非依靠善(道德力量)的感化,而是惡(自由地不受約束地行使懲罰權)和惡的彼此制約,最終得以開出善之花朵。

再說有沒有意義。我以為但凡能夠一以貫之,九死無悔的行為,都是有意義的。

我們不誇大道德的作用,但亦不小覷道德的力量。一個人對「善」的堅持,雖不足以改變世界,但足以改變自己。這就是我開篇所說的:堅持自我,當然是有意義的。

前提是,希望你以後不會再問「我所堅持的到底有沒有意義」這樣的問題。我總覺得這種問題的發問者不是陷入困惑迷茫,就是過於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而一個真正勇於自我堅持的人,既不會為自己的選擇感到彷徨,也不會在乎旁人不解的目光。

所以,朋友,堅持做最好的自己,就足夠了。不要期望感化眾生,也不必在乎別人怎麼想。你的堅持,本身就是意義所在。


當然有意義。

宋襄公、海瑞只是遵循當時社會信奉的儀禮、道德而已,其行為並沒有什麼可非議的。

春秋時比較注重儀禮,兩國交戰時也遵循軍禮。宋國作為一個非姬姓小國,宋襄公想要當霸主,就必須要高舉王師大旗。要是只憑軍力、詐謀,宋國恐怕很難和楚國抗衡。所以宋襄公動則依禮,也可以說是一種策略。

海瑞其實很成功。現在提起清官,大多數人頭一個想起的恐怕就是海瑞。流芳百世啊。比起他在歷史上享有的盛名,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一些人的酸語就真不算什麼了。

題主將修身和自我犧牲等同起來,似乎修身就意味著奉獻,意味著吃虧,意味著出於污泥而不染,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修身,現在也還是社會推崇的主流價值。遵法守紀,遵守社會公德,是公民基本素質要求。當然,題主也可以以更高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是你的自我修養,個人追求。修身不是為了要保持對他人的道德優越感,想明白這一點,就沒什麼好糾結的。


瀉藥!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謝邀,沒意義。

你想為天下先的話,那該考鄉鎮公務員去扶貧,體驗基層人民疾苦,做點真正有意義的小事。

如果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到,那還談什麼仁義君子,搞笑么,沽名釣譽而已。毛澤東從農民運動開始做起,諸葛亮也是從基層徵集錢糧做起,最終一展抱負威震天下。

沒有付諸實踐的理想,不配用理想二字。


謝邀,

本來對這個問題也沒有什麼很新穎的觀點,

畢竟這是宋襄公自己的選擇,

而且本身也算不上是改變歷史進程的拐點式歷史事件。

可是,這兩天不知怎麼看到了【道德經】里這句話: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謂道。

我覺得之後任何的評論的言語,在這句話面前,都會顯得蒼白無力的多了吧。


嗚呼!題主之志何其小也。

宋襄公所圖,海剛峰所欲,克己復禮,小仁也。強一國乎?未也。存一國乎?未也。何也?但存克己復禮之心,枉顧天下大勢也。

春秋之世,諸侯並起,戰陣迥異於湯武,襄公以弱宋振臂一呼,諸侯何以從之?以襄公之少謀無斷,果能樹綱領以合春秋之道乎?乃循祖宗成法,承先君舊制,豈非刻舟求劍也歟?

嘉靖一朝,天子無道,廟堂有別於洪武,剛峰以青衫拍案而起,百官何以從之?針砭時弊則滔滔不絕,富國強兵則祖宗之法。事循舊例可為,何待海剛峰?事循舊例不可為,何需海剛峰?以海瑞之言治天下,豈非緣木求魚也歟?

欲正人心,必先知人性,欲成功業,必先明時勢。知而能用,因勢利導,濟世之才。不明人心人性,以一己之好惡斷天下之是非,雖據九鼎亦獨夫也。

窮則變,變則通,不求變通而大言祖制,貽笑天下也。因循守舊而大言不慚者多矣,何也?或曰,吾有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但循舊制,事濟則臣之謀劃,可得賢名,不濟則祖宗之法,以邀直名,進退何其有據也。果利天下乎?未也。

克己復禮,小仁也,然則大仁者何?曰,兼濟天下也。明勢正行,師古而不泥,強國富民,先破而後立,大仁也。或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此之謂也。

是以欲求變以強國,如王介甫張太岳者,不以成敗論,皆稱能臣,海剛峰循舊例而搏直名,稱諍臣足矣。

士有志於天下者,當效秦商君之雷厲風行,漢董生之圓潤通達,魏孝文之果敢堅韌,循正道而求變。如宋襄公海剛峰者,所為居高臨下,所言大而無當,不足與議也。

君欲濟天下乎?欲搏直名乎?欲為道德家之犧牲乎?君自取之。


謝瑤

天地,萬物之道;

萬物,人之道;

人,萬物之道。

三道既宜,三才既安。

其道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

眼中滄海小,衣上白雲多。


沒有意義,死人等於零,被劣幣驅逐等於零,以美好的理想出發的愚蠢行動等於最卑劣的理想。

菩薩心腸,霹靂手段,修羅刀下,方證菩提。這麼簡單的辯證法都弄不明白,就別提什麼堅持。


謝邀。說個自己的親身經歷吧。

前年冬天,在公司加班到晚上九點,騎著自行車回家,路過一條不算偏僻的道路,路燈昏黃。遠遠地就看到在我前面的電瓶車,紛紛地拐了一個彎,好像繞過一個障礙物。小心翼翼地騎到跟前,發現一輛電瓶車倒在路中央,旁邊一人睡在地上,頭部一灘血跡。當時沒有想太多,停下了車,觀察一下情況。

事故比我想像的嚴重,我走到傷者旁邊,試著叫他,毫無反應。連忙打電話報警,叫救護車。等警察到來的期間,我只能擋在受傷的人前面,防止後面的車子碰到他,同時不斷地大聲叫他,告訴他救護車馬上就到,堅持一會,也不知他聽不聽到。

在冬天的寒夜裡,我守著一個倒地不醒的陌生人,站在路中央,看著身邊的電瓶車、自行車、行人一個個地繞開我們而去,甚至都沒有看上一眼。

到警察到來,前後大概十五分鐘。對於我來說,卻好像過了幾個小時。當時心裡確實有點害怕,這個人傷勢這麼重,萬一被訛怎麼辦?路過的這麼多人,沒有一個人肯停下來問我一句。同時,我也在安慰自己,好歹自己也讀過一些書,懂得一些道理,聖人一直教我們「慎獨」,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我一走了之,恐怕心裡是無法原諒自己的。聖人也講「忠恕」,這些路人也許急著回家,也許認為我已經在處理了......一邊糾結,一邊還在努力地尋找附近的攝像頭。

警察和救護車先後趕到,人被抬上救護車。警察只是簡單地問我,和傷者是否認識,便讓我走了,後續地事情我也不知道了。回到家,告訴家人,受到了他們的一致抱怨,嚴重警告我以後不要在做這種事了。我口頭答應,心裡想,我做的沒錯!

故事沒有結束,大概這件事發生後兩個月的早上,上班路上,我又遇到了同樣的情況,在早晨繁忙的車道中,又出現了S型路線。這次倒地的是一個女的,問題不大,好像一時受到驚嚇,有點疼,趴在地上,一時起不來,電動車在一旁,車頭逆向,路過的車輛紛紛避讓。我也是停下來,先將她扶到路邊做了下來,然後將車子也扶好了,順便問了一下,要不要報警,叫救護車。

事情又出乎我的意料。這個女的先是問我這是哪,接著又焦急地說她怎麼會到這個地方,她根本不認識……我她媽徹底懵逼了,她不會腦袋摔壞了吧,電視上的狗血失憶橋段讓我碰到了?

冷靜下來,我告訴她這是什麼地方,而且我從她胸前佩帶的工牌知道她的公司就在附近。我見她身體沒啥大礙,試著問她要不先送她去公司。她反問我,她是上班還是下班?我哪知道呀,大姐。

突然間,這女的嚎啕大哭,那種崩潰似的大哭,一邊還說,她什麼都不記得了,怎麼辦?我傻了,大姐,你手機有嗎?找個親屬聯繫下。還好,哭了一會,她掏出手機,調出一個號碼,說是她老公。

我用她手機,拔打了電話,那頭傳來一個男人的聲音,一聽就是五大三粗那種,還沒等我把情況說完,他打斷我,告訴我先報警,他馬上到。他老公認為人是我撞的。

掛了電話,我慌了。等他老公來,一番口舌肯定少不了,萬一說不清,又要去派出所,重點是這女的還腦袋不清楚,她要不能為我證明咋辦?說不定我還被她老公揍一頓。我還要上班呢……

想要這,我慫了。連忙把電話還給她,跟她說她老公馬上就來,騎著自行車落荒而逃。邊騎邊想,萬一這女的出點事,會不會找我,誰叫你多管閑事。

因為這件事,我心裡不安了幾天,生怕被人找上。雖說身正不怕影斜,但不是麻煩嗎?

題主所問的堅持有沒有意義?其實我也無法回答,明明我做的是正確的,但為何每次都做的像他媽的像偷雞摸狗似的。到底值不值,我也不知道?

現代社會,只要不違法,一些事情其實都可以做。但是所謂的堅持,就看你的內心了,只要你內心的想法自洽了,能把自己說服了,就有意義了。

你可以見死不救,只要你心裡過意的去;你也可以濟危扶困,而不求回報,重點是自己的這顆心是如何的。

儒家講的向善,從來沒有從宗教的善惡報應來說,而只是強調要從自己的內心出發,發自內心快樂的向善。王陽明說的心本光明,也有這個意思。

所以,題主提到的到底有沒有意義的問題,其實是不好定論的,如果有懷疑,表示內心還是不自洽,繼續修鍊啊。孔夫子的「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大概就是修鍊到家了吧!

下次如果我再碰到車被撞等事情,我還會管嗎?我也不知道。


謝邀

其實很多人都會在某一個時刻去問自己到底自己堅持的是否有意義

可能在提出問題的時候,你的內心有一點點動搖和猶豫不決

但是 實際上 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所堅持的到底有沒有意義

別的人去說什麼去評判什麼 第一他們沒有資格 第二他們並不是真正能夠懂你的人

他們的評判並不能代表一個權威的 官方的答案

而實際上知道這個答案的只有你自己

你就是你自己 只要你認為你所堅持的是有意義的 那就是有意義

希望題主能夠堅持下去 即使堅持不下去也沒關係 因為它曾深深的影響過你 並且在以後也會影響你


當然有意義,當全世界的人都無可救藥的時候,你還可以救你自己。


中國人認為道德實際上是和智慧一起產生的。

空有道德而無智慧,則是迂腐。

空有智慧而無道德,則是小人

智慧和道德能夠兼顧,才是君子。

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止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無論是智慧還是愚蠢都是道德一種體現。

而宋襄公最大的問題是,空有仁義而無智慧。或者說他的仁義本就是虛偽的。

戰爭本就是殘酷的,在戰爭中實行仁義本就不妥當。如果殺了對方的人是作孽,但是自己人被對方殺了,也是作孽。

墨子倡導非攻,可是說退魯班,楚國,我們不僅看到是墨子的道德,更看到他的智慧。

宋襄公真的仁義?

宋襄公一出場,就是兩件事

1、讓賢

宋桓公疾,太子茲父固請曰:「目夷長且仁,君其立之。」公命子魚。子魚辭曰:「能以國讓,仁孰大焉?臣弗及也。」遂走而退。子魚,目夷字也。

乍一看,確實仁義啊。但是我們對比一下,當年吳太伯讓國,我們可以看到宋襄公更近似於作秀。

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髪,以讓季歷。

古公卒,季歷立,是為公季。公季修古公遺道,篤於行義,諸侯順之。

公季卒,子昌立,是為西伯。

吳太伯讓國,是直接就出走,而且把事情做的非常絕。可是宋襄公怎麼看,不像真的讓國。

如果你真的讓國,你怎麼會讓你的兄弟知道?

2、干涉齊國接班人

很明顯,這就是插手齊國內政。雖然這是齊桓公和管仲託付給他,但是這不就是想要扶持一個傀儡嗎?


對弱者叫仁,對強者就叫打感情牌,你也知道呂世浩,他說中國的學問講究層次,你的堅持不能說沒有意義,也許10年後,20年後,你會感謝你現在的堅持也不一定,我的意見是順其自然(廢話)


從空間尺度來說,地球相對於宇宙比一粒塵埃其實也大不了多少。從時間尺度上看,相對於宇宙人短短的一生連一瞬間都算不上。說的赤裸一點,人無非是基因用來複制傳播自身的載體,千萬年的進化歷程已經決定了每個人的基底,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無非是人體對外界刺激的電化學反應。正義、道德、價值觀等等,無非是種社會秩序的思想體現,追根究底還是決定於物質基礎。所以人生意義何在?要是以「影響世界,影響外物」為標尺來衡量,那麼,可以說人生毫無意義,你所有的堅持未必比一個小小的細菌對於世界更有影響力。《黑客帝國》里,錫安城的叛徒面對特工,嚼著虛擬的牛肉說,我知道這片牛肉是假的,電子信號模擬出來的,但是我能感覺到它的美味,這就足夠了。人不都是如此么?我們只是宇宙里的一粒塵埃,但我們又是自己生命的主人(雖然是種幻覺,卻足夠真實)。所謂的意義,最終也就一句話「我高興就好」。樓主想問意義何在,我也只能說,人生本無意義,你高興就好。


朋友,感謝您的邀請,說實話,我這麼多回答中,沒有一個像今天這樣,像寫信一樣給一個提問者回答問題的。

我看到你的網名就叫宋襄公,也看到了你對宋襄公的高度評價。應該說,你看中的不是宋襄公這個人,而是一個對道德,仁義的堅守,出淤泥而不染,應該說,這樣的心態,是好的。至少總是比挖坑埋人的心思要好的多。

我不懂道德的問題是否應該值得你去堅守,既然你喜歡宋襄公,我想和你談一談宋襄公。我深知貶低一個人的愛豆是愚蠢的行為,然而我也希望你能夠明白我的用意。

宋襄公是個有理想的人,毛澤東並沒有注重這一點,毛澤東只是在責難他的做事方式;可能司馬光也沒看到,司馬光可能只是說這個人仁義,但是仁義的背後是什麼在支撐?是夢想!

宋襄公的父親死的那一年,正趕上齊桓公葵丘之盟,宋襄公參加了,他看到的是齊桓公如何如何擺譜,看到的是諸侯如何如何對他像對待周天子一樣尊重。應該在此時,他就埋下了一顆種子:要成為齊桓公一樣的人物。

他崇拜齊桓公,也在藉機尋找取代齊桓公的時機,就在齊桓公死後不久,他擁立齊孝公為國君,此時他覺得,他的機會到了。他怕的只是齊桓公,此時齊桓公已經死了,齊孝公是自己擁立的,自己還會怕誰呢。

就在這樣的思想下,宋襄公也舉行了會盟,但是,憑藉著宋國的國力,到訪的諸侯寥寥無幾,宋襄公大怒,將怒火發泄在一個更小的諸侯國國君的身上,當眾殺掉了這位國君,用他的腦袋,證明了自己的威嚴。

此時此刻,我們還能說這個人仁義嗎?

強者憤怒,抽刀向更強者,弱者憤怒,抽刀向更弱者。――魯迅

當然,宋襄公不是一個弱者,因為他惹怒了楚國,並且敢於和楚國作戰,事實證明,他不是魯迅口中的懦夫,而是一個「強者」,可是他為什麼要等到楚國渡江以後再戰鬥呢?為什麼要等到楚國擺好了陣勢才準備戰鬥呢?真的是為了仁義嗎?《左傳》可沒說,其實,宋襄公此時此刻有點小孩子的性子了,這叫鑽牛角尖,宋襄公的想法就是我不作弊我都能打的過你,讓你輸的心服口服,你得跪地上管我叫爸爸。

這又是何必呢?只有小孩子才會這麼思考問題。

那麼為什麼宋襄公成了仁義的代表呢?《東周列國志》刻畫的這麼一個豎起仁義大旗這麼一個形象呢?原因是《左傳》里的記載。

當泓水之戰戰敗後,國人怨恨宋襄公,宋襄公解釋道:我聽說仁者打仗,不擒二毛,不追敵軍,怎麼我就失敗了呢?難道說古代聖人不是這麼打仗的嗎?

宋襄公的哥哥訓斥道:你根本不懂得打仗,打仗為的是勝利,如果真的按照你這麼說,我們都去給人當奴隸好了!

其實與其說宋襄公和仁義挨上了邊,不如說他這是當國人怨恨他的時候進行的自我開脫。那麼這種自我開脫有用嗎?宋襄公真的把仁義看的那麼重嗎?當他因為自己的會盟來的人少了,他殘忍的殺掉了那個遲到的國君的時候,他說過仁義嗎?當他的將士因為他的指揮失誤而命喪疆場的時候,他說過仁義嗎?宋襄公不傻,他知道仁義對於他來說只能用來為自己有利的一面。因為對於他來講,仁義的悲劇人總比指揮失誤的傻子要好聽的多吧。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只是想告訴你一點,宋襄公不是一個追求道德上的完人,不是在那個亂世堅守自己信仰的人――也可以說他堅守了,他的一切是為了他的霸業。但是因為他的小孩子脾氣,他沒能成為霸主,不要中了他流於謊言的毒。而在這個世界上,要的是能做成事的人,需要的不是一大堆用自己的實踐換來一大堆慘痛經歷的悲劇人。同為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那就是道德上的矮子,他是個逃兵,是個奸商,哪怕作為一個朋友他都不夠格,但是管仲帶來的,是齊國的富強,是齊國由襄公以來的混亂的第一次穩定,是人民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個人的道德也是為了自己能夠有利於自己和他人,能夠做成一番事業則是有利於自己和更多的他人,一個小,一個大,不是很明顯嗎?希望你能夠成全大仁,而不是講求小義。

其實我能和你說這麼多,還是因為我在你的身上發現了很多我之前有的極端的特性,海瑞是個好人,好官,但是如果你是海瑞的朋友,你會舒服嗎?如果你有興趣你可以看一看孫紅雷早期的一部電視劇《大工匠》,孫紅雷的師哥是劉佩琦扮演的,叫肖長功,因為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評上了勞模,從此就更加嚴格地對待自己,拒絕與他師弟這樣品行不端的人同流合污,可是他最終得到的是什麼?因為他拒絕他的師弟,拆散了他師弟和他妹妹的婚姻,釀成了他妹妹一輩子的悲劇;他寧願犧牲自己也不犧牲國家的立場,導致他二兒子沒有當上特種兵,最後瘋掉;他妻子因為生活所迫偷了廠子里的東西,最後要和妻子鬧離婚,妻子慘死……難道你也要一個悲劇的人生嗎?海瑞式的人物是沒有好的結局的。海瑞是一個時代的悲劇,肖長功也是一個悲劇,當那些遨遊在天際的道德綁架了人性的時候,你自己會活的很累,你身邊的人也會討厭你,你什麼事情都做不了,那個時候你不會因為你的高潔受到別人的贊同,只會被人罵成獃子,哪怕你死了,你充其量也就是當權者宣傳的對象,用你最後一點剩餘價值鞏固他們的地位,強調每個人像你一樣,要懂得為集體犧牲。領導呢?他們自然是安閑的出入各種風月場所,愜意地享受著你給他們帶來的幸福。此時此刻你還會覺得你的付出是值得的嗎?你還會覺得你的道德是高尚的嗎?你的高尚沒有幫助任何人,卻毀了所有,包括你自己。

這就是我的一點點的看法,你也許不能接受,改變一個人的個性是一個過程,人總要碰碰壁的,當你知道你的鼻樑撞不過南牆的時候,知道轉彎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希望你能夠有一個快樂的生活。

――世良文若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北海管寧,行為世表,學任人師,清儉足以激濁,貞正足以矯時。

夫大雅之處世也,必先審隱顯之期,以定出處之分,否則括囊以保其身,泰則行義以達其道。

珠玉在前,但能守本心,何拘於他人言語。


推薦閱讀:

怎麼理解魯迅: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幼稚的表現是什麼?什麼是思想幼稚不成熟呢?如何做一個思想成熟的人?
生活中為何缺失智慧及對策
如何看待「少工作多陪家人」這種說法?
古人觀世界(一)本體論

TAG:歷史 | 文化 | 思想 | 君子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