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貧窮到底傷害了誰?

貧窮到底傷害了誰?

來自專欄 人生不止兩種選擇

貧窮?說來話長,在中國的現代史上,有過這樣一段時期,姑且稱之為「大鍋飯時代」,上世紀50年代末,那時候大家工作在一起,吃飯在一起,不知道是不是睡覺也在一起。總之,所有的東西都是平均分配的,錢也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這算貧窮嗎?當然!這是一個國家最為匱乏的時代,沒有之一。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因為大家都一樣,沒錢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自然大部分人就不會感到貧窮,所以也就沒必要做任何努力。

結果呢?我們都看到了。這種平均主義的極端現象,直接導致了消極思想的產生和社會的嚴重內耗,間接影響了中國之後20年的經濟發展。

那麼,是什麼時候,我們發現錢越來越重要了呢?

1985年,小平同志提出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發展方針,徹底終結了這種不勞而獲的社會風氣。漸漸的,人們發現竟然有人可以通過更多的勞動獲得更好的生活,於是越來越多人加入了這個行列。

二十年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目的基本達到,但帶動其他人共同富裕的目的卻還有很遠。社會上20%的人佔據著60%的財富,中國社會的「兩極分化」日益凸顯,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

至此,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已經初見成效,每個人所擁有的財富也基本與付出成正比,而「貧窮」則由社會問題演變成個人問題。

到這,我們最關心的問題終於來了:你為什麼是窮人?

近年來關於「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討論很多,包括《貧窮的本質》為著書在全球範圍所做的調研,基本都把貧窮歸咎於信念不堅定、決策能力差、自控力不強。

乍一看蠻有道理,但仔細推敲就會發現問題,這些窮人的特點好像並不是窮人的專利,所有這些特點其實也只是從結果倒推原因,歸根結底就是想說明思維定勢的重要性,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他們認為窮是一種習慣。

有一個例子:一個窮人中了巨額彩票,但很快就花光了,又變回了窮光蛋。

我有一個疑問:這些窮人如果之前生活節儉,為什麼在變得富有之後,沒有繼續保持節儉的習慣,而是變得鋪張浪費呢?按思維定勢的解釋,這好像沒按套路出牌呀!

有人解釋說,他們是習慣了之前窮人的生活,所以不由自主地把財富揮霍一空,讓自己回到貧窮的狀態。

那我也舉個例子:一個富二代,繼承了巨額遺產,然後揮金如土,傾家蕩產。這你又作何解釋呢?

這兩個好像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很多報紙都是靠這種新聞來博眼球,大部分人也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態來湊熱鬧,且不說那些從窮人變成富人之後安然無恙的主兒,就說這些人生再度失意的人,你真的了解嗎?

在我看來,習慣是會變的,尤其是這些外在環境的變化,人類的適應性是極強的,比起那些氣候極其惡劣的土地上生存的朋友,這種生活條件的改善,簡直就是小兒科。而這些經常被拿來大書特書的獵奇案例,也只不過是經驗和能力問題而已!

有人說了,別人說的都不對,那你說一個我聽聽!

我要說兩個,你為什麼是窮人?一個外部原因,一個內部原因。

外部:錢是既得利益者維護社會秩序的工具,社會發展要求群體的多樣性,有人富就必定有人窮,如果哪天真的達到了共同富裕,社會又將進入另一個「大鍋飯時代」,勢必還要進行新一輪的洗牌。

內部:只有一個出身貧寒的人,才會相信他的徹徹底底、根深蒂固的卑賤,相信自己一文不值、無關輕重,並且牢牢記住這些,正如他被社會所要求的那樣。這話是叔本華說的,有點悲觀,卻切中了要害。

對於個人,匱乏是天性,嫉妒是人性,這是我們的弱點,但同樣是每個人進步的希望,從擺脫貧窮到走向富有,也許只差一份相信。

至於社會,有一個重要的職能,就是在發揮每個人最大能力的同時,限制人性的弱點,這活兒並不好乾,理解這點,給自己些時間。

要說貧窮傷害了誰,我覺得不見得,除非你允許它這麼做。


推薦閱讀:

窮人存錢消費,富人賺錢投資!一張圖看出金錢觀大不同
[轉貼]決定是富人還是窮人的6條定律
窮人「一妻多夫」的主意有多荒唐?
關於愛情,我想說: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
窮人命的面相,註定奔波勞碌一生,難享清福

TAG:窮人 | 貧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