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工作疲憊的狀態下繼續學習?
學習是比較痛苦的,沒有一定毅力會學不進去。假如沒有堅定的目標和決心,任何想要學習的狀態都是「無法堅持」。換句話說,到了一定的「制高點」後,就會出現下滑。
當然,出現這樣的情況也並非一人所致。很多在職場上工作的人士,特別希望能找個機會突破現有的困境,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往往回到家中,就缺乏動力了。
比如,我想考個證書,註冊會計師資格證,買了一大堆的書籍放在家裡。朝九晚五的工作以後,回到家弄完晚餐洗完澡,安安靜靜地坐在桌子旁,看了一下時鐘,晚上八點半,正好。
於是你給你自己設定一個時間,嗯,八點半學到十點半,兩個小時足夠了。
然後在這兩個小時的時間裡,你學了大概一個小時吧,發現有些累了,拿起旁邊的手機,開始不停地刷知乎,刷微博,刷抖音,看著一些有趣的文章或者視頻,恍恍惚惚,一個小時的時間很快過去。
到了考試臨近的時候,做了幾套真題或者模擬卷,發現題目是如此之難,這時候才發現原來的學習是如此地缺乏效率,為自己感到著急。
「為什麼我之前不好好學,我到底幹什麼了?」
「我不是學了很久了嗎?每天都有兩個小時,為何還是這種樣子?」
「我好笨,連這點題都不會做,看來是沒希望了。」
我想上述這些情況,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過吧?
原來的時候我也出現過這種情況,那是我在考心理諮詢師的時候,複習的過程相當痛苦。當時我是這麼學習的:
早上九點上班,下午五點上班,中午休息一個小時。在中午休息的這一個小時之內,我拿起手機APP開始刷題,刷一個小時的選擇題,有錯誤的記錄下來。
到了晚上下班之後,我跑去圖書館,學習三個小時。三個小時的時間內,我分為三個小段:
第一階段是看課本,複習沒有學透的知識點,例如心理測量學,這一塊我複習不是很到位,那麼我就著重的去看。
第二階段我開始做題,做歷年的真題,掐定時間去做,按照考試的正規流程進行,而且強迫自己要提前做完,命中率提高到75%。這麼做的原因是在考場上考試因為會受到情緒方面的干擾,狀態會略微下降,那麼平時提高效率尤為必要。
第三階段是錯題總結。用一個記錄本把平時做錯的題目進行歸納,歸納以後再反覆地練習,利用艾賓浩斯的記憶方法,強化記憶,力爭做到把所有的知識點都融會貫通。
但是,在這過程中也不是沒有出現瓶頸。差不多到1個小時左右,我的注意力就開始不集中了,各種開小差,題目看不進去,課本也不想看,反正各種煩躁,忍不住想找點事情做。
這種情況之下,我用什麼方法緩解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呢?
聽音樂。
戴著耳機,聽各種日韓流行音樂、動漫音樂、義大利歌曲以及其它非中文歌曲,而且是聽那種非常勁爆的那種,搖滾的性質,意圖是通過強烈的外部刺激,達到恢復疲勞的目的。
不知道這種方法對於其他人來說好不好用,不過對於我來說就猶如一枚「強心劑」,瞬時打了雞血一般,一下子就恢復了精神。
隨後又可以進入學習的狀態了。
上述我的做法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但是給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我的感受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人人都會有厭煩或者情緒崩潰的時刻,總會有不想學習的勁頭,而驅使你產生動力學下去的,往往不是什麼目標給你帶來多大的效益,而是「計劃轉移」。
我相信,學習的動機是有的。就像前面例子所舉的一樣,你要考註冊會計師,要考試,考完之後拿高薪,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再說明白一點,這個結果就像蛋糕一樣,已經就擺在桌面上了,只要你伸手就觸手可及,但是我們還缺少叉子和刀子,切開後來吃。
那麼,學習的過程同樣如此。很多時候,我們缺少的其實是一種方法,學會運用工具來提高學習的效率。除此之外,我們還缺少「有計劃」的堅持。
相比較其他事,學習的最大痛苦在於「持之以恆」,而非「投機取巧」,職場的學習跟學校裡面的學習不同,在職場上你學的是能力,而非證書和分數。那麼,掌握能力才是你的根本目的。
那麼,為了達到預定的目的,那我們在執行計劃的時候,需要注重「目標建設管理」。
什麼是目標建設管理?就是你在做每一件事情的同時,要按照「分步驟」的方式去做,而不是一口氣吃下一個胖子。
比如,編輯給你一個任務,規定你一個月要交10篇稿件,給了你相應的題目,她對你說,這10篇稿子你寫完交給我就行了,每個月月底前交。
當你拿到這個任務之後,你首先要想的不是完成它,而是要想怎麼做。
「最後5天完成10篇,前面的25天在玩。」
「得到任務後5天之內完成,剩下的25天都去玩,去旅遊。」
「每隔3天完成一篇,在這期間該做什麼是什麼,可以邊玩邊做,反正到月底的時候正好完成10篇可以交稿。」
突然間,我們就有了3個方案可以選擇,而這3個方案,似乎都可以執行。如果是你的話,你會選擇哪一個方案呢?
絕大多數人會選擇第二種,唉,5天之內完成,剩下的25天都去玩,多爽啊,可以玩個痛快;還有些人會選擇第一種,先玩夠了再說,玩夠了再做會更有效率。
而我不一樣,我選第三種,3天完成一篇,月底交稿。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我有三個理由:
1.不累。3天一篇稿件很輕鬆,我可以仔細思考一篇文章的框架之後再去動筆,會讓我思路清晰,不會混亂。如果短時間內寫10篇稿件,腦袋會炸掉的。
2.效率高。5天之內完成10篇稿件,質量又有要求,倉促之下完稿,勢必質量會得不到保證,反而還會影響自己的收入。
3.不會太閑。人一閑就懶惰,一懶惰就缺少效率,有些事情必須持之以恆,一旦中斷就缺少狀態。就像放了7天長假,回來後一下子沒有工作效率一樣,人都是追求「習慣」的這麼一種思維。養成了習慣,處理事情就會很好。
一件事情,一個星期和一個月之內都能做完,在任務不是很緊湊的情況下,我們要盡量安排一個月的時間去做。
換成學習,也同樣如此。
我不能把自己逼得太死,總給自己下什麼死命令,我要在一個月內怎麼樣,完成什麼目標,做什麼;我應該是每天給自己設立一個「小任務」,做完任務就可以休息了。
比如,我今天做一份真題,這是我今天完成的任務,1個小時我做完了。OK,那麼接下來的複習你就不要再做了。哪怕你給自己定了兩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但是你完成了這個任務,就沒必要繼續下去,明天的任務是,把昨天做錯的題目進行複習鞏固,記住每一個錯誤的知識要點。
到了明天,你就把這個任務完成,完成以後,該玩遊戲玩遊戲,該約會就約會,然後接著睡覺。
這樣的方法,實際上是循序漸進法。
我不追求過多的短時間內效益,我只追求任務的完成。我每完成一個任務,實際上我就升級了。
說到這,網路遊戲的「功效」就出來了。我們玩的每一款網路遊戲,不都是打怪升級的模式么,在不停地升級中追求成長的喜悅。
假如我們把這個「方式」運用到學習狀態當中,不也是可以成功的嗎?
別忘了,在職場上有很多的學習是可以看到「結果的」,給你畫了一個餅,就等你去吃,當大家都找到自己的方法去吃餅時,你卻眼睜睜地看到餅沒去吃到,那就太遺憾了。
從學習的實踐來看,每天學一點點東西比一下子囫圇吞棗的效果要好很多,它能讓你保持恆定的狀態不覺得疲憊,而且也會覺得很充實。
「我不跟你比短線,我跟你比長線」,看誰笑到最後,那麼誰就是勝利者。
推薦閱讀:
※如何七天快速了解一個行業?
※讀書思考丨哈維·艾克:有錢人必備的三大法寶!
※論職場的本質和快速選Offer
※別忘了我曾告訴你:你要成為自己的職業規劃師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