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假裝學習,自我感動。

不要假裝學習,自我感動。

來自專欄 社會/哲學

開卷有益,可能是很多人奉為圭臬的一句話。

廣泛涉獵有益無害,但千萬不要陷入讀書的迷之自我感動。

為什麼我給大家先分享各類史學,因為只有建立起系統的思維,才可以看懂相關的書。

比如很多人知道馬克思很偉大,所以就去看資本論。

我是看過資本論三卷的,我清醒地知道《資本論》三卷中蘊含了多少智慧,如果沒有一個經濟學本科的基本學術訓練,是根本看不懂這三本書的,即使訓練之後,也不保證能看懂,只能保證知道自己哪些能看懂,知道自己哪些看不懂。

有許多人說「我一個星期就把《資本論》順手讀完了……」

順手……

讀完了……

我敢保證這樣讀書的人一抓一大把。

是只把資本論這三個字讀完的話,半秒就夠了,哪用一個星期呢……

如果你根本不知道資本論有三卷,如果你不知道資本論第二卷開始都是恩格斯總結的,那麼你讀的是不是地攤《資本論》呢?

更多的原因是不是因為你只是想多一些談資才去看這類的書呢?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會被逼去看一些莫名其妙的書,寫一些莫名其妙的讀後感,用來熟悉基礎和學習漢語語法和遣詞造句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但如果說真的能看懂其中的智慧,怕不是自己騙自己了,我們同樣也見過不少……把筆記記得工工整整但最後將將考個7、80分的女同學,這都是自己騙自己的後果,無用的努力,得不到成果,自我懷疑,自我厭惡。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長大之後仍舊懷念語文課本的一些基礎性文章,有的時候你背誦的一些話,在當時是根本理解不了的,不知道過了多少年之後可能才稍微產生一點共鳴,饑渴的求知慾趕緊把這泉涌的幾滴靈感吞食,生怕他從舌尖滑走。

話說回來,應試教育本來考察的就是你的分數,你去看課外書,本來就不可能有任何激勵存在,這個應試教育對人的異化現象在高三時期達到了頂峰。

另外,攀比和競爭確實是孩子自我提高的第一驅動力,這個也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長大成人還不能理性看待這個問題,恐怕弊端會慢慢顯現。

所以我們不能假裝學習,假裝看書,自我感動。

------------

可能你要問了,怎麼才能不假裝學習?獲取真正的智慧呢?

這就是我的專欄正在做的事。


推薦閱讀:

你思考的深度,體現了你的層次
開悟,一定要究竟
你和富人的差距 原來就差這七大思維...
視覺圖像記憶法:增加大腦對圖像的認知識別功能
關於學習的思考

TAG:讀書方法 | 學習 | 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