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的經商致富總結
【發現生意經】的小編來為大家講解:《史記-貨殖列傳》的經商致富總結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的古人就認識到了供需關係決定價格,驅使人們勞動的是金錢,隱含了現代經濟學理論中理性人的概念,還提出了逆向投資,經濟周期,貨幣商品周轉和財務自由等概念,更重要的是闡述了深刻的經濟思想和先進的財富觀。
《史記-貨殖列傳》就是這樣的奇文,太史公司馬遷在裡面概括了當時全國的經濟發展區位條件和發展程度,囊括了范蠡白圭等從春秋至漢朝的富豪的致富思想,總結了他的財富觀。貨殖中「貨」是販賣貨物,可以引申為買賣的交易行為,「殖」是讓錢增殖,貨和殖互為表裡,就是通過做生意讓財富增殖。文中人物在致富道路上八仙過海,各展其才,司馬遷的經濟思想新穎深刻,醍醐灌頂,其中的致富智慧和經濟思想值得我們今人好好借鑒。
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司馬遷引用管仲的名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認為物質是更高的精神層面追求的基礎,財富對於君子和小人都是必需品,如果連飯都吃不飽就不能有追求禮節的心思。
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天下之人,熙熙攘攘,都是為利而驅使。而那些王侯將相都擔心金錢不夠用,何況普通老百姓呢?老百姓要賺錢,追求財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人只會嫌錢少,不會嫌錢多。司馬遷闡述了這樣的道理,對財富的追求是人的基本慾望,沒什麼值得羞恥的。人們應該破除以經營致富為恥的舊意識,大膽追求財富。
計然– 經濟周期,互利共贏,逆向投資,價值投資,貨幣周轉
計然是春秋時期越國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用經濟學的知識和范蠡一起幫助越王勾踐富國強兵,最後打敗了吳王夫差,稱霸中原。以下是他的致富思想。
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
旱的時候要去投資船,澇的時候要去投資車。這裡他闡述的觀點主要是貨物的價格是由商品的供需關係決定的,這和現代經濟學的基礎觀點不謀而合。旱的時候因為大家都需要車所以車比較貴而船比較便宜,這時要逆向思維,買船為澇的時候高價賣出做好準備。同樣澇的時候因為大家都需要船所以船比較貴而車比較便宜,同樣要逆向思維,買車等待旱的時候高價賣出。換句話說投資要眼光長遠,早早布好局,在某種資產受眾人追捧而價格瘋漲的時候賣給他們,而這種資產是早先在它價格便宜的時候就買入的。
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飢。
六年豐收,六年乾旱,十二年一饑荒說的實際是經濟周期。經濟周期從衰退,到蕭條的低谷,再到復甦,到繁榮的頂峰,再到衰退,周而復始永不停歇。現代的經濟周期一般在8到10年,所以人生一般會經歷8個左右經濟周期。最開始的三個因為年齡太小而參與不了,第四個經濟周期還沒有看懂,之後的四個經濟周期能決定人的一生財富能夠到達的高度。在經濟周期低谷時買入資產,在經濟周期高峰時賣出,這樣參與幾次大的周期,人生的財富積累就會到達相當的程度。
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
糶是賣米的意思,米賣二十農民會賠,賣九十商人會賠。商人賠了米不會流通,農民賠了明年就不種了。所以米的價格要適中,在三十和八十之間,這樣農民和商人都得利,會讓農業繁榮,商業發達。商人和農民互為交易對手,看似一方多賺了另一方就賠了,但是他們之間可以通過互利的交易來實現雙贏,達到整體的更高利益。通過交易來真正實現互利共贏,這種智慧在今天也是很難得的。
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
計然還提到了存貨要保存完好,盡量控制存貨,讓資金周轉起來。對於那些容易損壞貶值的存貨,更是要儘快出手,不能長時間保留。這種存貨管理的思想能夠防止大的經營風險的產生,在今天也同樣適用。對於一些具有時間價值,也就是隨著時間流逝它們的價值會慢慢降低的金融產品,比如期權渦輪等,不管它們的市場表現有沒有達到預期,一定要早早脫手,不能長時間持有,以防止它們的時間價值的損耗。
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資產無論好壞,都可以帶來利潤,也可以帶來損失。當它的價格貴到極點,就只能下跌,再好的資產也不值得擁有;當它的價格低到極點,就只能上漲,再爛的資產都是寶貝。貴到極點的東西要及時賣出,像糞土一樣拋棄;賤到極點的東西要果斷買入,像珠寶一樣珍惜。這實際上是公元前的價值投資者的投資格言。闡述的道理是利用市場的不理性的價格波動賺錢,當價格偏離價值很多的時候要果斷利用這樣的機會,買低賣高,實現收益。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必須有客觀的眼光,冷靜的心態和嚴格的紀律作為保障。
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最後計然強調了貨物和金錢要像流水那樣周轉起來,在今天就是資金周轉率的概念。同樣數量的錢,每年周轉五次和每年周轉一次,實際使用的資金量就有五倍的差距。這樣通過資金的快速周轉,就能使同樣投資額的經營產生的利潤更高,而財務風險也得到控制。
范蠡子貢 – 選擇地利,順應時代,任用賢人
太史公還介紹了陶朱公范蠡和孔子的弟子子貢。范蠡是春秋著名政治家,幫助越王勾踐稱霸中原,後來退出政治經商,改名陶朱公,成為大富豪。陶朱公也成為現在富翁的代名詞。子貢名端木賜,是孔子的弟子,能言善辯,善於經商,是聞名諸侯的富翁,中國儒商第一人。他還曾合縱連橫,「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改變諸侯各國局勢,同時在天下宣傳孔子思想。「端木遺風」就是稱讚人具有像子貢這樣的儒商一樣誠實守信,童叟無欺的商業品德。
陶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
陶朱公獨具慧眼,看中了居於天下中心的陶邑的地理位置,它連接各國,交通發達,物流方便,是商貿的都會。這是地利的因素。
與時逐而不責於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
陶朱公做生意隨機應變,能夠跟隨時代的潮流而不是苛求於人。順應時代潮流非常重要,是人能夠致富的關鍵。很多時候人都是在一個大趨勢中,賺一個大趨勢的錢。而且陶朱公也注重選拔任用合適的人才,很早就意識到人才的價值。對於合適的人才,他能夠大膽任用,用人不疑,給他們發揮才智提供空間。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
最終陶朱公在十九年間三次賺了大錢,每次都分給了自己的親戚朋友。這是富有並且愛做仁德之事的人,是太史公推崇的富人。
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夫使孔子名布揚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
子貢帶著禮物拜訪諸國,諸侯的國君和他分庭抗禮,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賢能,還因為他具有巨量財富。使孔子得以名揚天下的原因,是由於有子貢這樣賢明的人在人前人後輔助他。同樣太史公推崇子貢不光是因為他有財富,還因為他有德行,取財有道,富而知禮。
白圭– 逆向投資,省吃儉用,抓住機會
白圭是西周人,是戰國初期的大富豪。
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和計然一樣,白圭也是逆向投資的典範。他不跟風,當別人都不要某種資產時,也就是資產價格非常低廉的時候他果斷買入,而在人人爭搶某種資產時,也就是資產價格非常高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賣出。同時他注重經濟周期和對未來趨勢的研判,當好的投資時機出現時,他能果斷加大投入。
能薄飲食,忍嗜欲,節衣服,與用事僮僕同苦樂,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
為了節省錢財讓它們增殖,他不講究吃飯穿衣,控制嗜好,和他僱傭的員工同甘共苦。然而做到這些還遠遠不夠,當賺錢的時機到來的時候他就像猛獸猛禽捕捉獵物一樣勇敢果決地抓住它們。這些猛獸捕獵,很多的時間都在潛伏,不是一直在奔跑。但是當合適的時機出現時,它們就不再潛伏,如脫韁野馬一樣迅速抓住獵物。經營投資的道理也類似。白圭說,我經商致富,就像古代那些賢人治國用兵行法,其中的道是一樣的。想致富,要有智慧,勇氣,仁德,強健,這些要素缺一不可。
致富之道,財務自由
今有無秩祿之奉,爵邑之入,而樂與之比者。命曰「素封」。封者食租稅,歲率戶二百。千戶之君則二十萬,朝覲聘享出其中。庶民農工商賈,率亦歲萬息二千,百萬之家則二十萬,而更徭租賦出其中。衣食之欲,恣所好美矣。
司馬遷提出「素封」的概念,就是不受君主的封賞而憑自己的收入或資產生錢,而能夠達到隨心所欲,快樂富足的境界。普通百姓人家,如果有錢,享受的生活足以趕得上封侯的貴人。實際上這就是今天財務自由的概念。人有收入,收入累積變成資產,用資產去投資則有回報,回報加上收入,則資產可以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當資產的固有回報超出一家生活富足所需時,就實現了財務自由,不再需要為生活而奔波賺錢。通過財富自由可以達到時間自由心靈自由,這應該是我們每個人追求的目標。
然是富給之資也,不窺市井,不行異邑,坐而待收,身有處士之義而取給焉。若至家貧親老,妻子軟弱,歲時無以祭祀進醵,飲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慚恥,則無所比矣。
而這些富足的資本,不需要到市場販賣,不需要到異鄉出差,也不需要違背自己的志向,在家躺著就能賺到,還能享受到很高的自由和處士的高名。人如果家裡貧困,父母妻子兒女也受貧困之苦,吃飯穿衣都成問題而甘於貧困,不去努力致富,太史公認為他們是應該羞愧的。
是以無財作力,少有鬥智,既饒爭時,此其大經也。
太史公提出人在沒有錢的時候要出賣自己的勞力和腦力;錢財少的時候要多動腦筋,提高收入水平;而錢財多的時候要順應潮流而投資,讓收入積累的巨大的資產發揮增殖的優勢,讓錢賺錢。這個觀點非常有啟發性。當一個人資產很少的時候,他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和收入水平,同時勤儉節約,盡量積攢下較為豐厚的資產。這是對資產做加法。而當他的資產已經比較豐厚時,則要智慧地投資,讓資產去賺錢,其速度遠遠快過自己去賺錢。這是對資產做乘法。當一個數比較小的時候,加法會讓它變大的更快;而當它大了以後,乘法會讓它變大的更快。普通人的致富普遍是這樣一個過程。
商場如戰場,正合奇勝,小處也有大生意
纖嗇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勝。
勤勞節約,精打細算是治家謀生的正道,但是想要致富必須出奇招。這點與《孫子兵法》的思想很接近。兵法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正就是堂堂正正之兵,在商業里就是努力經營,勤勞節約持家的正道,這樣能確保不大敗,但也不會暴富;奇就是意料之外的詭計謀略,在商業里就是看準時機之後的千金一擲的投機,像白圭一樣,「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這樣才能積累起第一桶金,為接下來的財富積累做一個好的基礎。種田,叫賣,販賣油脂,賣水漿,磨刀,賣羊肚,獸醫,在古代這些都是卑賤的小生意,而這些不起眼的小生意都誕生出了聞名當時的大富豪。這些人都能夠在自己的產業里深挖,做出自己的競爭優勢,實現致富。
所以錢是公正的,只要合法,不管它是從什麼產業來的,或者是販賣油脂,甚至磨刀這種卑賤的小生意,它都是一樣的,沒有高下之分。
富無經業,則貨無常主,能者輻湊,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萬者乃與王者同樂。
由此看來,致富並不在固定的行業,而財貨也沒有一定的主人,有本領的人能夠集聚財貨,沒有本領的人則會破敗家財。追逐財富的過程就是每個人發揮才智,為社會做出正面貢獻的過程。有千金的人家可以比得上一個都會的封君,有巨萬家財的富翁便能同國君一樣的享樂。
富而好禮,富而有道
太史公司馬遷並不讚揚為了致富而各種違法手段無所不為的人,他認為那樣的人無足道哉。以無道的方法取得的錢財不僅留不長久,帶不來幸福,也不會被他人讚賞。司馬遷的《貨殖列傳》里都是富而好禮,富而有道的人,他們給社會帶來了正麵價值。總之,要正確地追求財富,做一個有財富的君子,保障好自己和家人的幸福生活,同時樂善好施,用智慧和財富給社會帶來更大價值,這才是太史公讚賞的正確的財富觀。
【發現生意經】的小編特意收集古今商人經商智慧和成功經驗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討論學習!希望大家一起留言評論!
推薦閱讀:
※2018,第四個戊戌年,歷史在輪迴中前進!
※漢朝是如何開闢絲綢之路的?
※南明為何不能像南宋一樣延續國祚?
※中國古史-商前往事-四海一家
※論當年明月先生和袁騰飛先生對明朝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