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亞智庫】嚴春風被查輿情:不能輕視民間力量對網路監督的參與度
妻子(或是前妻)借用書記丈夫的「權威」在幼兒園家長群中囂張跋扈而被網路爆料,近期一起被眾多網民稱為「實力坑夫」、翻版「我爸是李剛」的事件在互聯網上引發不小關注。5月18日下午,隨著四川省紀委監委發布消息稱廣安市委副書記嚴春風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至此在互聯網上沸沸揚揚正好一周的「嚴春風輿情」終於畫上了一個還算圓滿的句號。
事件起因是5月11日微博網友爆料稱,成都金蘋果愛彌兒幼兒園嚴姓女孩在班上打小朋友,老師決定將其單獨安排座位,但消息卻誤發到家長群中。女孩媽媽得知消息後在家長群中要求老師馬上道歉,否則「通知你們集團領導來給我解釋你對嚴書記女兒說這話是什麼意思」,隨後聲稱幼兒園已經開除涉事的陳老師。網友還爆料,嚴書記女兒上優質小學也是內定的,並同時貼出疑似為嚴書記的四川廣安市委副書記嚴春風的簡歷。
嚴春風輿情事件之所以在曝光之初就能引發輿論較大關注,除了嚴夫人「借用公權力」咄咄逼人的言行外,還涉及兩個原因:一是網民認為事件可能涉及貪腐。如「正義網」稱,事件折射出的其實是公眾對特權的極度反感和對貪腐的高度警覺;二是事件中涉及的部分因素深深切中了網民的痛點。如「澎湃新聞」稱,事件展現在眾人面前的包括幼兒園、小學、住房等一系列關鍵詞,這些均關涉到百姓的切身痛點。
一、輿情初期真相不明朗,各種「網扒」和「猜測」迅速補位
由於涉及到多種關涉百姓切身痛點的輿情引爆因素,嚴春風事件在被曝光後發酵速度驚人,僅從代表本次輿情「起點」和「終點」的兩條消息在短時間內的傳播數據就可窺見一斑:首先是事件的爆料者之一、僅有三萬粉絲的網民@成都網友小張的單條微博發布後僅僅4個多小時,其網民跟帖量就突破一萬條。其次是據媒體報道,5月18日「廉潔四川」發布嚴春風被查消息5分鐘內點擊量就突破50萬。
而在消息層面,由於事件初期權威聲音的缺失及真相的不明朗,伴隨「情緒帶入」和「輿論監督」等正面民意而來的,還有多個泥沙俱下、真假不明的「網扒」「猜測」內容,及各種看熱鬧聲音。一系列被網民深挖出來的網扒內容持續被曝出:女兒就讀幼兒園每月一萬多收費已超過地市副廳級領導工資上限、以嚴春風口吻以寫給四川省委組織部的情況說明截圖、嚴春風離婚不離家疑似還有三歲兒子、其成都豪宅至少4萬一平米、嚴夫人疑似與嚴家人合夥經營5家建築園林類公司等。這些涉及嚴家的系列網扒內容及傳聞持續發酵,很快在網路上形成了一幅涉及官員貪腐、家人跋扈、官商勾結、教育不公的嚴家「網路畫像」。
至於這些被網民深扒出來的各種消息,從5月18日四川紀委監委發布嚴春風被調查看,有媒體認為其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民眾深扒出來的東西還是有一定價值的。如《解放日報》認為,這種來自民間的智慧,雖然帶有一點偶然性特徵,但多個案例已經證明,「偶然性」完全可以上升為「必然性」。對於接下來更多來自民間多元主體的偶然的智慧,相關部門顯然不能輕視,更不容放過。
二、輿情發酵期官方回應存在兩個被輿論質疑的「槽點」
雖然從14日當地紀檢監察機關發布消息稱已介入調查到18日公布嚴春風已被查這個層面看,當地紀檢監察機關的處理算是較為快速的,結果也被不少網民拍手稱快。但是如果從5月11日嚴春風輿情被引爆的那一刻算起,當地官方在輿情的處理上也存在瑕疵之處,這就是曾一度被多家媒體詬病的「慢半拍」問題。如「央廣網」就稱,在「嚴書記輿情」個案里,總給人一種「輿論總是領先調查一個身位」的感覺。究其原因,我們認為這種慢半拍問題與以下兩個因素有關:
1、初始回應層級不高且迴避重點問題,導致網民不買賬
其實事件在大範圍曝光當天也就是5月11日,就有兩個涉事單位進行了官方回應。先是嚴書記女兒就讀的金蘋果愛彌爾幼稚園於當天下午17點50分發通報稱,陳老師並沒有被開除;隨後傳聞已將嚴書記女兒確定為內定生的成都嘉祥外國語學校也發聲明稱,內定生的言論不實。
就回應速度來講,兩個涉事單位的官方回應速度並不慢。但是從網民反饋來看,不少網民對這兩起官方回應並不滿意,究其原因,回應層級不高只能就事論事,且以「否定」和「闢謠」為主基調,沒有高階、權威部門的聲音對網民關注的重點問題進行正面回應,這是導致網民對回應不買賬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如網民所言,「現在網友追問的是開除的事嗎?裝什麼傻」「重點不是有沒有被開除,而是嚴書記是否存在違法違紀」「錢從哪裡來的?其他問題都不是問題!」
2、權威回應姍姍來遲,互聯網輿論早已泥沙俱下撲朔迷離
嚴春風輿情事件中,在事件已持續發酵三天後也就是5月14日下午,權威官方回應才姍姍來遲:當日下午16時許四川省委組織部一名工作人員對媒體記者表示,四川地級市層面姓嚴的書記只有廣安市委副書記嚴春風。同日17時02分四川紀委監委網站發布消息稱,已關注到網友反映「嚴春風輿情」相關情況。
而在這兩個權威部門回應前後,部分媒體或已發文呼籲應儘快回應,或發文表示這種權威回應還可以更快一些。如環球時報評論《回應「嚴書記」輿情,別再磨磨唧唧了》,央視網評論《回應嚴書記女兒事件,權威部門理應及時發聲》,新京報評論《熱詞「嚴書記」需要一個權威版本的注釋》,澎湃新聞評論《「嚴書記」就是「嚴春風」,權威回應還可以再快些》等。
從輿情效果來看,嚴春風輿情事件中權威回應的滯後在互聯網層面產生了兩個效果:
首先,網路扒皮迅速補位,一度搶佔了輿論主陣地。觀察5月11日至5月14日當地權威部門的回應之前的網路輿論可以發現,在三四天的時間裡,由於缺少權威的回應,好奇心強的網民從內定、豪宅、公司、子女、截圖等扒起,已經快把嚴家相關信息扒個底朝天了,網路跟帖中也大量充斥著各種圍繞網扒內容的討論。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網扒內容在豐富了嚴春風可能涉及的貪腐細節並為網民提供更多看點和槽點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給當地政府公信力造成損失。特別是如今網路生態一定程度上已呈現出某種分工協作態勢,網民越來越專業,很多「網扒」內容有著極強的現實針對性,不少內容最後也被證實而非證偽。如《解放日報》就稱,相關部門的反應速度如果能夠更快一些,在「嚴書記」還未成為「嚴春風輿情」之前就對民意進行研判,並及時作出回應,相信這種「亂花漸欲迷人眼」也會隨著官方的表態而明朗,各種來自民間的「猜測」甚至「偽造」,也就不會讓劇情更為撲朔迷離。
其次,調查取證的審慎和網路輿論的猴急相碰撞,讓輿論一度產生遲到缺位的質疑。涉及領導幹部的政務輿情回應,調查取證和主要領導拍板都需要時間都必須審慎。但在自媒體時代的關鍵問題是,一方面政府可能還在審慎地拿捏分寸,但另一方面互聯網上的輿情早已泥沙俱下撲朔迷離。針對嚴春風輿情事件權威部門在輿論層面的滯後回應,《環球時報》就曾稱,自媒體時代的政務輿情回應,遲到就是缺席,含混就是認賬。
從另一個層面講,經過五年多的打虎拍蠅,全面從嚴治黨已經深入人心。因此從嚴春風輿情爆發初始,有些輿論一開始的關注點就是嚴春風不是查不查的問題,而是查的快不快的問題,輿論只是希望除去這些蛀蟲快些再快些。比如面對三天之後權威部門姍姍來遲的回應,有網民就稱,要開會要審批固然是對的,但群眾知道你的程序嗎?群眾不知道,你也不解釋,慢慢又會兩相走遠。「紅網」也提出,當地查處「嚴書記」似乎慢了點,有點讓民眾失望了。現在唯一的補救辦法,就是把這一事件查個水落石水,給民眾一個信服的說法,回應民眾的關切。
三、部分網民在主要關注點上呈現偏離狀況
嚴春風輿情事件中網民輿論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從曝光之初開始處於輿論風口最前端的並不是嚴春風本人,反而是其二婚妻子(或前妻)李某某。輿情監測也顯示,從5月11日至21日期間,互聯網上對當事人嚴春風的媒體報道和網路主貼量為2.3萬餘條,而對於嚴夫人李某某的網路關注量卻達到2.9萬條,李某某實際上成為了這起輿情事件的第一主角。
網民高度關注和調侃譏諷嚴夫人李某某其實並不奇怪,如果沒有李某某在幼兒園家長微信群眾中的囂張言辭,嚴春風輿情大概也不會發酵到登上熱搜和被網民揪住不放的地步。從事件曝光之初,網民就給嚴夫人迅速定型了一個「實力坑夫」的網路畫像。而在嚴春風被查消息公布後,網路上關於「嚴夫人立頭功」的調侃就更甚。觀察微博網民跟帖的前幾位,不少都與這有關,網民稱「打虎英雄嚴夫人(贊10072次)」「這老婆沒白娶,點贊(贊7157次)」「看來反腐還是得靠女人,無論是前妻,女兒,還是小三(點贊6869次)」。
但是嚴春風的落馬,歸根結底主要原因應該還是在於他自身。畢竟在位的是嚴春風,以權謀私這種事情就算不是他親力親為,至少也必須得到他本人的默許,嚴夫人李某某隻是導火索和次要角色。因此對於輿論中大量調侃嚴夫人的聲音,《中國婦女報》就發文稱,不應該把嚴春風被查歸咎於「紅顏禍水」,在所有的貪腐案件中,貪官本人才是那個最該被譴責的人,如果人們只是把批評和嘲笑的矛頭對準「嚴夫人」,貪腐者本身反而或多或少地被忽視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從PGONE到天佑五五開,全網封殺背後隱藏的漫長伏筆
※香港特首梁振英發起國際輿論戰
※從眾人圍觀李小璐看大家藏在心理的秘密
※輿論建言各方保障應跟上「二孩政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