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寫給白居易的寶塔形送別茶詩

元稹寫給白居易的寶塔形送別茶詩

來自專欄 飲哲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這首著名的寶塔茶詩是因為白居易要升任東都洛陽,元稹與王起諸公舉行歡送會。宴席上各以「一字至七字」作一首詠物詩,標題限用一個字。

作者從自然可見的茶葉外形描寫起,生髮到茶道的意境和詩人的心態,從茶自身視角以擬人化手法寫它與外界關係:

「香葉嫩芽」又專愛與「詩客僧家」為伴,讓他們在品嘗的過程中,忘卻塵世的煩惱,達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根雕」與「羅織」則寫茶葉的炒制與篩選步驟,「銚煎」與「碗轉」兩句,寫出「銚子」煮茶、用「碗」轉動漂去水面上的茶沫塵花之類。

末四句是全詩題旨所在,「夜後」與「晨前」說茶與晨昏相伴,與朝霞明月相處,誇張手法運用恰到好處。最後兩句,點出茶道最高理想境界是:既能夠「洗盡古今」,又能展望「醉後」的未來;既能拂去過去的不稱心事,又會在忘卻中「人不倦」,醉中有醒,警覺日後行為的指向,鞭策前進。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陝西渭南)人。青年時家境貧困,貞元十六年(800)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授翰林院學士,先後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貶為江州司馬,改杭州、蘇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倡導新樂府運動,強調「風雅比興」。其詩語言通俗,與元稹齊名,世稱「元白」。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府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元稹在政治上並不得意,雖一度官至宰相,卻在覬覦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貶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節度使等職。死後追贈尚書右僕射。

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留下的千古名句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白氏愛茶,與元稹結成了莫逆之交。兩人之間經常有詩歌唱和,即使兩人分處異地,也經常有書信往來,並發明了「郵筒傳詩」。一次,元稹出使到東川,白居易與好友李建同游慈恩寺,席間想念元稹,就寫下了《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而此時正在梁州的元稹也在思念白居易,他在同一天晚上寫了一首《梁州夢》: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

後來兩人都先後遭貶,分別被放置外地做官。於是他們經常聯絡,互相鼓勵和慰藉。如白居易所說的那樣,兩人終其一生都是友情極其深厚的「文友詩敵」。白居易有詩寫道: 「君寫我詩盈寺壁,我題君句滿屏風;與君相遇知何處,兩葉浮萍大海中。」

白居易這樣評價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並說他們之間的友誼是「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為同登科,不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而元稹對白居易關心,更凝結成了千古名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推薦閱讀:

古詩詞積累(下)
舊文字·春風閣詩並序
有什麼描寫美男子的詩句?
描寫桃花的詩句有哪些?

TAG:詩詞 | 詩歌 | 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