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一個胡人有何資本顛覆大唐盛世?看史料他竟比楊貴妃還受寵愛!
來自專欄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對於安史之亂這個歷史事件,很多讀者肯定是耳熟能詳了。對於安史之亂摧毀大唐盛世這事,大家也是認知度很高的。但是,為何安祿山造反如此輕鬆?並且安史之亂歷經八年才得以平定呢?
▲影視劇中安祿山形象(右)
傳統的觀點是安祿山掌握了三鎮兵力,所以安祿山有了造反的資本。但其實僅僅掌握三鎮兵力,造反還是很難的。之前冷兵器研究所寫過秦代虎符的文章。其實,當時就算扶蘇與蒙恬帶兵,也無法讓士兵完全聽他的,因為打仗需要錢糧,沒錢沒糧如何能維持長久戰爭?
另外,一支軍隊不光依靠統帥,還有幕府體系和中下級軍官來維持整個軍隊的運轉。簡單說,想一個人振臂一揮就起兵造反這事其實很不現實。
▲755年12月形勢
那麼安祿山是如何解決那些問題順利造反的呢?
在隋朝和唐朝初期,雖然有地方武將造反,但是多局限在中下級軍官。比如梁師都是鷹揚府中郎將,劉武周是鷹揚府校尉。即使唐高祖起兵初期,也只有三萬人,而且還是設計除掉一些忠於隋朝的官吏才順利造反的。因為府兵制時期,負責訓練管理軍隊和指揮軍隊的,不是一批人。高級將領雖然有指揮權,但是對軍隊沒有絕對的控制權,特別是人數過萬的正規軍,不是能輕易調動的。
而唐朝中期開始,為了適應對外擴張的需要,開始在邊境地區設立方鎮。節度使成了方鎮的長官,一些地方的節度使也開始自行募兵。在邊境地區,有田產和家眷的常駐士兵開始出現。其結果就是士兵對軍官的依附增強。
雖然名義上,節度使只是負責管理軍務不管別的,但是有個詞叫兼任。比如財政上,邊疆地區普遍農業基礎不如內地,但是邊地軍隊又多,所以大搞屯田。據《通典》記載,「天下諸軍州營屯總九百九十二」,以「每五十頃為一屯」摺合田畝則為四萬九千六百頃。「天寶八年,天下屯田收谷一百九十一萬三千九百六十石」。開始時,屯田不歸節度使管,但是之後唐廷為了效率,把屯田交給了方鎮節度使兼管營田。
於是,對於地方實力派,糧食問題解決了。那麼接下來就是錢的問題。雖然邊境地區經濟基礎一般,但是經常有特產。比如一些地區產鹽,據《新唐書·食貨志》記載,朔方節度使管內的鹽州、靈州、會州、安北都護府共有十三池。而賣鹽是項重要的財政來源,一個月不喝酒沒事,一個月不吃鹽試試?
除了一些特殊資源的經營權,在物資轉運上,漸漸權力也歸了節度使。天寶元年,裴寬除了擔任范陽節度使外,還兼任經略河北支度、營田使,河北海運使。在加上邊境地區貿易更方便一些。安祿山曾經派遣賈胡行諸道,每年得財百萬。所以,對於節度使來說,錢的問題也解決了。
有兵有錢有糧,還得有行政團隊。在行政方面,唐朝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各道分置採訪使。採訪使成為常設機構,負責檢查本道刑獄和監察地方州縣官吏,而處置使則有便宜從事的大權。安祿山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又兼任河北道採訪處置使。所以安祿山有權提拔和處置下邊的官吏,聽自己話的就重用,不聽他的就罷免。說到這,大家也都明白了,時間一長,他的轄區官吏自然大多都是他的人,手下官員不聽話的問題解決了。所以,安祿山表面上作為節度使,名義上只管軍務,但是又兼任了河北採訪處置使,掌握了當地的行政與人事權,同時手頭還有錢。
之後,安祿山就像史書上說的,把張通儒、李廷堅、平洌、李史魚、等人拉進自己的幕府幕府,以高尚典書記,嚴庄掌簿,這樣自己的行政官員體系完成了。他又任命阿史那承慶、安太清、安守忠、李歸仁等人管理軍隊,保證軍隊對自己的絕對服從。除了控制正規軍外,安祿山還暗自養了同羅、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人為假子,教家奴善弓矢者數百,畜單于、護真大馬三萬,牛羊五萬。擁有了強大的私人武裝。
總之,安祿山在造反前,基本上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軍政體系,讓其有了割據一方甚至造反的資本。
▲兵力分布圖
除了安祿山手裡的私人武裝,我們再看看安祿山手上三鎮軍隊數量:
【大同】兩萬兩百人,馬九千三百匹
【范陽】九萬一千四百人,馬六千五百匹
【平盧】三萬七千五百人,馬五千五百匹。
三鎮總共十五萬正規軍,而且大多是集中駐紮的。要知道,當時唐帝國的額定總兵力為五十七萬,其中理論上有戰鬥力的鎮兵為四十五萬。也就是唐帝國三分之一能打的部隊,也就是整個東北邊防軍都在安祿山手中。
本來,一個帝國最精銳的部隊應該是駐紮在京師的中央禁軍,但看看新唐書的記載,「自天寶以後,彍騎之法又稍變廢……衛佐悉以假人為童奴,京師人恥之,至相罵辱必曰侍官。而六軍宿衛皆市人,富者販繒彩、食粱肉,壯者為角牴、拔河、翹木、扛鐵之戲,及祿山反,皆不能受甲矣。」「時兵暴起,州縣發官鎧仗,皆穿朽鈍折不可用」。
士兵等同於市井無賴,裝備又不行,這樣的軍隊對上久經戰爭,裝備精良的精銳邊防軍,用膝蓋都能想出哪方佔優。所以,從安祿山於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造反,到十二月攻克洛陽,他僅僅用了34天。再加上唐玄宗冤殺封常清和高仙芝,強迫哥舒翰出關作戰等等昏招,自然讓叛亂更加不可收拾。
▲唐朝中期疆域
這場叛亂戰爭不僅嚴重消耗了唐朝的國力,更使得唐朝大量精銳部隊被內耗損失掉了。河西和隴右的唐軍大量調往前線平叛,使得安史之亂變成了唐帝國西北邊防軍與東北邊防軍的對決。結果導致吐蕃趁虛而入,唐朝在西域與河西的土地逐步淪陷,使得大唐盛世一去不復返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雙尾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