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金戰爭——預熱1
來自專欄 歷史⑨課
這做圖啊,就講究個說學逗唱(fa♂!)
先說明一下,這個圖也不是最終的定稿。定稿還要最後再研究一下。
只是急吼吼的說點什麼。
這裡先簡單說了10個問題,剩下10個下期再說。
1 烏底改:
金、元時期的烏底改、吉里迷等民族居住在黑龍江下游乃至庫頁島北部地區。其中,烏底改人相對靠近中游。烏底改一向是金皇帝的心頭之患。
金世宗時,為了穩定東北後方,金曾經試圖征服烏底改,然而:
「十月...戊戌,寧昌軍節度使崇肅、行軍都統忠道以討烏底改,不待克敵而還,崇肅杖七十,削官一階,忠道杖八十,削官三階。」《金史·世宗本紀下》
這是大定♂二十七年的事情。
次年,金在失敗之後轉變作風:
「庚辰,金主謂宰臣曰:「近聞烏底改有不順服之意,若遣使責問,彼或抵捍不遜,則邊境生事,有不可已者。朕嘗思招徠遠人,於國家殊無所益。彼來則聽之,不來則勿強其來,此前代羈縻之長策也。」《資治通鑒續編·卷一百五十一》
這是大定♂二十八年的事情。
次年,金世宗去世。
金章宗繼位後,主要精力投放在蒙古高原和南宋,對東北烏底改的經營有限。
2 吉里迷:
吉里迷人居住在黑龍江江口乃至庫頁島北部。之所以說是北部而非整個庫頁島,原因在於從佩遠在《元代庫頁島的諸民族》中提出,吉里迷人非庫頁島上的骨嵬人,而後者在元明兩代中已非通古斯語族,而是阿伊努人。如果是這樣的話,則《元史·卷五》中所言:「十一月丙子,詔宋人歸順及北人陷沒來歸者,皆月給糧食。辛巳,征骨嵬。先是,吉里迷內附,言其國東有骨嵬、亦里於兩部,歲來侵疆,故往征之。」可見,如東西實指的是南北,則骨嵬人在庫頁島南部,吉里迷在庫頁島以北。若東西確實是東西,也說明是近黑龍江入海口處及其兩岸。
這是元朝時期的吉里迷人分布。而在金蒙戰爭中,《經世大典》中提到:
「前以海勢風浪難渡,征伐不到吉烈迷、骨嵬等地。去年征行至弩兒哥地,問得兀的哥人厭薛,稱欲征骨嵬,必聚兵候冬月賽哥小海渡口結冰,冰上方可前去,先徵得吉烈迷,方到骨嵬界云云。」
弩兒哥,奴兒干也。先征伐吉里(烈)迷,才能進攻骨嵬,可見吉里迷確是在黑龍江入海口及其兩岸。
而在《金史·地理志》中,金在東北的疆域的敘述是:
「金之壤地封疆,東極吉里迷、兀的改諸野人之境」。
兀的改,烏底改也。可見,金的疆域最遠抵達的是庫頁島北方而非南方。而對吉里迷的決定性軍事征服,則是由蒙古人發動的。金對烏底改且無可奈何,遑論吉里迷乎!
3 汪古部:
眾所周知的是,汪古部為金守邊,但具體到汪古部叛金降蒙的時間,嚴格意義來說,當不在1208年,而應當是成吉思汗首次伐金的1211年。
《元史·卷一百一十八》: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汪古部人,系出沙陀雁門之後。遠祖卜國,世為部長。金源氏塹山為界,以限南北,阿剌兀思剔吉忽里以一軍守其衝要。時西北有國曰乃蠻,其主太陽可汗遣使來約,欲相親附,以同據朔方。部眾有欲從之者,阿剌兀思剔吉忽里弗從,乃執其使,奉酒六尊,具以其謀來告太祖。時朔方未有酒,太祖飲三爵而止,曰:「是物少則發性,多則亂性。」使還,酬以馬五百、羊一千,遂約同攻太陽可汗。阿剌兀思剔吉忽里先期而至。既平乃蠻,從下中原,復為嚮導,南出界垣。
可見成吉思汗攻滅太陽汗時,汪古部是屬於同情、支持蒙古的,但尚未公開叛金,而是處於叛金的前夜。直到1211年,該部才充當帶路嚮導。
《元史》中說的看上去是汪古部順理成章的行為,並沒有挑明汪古部this way sir的轉折和動機。那麼我們可以看一下波斯的《史集》:
《史集·第一卷》:
」後來,當成吉思汗攻打契丹地區時,阿刺忽失出於對阿勒壇汗的怨恨,將〔他所防守的城牆〕關口轉交了成吉思汗。」這裡的阿剌忽失就是阿剌兀思剔吉忽里,阿勒壇汗就是金朝皇帝,有這一條補充,足可見汪古部的實際叛變就是發生在蒙古首次南下這個檔口。
4 烏蒙等部:
這是我的一個推斷和猜測,還需要求教於方家:說到東川這個地方,《明一統記》中記錄:
唐時烏蠻仲牟由之裔阿統者,始遷於此,至十一世孫,烏蒙始強,號烏蒙部。宋時封阿杓為烏蒙王。
其它的例證就不多了,《宋史·卷四百九十六》裡面只是介紹了一下石門蕃的情況,而且裡面還有錯誤。
《宋史·理宗本紀》裡面提到的協助南宋防守四川的則是呂告、馬湖蠻,也未曾提到石門蕃或者烏蒙,反而是《元史·地理志》裡面提到至元十年烏蒙投降元朝事。這大抵說明石門蕃和宋朝的行政關係還不如南廣、馬湖。
反過來說它和大理的情況。
《雲南通志·卷四》裡面說:
「 南詔防世隆置東川郡,宋段氏時置東川大都督。後烏蠻閟畔強盛,自號閟畔部,元初內附,置萬戶府。至元十五年,改閟畔軍民總管府,隸烏撒烏防等處宣慰司。」
那麼,「烏蠻閟畔強盛」時期可能對應的是大理衰落時期。段智興在位時(1171-1200)年, 因為崇信佛法,將國家資源過分投入在這上面,國力衰退。所以1208年時候,大理失去對東川地區控制,也就有可能了。
竊以為,石門蕃地區應該是屬於大理-南宋的過渡地帶。
5 自杞國
自杞國在1208年時亦不當併入南宋。
《嶺外代答·宜州買馬》:「紹興三十一年,自杞與羅殿有爭,乃由南丹徑驅馬直抵宜州城下。」足見該國實乃西南一雄。
又有尤中先生的《南宋時期西南邊疆的民族地方政權 羅施鬼國和自杞國》一文中轉引劉復生先生的《自杞國考略》:
」邕州化外諸國,如大理,如羅殿,如西南蕃,皆遠小僻陋,各有安於無事。安南(今越南北方)主少國危,悻臣用事,兄弟交兵,連年不解。惟是自杞一族,近年以來,國勢強盛,獨雄於諸蠻。……異時為邊患者,必此蠻也。」吳儆在申奏中還說:「〔諸〕蕃每歲橫山所市馬二千餘匹,自杞馬多至一千五百餘匹,以是國益富,拓地數千里,服屬化外諸蠻至羈糜州境上,……歲有數千人至橫山市馬。以吾撫之之過,日益驕橫。」
「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自杞一酋領名必程者,「持其國書」至邕州與南宋官員交涉,提出「請以乾貞」為年號,說明自杞已經是按中華文化傳統建元稱帝而獨立建國了。」
6 南宋在澎湖的存在
見張崇根的《南宋已在台灣建置說》:
「實際上,早在南宋孝宗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已在澎湖建造軍營,「遺將分屯」,當時,台灣還有了「編戶」。這要比元朝在澎湖設立巡檢司早一百多年。」
另外,至清時,台灣本島也有宋錢出土。雖然錢幣不一定就說明了宋對台灣的行政掌控,但無疑地,一定數量的南宋人在此進行貿易、定居都是可能的。
7 越南出現內亂(呼應問題5)
《越南通史》的79頁說,公元1208年,在在乂安有范猷者,招納亡命之徒,劫掠村民,有意謀反作亂。高宗命奉御官范秉彝討之。秉彝領兵驅走范猷,籍沒其全部財產,焚燒其房舍。此事後來升級為宮廷內亂。詳情請見該書。
8 景矓國
本圖依據《南詔大理國政治與政治制度史》(李吉星)的看法:
「《泐史》卷上說「叭真於祖臈歷五四二年庚子(,入主勐泐……。詔隴法名菩提衍者,則制發一虎頭金印,命為一方之主,遂登大寶,稱景曨金殿至尊佛祖,五五十年庚戌(,……都於景蘭,……。叭真戰勝北方各地之後,蘭那、勐交、勐老皆受統治。」
」叭真所征服管轄的地方,繼南詔以來仍屬大理國,所以叭真接受了大理國王段智興的加封賜印,命為一方之主」後,他在勐泐地方的統治始為合法。「景曨金殿國」實為大理國境內金齒百夷」的一個自治地方,並非另一個國家。「
9+10 金齒
這裡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是金齒的分布,一個是明確在大理治下崛起的金齒是哪一部分。
依據段麗波的《南詔國境內的金齒諸蠻》,金齒的分布實際上不僅僅局限於今雲南的保山、德宏一帶,而是」在南詔國境內,金齒諸蠻主要分布在東南起紅河流域,南至西雙版納,西至德宏地區的半月形地帶「。這就解釋了⑩的問題。
至於⑨:
《元史·地理志》:
金齒等處宣撫司。其地在大理西南,蘭滄江界其東,與緬地接其西。土蠻凡八種:曰金齒,曰白夷,曰僰,曰峨昌,曰驃,曰繲,曰渠羅,曰比蘇。按《唐史》,茫施蠻本關南種,在永昌之南,樓居,無城郭。或漆齒,或金齒,故俗呼金齒蠻。自漢開西南夷後,未嘗與中國通。唐南詔蒙氏興,異牟尋破群蠻,盡虜其人以實其南東北,取其地,南至青石山緬界,悉屬大理。及段氏時,白夷諸蠻漸復故地,是後金齒諸蠻浸盛。元憲宗四年,平定大理,繼征白夷等蠻。中統初,金齒、白夷諸酋各遣子弟朝貢。二年,立安撫司以統之。至元八年,分金齒、白夷為東西兩路安撫使。十二年,改西路為建寧路,東路為鎮康路。十五年,改安撫為宣撫,立六路總管府。二十三年,罷兩路宣撫司,併入大理金齒等處宣撫司。
從這段追述來看,圖中標註的金齒應該是⑨。
THANK YOU SIR♂。
推薦閱讀:
※土爾扈特部渥巴錫東歸證明了中華文化的凝聚力
※準噶爾汗國史略
※神風之外,蒙古對日本第一次入侵實錄(3)
※一張圖表,帶你看清成吉思汗的後代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