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養晦堂記》管窺古人命名之道

讀《養晦堂記》管窺古人命名之道

讀《養晦堂記》淺談古人命名文化

  《養晦堂記》是曾國藩為其友劉蓉寫的一篇室名序,古人不單講究人名的內涵,韻味,對室名也是格外看重的,比如顏真卿「三癸亭」、司空圖「休休亭」、劉禹錫「陋室」袁宗道因推崇唐代白居易和宋代蘇軾,因名其室曰「白蘇齋」, 俞樾的 「春在堂」。  蒲松齡的書齋「聊齋」。

  乾隆皇帝因收藏大書法家王羲之,王詢,王獻之,三人的字帖,所以名其書齋叫「三希堂」。

  等等不計其數,而之所以名其堂曰「養晦」又如何解讀呢?我們來看正文。

  凡民有血氣之性,則翹然而思有以上人。惡卑而就高,惡貧而覬富,惡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恆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終身幽默,暗然退藏。彼豈與人異性?誠見乎其大,而知眾人所爭者之不足深較也。

  這一段是說,普通人都有其共性,乃是「翹然而思有以上人。惡卑而就高,惡貧而覬富,惡寂寂而思赫赫之名」然而君子卻與凡人不同,不是君子與凡人人性不同,而是他們更有深識遠見,能窺測到普通人所忽視的因素。

  這一段是總寫君子與小人之不同,提出問題,也暗中埋下伏筆,待下文解讀。古人作文都很講究層次,特別是桐城派的文章,必定是脈絡分明,沒有閑筆。

  蓋《論語》載,齊景公有馬千駟,曾不得與首陽餓莩挈論短長矣。余嘗即其說推之,自秦漢以來,迄於今日,達官貴人,何可勝數?當其高據勢要,雍容進止,自以為材智加人萬萬。及夫身沒觀之,彼與當日之廝役賤卒,污行賈豎,營營而生,草草而死者,無以異也。而其間又有功業文學獵取浮名者,自以為材智加人萬萬。及夫身沒觀之,彼與當日之廝役賤卒,污行賈豎,營營而生,草草而死者,亦無以甚異也。然則今日之處高位而獲浮名者,自謂辭晦而居顯,泰然自處於高明。曾不知其與眼前之廝役賤卒、污行賈豎之營營者行將同歸於澌盡,而毫毛無以少異。豈不哀哉!

  這裡有個典故「齊景公有馬千駟」乃是出自《論語》「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其斯之謂與!」以此來做段首之發語,則格外發人思考,接下來,曾國藩舉了一些例子,「達官貴人」「功業文學獵取浮名者」與「廝役賤卒,污行賈豎,營營而生,草草而死者,亦無以甚異也」。意思是說這些自認為「辭晦而居顯,泰然自處於高明」者其下場與底層階級都是一樣的。並沒有因所謂地位高而改變什麼。

  以此來證明,文章第一段提出的問題,眾人所追求的「不足深較也」。

  吾友劉君孟容,湛默而嚴恭,好道而寡慾。自其壯歲則已泊然而外富貴矣。既而察物觀變,又能外乎名譽。於是名其所居曰「養晦堂」,而以書抵國藩為之記。

  這一段點出室名之主人—「劉蓉」其人「已泊然而外富貴矣。既而察物觀變,又能外乎名譽。」意味即是「君子」。

  昔周之末世,庄生閔天下之士湛於勢利,汩於毀譽,故為書戒人以暗默自藏,如所稱董梧、宜僚、壺子之倫,三致意焉。而揚雄亦稱:「炎炎者滅,隆隆者絕。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君子之道,自得於中,而外無所求。飢凍不足於事畜而無怨:舉世不見知而無悶。自以為晦,天下之至光明也。若夫奔命於烜赫之途,一旦勢盡意索,求如尋常窮約之人而不可得,烏睹可謂焜耀者哉?余為備陳所以,蓋堅孟容之志;後之君子,亦觀省焉。

  這段是解釋寫贈序之原因,「蓋堅孟容之志;後之君子,亦觀省焉。」並且以,「君子之道,自得於中,而外無所求。飢凍不足於事畜而無怨:舉世不見知而無悶。自以為晦,天下之至光明也。」而鼓勵之。

  這裡有必要著重談談「養晦」二字。養晦之意,出自《周易 地火明夷》。古人用明夷卦的其實不在少數。

  比如:杜如晦 字克明 杜如晦之名,「如晦」有兩個出處,首先是《詩經 鄭風 風雨》「風雨如晦 雞鳴不已」《毛詩序》曰:「《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鄭箋申發之曰:「興者,喻君子雖居亂世,不變改其節度。……雞不為如晦而止不鳴。」也就是說,君子不會因時世不安,而改變其初衷。

  第二個出處是,《周易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其字為克明,乃是反義相協,出自,《尚書 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勛。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其中的「克明俊德」。這樣一個名字就把周易的,「用晦而明」和尚書的「克明俊德」聯繫起來了。化用的十分巧妙,也就是說用晦之目的乃是「克明俊德」。

  類似名字還有,北宋最後一位狀元,沈晦 字元用,將「用晦而明」一詞拆開用作名字。元有陽爻,一元來複之意。

  宋代大儒,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也是化用此句,這裡就不多做解釋了。

  地火明夷,很明顯。火入地中了,大家想像,這個代表光明,溫暖的太陽下了山,是什麼狀態?地球一片黑暗,大地一片寒冷。

  如果象南極那樣,漫長寒冷,人類如何挨得過?

  這就是明夷的狀態,筆者是懼怕的。

  所以周易卦辭說~明夷。利艱貞。

  也就是處於這種非常狀態,只有艱苦的求生了。生存才能求發展嘛。

  而大象傳,從另一個角度來說。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說君子在天下昏暗之時,明哲保身,韜光養晦為妙。好比當年諸葛亮於東漢末年,並不急著出仕,因為他知道,以他的處境,還是莫輕舉妄動,等待時機為好。這其實也是乾卦初九,潛龍勿用的狀態。

  而,《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說了兩個人,一個是文王。一個是箕子。此二人同處一個時代。

  他們的行為對應此卦兩爻。  下面,就來看看六爻。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於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於行,義不食也。

  這是一般小民處明夷之難時的唯一選擇,就是逃。逃到安全的地方,為了及早脫難,甚至「三日不食」。

  又好比國難之時,不受偽政府俸祿的氣節之士。不單單是「氣節」二字。也是一種自保之術。

  當年,日本侵華佔領北京時,梅蘭芳蓄鬍不再唱戲即是一例。

  當然,伯夷逃離殷紂,也是如此,但是周既建立,而不食周粟。又是不識時務了。

  有攸往,主人有言,是說,他人不理解,責怪你的舉動,這是自然,保命要緊,還怕別人嘲諷嚼舌頭嗎?

  六二:明夷,夷於左股,用拯馬壯,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這一卦就是彖辭里的文王了,我們看《史記 周本紀》

  崇侯虎譖西伯於殷曰:「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不利於帝。」帝紂乃囚西伯羑里。閎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費仲而獻之紂。紂大說,曰:「此一物足以釋西伯,況其多乎!」乃赦西伯,賜之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伐。曰:「譖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獻洛西之地,以請紂去炮格之刑。

  夷於左股即是,西伯姬昌為紂王囚羑里。用拯馬壯,吉。則是「 閎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費仲而獻之紂。紂大說」

  九三: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這不就是武王伐紂嗎?

  比之於明夷時代,乃是蓄積力量,討伐明夷罪魁禍首者。三秉陽剛之質,又,互卦地水師,乃出兵征討之象。

  好比抗戰中蔣公坐鎮西南,艱苦卓絕抗日到底之精神。「不可疾貞」,告誡此時不可能速戰速決,需要打持久戰。

  六四: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門庭。

  《象》曰:入於左腹,獲心意也。

  這一卦說,入明夷之時甚深,但是還有時間及時逃遁。

  好比殷紂時的微子。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我們看《史記 周本紀》居二年,聞紂昏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師疵、少師強抱其樂器而奔周。

這裡可以說,此時已經到了「明夷」之心,也就是「箕子」。雖然倍受「傷夷」然而能生生不息。

  畢竟此爻,乃是地雷復之互卦。「復」其天地之心乎?

  箕子,並沒有死,而是迎接周武王的到來。

  這又好比,蘇武牧羊,文天祥的正氣歌。

  雖然文天祥慷慨赴義,然其精神不滅。孔子說「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即是這個道理。

  上六: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象》曰: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後入於地,失則也。

  是說紂王,明夷之首,最終被夷滅,按《史記 周本紀》紂師雖眾,皆無戰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紂師皆倒兵以戰,以開武王。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紂走,反入登於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於火而死。

  即是記載紂王玩火自焚之事。也是告誡大家莫效之。

  總之,明夷卦借周易卦爻辭,來說理。其理有值得借鑒的地方。而以其卦爻辭命名,難免有明夷之傷,即便是九三,亦於普通人之價值觀不太吻合,慎之慎之!

  從以上解讀可以看出,古人的名字,室名雅號,乃是融入了古代思想哲學。有諸多可以借鑒之處,值得我們研究與繼承。

推薦閱讀:

給後代子孫取名,這四個字千萬不要用!
子涵子軒out了,如何給10後寶寶取一個獨特亮眼的名字?
中國姓名學(24-28)
給寶寶取名應該出生後再取

TAG:取名 | 姓名 | 中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