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資管新規落地!金融行業或許已不是未來十年最好的選擇。
來自專欄 驚雲的小屋
五一小長假,享受修身養性的短暫時光。然後掐指一算,啊,原來2018年過去了5個月了,然後又是一個月,又是一個月,十一來了,然後就盼著元旦2019年了。
前幾天,重磅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發布了,很多人後台問,那麼假期時光,就聊一聊這個問題。聊聊,未來五年,未來十年,金融行業可能會變成什麼樣子。也聊一聊,如果你此刻正在選專業的高中,或者在考慮換方向的大學,或者在考慮換職位的社會,商科,到底還是不是你最好的選擇。
該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醞釀了許久,終於在這個錯綜複雜的時間點發布了。27號整體文件靴子正式落地,一百多萬億元的盤子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大監管。
在金融圈的朋友可能這幾個月都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畢竟是千呼萬喚該來的總要來。不過不在這一行的朋友可能不甚了解。我之前在前幾篇文章中一直強調時代的變化性
2018年時代巨變:第一批90後的資產觀重塑元年。
驚雲 | 九零後:落英的一代。
那麼就借著靴子落地,借著「大監管時代的到來」,再幫大家貫徹一下資產觀、甚至對於金融行業的時代變化性,再講一講關於信息不對稱的簡單玩法,聊聊為什麼說,金融或許已經不是未來十年你最好的選擇。
1 資管新規 大監管時代的到來。
社會運作的好好的,為什麼要搞一個資管新規出來?什麼又是資管?和我有毛關係?假如我以後學金融,和我又有毛關係?
其實這社會運作從來就沒有好過,往前倒推十五年,是我們金融行業野蠻發展的時代。而國人嘛,大家也都知道,功利性特彆強,又特別聰明,所以一些東西被我們玩出了各種信息不對稱的花樣出來,很多明面上被禁止的東西,通過一層又一層的「包裝」還是走向了最被擔心的區域,表面上,分別靠著人口紅利、基建、房價的推動走到今天,實在是外強中乾的厲害。
說實話,我們的10%的GDP,在我看來,如果回歸價值,可能最多也就5%而已。很勉強。好吧誇張了。
金融行業利用不對稱層層嵌套,偷天換日到今天,已經在實業面前拿走了太多不屬於金融的利潤。前一段時間的樂視賈躍亭事件也只是被大眾所看到的冰山一角而已。質押、換股、拆借、定增,中間不知道嵌套了多少層,也不知道牽扯了多少利益相關團體。更早前的圍繞萬科的華潤、寶能和恆大的「寶萬之爭」則更為複雜。更不要說關於某某某銀行們的天價罰單。
再不管,真的是連價值都沒有了。金融的劣根性導致,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治去束縛,那麼它必然會朝著最利己的方向發展。這也是我一直強調的「政治才能引領經濟」的思維。而如果一直縱容金融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那麼我們的錢還是不會流向實體經濟。
不是想讓人吃苦,而是真的不能不管了。無論是政治訴求,經濟防系統性風險,還是回歸實業脫離房地產綁架,資管新規都必然要出來。
那為什麼這次把新規實施的緩衝時間延長了一下呢?最近的貿易戰與周邊局勢動蕩,整體經濟進入了一個新周期,在美聯儲加息加息再加息的周期內,在我國死死摁著房地產務虛行業的背景下,上次央行的降准,已經是在做一定程度的緩衝了,如果不把時間延長,實在是風險太大了,如果引起一定程度的蝴蝶效應,恐怕丟掉了大西瓜。
於是在這個不一樣的2018年,資管新規做好了一切鋪墊工作後,靴子落地。
2 新規的改變。
整體資管新規涵蓋了銀行、證券、信託、基金等等資管機構,再也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整個行業自上而下的大監管時代。
聊聊幾點和大眾相關,也能聽懂的玩法。
第一點,打破剛兌。你再也看不到保本理財了。比如什麼存90天保證年化收益率4.5%這樣的標語你再也看不到了。
為啥?老百姓理財還不讓了?
我說過,當代社會,你思考問題,別總是利己主義雖然大部分人都是獨生子女,天生或多或少會利己一些,但是在思考國家政策的時候,一定要從利益出發,思考整個鏈條,你才能想的通透。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老百姓逐漸也開始理解了理財,知道定期存款收益特別低,他們紛紛去銀行買理財產品,甚至是去買P2P、信託、基金等風險更高的產品。
那邏輯在哪裡呢?銀行有我們政府的把關,我們一看,銀行都說保本了,我們還怕毛?於是把錢交給銀行。而為了拿到更多的錢(銀行拿到的錢就是他們錢生錢的工具,就是羊毛),銀行就不斷的把這個保本說的更高,更強。
那為了真的實現保本,銀行或者金融機構一定會把錢放到這些年最賺錢的行業里——股市和樓市。什麼?你說國家不允許這麼搞?這就是國人聰明勁兒來的時候了——我可以層層包裝,層層嵌套,把錢搞出去。
銀行把錢弄成表外業務(表外業務不懂的去網上搜一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是另一個概念),繞開放貸監管和協議監管,通過私募、信託、其他金融機構等等,一層一層把錢弄出去,其他金融機構再繼續嵌套,反正最後肯定嵌套到了那些最賺錢的行業里去——比如某地產商的貸款口袋裡。
這其中,涉及到了太多不透明的東西,涉及到了太多類似影子銀行的東西,上面沒法監控了。而銀行為了保證更好的保本、更多的理財資金進入銀行,也為了能更多的吃表外業務的利潤,於是繼續嵌套,而每一層的人為了自己都能吃一塊肉,那麼就繼續往下嵌套,最後這錢,從來就不會進到實業里去——因為實業在前十年根本不賺錢。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一定要從頭打破剛兌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加強你的風險意識,學會凈值投資概念,但更重要的,還是往深處看——這套剛兌模式順從人性,最後會讓實體經濟更為務虛。
第二點 消除多層嵌套。前文也說過了,每多一層嵌套,就多了一個利益相關者,而人家為了在這個雞腿上啃一塊肉,肯定要加風險或者槓桿進去,那麼層層嵌套下,無論是監管還是去槓桿,都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所以這次要求平等准入,嵌套層級只能限制為一層,嚴禁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這個詞也可以去搜一下)。會有一些例外,但大體上堵死了很多通道業務。
第三點 統一槓桿。「金融去槓桿」這個詞,我應該在之前的文章里提過好多次了。相信大家隨著去年開始的各項策略的推出,也應該感受得到。目前槓桿已經被玩脫了,社會各個層級都在充分利用著自己的聰明勁兒。
這次新規為不同的產品設置了不同的槓桿。簡而言之,上層對各類不同的產品有自己的風險判斷,從而有自己對於各類資產機構的槓桿範例,比如分級私募產品不得超過140%之類的。但恕我直言,我們聰明的金融行業一定會有更多規避的手段出來的。比如把產品做成混合類的啊等等。這種指導性的基本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只有強制監管,才能奏效。
第四點 資金池業務取消。啥叫資金池呢?說白了,就是銀行或者某些金融機構把用客戶那裡拿來的錢,統一都放到一個袋子里,然後用這個袋子再去買各種產品,混雜在一起。
因為有的風險高,有的風險低,為了銀行自己操作容易,也為了互相彌補,更為了保本或者承擔一部分不對等的風險,資金池就這麼產生了。
從今往後,每隻產品的資金必須單獨管理建賬和核算,不能參與集合運作的資金池業務了。其本質上還是控風險,透明化,加強監管。
第五點 提高資管產品的合格個人投資者的門檻,當然之前很多資管產品就有非常高的門檻,只不過這次更嚴格了而已。當然,你非說這是要保護投資者,我無fa可說,大家可以進一步想想這個的用意是什麼,不多解釋了。
至於進一步明確標準化債權定義、投資信貸資產的限制以及一些計提方式改變和私募基金的規定等等,我就不多聊了,整體的資管文章在網上都有,大長篇,一如既往的看得人想睡覺。
3 玩法與階級,信息不對稱與財富。
寫了這麼多,其實我不是想告訴大家,資產時代來了,大家要學會凈值化理財,多學一點商科知識。
也不是想說剛兌或者凈值玩法的差別,也不想說資金池、影子銀行、通道嵌套等等玩法,其實如果你在銀行做久了,或者你在類似這種影子銀行呆的時間足夠長,可以說這些都已經是最基本的玩法了,更多複雜的、超過你預期的、讓你大跌眼鏡的、遊走於各種無縫地帶的玩法,會一直刷新著你的三觀的。更不要說到了地方上,花樣更是百出。
這只是表象。通道業務都死了,銀行和機構的資產業務都死了,和我也沒有半毛錢關係。
這幾年來的頻繁動作,無論你是在哪個行業里,相信你都能感覺到,越來越嚴格,口子被封的越來越多,而很多原本利用信息不對稱的玩法,現在都要被迫升級換代甚至被捨棄掉。
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2013年到2016年遊戲行業上市的短平快的資本玩法,現在已經完全走不通了,不只遊戲行業,更多行業的上市路徑被鎖死,甚至證監會直接拿出了「推薦獨角獸名單」,這僅僅才過去2年而已。實業層面如此,負責牽引的經濟層面,自然也不好做。投行未來幾年如果不找到突破口,很容易時光飛逝。
利用信息不對稱去獲取財富,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
焦慮、迷茫、矛盾、危機,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在斷裂中尋找著突破界限的機會。
金融行業的玩法之眾多、設計之複雜、不對稱之兇猛、灰色地帶之廣泛,遠遠超過大部分實體行業。你隨便去上海轉一圈就知道了。光是不良資產處置的諸多玩法,就能養活多少千萬富翁。
也正因為如此,過去十多年,金融行業是屌絲翻身最好的行業。但也正因為如此,金融行業的准入門檻變得非常高——你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找到這些不對稱,但你首先必須足夠努力獲得門檻。
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差距是顯性的。過去二十年發展到現在,讓大多數底層人完全摸不到所謂的「玩法」的一點點概念。而少數從底層崛起的人摸到了「玩法」但卻沒有階級積累,導致無法實現,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想清楚並且實現他。說句眼前的,如果沒有武漢大學的經歷和自我超強的代碼努力,如果沒有幫助金山上市的經歷,沒有做順為資本天使投資的經歷,如果小米一開始不是奔著上市目的去的公司,雷軍就做不成小米。
可悲嗎?挺可悲的。非常少數的人才能做到想通了並實現他,努力,選擇,機遇缺一不可。
這次監管,本質上就是在消除一部分信息不對稱,本質上是對這些玩法的一種削弱。當然,玩法會推陳出新,但監管一定是會越來越嚴格,因為已經到了不得不管的時候了。羊毛薅到了一定程度,羊已經重感冒了,要死了。
4 除了金融,一部分人可能有更好選擇
強監管下,時代再也不同,金融行業在2020年緩衝期前可能會延續諸多玩法,但隨著時代的變化,甚至幾年之後一個又一個堵死各種不對稱玩法的監管出來,金融行業再也不是十幾年前那個金融行業了。
玩法升級換代,但首先一點,你要懂得初級的玩法才知道怎麼升級換代的。這也就導致了你越來越難以直接理解玩法,因為你要積累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像我之前寫新零售的文章一樣,當代你如果想趕上時代,你傳統零售+電商+新零售都要理解,過了五年說不定還要再加一個區塊鏈。這個時代,從來都是對新一代有更加殘酷的要求,無論是對行業的理解,還是房價(誤)。
當然,如果你沒有什麼自己必須要做的,又有不錯的准入背景,那麼金融仍然是一條好道路。像我公眾號後台回復5的那篇文章一樣,它仍然可以讓你更快的做成一些事情。
因為大多數實業又受控於經濟,也導致不對稱鏈條捆綁經濟,比如房地產行業。設計圖、做地基、包工程這一套,遠遠比不上「給房地產企業優質而便宜的資金貸款」來的更不對稱,前者實業層面1000元,而後者經濟層面估計貸款側能省下1千萬,就這麼個差距。更不要說經濟的槓桿就是直接加。只要政治引領經濟控制實業這條線兒不變,那麼金融就永遠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前提是你的准入門檻夠高,本科不行就考個名校研究生吧)
很多人在金融學不賺錢,因為他們沒利用信息不對稱,那些利用了信息不對稱的往往灰色賺的盆滿缽滿。而更多人所謂的賺錢,也只不過是沾了邊喝了一些湯,比如銀行表外理財帶來的收益整體更好,自己也更舒服。
但,對一部分人來說,他們有了更好的選擇。我們且邊走邊看,未來五年,金融會回歸理性到什麼樣,實體行業,特別是國家急缺的某些高科技行業會被支撐和拉扯成什麼樣。我一貫都不想讓人去賭博,但國運有的時候就是如此,風口就是國運在實業層面的顯性表達罷了,你能抓住這些被支撐和需求的行業,也許你就可以直接跳過經濟層面,獲得本該屬於你和時代的東西。
也許再過五年後,我們再看,施一公的博士學生不再受困於社會地位、房價和謀生,去拋棄所愛的科研跳到金融行業。也許再過十年後,社會所需要的東西是需要政治強制要求經濟付出代價而實現的。而很多人,可以不用再丟掉理想去融入經濟社會,很多人,可以不用再為了金錢而置發展於不顧。
我們都希望社會會如此,我們也理應相信國家會讓道路朝著這條路去走,就像施一公說的,「當國內所有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時,我認為國家出了大問題」。這次監管,當然只是針對金融資管的一塊而已。但未來,一定會有更多更多。
時代大背景的轉換下,個體往往都顯得蒼白無力,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我們自己。看準時代的發展,給時代一定的時間,然後做我們該做的,無愧於心的事情就好了。但是首先請拋棄掉你的線性思維。時代變化很快,兩年前有效的玩法,可能今年就完全無效,而兩年前你做過的規劃,可能到了今年也要大改,指望一條路走到黑的線性思維,其本質上就是懶惰,就是伸手黨。
放心吧,2018年你做的所有規劃最後都不會實現的。
在不斷變化的時代里保持思考,看時代發展的速度和頻率,然後逐漸再調整自己的方向,這才是能與時代共舞的人。
如果五年後,你的內心仍然判定了這個趨勢的斜率不夠快,那麼就繼續投身金融就對了。但如果很多人判定了這個斜率更快,那麼也許,風口終究會降臨在某些看得遠的人的身上。
不要武斷抉擇,順勢而為,給時代一些時間,給自己一些時間,做好退路,做好後路,也最好自我能力的綜合規劃,你不會被時代淘汰,而你能在時代的浪潮里激起多少東西,給你的孩子留下多少東西,那就是個人能力了。
銘記這一年,讓我們再奮起望向2021年(我們期待著),再望向2025年吧。
諸君共勉。五一快樂。
照例文末戰戰兢兢的破廣告:我的公眾號:驚雲小屋。 這裡每一篇文章都會讓你覺得相見恨晚。你不會錯過的。後台回復5和6,是關於職業選擇和個人發展的最終邏輯。
公眾號後台回復「理財」,你可以收到我對於近期金融資本市場(股票區塊鏈黃金外匯等)的判定。僅限於最近。
推薦閱讀:
※【陳老師解析】特許金融分析師CFA應該有怎樣的職業規劃?
※想進入銀行同業部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如何評價美聯儲2017年6月15日宣布「加息」和「縮表」?
※貝塔係數和相關係數的區別?
※監管鐵拳!1000餘家P2P被宣布出局 | 金融高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