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動脈超聲評估(四)

上肢動脈超聲評估(四)

來自專欄 血透血管通路超聲手記

動脈的內膜是動脈最重要的結構,內皮的功能與狹窄/血栓都很有關係。所以要對內膜進行評估。


首先是內膜的厚度,臨床上一般用二維超聲測量內中膜的厚度,也就是將內膜和中膜的厚度一起測量。內中膜厚度可以反映動脈對應力的反應,說的更簡單一點,就是動脈壁對血壓的反應,高血壓程度越重、時間越長,內中膜增厚越明顯。增厚的內手術切開時容易與中膜剝離,縫合時要小心。

下兩幅圖的動脈內中膜厚度就不一樣。

測量內中膜厚度一般使用動脈縱切面,這種切面對內中膜顯示較清晰。靠近血管腔的強回聲條帶狀結構為內膜,內膜外側低回聲的條帶結構為中膜。中膜主要成分為血管平滑肌,肌肉含水量較多,所以一般呈低回聲。

下圖就是內中膜測量的方法,從內膜內側面到中膜外側面的垂直距離。

一般而言,動脈越粗大,內膜也越厚,而且下肢動脈比上肢要厚。上肢動脈內中膜的正常值目前我還沒有查到,根據個人平時工作中對尿毒症患者的測量,大部分的肱動脈內中膜厚度的經驗值在0.5mm(0.4-0.6mm)左右。而橈動脈和尺動脈的內膜因為血管直徑較小,內中膜測量較困難(只是本中心的超聲。與超聲儀精度有關),測量較少,並無大多經驗。


除了厚度,內中膜的質量也很重要。

首先要注意內膜有無斑塊,斑塊可分為軟斑塊和硬斑塊。

硬斑塊比較容易發現,斑塊中有鈣鹽沉積,主要表現為內膜局部點狀、條帶狀或斑塊狀強回聲結構。

輕者內膜隆起不明顯,內膜面尚平整。如下圖。

嚴重者斑塊向血管腔內凸起,可能造成管腔狹窄,這種斑塊主要出現在下肢動脈。如下圖,股動脈的斑塊。

還有一種斑塊鈣化不明顯,是粥樣動脈硬化的軟斑塊,這種斑塊的回聲較硬斑塊為低,有時回聲太低並不容易被發現,常常需要結合彩色多普勒。

如下圖,肱動脈後壁局部隆起的為軟斑塊。


還有就是注意中膜鈣化的問題。這是和尿毒症患者骨礦物質代謝紊亂有關,在之前的文章里敘述過,表現為中膜回聲增強,而且是連續線樣的增強。如下圖。

鈣化再嚴重一點就可能出現鏡面偽像,甚至彩色多普勒信號都無法通過。

這樣的動脈觸診呈鉛管樣,搏動很弱,縫合進針時如雞蛋殼一般。

(版權所有,嚴禁盜用)


推薦閱讀:

分享-Review:Hemodialysis access thrombosis
超聲的側壁失落效應
超聲下經皮穿刺腹透導管植入(附視頻)

TAG:血液透析 | 腎內科 | 超聲圖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