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動脈超聲評估(三)

上肢動脈超聲評估(三)

來自專欄 血透血管通路超聲手記

接著上回,我們繼續了解上肢動脈超聲評估的方法,今天談一談直徑的測量。


動脈的直徑可分為外徑和內徑,外徑指以外膜為測量基點,而內徑以內膜為測量基點,臨床上大部分以測量內徑為主。

我們測量內徑時,其實是以血管截面為正圓形為假設,實際上大部分動脈截面也都是接近正圓,但是還是要注意血管受壓變形,比如探頭的壓迫,尤其是在動脈比較淺表的時候。

內徑測量可以在橫切面測量也可以在縱切面上測量。

不管使用何種方法,都需要找到動脈內膜面,測量的距離一定是內膜間的距離。


下面是橫切面的測量。

橫切面測量時,超聲探頭切面需要與血管走行垂直,也就是說要找到最小切面。

切面不垂直時,血管切面就會變成橢圓形,影響測量。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橫切面的優勢也在於能顯示血管斷面的形態,保證在正圓形的前提下測量

橫切面的另一個優勢在於測量直徑很小的動脈,細小的動脈在縱切面上很難尋找,即使能夠顯示,也常常因為部分容積效應而顯示不清。比如下圖如此細小的動脈,在橫切面上仔細測量,依然能得出內徑大小。

在橫切面上,通常動脈的前後壁顯示較清楚,內膜也比較清晰,兩側壁由於側壁失落效應變得不那麼清楚,所以測量一般是在前後壁間進行

測量一定要找到直徑所在,也就是說,測量線要通過圓的直徑。下圖中,測量線就偏離了圓心,所測量的內徑就會偏小。


內徑也可以在縱切面測量。

縱切面的優勢在於內膜顯示比橫切面清晰,容易做到內膜面測量。

測量時,與橫切面相反,縱切面需要切面最大化,也就是說切面需要經過血管正圓的直徑切面。

測量線必須與內膜面垂直,否則可使得測量的內徑偏大。下圖中測量線就是這個問題。

由於部分容積效應,縱切面比較適合較粗的動脈測量,這也不絕對,與超聲設備也有關係。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動脈的搏動對直徑的影響,這是我們比較容易忽略的。

平時測量時,我們凍結圖像是隨機的,並沒有刻意在舒張期或收縮期凍結,所以這個時候測量的直徑應該是一種「隨機直徑」。

實際上,動脈在心臟收縮期直徑會增大,在心臟舒張期會略減小,這種變化通常是零點幾毫米的差別,但是這種差別是不是一定沒有臨床意義,這個還很難說。

那麼怎麼顯示這種差別或者說去分別測量不同時相的動脈內徑呢?

一種方法是凍結圖像後,移動超聲機的滾輪,在緩存的圖片中目測直徑的變化,找到最大的和最小的,當然因為變化幅度很小,目測有一定誤差。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使用M型超聲。M型超聲的特點是能夠顯示某一個取樣線上所有質點在這條線上隨時間運動的軌跡。如果在血管直徑上設定取樣線,就可以觀察某一個位置的血管前後壁內膜隨心動周期變化的軌跡。

下圖就顯示了肱動脈的M型超聲。兩個箭頭分別顯示前後壁內膜。

可以測量收縮期和舒張期內徑。

可以看到直徑相差0.7mm。

所以,測量動脈內徑是否需要將收縮期最大徑和舒張期最小徑作一個平均呢?

這是一個問題。


最後,還是要提下測量的部位,我個人一般測這麼幾個點:肱動脈上段、肱動脈下段、橈動脈起始段、腕部橈動脈、尺動脈起始段、腕部尺動脈,還有吻合部位的動脈。這只是個人經驗,但至少通過這幾個點能基本了解上肢動脈的內徑大小。

(版權所有,嚴禁盜用


推薦閱讀:

超聲下經皮穿刺腹透導管植入(附視頻)
超聲的側壁失落效應
分享-Review:Hemodialysis access thrombosis

TAG:血液透析 | 超聲圖像 | 腎內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