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論

自由論

來自專欄 姬本法

剛才看到熒惑小姐姐發的關於集體主義的感想,緊接著看到BB姬刷了三天三夜抖音差點猝死的文章,緊接著又看到簡淺發布的「不想繼續暴殄天物」的文章,催生了我寫此文的慾望。本文針對了解我思維體系的小眾粉絲,因此起了一個非常不顯眼的標題。

今天,我想從熒惑小姐姐剛剛dis的集體主義入手,結合抖音等現代科技毒瘤對我們造成的危害,來講解一個我早期就一直說要講但從來沒有講過的問題——什麼是正念?如何冥想?何為真正的自由?就讓本專欄的讀者們藉助此文,來開啟本專欄特色的正念和冥想之旅,讓順著我的思維前行至此的大家真正了解到底正念和冥想是如何自然發生的,如何自維持的,如何擺脫儀式化陷阱。

註:本文完全是作者的獨斷和偏見,與客觀事實毫無關係,其目的在於和熟悉我思維方式的人們進行思維交流。

——————————————————————————————————

集體主義如何發生?如何利用?

集體主義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集體做出的決策更加正確、更加對多數人有益、更加利於集體的生存和延續。從生存的角度講,當集體和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犧牲個人保護集體利益是更加理智的選擇。因此,熒惑小姐姐文中提到班級中一個人站出來代表集體來欺壓個體,其背書在於其聲稱要維護的利益是對集體有利的利益,其權力的合理性來源於對群眾利益的保護。也就是說,如果這個人能夠始終代表集體的利益、自圓其說,就可以利用集體的力量來完成對個體的欺壓,那麼這樣的欺壓本身也沒什麼問題,這是維護集體生存的有效手段。

那麼,集體主義為什麼會發生集體對少數人群的欺壓?因為集體中的個體需要一種手段來不斷確認集體成員之間的歸屬感,這就像路由器網不斷廣播自己的存在、交換信息來維持路由表一樣。如果某一個路由器個體失聯/不再回應問詢,集體就會在一定時間後後將該個體排除出去,以維持集體的邊界和穩定性。

就像熒惑小姐姐提到的水的表面張力一樣,集體成員之間廣播路由表的形式多種多樣。對於中國社會而言,就是相互送禮,通過定期(一年一次)的相互送禮來確認自己和對方的關係,來確保自己和集體之間的紐帶沒有中斷。而對於日本社會而言,就是欺凌,通過在班級中選定一個最安全(看起來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成為集體一員)的欺凌對象,號召集體成員不斷欺凌這個同學來確認自己和集體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在這種社會關係中,班級中必須不斷選出一個受欺凌的個體,犧牲她來維持班級集體的關係紐帶。而在中國的班級中,這個紐帶通過老師組建班級之間的對抗來完成(你看看隔壁班的學習成績!有沒有信心打敗他們?這樣的)。個人認為這個差別在於中國是老師的終秧即拳,而日本的社會是一種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平衡所致。

也就是說,為了維持集體關係的路由表廣播,必須找到一個安全的小眾進行欺壓。對於日本班級來講往往是一個具有特異性質的個體(比如,外國人,歸國子女,犯罪者父母,胖子等等,屬性本身並不重要),對於中國班級上面說過了就是班級集體主義,而對於中國的成年人們,大家會將仇恨轉移到對走家人的仇恨身上。當MtF這樣一個看起來絕對安全的小眾群體出現,就正好成為一個異常合適的沙包來給大多數人廣播路由表用。

回到熒惑小姐姐提到的問題。中國的欺凌和日本的欺凌的目的有本質區別。日本的欺凌是為了維持集體關係穩定,而中國的欺凌在於發泄情緒,需要發泄情緒的原因是我們長期受到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的全方位壓榨,欺壓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是維持自己身心健康唯一的發泄口。當然也有不發泄就可以解決的方案,比如去信佛或者信基督教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手段。

集體主義因生產力的發展而自然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真理的相互碰撞

集體主義是一種抱團取暖的行為,而之所以有抱團取暖的必要,是因為個體沒有足夠的能量維持生存必要的體溫。繼續用路由表廣播的例子來講,如果每一個設備都有能力和全世界所有設備直接通訊,它就不再需要不斷向鄰居廣播路由表。也就是說,集體之所以要存在,是為了最大化有能力作為集體抱團取暖的成員的生存可能。而為了維持這個集體的穩定,就會不斷出現上面說的欺壓安全的少數群體的現象。

各位之所以不再認同集體主義,是因為逐漸發現集體帶來的危害遠勝過好處。竊以為這來源於個體的生存能力、價值創造能力都大幅提升所致。父母催我們送禮、過年發簡訊,是害怕我們喪失來自集體的後援力量從而失去生存的立場;但我們身處一個常年漂泊、活在網上的環境中時,對集體的定義、對集體的認同感、和集體的紐帶方式都發生了質的變化。我們不再以由地域上的距離所決定的集體為集體,而是以思維的相似度作為集體的紐帶。

過去,家族是我們最可靠的生存危機緩衝器,現在卻成了我們最大的生存危機。斷掉和集體的聯繫、斷掉和父母的聯繫反而會給我們巨大的安全感,給我們自由發展的空間,也有無數MtF小姐姐們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早早出國,利用跨國難度和智力優勢來為自己和父母之間製造距離。當集體、家庭本身成為我們最大的生存危機,對集體主義的仇恨便是合情合理、理所應當。不管怎麼說,在葯圈混這麼久見到的父母逼死孩子的慘劇太多了。我的葯娘女友前幾天剛剛上吊了,幸虧繩子斷了。她表示上吊疼得承受不了,再也不想嘗試了,根本不像日本zs指南說的那樣舒服還能gc!

在熒惑小姐姐的文章中,探討了到底是個體利用集體還是個體洗腦集體的問題。竊以為兩者都不是,個體對集體的「利用」,是思維碰撞和融合的過程;集體的「表面張力」,是「真理」和「謬誤」排斥的現象。

先有真理,後有謬誤,階級決定思維,屁股決定腦袋

真理靠親自觀察、多多參照

做真理的觀察者,不做集體的盲從者、冗餘思考者、邏輯推理者

之前講過,知識不是一種可以使用文字去精確傳達的東西。我的圈子裡也會有讀者犯文字邏輯推理的錯誤。對於對真理的探究,中間隔的層數越少,知識的傳達也就越精確。

新進我圈子的人總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拋出某一個儀式感,然後問我「這樣做對不對,對我就放心照做了」。確實,圈子裡的各位會將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全都拋給我解答,但我從來不忘引領大家把握自己判斷和生活的主體性。類似的一個行為,根據軸心的不同,會是截然相反的兩種結果。這個關鍵的不同點在於,主宰自己的到底是自己的判斷,還是大V的判斷

在我的圈子中,我到底是什麼立場?會有一部分人將我當成主宰,而一部分人將我作為參照。前者,是將自己生活的決定權丟給了我;後者,是發現我可以替大家開路,所以才選擇跟隨我。如果將我的圈子視作一個集體,這裡就出現了兩種集體的差異:被動形成的集體,和自然聚集的集體兩種。前者剝奪人的主體性,而後者的主體性牢牢把握在個人手中。在這裡我下兩個定義,將前者定義為「被動集體」,後者定義為「自然集體」。

竊以為,被動集體才具有必須定期廣播路由表的特性,而自然集體以真理觀察路徑為核心,成員處於自然加入和脫退的動態之中。因此,被動集體的界面是鮮明的,而自然集體的界限是模糊的。

再明確點說,被動集體就是傳統大家所反感的集體形式,是地域上的距離所形成的群落(小區、鄰居)、被強制形成的人員劃分(工作部門,宿舍舍友,班級同學)、被血緣關係綁住的親屬關係(父母親戚)。在互聯網不發大的時代,被動集體是唯一的集體形式,而我們的集體文化就坐落在被動集體的基礎之上。

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我們主要植根於自然集體形式之中,但出於對這兩種集體的認知混亂,可能會出現對不斷逃離、更換被動集體上癮的現象。

這兩天大家對「葯娘」這個標籤的反感情緒似乎日益高漲,越來越多的人卸去「葯娘」這個標籤,而專註於「跨性別女性」這樣的新標籤之中,並且有一些小姐姐對這兩種標籤的內涵和外延進行了探討。竊以為,從「葯娘」換到「跨性別女性」,就是一次被動集體逃離、更換的過程,其本質和換工作、換城市、回老家、出國又回國等「逃離」行為,本質並沒有什麼區別。

因為,這依然是一次被動集體切換的行為。

回顧剛才我剛下的定義,被動集體代表由於某種被動屬性所劃分而成的集體,它具有明確的邊界,具有排他性,需要不斷廣播路由表來確認彼此之間的聯繫。而葯圈完美符合以上所有定義。因此本質上來講,我們從傳統的性別牢籠中跳出來跳進葯娘這個標籤上,是從一個牢籠跳到了另一個牢籠,其本質並未發生任何改變。(註:我是個下定義狂魔,需要什麼概念就發明什麼概念,如果類似的概念已經有什麼社科工作者發明過了請告訴我)

在葯乎這個地方我明顯並沒有混進葯圈,因為我從來不回應路由表的廣播消息,而且很多(我的)圈子成員在進來後都被我教唆了刷知乎的危害然後卸載了知乎所以看起來我一直都在這裡自言自語。我在很久之前曾經發表過一點「性別論」的內容,其中提到人具有很多標籤,而在現代社會(劃重點!),性別標籤並沒有任何價值。而性別論自始至終都在強調的核心,是「去除標籤(包括跨性別/順性別男女這個標籤)」而不是「切換標籤」(劃重點!)。也就是說,由「葯娘」這一標籤發展而來的圈子,就是一種虛無的被動集體形式,本質上是一種逃避行為。

從葯圈到刷知乎的高中生——不斷切換被動集體所帶來的焦慮感

我的文章中頻繁提及葯娘只是因為我對這些接觸得多,舉例好舉。接下來就來開始探討更加普通的情況——刷知乎的高中生問題。

高中生刷知乎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他們的特點在於不斷在知乎上搜索「學習方法」,然後一個一個試下去(當然我不能否定我的一大部分粉絲都是這麼來的……我的立場就像在YouTube上討論刷YouTube危害的YouTuber一樣尷尬)。這裡高中生就出現了三個問題:1是放棄了自己生活的主體性(將決策交給大V的說辭),2是放棄了自己作為知識的直接觀察者(將自己的學習法交給大V設計的儀式感流程),3是陷入了不斷更換圈子的怪圈。

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因為就像簡淺剛才發文說的,在知乎這種地方更適合發垃圾(我擅自進行了解讀),因此大家怎麼刷學習文大都只能刷到交錢的垃圾。記得之前某個心理學大V介紹過情侶控制的「煤油燈效應」,就是說通過不斷否定伴侶來讓伴侶對自己的判斷產生懷疑(雖然我很懷疑這真的可行嗎???)。煤油燈效應的要點在於伴侶沒有任何朋友,也不接觸外界。換言之,其信息來源是封死的。

當知乎上大多都是儀式感垃圾,對於刷知乎的高中生而言,也面臨著這樣信息源封死的問題。久而久之,高中生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感覺。

為什麼要懷疑自己的感覺?因為,高中生,不是,傻子!

誰都能看出來那些是垃圾。但就像我們身處的被動集體一樣,周圍全是SB會讓我們懷疑自身智力,在我看來這就是所謂的「煤油燈效應」,高中是個產生煤油燈效應的絕佳環境。但個體的智力並沒有那麼輕易就被磨滅,煤油燈效應本身是反人類的,它的生效需要不斷的努力,而它的崩潰只需要一絲外界的新鮮空氣。

與其對抗,不如順應。

說了這麼多理論鋪墊,如何將自己生活的主體性拿回來,如何做回知識的直接觀察者,如何擺脫無窮無盡的刷知乎/抖音地獄?

靠,

違和感正念法

WARNING:本方法並非儀式感,請喜歡儀式感的吃瓜群眾退散

————————————————————————————————

首先:何為異化?

如何解釋馬克思的「勞動的異化」? - 米哈伊的回答 - 知乎

如何解釋馬克思的「勞動的異化」?+-+知乎

如何解釋馬克思的「勞動的異化」? - 不江北的回答 - 知乎

如何解釋馬克思的「勞動的異化」?+-+知乎

如何解釋馬克思的「勞動的異化」? - Creamy絡的回答 - 知乎

如何解釋馬克思的「勞動的異化」?+-+知乎

如何解釋馬克思的「勞動的異化」? - 任我行的回答 - 知乎

如何解釋馬克思的「勞動的異化」?+-+知乎

(八)異化論

(十二)共產主義

那麼,何為異化?我覺得上面的這些文章已經講得很清楚,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將焦點放到學習上來,對於學習和考試關係中出現的「異化」,即原來作為知識衡量手段的考試反客為主,將本來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習者奴役的過程,其將本來從「學習」中誕生的「考試」分離、獨立,將勞動(學習)過程和衡量勞動所產生的價值兩者的關係斬斷,將本來以直接佔有勞動成果為目的的勞動行為轉化為獲取衡量勞動財富(貨幣,即考試成績)的行為,其將學習和學習的回報割裂開,讓人們成為學習這一勞動過程本身的奴隸,成為貨幣(考試成績)的奴隸。

也就是說,本來作為軸心的勞動->獲得勞動成果的過程,在勞動成果被貨幣化(考試成績規則的制定)、被資本家(老師)佔有之後,這個正反饋循環被打破、割裂成互不相關的兩個部分:學習行為和考試成績回報。學生用學習行為換取考試成績回報這個貨幣,來進一步換取在學校的金錢、地位、自由等財富積累。那麼,這裡就出現了一個軸心轉換問題:我們是將軸心放到學習行為上,還是放到成績上,還是混亂狀態,缺乏軸心,還是推翻資本主義?

竊以為,想要學習好,就要放對軸心位置。我們做事都有一個軸心存在(如果不存在,那就是混亂狀態),軸心的不同決定我們做出不同的決策。

在這裡我基於軸心理論提出軸心錯位和能量泄露之間的關係。見圖。

這個專欄的讀者大概要看吐這個圖了

對於學習而言,正確的軸心/非異化狀態下,我們為獲取知識、感受知識的美,進而改變世界而學習。我們直接享有自己的勞動果實,然後選擇自己用或者拿去交換(比如說去獲得父母/老師的肯定)。而在錯誤的軸心/異化狀態下,我們為貨幣貢獻勞力,即為了獲得父母/老師的肯定去進行學習勞動,這讓我們喪失動力的同時,造成大量的能量泄露。因為軸心不對,邏輯/判斷會出現偏差。

注意這是泛用理論,我只不過拿高考學習舉了個例子。

那麼,當我們在錯誤軸心下嘗試逼近想要的結果,就會出現兩個現象。

1,是能量泄露,即圖中最右側的部分。

2,是知識債,即圖中最左側的部分。

能量泄露讓我們事倍功半地學習,而知識債讓我們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真正領會自己在學的東西。這兩者的效果疊加讓我們陷入低效學習的死循環。

在軸心錯位情況下,我們會產生違和感。而觀察自己生活中所有行為的違和感,就是我所發明的「違和感正念法」。即,違和感的覺知與消除。

首先,違和感誕生於後台,也就是說它是一種非理智的思維工具,而人腦本身也是非理智的思維機器,因此用情感反應解決基於感性認知的虛構世界,是最合適的最省力的。

違和感的覺知,包含了錄入和自我察覺的過程,包括處理自我、處理環境、處理外界的過程。對於學習來講,我們將具有違和感的理論模型轉化為沒有違和感的自然模型(而這包括了尋找沒有違和感的「自然教程」的過程);對於整理收納來講,我們丟棄具有違和感的,用我過去的表達方式是「意圖不一致」的物品,留下、購入反應我們主觀意圖的物品(反對「近藤麻理惠的心動整理法」,因為明顯軸心不對);對於管理自我,我們體察具有違和感的情感、感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過去的我,曾經停留在「暴露問題」的認識上面。但在暴露問題多了之後,就發現一個問題:這種暴露手法是來自外界的,我告訴大家要「這樣那樣」暴露問題,但這隻能涵蓋一小部分常見問題(比如睡眠 吃飯)。那麼如何解決一切問題?

我想,是依賴違和感的。我們都懶,都想動動手指改變世界。違背這個天性的,要求我們不做我自己的,比如「跳出舒適區」這樣的營銷儀式感,會給人帶來「改變」的錯覺。而這裡就潛藏著巨大的違和感,這個違和感,來源於自己天性和自己需求的矛盾。

通過這樣的違和感,我們得以重新審視這一問題。也就是說,跳出舒適區肯定是錯誤的。接下來我們就得以發現「跳出舒適區」=「交智商稅」這樣的關係,從而避免上當受騙。

一個人如何超脫、自在?靠的就是消除違和感,或者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過程。也就是說這是個簡單粗暴的問題:想要超脫、自在,那隻要把不自在的都找出來消滅掉就行了。自我管理、跳出舒適區等說法,都有用儀式感麻痹慾望的嫌疑。

本來,慾望是我們的夥伴,是我們違和感思維利器的食糧。沒有慾望就沒有違和,沒有利己就沒有成長。根據我的理論,那麼想要「究竟涅槃」,就得「聲色犬馬」才行。暴露/增幅問題,識別問題,熟悉問題,消除問題。

而在利用違和感把握住軸心之後,就打好了精神地基,即在精神層面上的斷舍離,即軸心理論。想要進入冥想的狀態,我們必須首先做到一點,即我們的行為和我們的意圖的完全一致。

從我的第一篇學習文就被我發明的概念,「意圖的一致」。大家最開始最迷惑的一點,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我相信大家現在都已經充分理解了它的含義。不一致就會內耗,不一致就會軸心錯位,不一致自己就會和自己的環境對抗,不一致就會能量泄露。

怎樣才是完全一致?那就是,將軸心放到自己身上,放到自己的意圖上面。

沉下心來,思考一件事情。現在坐在家裡,環繞著我的每一樣物品,代表我的意志嗎?它是我心的外放嗎?它現在所處的樣子、所處的位置,是我心中的理想狀態嗎?我會感受到違和感嗎?

有違和感的(不一致的),我們全部扔掉。這叫物品層面上的斷舍離。

在徹底完成自己環境的斷舍離後,接下來開始盤問自己的所有行為。

我現在拿起了手機打開知乎,是因為軸心是我嗎?是因為我此時此刻,需要獲得某種知識嗎?恐怕不是吧。我們拿起手機,是因為手機的存在感佔據了我們的心靈,是因為知乎在誘惑我們刷它。

這就是軸心錯位。我上面雖然用學習舉了例子,但實際上是個非常泛化的概念。我們現在拿起手機打開知乎,軸心不在我們身上,而是在手機身上、在知乎身上。此時此刻,我們就喪失了自己生活的主動權,我們的行為和我們的意圖不一致。

在我看來,這才是更加正確的「正念」,帶著這種軸心思想去審視我們當下的每一個行為,並不需要記錄,只需要反思。拿起知乎我們知道我們就喪失了生活的主動權,我們會因為軸心錯位開始能量泄露。那麼立刻放下手機。

當我們開始用軸心思維去審視我們的每一樣行為,我們就很快會進入一種狀態,無所事事的狀態。因為我們開始對一切和我們意圖不一致的行為心生厭惡,我們開始自發地抵觸無所事事就刷知乎的行為,此時此刻我們的心因為沒有外物佔據,就變得安靜下來。

安靜下來,我們就會坐下來,坐著不動,因為沒事情干。

坐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開始有雜念,而對於雜念,我們同樣可以開始盤問自己的心靈。

對於我們的每一種心理,真的是我們自發需要的嗎?我現在很焦慮,我想學習,我真的想學習嗎?不,有違和感。我並不想學習,但有人逼我學習,結果洗腦洗多了讓我自己不學習就會不安。

對於每一個念頭,問自己,問軸心是不是自己,問意圖是不是自己的意圖。這樣問下來,我們就放棄了一切不屬於我們自己的念頭。

最後,坐在那裡,我們就安靜下來,沒什麼可想的事情。

坐在那裡很舒服,什麼煩惱都沒有很輕鬆。

在我看來,這樣才打好了真正開始冥想的基礎。只有先放棄雜念,才能進入冥想。

後記:關於嫉妒情緒

在我看來,嫉妒是一種正面的情緒,它的發生條件是一個人無理由地獲得大量有利於生存的資源,而集體的其餘成員對此表現出強烈不滿甚至誘發攻擊傾向,在我看來對集體的公平正義、激勵上進是有幫助的。竊以為,這有助於逼迫幸運兒共享其無理由獲得的資源而不是獨吞,有助於社會資源的豐富和創造。

不過這和正文無關,就是針對最近葯圈的某些事件就事論事地評論一下。


推薦閱讀:

盲派學習資料5
(318)風水實戰學習記錄四
大學學習馬原毛概的意義是什麼?
勵志座右銘 學習座右銘 經典座右銘大全
捕捉SAT作文素材---你要像美國狗仔一樣敏銳

TAG:自由 | 正念 | 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