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後感
摘錄:
1.他同特蕾莎已經生活了七個春秋,此刻他才發現,對這些歲月的回憶遠比他們在一起生活時更加美好。
他跟特蕾莎捆在一起生活了七年,七年里,他每走一步,她都在盯著。彷彿她在他的腳踝上套了鐵球。現在,他的腳步突然間變得輕盈了許多。他幾乎都要飛起來了。此時此刻,他置身於巴門尼德的神奇空間:他在品嘗著溫馨的生命之輕。
2.他是否想給住在日內瓦的薩比娜打電話?是否想跟近幾個月在蘇黎世結識的某個女人聯繫?不,他絲毫沒有這份慾望。一旦他同別的女人在一起,他非常清楚,對特蕾莎的懷念會給他造成無法承受的痛苦。
3.星期六和星期日,他感到的溫馨的生命之輕從未來的深處向他飄來。星期一,他卻感到從未曾有過的沉重。重得連俄國人的千萬噸坦克也微不足道。沒有比同情心更重的了。哪怕我們自身的痛苦,也比不上別人一起感受到額痛苦沉重。為了別人,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痛苦會隨著想像而加劇,在千百次的回蕩反射中越來越深重。
4.人生的悲劇總可以用沉重來比喻。人常說重擔落在我們的肩上。我們背負著這個重擔,承受得起或是承受不起。我們與之反抗,不是輸就是贏。可說到底,薩比娜身上發生過什麼事?什麼也沒發生。她離開了一個男人,因為她想離開他。在那之後,他有沒有再追她?有沒有試圖報復?沒有。她的悲劇不是因為重,而是在於輕。壓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5.看來,大腦中有一個專門的區域,我們可稱之為詩化記憶。它記錄的是我們的陶醉,令我們感動,賦予我們的生活美好的一切。自從托馬斯認識特蕾莎之後,沒有任何女人能夠在他頭腦的這個區域留下印記,哪怕只是最短暫的印記。
讀後感
這本書描述了一九六八年蘇俄入侵捷克時期,民主改革的氣息演變成專橫壓榨之風潮,剖示隱密的無情,探討愛的真諦,涵蓋了男女之愛、朋友之愛、祖國之愛.
在任何慾望之下,每個人對於各類型的愛皆有自由抉擇的權利,自應負起誠懇執著的義務.
人生責任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卻也是最真切實在的,解脫了負擔,人變得比大陸還年輕,似真而非,一切將變得毫無意義.
人生是要有一種信念的,不能被交給機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種媚俗.
本書對我的啟示,感覺最近讀的很多書,了解的很多人,都在向我揭示,碌碌無為不如對自己下狠心,讓生活充實有意義不留遺憾。
就像本書中,特蕾莎離開托馬斯之後,托馬斯有一段很短的時間內都感覺身輕如燕,沒有煩惱沒有負擔。然而這並不能持續多久,托馬斯馬上就開始思念特蕾莎無法忘懷。
是的,這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生命的意義在於沉重的責任等。我們若拋去一切,或許得到幾許歡愉,然人會變得空洞,似虛空存在,毫無意義。
唯有牢靠的經濟基礎才能負擔起生命之沉重。有多大的野心就有多大的舞台,在自己的舞台上創造夢想的價值。一切都不會晚。
其次,書中的主線,托馬斯與特蕾莎的愛情。作為一個旁觀者,他們的愛情很美好,托馬斯的濫情正襯托出對特蕾莎的真愛。特蕾莎的忍受也襯出其對托馬斯的真愛。
愛情是一個美好的過程,相守相愛。
推薦閱讀:
TAG:米蘭·昆德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