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元代畫家趙麟罕見珍品《洗馬圖》

元 趙麟 洗馬圖 立軸 水墨紙本 中貿聖佳2005春拍成交價935萬元

【作品鑒賞】

元代是中國文人畫發展的轉折時期,這一時期畫壇代表人物趙孟俯提出的「書畫同源」的理論,為文人的繪畫創作開闢了新的天地。趙孟俯在中國美術史上,不僅是書畫理論和書畫創作方面的一代宗師,更以其家風延傳三代,旁及親朋,影響深遠而成為藝林上的奇觀。特別是其書風、畫風為其子侄甥孫輩廣為承襲,卓然而成一家族畫風,從者尤眾。以趙孟俯為代表的趙氏一門書畫成就,在當時就已得到社會公認。《元史本傳》記載云:「孟俯妻管氏、子雍,並以書畫知名。仁宗取孟俯及管氏與雍所書,裝為一帙,識之曰:『使後世知我朝有一家善書者。』」這是對趙氏書畫風格在當時社會居於主流地位的一種肯定。作為元代這一主流畫風的繼承者之一,趙孟俯之孫趙麟在人馬題材的創作上,深得家學之精髓,成就顯著,頗為後世稱道。一、趙麟的身世及藝術評價趙麟字彥征,趙孟俯之孫,趙雍次子。關於趙麟的生平,元、明以來的文獻中記載很少,僅在趙雍的一些記載後面提到他是「雍之次子」,以國子生登第,曾為江浙行省檢校、莒州知州等職,當屬元朝層次較低的官員。元末趙麟及其家族為避戰亂,隱居在江、浙地區,入明亦不仕。他的生卒年文獻沒有記載,大致生活在元末明初。其生年,可根據其父趙雍的年歲推算。趙雍大致生活在1290—1360之間,趙麟為雍之次子;又據其在《三世人馬圖》卷上所題,至正己亥(1359)他已做到「承事郎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檢校官」,說明此時趙麟應入仕為官,年齡應在三、四十歲以上,因此其生年當不晚於1320年左右。其卒年,也只能根據後人在他畫作上的題跋做一大致推斷。《鐵網珊瑚》所記吳恆跋趙麟畫卷之詩云:「遠遊今不歸,空庭散歸鳥。猗蘭豈不佳,晚節諒難保。國香一零落,天涯遍芳草。披圖想遺躅,悲風響林杪。」從詩句中所流露出吳恆對趙麟的思念感懷之情,可以推想此時趙麟已經是作古之人,而此跋書於「洪武十有一年春正月上浣」,因此趙麟卒年當不應晚於洪武十一年(1378)。此外,倪瓚在趙麟畫的題詩中云:「文敏公孫清且賢,陶泓楮穎過年年。子由命也成葅醢,坐對鷗波一惘然。」也是對趙麟晚景生活的描述。詩中所云「陶泓楮穎」出自唐代韓愈對文房四寶人格化的稱謂,毛穎指筆,陳玄指墨,陶泓指硯,褚先生相紙,此處指趙麟晚年以書畫創作相伴。「子由命也成葅醢」一句,很值得玩味。子由乃蘇轍之字,蘇轍是蘇軾之弟,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據《宋史·蘇轍傳》記載,嘉佑元年,蘇轍與父、兄同至汴京,頗得當時文壇盟主歐陽修的賞識,次年與蘇軾同榜考取進士,名動京師。蘇轍踏上仕途後,在對待王安石新政等事當中,表現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後來因其兄「烏台詩案」的牽累和忤逆元豐諸臣等而屢遭貶謫,晚年在貶官處許州(今河南許昌)築室定居,自號潁濱遺老。「不復與人相見。終日默坐,如是者幾十年。」「葅醢」乃古之喪禮、祭禮常設之食物,《禮記·檀弓》有孔子哭子路之死而不忍食醢的記載。故倪瓚此語是借蘇轍而喻趙麟晚年的孤獨而逝的境況,並由此發出「坐對鷗波一惘然」的感嘆。按倪瓚卒於1374年,而此詩又作於趙麟死後,則趙麟的卒年更應提前到1374年之前。關於趙麟的藝術評價,後人記載亦少。據《書史會要》和《畫史會要》記載,言其學畫較其兄(趙鳳)勤,成就也較其兄大。趙麟善畫人馬、山水,其構圖、技法、筆墨等方面深得家傳,書法亦承襲趙字風骨,可謂書畫均能造其祖、其父之域,後世對其作品的評價也多集中在這方面。如趙麟《山水畫》軸,吳恆題云:「松老苔滋鶴徑,溪虛石隱漁舟。苕水千尋清遠,玉堂三世風流。」又如《趙氏三世人馬圖》卷,沈大年跋云:「吳興趙公文章政事見重前代,又以其餘力適情於翰墨之內,故字畫之工點染之神妙天下,而子孫亦克承其志焉。」從上述題詠中可以看出,趙麟在繼承家學傳統方面,是深受其父趙雍、其祖趙孟俯的影響,而從其書畫作品的筆墨特徵及創作題材來看,趙麟更多的是直接承襲趙雍的藝術風格。二、趙氏一門人馬畫的創作背景及淵源趙氏一門偏愛人馬題材的繪畫,在趙孟俯的傳世繪畫作品中,以人物與鞍馬為題材的比重最大,見於著錄者有百件之多。趙雍也有很多這一類的作品傳世,趙麟更是以人馬畫作為創作的主要內容。文人偏愛畫馬,是有著深刻的社會、文化背景。馬是最早被人類馴服的動物之一,並且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在古代中國,甲骨文中已有用馬祭祀,《周禮》中有專門管理馬的官員,並把馬按大小進行分類;馬在戰爭、打獵、交通等方面是當時主要載運工具。由於馬在古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加之其性溫順而吃苦耐勞,因此被賦予了很多人文的含義,日行千里的良馬,用來比喻難得之人才。而神采駿逸的馬,也是歷代各種藝術表現的主題,從漢代畫像磚上的騎社圖案到唐代的雕刻名作「昭陵六駿」;從漢代「馬踏飛燕」的銅像到唐代「舞馬銜杯紋銀壺」;從唐代韓干所畫《照夜白圖》卷到宋代李公麟《臨韋偃牧放圖》卷。馬被賦予了神性的一面,帶有圖騰崇拜之性質。杜甫曾有詠神馬云:「頭上銳耳批秋竹,腳下高蹄削寒玉。始知神龍別有種,不比俗馬空多肉。」元代的統治者是以游牧為生的蒙古族,在其統一戰爭中,馬發揮了極重要的作用,故頗受上層統治者的喜愛,以馬為題材的繪畫作品也非常受歡迎。作為前朝皇族遺民的趙孟俯仕侍元代皇帝,必然要在繪畫創作上迎合這一趣向,加之趙孟俯本人從小喜歡畫馬,因此為後人留下很多這一題材的佳作。中國古代以馬入畫的作品出現很早,唐代是馬畫題材創作的開端,湧現了很多畫馬大家,如曹霸及其弟子陳閎和韓乾此外還有韋偃,曹霸乃玄宗時的左武衛將軍,年輕時作畫就已成名,是唐代馬畫題材的開山。其畫馬,取馬於真形,且喜畫瘦馬,杜甫稱其馬「鋒棱瘦骨成」;因馬有原形,形似成自然;以形似為基礎,又得馬之「骨相」,故其畫出神入化。陳閎的畫已不存世,有記載其畫「貌之於前」、「筆力滋潤,風采英奇」;而韓乾善畫肥馬,又多有誇張,背師道而獨行之,為社會廣知。社會下層畫家韋偃,喜歡畫群馬,其畫極富野情野趣,用筆蒼老穩健,為後人廣為傳誦。宋代畫馬出現了以李公麟為代表的新技法、新風格。李公麟是宋代宮廷畫馬大師,更是文人畫馬的開創者,他注重對馬的寫生,更用白描法畫馬,可謂形神兼具,代表作有《五馬圖》。趙孟俯所繪人物馬匹,遠師曹霸、韓干,近學李公麟;同時又強調參法自然,刻意求實,在筆墨上沒有絲毫懈怠之處;此外更將人文色彩蘊涵其中,注重對人、馬之神態的把握和刻畫,從而形成自己獨具匠心的表現風格。趙雍、趙麟不僅繼承了趙孟俯人物、鞍馬的繪畫技法;更領會了其中的人文內涵,使得他們的這類作品不僅得趙孟俯之形似,更傳其神似。三、趙麟《浴馬圖》的藝術成就趙麟傳世畫作很少,確知真跡的僅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相馬圖》軸,以及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趙孟俯、趙雍、趙麟三世為謝伯理作人馬圖》合卷。書法作品更為罕見,僅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行書衡堂帖》冊頁一開,以及散見於趙孟俯等家族成員書畫作品中的一些題跋和觀款,如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趙孟俯《人騎圖》,後有趙麟至正廿六年觀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趙肅《書母衛宜人墓誌》,後有趙麟跋,清代學者彭元瑞據此考證趙孟俯的款子是後添的。上述這些作品均著錄於乾隆時期的《石渠寶笈》,為清宮舊物。此外,還有一些趙麟的作品,見於海外的收藏機構,如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的《番騎圖》卷、藏於日本的《撫閻立本賺蘭亭圖》卷、藏於美國耶魯大學美術館的《三世人馬圖》以及私人收藏的《著色山水圖》軸等,因未見原跡或清晰出版物,故無從比較研究。但從其繪畫內容及題跋的文字看,均有可疑之處,恐為後人所偽。趙麟的作品在皇家收藏當中尚為鳳毛麟角,在民間則更難以覓得,此件《洗馬圖》軸當屬僅見。據款署,此畫作於「至正廿又五年秋暮」,即1365年。畫中一奚官於青山溪水間,為一匹剛沐浴後的白馬梳理馬尾。山石皴染結合,有趙孟俯《重江疊嶂圖》的筆意;遠樹取法趙雍《松溪釣艇圖》;近處栓馬的大樹,用筆凝練,與其所畫《相馬圖》接近。此畫山水背景,以淡雅的設色來烘托寧靜悠閑的氛圍;畫中奚官神態安詳,馬亦溫順,採用白描的形式,線條勻凈文雅,不激不勵。整幅作品追求色調的華美、景物的和諧一體;技法上注重描法與形象、質感的統一。這件作品反映了作者在元末亂世之時避居世外,獨自享受著隱逸恬靜生活的心態。人物、馬匹是此幅畫作的靈魂所在,趙麟自題「學龍眠白描法」,亦承襲了家風。用筆簡練,線條纖細而遒勁,不做色彩渲染而體積感、質感頗強。以李公麟白描手法表現人物和馬匹,是趙氏家族繪製這類題材經常採用的,趙孟俯、趙雍都曾有類似這樣的作品。趙麟在這幅畫中,既吸收了前輩的繪畫技法,又融入了個人的情感,對馬的容貌、奚官的舉止刻畫得十分傳神,體現了畫家細膩的觀察力、高超的表現技巧和深厚的人文修養。畫上題詩云:「苜蓿花開霜葉濃。竹批兩耳氣何雄。承平閑卻金絲絡。留作觀風御史聽。」詩中所言,亦隱含著作者在擺脫塵世困擾之後,享受著無拘無束的生活所帶來的悠閑和安逸。詩句中流露出的心情與畫面所呈現的意境頗為協調一致,題詩的書法瀟洒而不失端莊,沉穩又不覺拘謹,也與畫面交相輝映,是一件難得的詩、書、畫具佳的藝術珍品。(王亦旻)

推薦閱讀:

畫家劉會萍 搖曳英姿盪碧空 錚錚鐵骨傲蒼穹
身外求身,夢中索夢,吳鎮漁隱作品欣賞
「寫意中國畫家聯盟」迎新春·人物誌——盧加德山水展
十年前一群畫家的「緊急集合」
中國當代畫家 穆雅清

TAG: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