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滿前行》名詞解釋整理
名詞解釋
《大圓滿前行廣釋》前4冊
索達吉堪布傳講
(發心師兄為大家整理的哦是不是很給力)
▼
1.上師瑜珈:「上師」是藏傳佛教對具有高德勝行、堪為世人軌範者之尊稱,也稱金剛上師。「瑜伽」(Yoga)意思是相應。通過修習於心境上與上師三寶相應,進則依止上師真實引導指示,次第修習,最終得以解脫。這裡非常強調「信心」,上師的加持力大小,端視我們能夠生起多少信心而定。把上師視為真佛,發願皈依上師三寶,通過祈禱上師,讓自己的心與上師融為一體,從而獲得上師的加持。這樣一種修法,就叫做「上師瑜珈」。
2、大圓滿龍欽寧提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
大圓滿:是藏傳佛教中至高無上的法。誰能通達輪涅所攝的萬法攝於自己心中,光明的心與空性的心無二無別,誰就證悟了大圓滿。
龍欽寧提:傳承歷史上,大圓滿的分類特別多,概括而言,有布瑪心滴、空行心滴、龍欽心滴。其中龍欽心滴, 是將布瑪木扎的《布瑪心滴》、蓮花生大士的《空性心滴》歸納起來的甚深竅訣。
前行:修任何一個法,無論是顯宗、密宗哪個教派,只要你想得成就,首先必須具備最初的前導,否則,不會 有趨入正行的資格。
引導文:就像去往某地需要嚮導一樣,我們要想修前行法門,則需依靠本論文字作指引。通過學習它的詞句和 內容,能明白很多以前不明白的道理,找到真正的解脫方向。
普賢上師:華智仁波切對自己的根本上師如來芽尊者有極大信心,認為上師與普賢王如來無二無別。
言教:此引導文是依如來芽尊者口傳教科言,不增不減記錄下來並彙集成文,是前行教言的一個備忘錄。
3、「三大傳承」,即是如來密意傳、持明表示傳、補特伽羅耳傳。
4、三根本 :上師,本尊,空行
5、三殊勝:加行發心殊勝——最初以菩提心攝持;正行無緣殊勝——中間善根不被違緣所損害;結行迴向殊勝——為令善根蒸蒸日上,以迴向來印持。
6、四種信心:清凈信、欲樂信、勝解信、不退轉信
7、法器之三過:耳不注如覆器之過、意不持如漏器之過、雜煩惱如毒器之過
8、六垢(六種垢染)
一、傲慢:傲氣十足,認為自己遠遠勝過了說法上師。
二、無正信:對上師、正法無有點滴信心,甚至懷有邪見。
三、不求法:不慕求正法,對聽聞佛法沒有意樂,聽不聽都無所謂。
四、外散:心思旁騖,散於色聲香味等外境中。
五、內收:五根門向內收斂,致使昏昏欲睡。
六、疲厭:因講法時間過長、身體疲勞等,而生起厭煩之心。
9、五不持
一、持文不持義;二、持義不持文;三、未領會而持;四、上下錯謬而持;五、顛倒而持。
▼▼
10、依止四想
首先要把自己當作病人,無始以來被業和煩惱束縛著相續,所以是病入膏肓的患者;把佛法當作妙藥,依此可治癒自己的疾病;把求法對境——善知識當作醫術高明的醫生;自己精進修持當作治病。
11、閑暇:
「暇」指閑暇。總的來說,沒有生於八無暇處,而有空閑修持正法,就叫做閑暇。
12、八無暇:
所謂的八無暇,如云:「地獄餓鬼及旁生,邊鄙地及長壽天, 邪見不遇佛出世,暗啞此等八無暇。」
13、所謂的喑啞,通常指不具備 「知言解義」這一人之法相的啞巴。但由於意根喑啞之人愚不可及,什麼道理都一無所知,無法領悟正法含義,所以也屬於無暇之處。 喑啞之人,自相續剛強難化, 聞法、講法、修法對他們來說,實在力所不及。
14、邊地:(分為佛法邊地和地界邊地)印度以外的地方是地界邊地,而四眾弟子不具足,或者即使具足但對其身心無有利益的地方,就叫佛法邊地
15、中土:(分為佛法中土和地界中土)
以金剛座為主的印度所有城市,被稱為地界中土。佛法中土是指佛陀教法、證法的所在地,
16、五種自圓滿:
所依圓滿:「所依」指的是身份。假設沒有獲得人身,就不能值遇佛法,如今得到暇滿人身,具足修法的順緣, 故而所依圓滿。
環境圓滿:若轉生於佛法不興盛的邊鄙地方,也就根本遇不到佛陀的教法、證法,無法明辨取捨之理,如今已 生在佛教興盛的中土,故而環境圓滿。
根德圓滿:倘若諸根殘缺不全,便會成為修法的障礙,如今無有此類過患,這就是根德圓滿。
意樂圓滿:如果業際顛倒,就會為非作歹、無惡不作,從而背離正法,如今已對善法生起信解,因此意樂圓滿。
信心圓滿:若於信心的對境——佛法生不起誠信,那內心也不能轉向佛法,而如今自心能夠轉入正法,所以信 心圓滿。
17、五種他圓滿:
如來出世(導師殊勝圓滿)、
佛已說法(佛教正法圓滿)、
佛法住世(時間圓滿)、
自入聖教(自之緣分圓滿)、
師已攝受(殊勝悲心圓滿),
這五種圓滿需要觀待他緣才能具足的,所以叫五種他圓滿。
18、明劫:明劫指佛出世,
暗劫:指佛不出世,
19、聖教空世:前一佛陀的聖教已經結束,後一佛陀的聖教尚未出現,這期間就稱為聖教空世
▼▼▼
20、普賢密意聖教:(果期、修期、教期、形象期)
因為普賢如來的報身雪海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手中持的寶瓶中有一棵菩提樹,樹有二十五層葉子,第十三層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剛好對準普賢如來幻化的毗盧遮那佛的心間。以此得名。
普賢密意聖教住世五千年。各個時期的特徵:
1)果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個五百年得阿羅漢果的最多;第二個五百年得不來果的最多;第三個五百年得預流果的最多。
2)修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個五百年修戒學的最多;第二個五百年修定學的最多;第三個五百年修慧學的最多。
3)教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個五百年學經藏的最多;第二個五百年學律藏的最多;第三個五百年學論藏的最多。
4)形象期:五百年。只有出家人的形象,沒有清凈戒律,也沒有實修者。甚至到了最後,這種形象也難以維持。因為眾生福報已盡,出家人剃頭時,刀沒辦法刮下頭髮;袈裟染色時,染料也無法把衣服染成紅黃色。
22、五濁惡世:時劫濁、眾生濁、壽命濁、見解濁、煩惱濁
23、真正的佛教徒:只有真正認識到生死輪迴皆無實義,六道猶如火宅、羅剎洲、劍葉林般可怕,為求自他解脫而趨入佛門,才能稱得上是真實的佛教徒或者入道者。
24、相似的佛教徒:(救怖之發心、善願之發心)
1)救怖之發心:如果進入佛門不是希求解脫,而是要麼為了避免今生的感情挫折、身患重疾、缺衣少食、災禍重重、走投無路;要麼是看了佛經論典之後,害怕來世墮入地獄、餓鬼、旁生,感受惡趣痛苦。一者擔心今生違緣,一者畏懼來世痛苦,如此只為了驅除怖畏、救護自己而皈依,並不是真正的皈依。縱然你已趨入佛門,在寺院或上師前辦了「皈依證」,法也只能稱為救怖之法,人也不可能真正趨入正道。
(2)善願之發心:如果單單為了今生的豐衣足食、升官發財、身體康泰、獲得名聲、生兒育女,或者僅僅追求來世的出身富貴、轉為天人等善趣樂果,那麼即便已皈入佛門,法也只能稱為善願之法,人也沒有真正趣入正道。
25、珍寶人身: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說:「自在聞思精華義,調己勸他行善法,修行山王極穩固,彼等仙人勝幢相,無論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寶之人身。」聞思佛法的精華教義,調伏自己的三門,勸勉別人行持善法,修行如山王般穩固——不是這兩天修個法,一離開上師和道友的監督,就像發瘋一樣完全變了,真正的修行人始終如一,十年前是這樣,二十年後依然不變,這才是具有珍寶人身。
26、普通人身:反之,倘若你對具足十八暇滿、遠離十六無暇還有缺憾,即便在世間法方面聰明伶俐、智勇雙全、地位顯赫、智慧超群、美名遠揚,但也稱不上是珍寶人身。世間有許多成功的國家領導、商業巨子,看似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可這種福報也許會讓他造很多業,反而成為墮入惡趣的前兆。古人言:「墮惡趣之前當人王。」所以,得這種人身並不稀有,充其量只能算是普通人身,或者稱為相似者、災禍者、無心者、空返者。
27、二勝六莊嚴:二聖,指釋迦光與功德光。
六莊嚴,分別為龍樹、聖天、無著和世親、陳那、法稱。
28、噶當四依:(心依於法,法依於貧,貧依於死,死依於乾涸之壑)
29、無常四際:(生際必死、積際必盡、合久必分、堆際必倒、高際必墮)
▼▼▼▼
30、輪迴:所謂的輪迴即是眾生以有漏的善業、不善業為因,在地獄、餓鬼、旁生、人類、阿修羅及天人等六道間連續不斷地投生流轉。
31、近邊地獄:指無間地獄周圍的地獄。而漢地有些經典中,將其譯為「游增地獄」, 意即地獄眾生從無間地獄或八熱地獄中出來以後,浪蕩到此,倍增苦惱。
本論中,它為分為:煻煨坑、屍糞泥、利刃原、劍葉林和鐵柱山地獄。
32、八熱地獄:復活地獄、黑繩地獄、眾合地獄、號叫地獄、大號叫地獄、燒熱地獄、極熱地獄、無間地獄。
33、八寒地獄:具皰地獄,皰裂地獄,緊牙地獄,阿啾啾地獄,矐矐婆地獄,裂如青蓮花地獄,裂如紅蓮花地獄,裂如大蓮花地獄。
34、血肉供養:就是以殺生,用動物的血肉來供養上師三寶,本尊,等等。往昔,藏地因受苯波教影響,確實有血肉供養的惡劣傳統。記得蓮花生大士來藏地時,國王赤松德贊問:「以血肉供養本尊、上師,這種現象是否如法?」蓮師以極為不滿的語氣說:「這隻會讓無邊眾生墮入金剛地獄,不得解脫。」並宣講了許許多多過失,比如今生以血肉供養,來世會變成惡鬼、厲鬼、凶神等等。
35:人類三大根本苦:
變苦:人們現在所擁有的片刻快樂,可謂瞬息萬變,轉眼就會變成痛苦。
苦苦:指前面的痛苦還未煙消雲散,後面的打擊又接踵而來,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行苦:指變化,只要是變動遷流的事物,即是一種痛苦。行苦雖然暫時沒有表現出來,但它始終以一種隱藏的方式存在著。
36、怨憎會苦:指所憎惡的人或事,欲其遠離,而反共聚。
37、愛別離苦:是指所親愛之人,以某種因緣互相離別,不得共處,由此產生極大苦楚。
38、求不得苦:是指世人慾望無有限度,因各自職業、地位、愛好、身份等不同,以致所求目標也各式各樣,若對自己所愛樂的事物,如財產、地位、美色等,求之而不能得,這種痛苦即為求不得苦。
39、不欲臨苦:在現實生活中,可以肯定地說,希望自己受苦受難的人,這個世界上一個也沒有。然而,即便不願意受苦,痛苦也會自然而然降臨,這就是不欲臨苦。
▼▼▼▼▼
40、看破世間:即看破今生和來世,對輪迴無有耽著.
41、捨棄今世:指對世間一切美好毫不希求,而並不是因受精神挫折,見到外境許多醜陋,進而開始厭棄世間。對於上至天界、下至地獄的眾多痛苦,我們一一思維之後,要發自內心放下今生的瑣事,覺得世間八法、名聞利養沒有多大意義,再怎麼做也不過是輪迴之因。
42、殺生:所謂的殺生,就是指針對某某人或某某旁生等對方,心中懷著想殺的動機而斷絕他們的命根。
43、不與取
1、權威不與取:像國王之類勢力強大的人,不是依靠合法稅收而是以非法暴力強取豪奪或者動用軍隊等武力明目張胆地掠奪,諸如此類的不與取叫做強權不與取或勢力不與取。
2、盜竊不與取:諸如盜賊一類的人趁著主人沒有看見而在暗地鬼鬼祟祟竊取飲食財物據為己有,這叫做盜竊不與取。
3、欺誑不與取:在經商貿易等過程中,為了欺騙對方而以 口說謊話、短斤少兩、非法秤斗等手段獲取對方的財物,這叫做欺誑不與取。
44、邪淫:是針對在家人所要禁止的性行為。
45、妄語
1、一般妄語:就是指懷有欺騙他人之心而說的一切自性妄語。
2、大妄語:由於相續中存有邪見,於是信口開河地說:行善沒有功德、作惡沒有罪過、清凈剎土沒有安樂、惡趣沒有痛苦、佛陀沒有功德……再也沒有比這更嚴重的彌天大謊了,因而這些被稱為大妄語。
3、上人法妄語:本來沒有得地而說得地了,沒有神通而說有神通等,凡是自己沒有功德說成有功德,這一切都屬於上人法妄語。
46、離間語:指挑撥他眾之間和睦關係的語言。
47、惡語:是指刺傷、擾亂他人心的語言。
48、綺語:從狹義來講,指吃喝玩樂等與佛法和解脫無關的語言;
廣義上來講:連妄語、離間語、惡語也都包括其中。
49、貪心:凡對別人的財物生起謀求之心,都是屬於貪心。
▼▼▼▼▼▼
50、害心:凡是對別人生起損惱的心理,都屬於害心。
51、無因果之見:《俱舍論》、《大乘阿毗達磨》中都講過,若認為行持善法沒有功德,造惡業沒有任何過患,前世後世不存在,三寶沒有功德,佛沒來過這個世界,上有天堂、下有地獄是謊言……這就稱為無有因果的邪見。
52、常見:認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遍入天是造世主,上帝、真主能創造一切……這些看法都叫常見。
53、斷見:是指認為一切諸法自然而生,前世後世、因果不虛、了脫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觀念。
54、異熟果:所謂「異熟果」,就是指不同的因最後成熟的一種果報。
55、等流果:指以異熟果的牽引在地獄、餓鬼、旁生中受苦之後,解脫出來獲得人身時所感受的報應。
56、感受等流果:是指前世造作過什麼業,今世會感受類似的果報。十不善業中的每一種,都有兩種感受等流果。
57、同行等流果:指今世與前世所造的業相同,前世你喜歡造什麼業,今生在行為上也是如此。
58、增上果:是指造業後成熟在外境上的報應。
59、士用果:所謂的士用果,《小乘阿毗達磨》和《大乘阿毗達磨》中都講了,「士」指士夫,「用」指功用,合在一起就是士夫使用工具造作的各類事情,如農夫耕耘而得莊稼,商人經營而獲利潤,工匠用技藝而成器物。同樣,一個人殺生的話,身口意因緣聚合之後,斷了眾生的命根,成熟了一個果報,這就像陶師做陶器一樣,需要一定的功用才能成就,故稱為「士用果」。
60、十善業:所謂的十善業,就是指實際行動中斷除十種不善業,奉行對治惡業的善法。
推薦閱讀:
※六爻初學者名字解釋大全,適合初學者解惑!|【 六爻研究 】-周易天地 - Powered ...
※命盤十二宮解釋
※男寶寶起名常用100字附解釋(4)
※十二宮解釋
※(十五)感覺、解釋及其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