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教授臨安牧羊記    浙江日報

南非專家悉心指導養殖戶十餘年

洋教授臨安牧羊記

本報記者 江帆 市委報道組 張偉星

  「時間差不多,該上線了。」一大早,位於臨安的正興牧業公司畜牧師羅學明,掐著表坐在桌子前,邊嘀咕邊打開電腦,登錄聊天軟體。

  最近,公司附近好幾家養殖場里的羊,出現了食欲不振的情況,羅學明著急得有些上火,打算通過電腦請教一位擁有「更強大腦」的南非老朋友——威廉·范尼卡。這位洋教授是世界波爾山羊聯合會前主席、南非比勒陀尼亞大學教授,著名的養羊育種專家。

  「我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總要麻煩范尼卡教授。」羅學明的電腦旁放著厚厚一疊資料,「我們臨安的羊之所以跟別的地方不一樣,就是因為有這位洋教授!」

  洋教授養羊,究竟有何高招?國外的先進養殖技術,如何在國內落地生根?跟著羅學明的腳步,我們走進臨安幾處養殖場,了解洋教授范尼卡在這裡的實踐與創新。

  山區來了洋教授

  羅學明就職的正興牧業公司,是浙江大學奶業科學研究所的試驗牧場,也是當地養殖戶所依賴的「智囊團」。2012年,他從中國農科院畜牧研究所研究生畢業後,就在這裡工作。臨安當地養羊戶談起羅學明,都會豎起大拇指:「這個研究生,厲害著呢!」

  可就是這樣一位人們交口稱讚的「厲害人物」,聊起范尼卡教授來,儼然是個鐵杆小粉絲。「臨安人的致富路上,有范尼卡教授的一份功勞!」羅學明介紹說,臨安地處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飼草資源豐富,有著得天獨厚的羊類養殖條件,但以往飼養的,多為體積小、生長性能低的本地山羊,當地相關部門一直想突破這個瓶頸。

  1999年,正興牧業公司從外地引進了一批優質、高產的肉羊波爾山羊種羊,成了臨安第一家「敢於吃螃蟹」的人。但因為技術、自然環境等方面的原因,波爾山羊育種推廣嚴重受挫。2005年,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臨安的養殖戶組團去波爾山羊的原產地南非參加技術培訓,從此,威廉·范尼卡教授就與臨安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不會英文,更不會法文,但在南非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們臨安的羊產業要振興,少不了范尼卡。」正興牧業公司的「當家人」葉樹生,回憶起當年在南非學習考察的經歷,依然津津樂道。對他而言,那一場「取經之旅」最大的收穫,就是結識了范尼卡教授。

  「臨安山好水好條件好,但養殖業效益一直上不去,缺的是什麼?是腦子!」葉樹生用手指敲了兩下桌子說,「走出去」請教洋專家,不如把洋專家「引進來」,以便能得到更多的指導。憑著這股勁頭,連26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的他,連比帶劃地硬是打動了范尼卡教授,並把他請到了臨安。

  也是從那時開始,范尼卡教授每年都會來臨安待一個星期,為當地牧民開展養羊技術培訓和指導,傳授國外最先進的育種和飼養技術。這位洋教授來到山區小城,吃住用都跟當地養殖戶一樣,並無特殊。儘管語言並不相通,跟當地養殖戶一起卷著褲管,在羊圈裡的實戰操作卻並無差異。這十餘年來,范尼卡共在臨安開過9場養殖技術培訓班,場場爆滿,受益養殖戶累計超過2000人次。

  在這位洋教授的悉心指導下,近些年南非優質羊種波爾山羊、杜泊綿羊,被逐步引入臨安,養羊業已成為當地山區農民增收的新亮點,躋身優勢農業八大產業之一,臨安也因此成為全省「波爾山羊育種和飼養技術示範推廣」縣市、全省優勢特色農業山羊重點建設產業帶。

  養羊門道真不少

  「洋教授長著藍眼睛,黃頭髮,鼻子直挺挺的。」「外國人的那套東西,搬到中國的羊身上能行嗎?」范尼卡的到來,讓當地養殖戶感到既新鮮又好奇。

  臨安太陽鎮養殖戶徐陳繼,至今還記得范尼卡教授第一次來他的養殖場時的情形:「他連茶都顧不上喝一口,進門就往羊圈裡鑽。」

  那時候,徐陳繼的羊圈還沒有經過改造,低矮的羊圈潮濕陰冷,地上鋪著雜亂的乾草,「我都不好意思,怕讓人笑話。」但范尼卡教授的眼裡似乎只看得見羊,穿著皮鞋就往羊旁邊湊,身上的毛線衫沾了髒東西也不在意,一門心思就給羊治病。洋教授利落的手腳,讓徐陳繼心裡的石頭落了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肯定懂門道。」一番會診之後,他對徐陳繼的羊存活率不高的癥結作出了判斷:營養不平衡。

  「我們世世代代都這麼餵羊,怎麼會營養不平衡?」一開始,徐陳繼並不認同洋教授的說法,「外國的羊養得嬌貴,這套東西用不到咱們本地羊身上。」在羅學明的翻譯和幫助下,范尼卡教授慢慢地道出了營養不平衡後造成的一系列病狀。「全部都說中了!可真神奇!」徐陳繼瞪大了眼睛,這才對這位洋教授心服口服起來。范尼卡繼續仔細詢問:平時都拿什麼餵養?母羊懷孕的時候,餵養的食物有變化嗎?小羊出生前三個月都喂什麼?這些問題,讓徐陳繼直流冷汗:「我們臨安人餵羊,就是普通的豆渣、秸稈,怎麼還有這麼多的門道!」

  也是從那時候,徐陳繼漸漸懂得,養羊有門道,要講究科學。在范尼卡教授的指導下,他懂得了根據羊群養殖的不同階段,適當調整飼料。「以前羊的死亡率基本達50%,現在除了病害,已經很少有死亡的了。」近十年的飼養經歷,存活率和產肉量的提高,讓徐陳繼對這位洋教授的科學經心悅誠服。

  說起洋教授對自己的影響,羅學明更是深有感觸。他坦言,自己畢業之前,對養羊業的了解大多來源於課本,等到後來真正接觸這一行才知道,根本不是一回事,唯有實踐才能獲得真知。而這也是他對范尼卡教授心服口服的最大原因——范尼卡不但是位教授,還是位養殖場主。

  「他自己就養了1000多隻杜泊綿羊,很多經驗都是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10多年的接觸中,羅學明跟著范尼卡學了不少東西,兩人也成了老朋友。

  千里情緣一羊牽

  臨安的養殖戶愛打趣說:這裡的羊是從南非「走進來」的,中國的羊則是從臨安「走出去」的。

  說這話時,臨安人帶著一份獨特的驕傲。如今,我國新疆、內蒙古、甘肅等地都有大量產自臨安的種羊,僅正興牧業公司一家,每年銷往全國各地的種羊就有七八千頭。

  臨安的羊又稱「熊貓羊」,這個名字的由來,也與范尼卡教授密切相關。來到臨安後,他利用當地竹子資源豐富的特點,對竹筍殼葉進行加工與開發,研製出富含植物蛋白的羊飼料。於是大家說,羊是吃竹子長大的,所以就叫「熊貓羊」。

  由於臨安的傳統養殖戶習慣於用單一的飼料來餵養羊,當地的羊歷來有缺硒的特點。2007年,范尼卡教授開發的新型飼料,不僅扭轉了這一缺陷,還使得曾經給當地環境造成負擔的竹筍殼葉發揮了再利用價值。新型飼料申請專利推出後,很快受到了市場的熱捧,安吉等竹資源豐富地區,還專門來到臨安取經學習。

  范尼卡教授還根據臨安本地種羊場與南非波爾山羊育種的差距,幫助當地養殖戶建立動物模型法,進行波爾山羊育種,又針對波爾山羊胚胎移植技術成功率較低的現狀,現場指導示範,在胚胎質量鑒定和腹腔內窺鏡胚胎移植等關鍵技術環節上,把國外成熟的胚胎移植技術成果,系統傳授給臨安乃至周邊地區的技術人員。臨安的技術人員掌握後,又多次與浙江大學合作,為貴州、四川等省內外各地種羊育種企業開展技術服務。

  在波爾山羊育種技術成熟之後,范尼卡教授又把世界優秀肉用羊良種——南非鑽石級杜泊綿羊帶到臨安,並以湖羊為母本,杜泊羊為父本,開展雜交改良示範基地建設。「綿陽產肉率高,綜合經濟效益要比山羊更高。」羅學明說,在范尼卡教授的影響下,臨安本地的養殖戶近幾年已經從傳統的養殖山羊為主,成功扭轉到了養殖綿羊為主。在去年11月舉行的浙江振興湖羊產業大會上,正興牧業公司選送的兩隻參賽綿羊,因各項指標脫穎而出,分獲綜合組一等獎和體重單項二等獎。

  去年,范尼卡教授又領著羅學明等一批畜牧師,將杜泊綿羊與本地湖羊雜交並配種成功,產下「混血」羊羔1864隻。專家認為,這類雜交羊優勢明顯,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在技術日趨成熟後,臨安的羊產業已構建起「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形成杜泊種羊繁育推廣和肉羊飼養、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為臨安山區農戶致富探索出了新路子。

  「范尼卡教授,就是我們臨安畜牧業的『白求恩』。」羅學明對范尼卡教授充滿敬佩之情,認為最難能可貴的是,十多年過去了,這位南非教授和臨安的情緣,依舊沒有褪色。「這就叫千里情緣一羊牽!」羅學明笑著說。

推薦閱讀:

論文大燜鍋 | 年終特輯:教授們的書桌(三)
92歲飆法拉利、93歲買天價吉他,這個老教授一生放蕩不羈,酷了一個世紀!
大學教授壓力大嗎?每天晚上看電視嗎?還是寫文章看書?
郁琦教授談:人工絕經的激素補充治療

TAG:浙江 | 教授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