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富腦袋才有富口袋

  <富腦袋才有富口袋>

  錢,會自己流進來

  貧富,

  不是口袋中金錢的多寡,

  它是一種觀念,

  我們證明取得財富,

  有一定的公式與步驟。

  我認為,人生有四門必修課,健康、快樂、愛以及財富,而財富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許多人努力了一生,卻始終拿不到這門學分。

  太多人為了父母的贍養費、子女的教育費、車貸、房貸等長期奔波,甚至犧牲了時間與健康,但無論如何縮衣節食,或延長工作時間,他們卻連基本生計都無法維持。M型社會的到來,讓凝聚社會安定力量的中產階級,像冰山一樣以驚人的速度迅速瓦解,也讓我們驚覺貧富兩極分化已無可避免。

  當你讀完這本書,你將會發現戰勝M型社會的方法。錢,是會自己流進來的!工作不是為了錢,工作,是為了實現自我的核心價值,是人生學習的重要工具!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認清。金錢的到來,有它一定的渠道,這本書,就是教你發現並構築這個渠道。

  人的一生,只為賺得足夠的金錢來看清整個世界,可惜很多人努力了一輩子,卻連金錢都看不清楚。這兩三年來,我們成功幫助了許多平凡人,不花一毛錢而變成身價上億新台幣,這是一個突破性的概念。貧富,不是口袋中金錢的多寡,它是一種觀念,我們已經證明取得財富有一定的公式與步驟,可惜這些方法學校從未教過,因此很多人忙碌了一輩子,卻因為不知道這個秘密,苦苦追求金錢,而在最後出賣了最寶貴的生命與健康。

  我希望讓所有人知道財富的秘密,並且很幸運地找到與我有共同理念的夥伴——張景富,我們有相同的目標,相約先改變

  1萬人的財務思維,進而讓他們得到財務上的自由。我們衷心期待藉由這本書,讓大家都知道如何克服M型社會所造成的危機,進而掌握財富的脈絡,擁有值得珍惜的人生。

  只要願意,就能擺脫貧窮

  我努力奮鬥十多年,

  但卻一直無法真正致富,

  直到我發現了永不缺錢的秘密!

  我告訴自己,我不是有錢人的後代,

  但我將是富人的祖先。

  一瓶礦泉水在大賣場賣25新台幣,擺在五星級飯店賣100新台幣,而在迪拜帆船酒店就要賣300新台幣,但如果是在沙漠里,對一位即將渴死的旅行者來說,它卻是無價的。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本身是怎樣的人,而是在於他所處的位置。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能創造更高的人生價值。

  回想小時候,我出身於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父母不識字又養育6個小孩,因此媽媽一個人身兼4份工作。在我10歲那年,母親懷有8個月的身孕,卻依然每天騎腳踏車出門工作。有天她出了車禍,在家只躺了3天,就急著出門上班,我流著淚說:「要是我們家有錢,那就好了!」媽媽告訴我:「我們對人生或許有失望,但不能絕望!張家以後就靠你了……」

  從此之後,我變得更積極進取,並告訴自己我不是有錢人的後代,但我將是富人的祖先。我努力奮鬥十多年,表現卓越,但卻一直無法真正致富,直到我發現了永不缺錢的秘密!

  我出身寒微,深知在M型社會的衝擊下,許多家庭守著微薄的固定收入,隨著大環境載浮載沉,完全經不起任何風險,一旦沒收入或入不敷出,這種情況所衍生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我們對為錢爭執、犯罪、自殺這樣的事件時常有所耳聞,社會慈善機構只能救急,但誰來救窮呢?

  這些年來,我個人早已實現永不缺錢的夢想,也通過致富的理念,成功地幫助多位好友實現財務自由。當好友們握緊我的雙手時,那感謝的眼神,讓我深刻體會到:「富貴不如長壽,長壽不如健康,健康不如快樂,快樂不如助人,助人最樂!」

  當我和陳光老師深入探討目前人們為經濟壓力所苦的社會現象時,我們都發現彼此有強烈的使命感,因此決定藉由出書讓更多平凡人知道,只要願意改變,你就有機會在零風險的情況下讓家庭徹底擺脫貧窮!

  窮根難斷,富苗難起。我們期待藉由實踐這本書中的理念,大家都能成為永不缺錢的新貴。安東尼·羅賓說:「這輩子你見過的人以及你看過的書,將決定你的一生。」這本書一定可以幫助你獲得財務自由,請務必仔細研讀,因為它將能夠讓窮者變富,富者變貴,為平凡人在這一輩子得以翻身開啟一扇實實在在的門。

  張景富

  當富人的野心

  一位剛過世的億萬富翁,臨死前委託律師在《紐約時報》上刊登了一則廣告:「我從小白手起家,一路打拚,已有花不完的錢。如今我就要離開美好的世界,唯一的願望是不把致富的秘密埋進土裡。因此我舉辦了一場有獎徵答,請大家猜猜看,到底窮人最欠缺什麼呢?如果有人答對了,我就把100萬美元送給他。」

  到底窮人最欠缺什麼呢?短短一年內,回信如雪片般飛來,有人認為窮人缺乏貴人相助、缺乏資金、缺乏機會、生不逢時……各種有趣的答案層出不窮。最後,卻是一位9歲的女孩答對問題,並獨得億萬富翁的獎金。

  答案是:窮人最缺乏當富人的野心。

  記者好奇地詢問9歲的小女孩,怎麼會知道答案呢?女孩回答:「因為我有一位11歲的姐姐,她每次帶男朋友回家都會警告我:『你千萬不可以對我男朋友有野心。萬一你起了野心,我怕我的男朋友會被你搶走。』所以,我想是不是只要有野心,就可以得到任何東西?於是我判斷,窮人最缺乏的,應該是『當富人的野心』。」

  溫世仁在《成功緻富又快樂》一書中提到,成功是一種觀念,致富是一種責任,快樂是一種權利!溫世仁剛步入社會時,全家住在一所破舊的房子里,他立志終結貧窮。成功後,他買了一棟全新的房子,併流著淚告訴媽媽及太太,這輩子什麼人都可以當,就是不可以再當窮人!

  你有當富人、改變自己家裡世世代代命運的決心嗎?你有成為億萬富翁的野心嗎?只要你改變一些觀念,錢,是會自己流進來的。沒有無法改變的窮口袋,只有無法改變的窮腦袋。只要願意改變,通過學習,任何人都能擺脫貧窮,擁有財富。貧富,其實只在一線間。

  貧富一線間

  窮人最可悲的地方,

  在於他的錢無法從生活費用轉為資本。

  窮人不是沒有投資資本,

  而是沒有投資意識。

  一個低收入者得到政府補助金2000新台幣。她把2000新台幣拿來買了50雙襪子,在菜市場以每雙100新台幣賣出,扣掉本金,一共賺得3000新台幣。

  另一位低收入者,只想到他可以靠2000新台幣的補貼生活,便將其全部拿來買各種日常用品,包括柴米油鹽,不過,他留了100新台幣,幫自己買了一張樂透。

  相同的2000新台幣,前者通過買賣將其變成資產,而後者卻只是拿來換得生活費用,表面上讓生活有所改善,但是,錢很快就消耗光了。

  窮人最可悲的地方,在於他的錢無法從生活費用轉為資本。窮人不是沒有投資資本,而是沒有投資意識。

  走進時光隧道,我們來看一看這兩個人之後的改變。前者用2000新台幣經營襪子生意,一個月以後,她將會有5000新台幣的收入,利潤為3000新台幣,她再拿出其中2000新台幣經營生意,亦可再賺3000新台幣,到了第3個月,她已賺得9000新台幣,幾年以後,她就可以僱用一群人經營襪子王國,從而能夠脫離貧窮。

  事實上,許多窮人與富人的行徑完全不同。一般人得到2000新台幣,會拿去買米或鹽,得到4000新台幣,就會買魚或肉,得到10000新台幣,則會買一些時髦的衣服,最後連僅存的100新台幣,都會被拿去購買彩票。對他來說,他的用錢方式,只是想「改善生活現狀」。即使是突然有了1000萬新台幣,他也只想立刻把錢換成房子、車子,最後昭告天下,他再也不是窮人了。

  消費的方式,將決定我們是窮人還是富人。

  有些物品無法增值,反而耗損錢財,例如:買車以後,我們必須負擔汽油費、保險費、修理費,即使停車,也都必須負擔停車費。金錢如果只出不進,即使原本有再多,也都會消耗殆盡。

  窮人不是窮在沒有投資資本,而是窮在投資意識不清楚。如果我們有投資計劃,那麼銀行多的是資金。就因為窮人沒有經營金錢的本事、經驗和技巧,因此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當窮人模仿富有人士擁有光鮮亮麗的外表,那就像青蛙鼓起肚子,和水牛比大小一樣可笑。

  致富的第一步,是學習將生活中部分負債式的消費轉為資產性的消費,如果連第一步都走不出來,你只好終其一生窮困潦倒了。

  貧富,只有一線的差距。我們不妨想一想:好學生會吃飯,差學生也會吃飯;好學生會睡覺,差學生也會睡覺;好學生看到女生會心跳臉紅,差學生當然也會,搞不好心跳的次數還會更多。好學生與差學生的生活,其實有99%是類似的,只是由於那1%的差別,好學生就變成差學生了。富翁與乞丐之間也一樣,只有1%的不同,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所以,為什麼每個家庭面臨不同的命運,有的家庭大富大貴,有的則只能數著米下鍋;有的人家活得非常充實幸福,有的人家卻庸庸碌碌、毫無作為……許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同樣是人,命運卻有如此大的區別呢?思考的結果是,有人把命運的好壞歸結於家庭出身,也有人驚覺是自身的態度及選擇,決定了命運。

  一個人若無法超越環境的限制,絕對做不出什麼大事。觀念決定命運,財富源於方法。財富狀況,從根本上講是源於每個家庭對財富的觀念。

  向窮走?向富走?

  身為蟻奴,

  連自己的命運都是別人控制的,

  因為它們創造財富,

  只不過是為了活命。

  蓄奴蟻,是產於美洲的一種特殊蟻類。周遭的蟻穴是它們侵略的目標,它們性情殘暴,總是掠奪鄰近巢穴的食物。不願憑藉勞力過生活的蓄奴蟻,以俘虜蟻奴為生,以攻擊蟻巢為樂。它們囚禁全部的活口,被抓來的螞蟻全部成為奴隸,這些奴隸的命運十分凄涼,為了生存,什麼粗活都得承受,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被禁錮的蟻奴,竟也漸漸習慣了勤奮的奴役生活。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蓄奴蟻每一次出擊,總是懂得留下數量驚人的雌雄蟻奴,令它們持續繁衍後代,從而創造出源源不絕的蟻奴。

  身為蟻奴,連自己的命運都是別人控制的,因為它們創造財富,只不過是為了活命。

  每個人的生存狀態不同,由於自己的選擇,有人過得像蓄奴蟻,有人卻活像一隻終身幫人工作的蟻奴,辛苦創造出財富,只不過是為了活命、養家口。

  如果我們已經工作很多年,卻一直無法得到財務上的自由,那我們是不是該做一些改變了?我們不能沒有任何改變,而要求財務狀況有所改進。如果要改變,我們是不是應該讓自己思考或創造什麼呢?我們首先可以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第一,是老闆決定你的命運,還是你決定自己的命運?

  你是從學校畢業的同時,就已經制訂好人生計劃,根據自己的目標進入理想的公司,還是狂寄履歷表,哪家公司通知,就到哪家公司上班?

  原本在一家公司擔任主管的小李,在全球合併的潮流中遭受波及,當公司被合併後,小李不幸被辭退了。當他在辦公室將私人物品打包時,小李不禁深深嘆了一口氣,過去努力了十幾年,在一瞬間全都歸零,想著每個月要付的房貸、車貸、孩子的教育經費以及不敢想像的退休金等,他很是發愁,未來到底該如何是好?

  雲的方向是風在決定,而人的方向由誰決定?往往不是自己!記得以前我在某公司上班時,在掛打卡鐘的牆上就寫著:「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這句話真是充分發揮了恫嚇的作用。

  但事實就是如此,老闆決定我們的收入、工作時間、業績等,甚至決定要不要繼續僱用我們;掌握自己命運的人,永遠不是我們自己。難怪有人說上班族就像100多年前的奴隸,50多年前的佃農,現在像蟻奴,當老闆在職場上否定了我們,我們就誤認為自己一點價值都沒有了。

  一條獵狗將兔子趕出了窩,一直追趕它,追了很久仍沒有捉到。牧羊人看到此種情景,譏笑獵狗說:「你們兩個之間,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獵狗回答說:「你不知道,我們兩個跑的舉動完全不同。我僅僅為了一頓飯在跑,而它卻是為了性命在跑呀!」這話被獵人聽到了,獵人想:「獵狗說得對啊!那我要想得到更多的獵物,得想個好法子。」

  於是,獵人又買來幾條獵狗,它們只要能夠在打獵中捉到兔子,就可以得到幾根骨頭,捉不到的就沒有骨頭吃。

  這一著數果然奏效,獵狗們紛紛去努力追兔子,因為誰都不願意看著別人有骨頭吃,自己沒得吃。

  過了一段時間,問題又出現了,大兔子非常難捉到,小兔子好捉。但捉到大兔子得到的獎賞和捉到小兔子得到的差不多,獵狗們善於觀察,便發現了這個竅門,專門去捉小兔子。慢慢地,大家都發現了這個竅門。

  獵人對獵狗說:「最近你們捉的兔子越來越小了,為

  什麼?」

  獵狗們說:「反正沒有什麼大小的區別,為什麼費那麼大的勁,去捉那些大的呢?」

  獵人經過思考後,決定不再將分得骨頭的數量與是否捉到兔子聯繫在一起,而是每過一段時間,就統計一次獵狗捉到兔子的總重量,按照重量來評價獵狗,從而決定其一段時間內的待遇。於是獵狗們捉到兔子的數量和重量都增加了,獵人很開心。

  但是又過了一段時間,獵人發現,獵狗們捉兔子的數量又少了,而且越有經驗的獵狗,捉到兔子的數量下降得就越厲害,於是獵人又去問獵狗。

  獵狗說:「我們把最寶貴的時間都奉獻給了您,主人!但是我們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老,當我們捉不到兔子的時候,您還會給我們骨頭吃嗎?我們不得不為自己私下儲存一些骨頭啊!」

  這就是主雇之間的關係。想靠一家公司養老,在現今的社會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企業家有企業家的壓力,財務問題必須靠自己解決,老闆的工作是發薪水給我們,不是讓我們致富。故事中的獵狗在自己對於大環境還有利用價值時,沉浸在主人的禮遇中,等到某天發現自己競爭力不再,才驚覺連生存的條件,都完全在主人的控制中。

  我們必須決定自己的命運,不要忘了工作時,青春及最偉大的人生價值正一點一點地消耗。工作,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創造自己的核心能力。如果在職場里學不到任何東西,我們大可一腳踢開老闆。

  工作,是為了學習。不要貪圖老闆給很多錢。錢,是自己會流進來的,我們必須懂得方法。如果光靠工資就想致富,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光靠上班得來的那一點微薄的薪水,根本連養老都不夠。隨著年齡增長,新人會在職場上搶走最好的工作。我們不能不作任何改變,而要求財務狀況有所改進。別讓自己人生的路越走越窄,如果要致富,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幫自己創造什麼呢?

  第二,你是單打獨鬥,僅靠自己的生命賺錢,還是擁有一個系統幫你賺錢?

  一般人,不論是上班族或開店當老闆,都屬於單打獨鬥的模式,工作才有收入,不工作就沒收入,用生命賺錢,只能追求溫飽與安定。用生命賺錢的人,無法承受巨大的意外風險,一旦發生意外,不能再工作了,全家就隨即面臨經濟崩潰。

  那麼,你是一個人單打獨鬥,沒有創立任何組織或致富系統,只靠時間換得收入嗎?如果答案為「是」,那麼你一個人單打獨鬥,可以拼出多少財富呢?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只有小學學歷,但是他在全球有4萬名員工,每個員工每天工作8小時,他們每天為他賺錢的時間總共就有32萬小時,也就是說我們工作兩輩子賺的錢,王永慶一天就能賺到。

  有人說,全世界的巨富都在做兩件事情:(1)建立系統;(2)尋找頂尖的人才——以建立更大更棒的系統幫他們賺錢。他們都懂得運用別人的時間和金錢致富,但卻沒有一個有錢人是靠單打獨鬥致富的。我們如果已深知這個道理,那還會選擇當一個孤軍奮戰的孤獨者嗎?

  第三,你是已經決定活到老、工作到老了,還是有累積持續收入的計劃?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曾經做過調查,台灣人一年的工作時間居全球之冠,他們每年要工作2282小時,並且根據104人力銀行的調查,工作時間最長的台灣上班族中,九成都有加班的經驗,但是有半數以上的人,加班完全沒有加班費。

  如果不喜歡眼前的工作,那麼長時間、長年堅持工作,像不像人間煉獄?愛上我們的工作,或找一個我們愛的工作吧!人生,是要享受的,不是為了錢而忍受的。

  一般人只是隨機選擇自己的工作,哪個公司通知,就在哪家公司上班,甚至一做就是一輩子,不知老之將至。這麼長的工作時間中,人們完全失去時間上的自由,每天除了上班之外,就是緩解壓力,或是睡覺,很少有時間可以追求自己人生的理想,最後將自己的生命出賣給了工作。

  除了沒有時間上的自由外,有些人由於長時間的工作,健康也會亮起紅燈,因此連健康的身體都不能保證。我們往往在打車時碰到開計程車的朋友,每天工作15小時以上,他們這樣賣命工作,收入卻不見得相應增加。競爭者變多,顧客的消費能力不斷下降,當掙錢的速度趕不上通貨膨脹率增長時,追求質量高一點的生活竟已變成遙不可及的願望。這時我們如何獲得財務自由呢?

  以上三個問題各自提供的選擇中,我們的答案如果都是前者,那向貧走的跡象就很明顯了;為了避免向貧走,我們必須規劃好自己的時間與目標,在M型社會裡往富有的那一邊移動。

  貧窮,是教出來的

  賺錢是一種遊戲,

  在這個規模巨大的遊戲中,

  我們如果不清楚遊戲規則,

  根本就贏不了!

  巴菲特說:「如果你玩撲克牌遊戲,經過20分鐘還不知道誰是給贏家送錢的人,那麼給贏家送錢的人就是你。」賺錢是一種遊戲,在這個規模巨大的遊戲中,我們如果不清楚遊戲規則,根本就贏不了!

  貧窮,是教出來的,也是會遺傳的。從小養成舒適型的消費習慣,是讓貧者越發貧窮的最主要原因。財富是要通過學習而得來,可一般的父母,只會教孩子多讀書,很少教孩子理財知識,學校的課程也很少涉及這些(通常老師自己也不知道),所以每個人都得自己摸索一輩子。時間與資產的嚴重耗損,將拖垮窮人的一生,也將連累好幾代子孫的命運與未來。

  如果看過《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你將會發現,大多數E象限與S象限的人,是因為聽信其他同象限的人的建議,才會走不出貧窮。賺錢是一種遊戲,大多數人不知道如何玩這個金錢遊戲,可是在這個規模巨大的遊戲中,我們如果不清楚遊戲規則,是根本贏不了的。富有的人熟悉金錢流向,在前方早已建好水庫,輕鬆等著大筆金錢流入。窮人(E、S象限的人)與富人(B、I象限的人)思考與努力的方式不同,完全依循兩個不同的遊戲規則。

  積累財富是建立對物質的基本價值觀,以及教導孩子們如何存錢、花錢並生財的過程。日本所實施的長子繼承製,以「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方法,來教育下一代的「財富達人」;德國最資深的投資銀行世家梅茨勒家族,談到過富過三代的秘訣——「不將孩子關進金鳥籠」,培養後代採用最平民化的生活模式:走路或搭公交車上學,讀最普通的學校,和同學一起玩耍、一起生活、吃相同的食物等。猶太人原本就有一套積極正面的財富教育觀念,來教導孩子採用正確的用錢方式。

  首先,不要亂花錢,花錢要有計劃。「富不過三代」並非打不破的魔咒,能夠富過好幾代的家族,都有非常嚴格的培養後代「財富」觀念的方法。從小過上富足的生活,容易讓孩子貪圖奢華,習慣於舒適型的消費方式,喜歡逛街購物,往往導致家庭經濟狀況出現問題——孩子在早期養成的奢侈習慣,從此將禁錮他們一輩子。

  高雄一位中年媽媽,在工廠倒閉之後每天悶悶不樂,最後竟自殺8次。她痛苦的根源是兒子積欠了高額信用卡債務,每次銀行打電話來催討,父母就代為繳納,沒想到兒子變本加厲,刷信用卡的次數越來越多。這位媽媽不勝其擾,幾次自殺未遂,只好向媒體哭訴:沒想到老來不得閑,年輕時打下的經濟基礎,也因為幫孩子還了幾百萬新台幣的債務而不復存在,讓老年生活頓時陷入困境。

  面對信用卡債務積壓,相當多的「卡奴」不知如何償還負債,這凸顯了國民理財教育不足,信用卡債務的高利率會要人命,無論是否受過高等教育,我們都應該知道這種理財常識。

  現在年青一代習慣「先享樂、後負債」,等於是拿未來的收入提前預支,甚至超支,不僅扼殺了自己的「金母雞」,而且所付出的代價竟是背負無法償還的債務。國際生命線組織曾統計,因經濟困難、現金卡與信用卡債務而求助者的電話逐月激增,每月高達600多通,且求助者年齡層集中在25~35歲,近年來年齡更有下降趨勢。年輕人還不起信用卡債務,也拖累了父母。

  現在年齡在30歲以下的新生代,從小生長環境優越,主要是因為父母經歷了台灣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快速起飛,及股市、房市大幅上漲的過程,財富迅速累積,而他們都希望給孩子更好、更充實的未來。不過這些突然具有經濟實力的父母,卻可能培養出「何不食肉糜」的下一代。

  從小衣食無虞的新生代很難想像:「錢會有不夠用的一天。」他們當然也無法培養出經濟或財務方面的憂患意識。許多進入社會的年輕人,還是選擇住在家裡、讓父母養,他們自己賺錢自己花,如果不夠花,還是請父母救急。

  至於更年輕的孩子,父母雖然也想給他們最好的未來,但經濟實力卻大不如前。這是因為台灣正步入發達經濟體行列,經濟增速趨緩,加上經濟不景氣讓企業降薪,許多父母關心的是如何保住飯碗,而不敢奢望陞官加薪,或是靠房地產、股票大賺一筆。這些被房貸、孩子的教育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父母,根本無法像上一代父母一樣快速累積財富。

  可以想見,這一代的父母已經沒有能力供養畢業後在經濟上還無法獨立的孩子。如果未來孩子變成「月光男」或是「敗金女」,自己賺的錢不夠花,欠債一大堆,還要父母代為收拾殘局,很可能拖垮父母的經濟基礎,侵蝕其退休老本,這時的養兒就是「煩惱」,更不用期待「防老」了。

  千萬不要在年輕時就開始負債。趕快處理負債,否則別說是累積財富為未來儲蓄,有可能,負債將直接預告未來的貧窮人生。

  腦袋決定口袋

  貧窮,是教出來的

  腦袋決定口袋

  拿走我所有的財富,

  把我丟在沙漠,

  哪怕只有一個商隊經過,

  我都會再次成為世界首富——

  比爾·蓋茨

  有一個千萬富翁每天在公司里忙進忙出,指使員工做這個做那個,忙得要死,可再怎麼賺還是只賺到同樣多的錢。

  某天,他認識了一位億萬富翁,他問億萬富翁每天都在做什麼,億萬富翁帶著千萬富翁去看自己每天在做的事,就是和其他億萬富翁打打高爾夫球,喝喝茶,聊聊天,交換一些意見。千萬富翁覺得很驚訝,為什麼這樣做就可以成為億萬富翁,於是他也試著開始這樣做。

  原來,這群億萬富翁聚在一起所討論的任何商機,都是千萬富翁沒想到的,所以當千萬富翁開始擁有億萬富翁的腦袋後,也不知不覺地在3年內成為億萬富翁。

  窮人看口袋,富人看腦袋。窮人一門心思只想留財富給孩子,卻不知留下財富給子孫不見得能提升他們的生存能力。不是自己掙來的錢,拿在手裡總不是那麼讓人心安理得;我們從小就不應亂給孩子零用錢,或讓孩子養成奢侈的習慣。

  知道沃爾瑪集團的沃爾頓家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嗎?他們所奉行的財富教育核心理念是「勞動讓人有價值」。董事長山姆·沃爾頓(SamWalton)在生前從不給孩子零用錢,因此4名子女從小就開始「打工」,包括修補倉庫的房頂、晚上幫忙拆裝簡單的貨物,或是在商店裡擦地板,等等,老沃爾頓則以一般工資的標準給子女報酬。

  羅布森·沃爾頓(RobsonWalton)是沃爾瑪集團的現任掌門人,他十分感激兒時所受的鍛煉,並指出:「童年的訓練,讓我喜歡自力更生的感覺!」

  溫世仁曾說:「對子女的支持,應以完成教育為原則;留下財富給子孫,只會削弱他們的生存能力。」因此,如果你已身為父母,你就應該早點培養孩子的財商,想給孩子創造美好的未來,就從進行理財教育開始吧!

  幫自己及下一代換一個億萬富翁的腦袋。想要脫離貧窮,我們唯有不斷學習財富知識。

  博恩·崔西是當今全球最負盛名的成功策略大師,他曾是一個來自中下階層家庭的孩子,高中因貧困而失學,受限於知識貧乏及學歷不足,在20~30歲的黃金歲月從事的職業是洗碗工、鋸木工、建築工人、船員、加油站工人等,收入僅能果腹,他甚至無家可歸,只能以車為床,露宿街頭。

  30歲那年,他不斷問自己:「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比別人成功?我該如何改變命運,擺脫貧窮的宿命?」他發現,改變的關鍵來自於不斷學習、願意嘗試、堅持足夠久,這樣有助於提高成功的概率。

  有錢人永遠知道如何隨季節播種,如何抓住趨勢。比爾·蓋茨說:「拿走我所有的財富,把我丟在沙漠,哪怕只有一個商隊經過,我都會再次成為世界首富。」獲得穩定財富的關鍵在於不斷學習。因此,要想永遠成功,我們只有永遠學習。要知道,上一個世紀成功的理由,往往是下一個世紀失敗的原因,未來4年之內,至少有1/4的知識會過時。

  很難想像,許多大學生畢業之後就很少看書,不知大腦中儲存的知識已經過時。大腦中儲存的知識過期,無疑會使自己在知識經濟時代里,失去最重要的競爭力。沒有競爭力的人們,只能用人類最不擅長的方式以勞動力、生命換取金錢。但有些時候,人力確實連機器都不如。人們會超時加班,徹夜工作,卻忽略人類優於萬物的大腦。是什麼教育環境,使人們不愛學習、忘記學習這回事?

  洛克菲勒說:「整天工作的人,沒有時間賺錢。」千萬不要為了多賺錢而超時工作,也千萬不要兼職,除非工作本身能為我們帶來學習與成長的條件。

  如果我們的經濟狀況出現問題,我們首先應檢視的是大腦。目前我們的財務狀況,絕對是大腦價值的投影,想致富,我們必須先擴大自己的視野。一隻蜜蜂停在屏幕上能看到什麼?它只能看到雜亂無序的光點,除非它飛起來。我們只有在對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領域投入更多的能量,才可以創造更多的收入。

  是不是搞錯工作的目的了?

  老闆的任務是發給我們薪水,

  讓我們在公司學習、實現人生價值。

  至於如何致富,

  那就是我們自己的事了。

  創造個人的願景,實現自我目標,就是工作的價值。

  有3位意氣風發的少年,十分熱愛乘風破浪的海上活動,尤其是愛上駕馭船的快感。20年後,3個人依然對開船有無限的愛好,卻創造了不同的生活。

  少年甲買船當漁夫,每天在漁港來回穿梭,開近海漁船的他,為了家庭、孩子的開銷,必須趕上每日清晨漁貨市場的批發,早出晚歸,生活壓力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所以開近海漁船是件苦差事。

  少年乙買的是阿拉斯加郵輪,每一趟遠行,都是重達數千公噸①的郵輪,載著上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欣賞美麗的冰河、冰川,對他來說,開郵輪充滿了生活樂趣。

  少年丙購置私人遊艇,每年一定遠征各地,挑戰不同的海域,由於事業飛黃騰達,更是有數千名業務人員為他工作,創造數千萬新台幣的年收入,因此他每年開私人遊艇要花好幾百萬新台幣,他認為駕駛私人遊艇是在享受人生。

  同樣是開船,生活的質量卻有著天壤之別。

  任何情商高的人都認為,當工作的重點放在追求生命的樂趣上時,工作不但越做越有趣,而且憑藉良好的工作表現,我們就越有可能累積財富。工作是為了帶給我們人生價值,在工作中我們可以找到生命的旋律,讓我們有成就感。創造個人的願景,實現自我目標,這才是工作的價值。

  一般人背負「為錢工作」的沉重心情,一旦工作遇到任何阻力,則極易陷入無奈的痛苦之中,不但讓生命空流逝,也離財富越來越遠。切記:工作不是為了賺錢或養老。年輕時努力工作,年老時要靠公司養老,靠公司照顧我們一輩子,這樣的事在這個時代簡直是天方夜譚。老闆的任務是向我們提供薪水,讓我們在公司學習、實現人生價值。至於如何致富,那是我們自己的事了。

  不要搞錯財富的定義,拚命用工作與生命換取金錢。

  一個事業心強的男人,天天忙到三更半夜,年過35歲的他,還沒有娶老婆,雖然現金存款直衝七位數,但是幸福基金卻是0。

  生命就像一條長長的路,他每天努力盤算著,究竟要賺多少錢才能付清房貸,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娶妻、生子。過度的操勞並沒有帶來回報,這一天,一個噩耗突然傳來,醫生宣布他得了惡性腫瘤。為什麼他的人生並沒有「從黑白變為彩色」呢?

  因為從過去直到現在,這個男人的生命一直都是「黑白」的。現在他即將走到人生的盡頭,卻流下了後悔的眼淚。

  就算從事醫生、律師等理想的職業,我們都不該用時間換取金錢,但為了保持家庭與工作之間的平衡,大部分人失去理想而陷入瘋狂狀態,彷彿大家不需要時間,只需要金錢!

  根據調查,65%的台灣人希望生活的節奏放慢,自己過著悠閑的生活,至於原因,61%的人表示,他們花費太多時間只為了養活自己,並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81%的受訪者更期待與家人在一起,56%的人則強烈渴望將時間用到個人的興趣及理想上。

  《無限的財富》一書的作者指出,未來社會提供的最大機會是在流通領域,而非生產領域,因為有許多技術尚未在流通領域裡應用,許多流通領域大型企業的成功之道,在於向顧客傳授新產品與服務方面的知識,改善他們的生活。

  究竟人的一生能夠賺多少錢呢?我想這是個十分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果是體育健將就好了,像老虎伍茲20歲時已經賺1600萬美元,或是邁克爾·喬丹擁有傳奇般的收入,因此有成千上萬的青少年努力練球,夢想自己成為下一個體壇的明日之星!

  看到這些人,你會想到什麼呢?值得注意的,並非你現在賺多少錢,或你願意在工作上投入多少努力,你也不需考慮自己有多少才華。你要知道的,是錢的軌跡,只要知道錢的軌跡,要賺到錢,其實是一件容易的事!

  許多人像每天在籠里隨著轉輪快跑的倉鼠,為了生活費、車貸、房貸、子女的教育費等,忙得團團轉,就算跑得再快,還是在原地打轉,即使累得要死,還是依舊無法停下來,也找不到出口。如果我們得為倉鼠籠里的生活費、車貸、房貸、子女的教育費等費用忙得焦頭爛額,那麼記住,我們得幫自己想辦法找到出口,學學億萬富翁正在想的事,那樣我們就不用困在倉鼠籠里發愁了。

  我們必須思考的是離開倉鼠籠的方法,而不能用原本習慣的無意識奔跑的倉鼠式的思維來思考。現在的我們,是用自己過去的思考方式,而走至今天這步田地,並維持同樣的行為模式,因而不可能成為我們夢想中的那個樣子。

  我們應該學著用工具賺錢,而不是耗盡自己的生命來養家。我們必須是為了累積競爭力,忙著建立系統,或創造自動生財的器具而工作。千萬要記得,凡是用時間、生命換得的錢都不能花!很多人上班或開店,可能日以繼夜、不斷地工作,他們永遠是在用生命去換錢。

  財富不應該用生命賺取,我們應該是利用系統,讓財富源源不絕地出現。

  學會讓錢自己進來

  有錢人早已掌握賺錢的技巧,

  聚財的管道與模式早已建立完成。

  他們在財富流動的前方已經建好水庫,

  只等著讓金錢自己流進來。

  人類的財富分配從第一波土地分配,到後來建立在工廠、計算機、互聯網基礎上的財富分配,再到現在的第五波,已經進入了另一種領域,藍金①、生化科技。20世紀70年代的創新是微波爐,80年代是錄像機,90年代是計算機和互聯網。在80年代把握機會的人,現在都已成為百萬富翁;在90年代把握機會的人,則已成為億萬富翁。

  有錢人早已掌握賺錢的技巧,聚財的渠道與模式早已建立完成。他們在財富流動的前方已經建好水庫,只等著讓金錢自己流進來。

  許多富裕國家的人,從小就把孩子的財富教育擺在學習目的的第一位。從民間到政府,各界都致力於推廣財富教育,人們認為與其無止境地給孩子提供金錢,不如教他們學會增加財富的方法。

  日本基金經理人村上世彰,就是富爸爸教育下的少年得志者。村上世彰從念小學四年級時就學會炒股票,村上的父親在他就讀大學時,丟給他1000萬日元的零用錢,告訴他說:「從現在起你的財務就開始獨立吧!別再來向我要錢了!」

  於是他拿1000萬日元去投資股市,將資金翻了好幾番,賺得好幾億日元的資產,又用這筆資金成立AMC資產管理公司,短短几年間,他的公司資產又翻了幾百倍。

  美國股神巴菲特從很小的時候就顯示出了極高的財務智商,他在14歲時,利用送報賺來的1400美元在內布拉斯加州買了一塊約40畝的農用土地,然後出租給別人賺取租金,小小年紀就做了地主。

  如果在獲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的同時,我們能夠豐富自己的財經知識,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模式,那就可能是我們未來的致富因子。從小打開財務的窗口吧!我們要認識到財富的秘密:財富是自己來的,不是用勞力取得的。所以,我們要知道方法,有了方法,自然會有路帶我們到想要到達的地方。

  我們亦可用更聰明的方法累積財富。學校只教我們不要不勞而獲,卻很少教我們如何一勞永逸。致富的關鍵,是學會槓桿操作,做一次,得更多。

  我們大可選擇讓自己致富的行業類別,如果這個行業又是自己的興趣所在,那我們的人生已經有一半是完整的了。只可惜很多人終其一生不知自己有其他選擇,踉踉蹌蹌走了一輩子。

  如果你還在持續彷徨,用許多笨方法累積財富,請好好閱讀以下的故事:

  一個農夫養了一隻母雞,有一天農夫發現它每周都產下一隻金蛋。

  農夫把金雞蛋賣了,到城裡招搖、亂花錢,但金雞一周只下一隻金蛋,很快就無法滿足奢侈的農夫了。這天,農夫竟異想天開,把母雞殺了,他想一次得到所有的金蛋。

  結果呢?母雞肚子里什麼都沒有。

  擁有一隻持續生金雞蛋的母雞,多麼令人羨慕!這一生,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發明這隻會下金蛋的母雞。有了自己的下金雞蛋的母雞,等於擁有持續收入。

  個人是這樣,企業家也一樣。企業家看到的,是製造更大的系統與獨立運作的賺錢體系,而上班族卻可憐得只想到更多的工資。不同的財富觀點,導致不同的結果。

  我們要通過學習來轉變觀念,讓自己換一個億萬富翁的腦袋!

  學習把負債變為資產

  貧窮的人為有錢人工作,

  窮人的子孫就得替有錢人的子孫工作,

  一代接著一代。

  除非有人發現打破這個窠臼的方法,

  否則貧窮是會遺傳的。

  貧窮是一種習慣,而不只是口袋裡金錢的多寡。

  每個人每天的時間是相同的,有人利用它來打工,賺取約80新台幣的工資。也有人將時間用來教書,每小時賺取約500新台幣,也有人用這些時間來上網,但是每小時要付30新台幣上網費。將時間用在不同的地方,可以決定我們是不是富有的人。

  錢也是一樣。別小看金錢,區區幾個買香煙的零錢,只要用對地方,也可以輕易幫我們脫貧致富。貧窮,其實是一個觀念問題,貧與富的區別只在於我們會不會使用知識與工具,如果懂得運用零錢,加上複利概念,窮人也可輕易翻身,甚至成為億萬

  富翁。

  如果每天存40新台幣,每年約存1。4萬新台幣,找一個年獲利20%的機器,進行複利滾存,你能想像嗎?40年後,你會擁有多少錢?答案是超過1億新台幣的資產。

  不同的人把金錢放在不同的地方,用金錢進行不同的投資。而洞悉致富的方法後,賺錢,只是簡單地重複做同樣的事情。有錢人洞悉這個方法,周而復始,重複做相同的事。而窮人也依循自己的方式,任憑資產不斷萎縮。

  學學成功者,懂得把金錢運用在什麼方向,這非常重要。

  窮人丈夫興沖沖地買了雞蛋回家。

  窮人丈夫對老婆說:「如果用這個蛋孵出一隻雞,經過雞生蛋、蛋生雞,我們可以再用一群雞換一隻羊。」老婆聽得入迷。

  「大羊生小羊,成群的羊再換成牛,大牛生小牛,賣了牛我們就可買田、蓋房舍了。」老婆聽得兩眼放光。「成了大富翁,讓我娶個小老婆好不好?」

  結果,聽得入神的老婆氣得大發雷霆,把蛋拿起來往地上一丟,頓時,美夢立刻破碎!

  窮人花錢的行徑,與富有的人的花錢行徑完全不同。當一個人手中只有一個蛋時,哪怕只是輕輕一碰,一切都可能全部玩完。因此窮人擁有的資本越少,相對而言,其承受風險的能力越差。想想,當天氣稍微暖和一點,先融化的一定是小雪球,因此窮人的雪球若不大,那麼每當經濟不景氣,窮人一定首當其衝,受到波及。

  其實,簡單地改變消費支出,也可以讓你輕鬆致富。在著名的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中,作者羅伯特·清崎一針見血地道出一般人最常犯的理財錯誤,他說:「富人和窮人最大的差別,在於對資產負債的觀念不同。」

  所謂資產,就是買了之後,還可以幫你生財,能把錢持續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而負債,就是用了就沒了,只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如果想變富有,你需要習慣性地選擇購置資產,而窮人沒有這個觀念,因此不斷買入負債。也就是說,一般人因為常分不清楚資產和負債的差別,而一再買入他們以為是資產的負債。這就造成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終其一生都在財務的泥沼中掙扎。

  很多人一有錢就想買房子,但是房子到底是負債還是資產呢?

  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擁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他們就有了安定感,這也是他們人生中最大的夢想。如果你也這麼認為,即房子等於資產,那麼現在就是修正觀念的時候了。當我們貸款買了房子之後,房子會不斷產生支出,包括每個月的貸款,我們還需繳各種稅、修繕費用等,好端端的資產卻形成負債。

  房子如果是用來給自己住,就不能產生收入。但是如果我們把房子拿去出租,帶來的租金在付了房貸後還有剩餘,那房子就是資產了。同樣,車子也是如此。買車後我們還需要還車貸,那車子就是負債,但如果我們把車子當成生財工具,它會帶來金錢,那車子就成了資產。

  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地想,如何把原本的負債變成資產。

  羅伯特·清崎說:「富人買入資產,窮人只有支出,中產階級買入他們以為是資產的負債。」富人不做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總是最後才買奢侈品,因為他們都將收入變為可不斷再產生收入的資產,以至於資產像滾雪球一般,最後終於累積成他們畢生用之不竭的龐大財富;相反,在窮人的資產負債表上,總是負債大於資產,因此窮人須不斷努力工作,才能使資產追得上那重重的負債。

  我們所要做的,再也不是花掉手頭上得來不易的錢,填補購買負債而產生的現金缺口,而是學習投資的知識,用月收入來投資以獲得資產,同時用資產來投資產生月收入,習慣於通過投資,產生正的現金流。

  「全美企業家大獎」得主范德士先生表示:「貧窮的人為有錢人工作,窮人的子孫就得替有錢人的子孫工作,一代接著一代。除非有人發現打破這個窠臼的方法,否則貧窮是會遺傳的。」而這個方法,就是把負債變為資產,把消費性支出轉換成資產性的消費,藉由消費理財、消費致富的新觀念,去建構一個持續收入的系統,一個遠離貧窮的代步工具!

  學習將負債性的固定支出轉換成資產性的投資。

  我們必須學會節省開銷,並讓節省下來的錢幫我們做事,讓這些錢翻倍。有錢人節省開支,並用省下的金錢投資。沒錢時,不管多困難,富人也不會動用投資和積蓄。

  壓力使窮人抱怨,使富人找到賺錢的新方法。性格使我們形成某些習慣,習慣將決定我們是否成功。有一則故事值得我們深思:

  一個富人送給窮人一頭牛。窮人滿懷希望地開始奮鬥。可是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很難熬。窮人於是把牛賣了,買了幾隻羊,吃了一隻,讓剩下的來生小羊。可是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變艱難了。窮人又把僅剩的羊賣了,買了雞。他想靠讓雞生蛋賺來的錢為生。但是日子並沒有改變,最後窮人控制不住慾望,把雞也給殺了。最後,窮人的理想徹底破滅了。

  這就是窮人的習慣。一般的上班族以為靠薪水就可以致富,可讓上班族變得富有不是老闆的職責。老闆的任務,是付給員工一份穩定合理的工資。因此工作帶來的只有工資,而不是富裕。

  《零元致富》這本書就提到:

  試想:有什麼是一定要進行的固定支出呢?其中一項應該是日常用品,因為不論經濟狀況如何,我們一定要刷牙、洗頭、洗澡、洗臉,不可能因為經濟不景氣就不刷牙或不洗澡,所以日常用品是固定的支出,這些東西,用了就不會再回來了,也就形成了負債。

  我們來計算一下:

  如果一個家庭有4口人,平均每個月在日常用品上的花費約為2500新台幣,其一年就必須花掉3萬新台幣,50年下來就要花掉至少150萬新台幣,70年下來至少要花250萬新台幣。這筆錢是固定的支出,也就是負債性的開支。但如果這個家庭的成員一生中在日用品、保養品等方面花費的250萬新台幣能夠拿來轉化成資產,那就是致富的關鍵了!

  如果賺的錢不夠用來投資,我們必須先學會調整消費模式。

  很多主婦早已知道通過消費方式的改變也能致富。她們選擇市面上許多消費者聯盟、和消費者合作的超市、健康生活館,其採用會員制,大量鎖住流通渠道。該產業致力於安全、健康且不污染河川的環保產品的研發,它們將大量替代來路不明、易致癌的化工產品。

  「當會員,來試用,用了不喜歡的產品,60天內即使用到所剩無幾,也能全額退費。只要你願意,請大量介紹親友換品牌、換地方消費,公司就會以合作的方式,將分紅回饋給消費者。所以不喜歡這些產品可以得到退款;持續用可以省錢;介紹親友用更可以有現金分紅的機會!」一位主婦興奮地介紹現在的消費模式。

  消費應該是聰明的,在22世紀,我們也能因為消費而致富。如果產品本身價格一樣,甚至物超所值,又把一定利益回饋給消費者,我們大可介紹親友,影響親友的親友們,讓他們都來消費,這樣就進入了倍增市場。如果因此建構了一個月循環的消費系統,我們也造就了一個零風險的月現金收入系統,從而可以獲得一份因消費形態改變而擁有的持續收入。這時候我們就相當於拿回一生需要在日常生活用品上花費的約250萬新台幣的N倍的退休金。這就是把負債式的消費轉成資產式的消費理財、消費致富的範例。

  現在的超市一改過去的經營模式,過去的客戶僅僅享受用零售價格買東西,現在,顧客會想成為會員,以批發價或七折的價格買東西。未來,超市將與消費者聯合,只要願意推廣公司的產品,用戶會因介紹而獲得相應比例的渠道宣傳費。我們可尋找這樣的超市,學學如何消費致富。

  想盡辦法擁有持續性收入

  擁有金山跟銀礦,

  其實不值得羨慕。

  與其選擇萬貫家財,

  倒不如選擇一個會持續冒出錢的杯子。

  很多人害怕上班的收入不確定,上班族急於尋找雙薪,下班之後還要辛勤工作,以為這樣就可以遠離貧窮。其實,無論兼做幾份工作,單靠增加工時獲得的收入永遠無法讓你擺脫貧窮。想致富,我們必須記住幾個原則:

  第一,凡是不可持續的,就不值得羨慕。

  一個關於財富的課程中,台上的演講者問台下的聽眾:「知不知道什麼是有錢的定義?」聽眾當場愣住,有錢的定義不是錢很多很多嗎?演講者搖搖頭:「如果你認為擁有金錢就叫有錢人,那表示你不懂什麼是財富的定義。」

  真正的有錢人,是擁有健康、有時間花錢的人,而擁有財富的定義如何界定呢?那就是先了解在全家都不工作的情況下,原來的生活水平可以維持多久。

  演講者表示:「有錢的定義是:當自己不工作,或失去手頭的工作時,還可以讓自己及家人衣食無憂地生活下去。」聽眾當場傻眼,不工作,還能繼續生存?這是所有學校都沒有教過的。

  演講者暗示說:「當有錢人不工作時,他們仍有之前投資的基金、股票以及房子的租金,最重要的是企業的系統日夜不停地運作,等等,所以有錢人每天打高爾夫球,每個月都還有上千萬新台幣的收入。」

  擁有金山跟銀礦,其實不值得羨慕。與其選擇萬貫家財,倒不如選擇一個會持續冒出錢的杯子。「持續冒出錢的杯子」,這就是持續收入的概念。

  「賺多少錢不重要,能賺多久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窮盡一生之力,幾乎淪為工作的機器,卻一輩子無法致富。那些買樂透、賭博,以為一夜就能致富的人,他們也達到致富的目的了,不過,注意,是幫助那些彩票投注站或賭場致富。想要致富,其實沒那麼困難。收入是心理狀況的測量數據,周遭的環境只是大腦價值的投影,簡單地改變大腦的思維,我們就會大幅改善收入狀況。

  想想你目前的工作能幫自己帶來幾次報酬?你賣的東西是一生能用幾次的?你今天找的客戶,是不是明天還會來消費?很多種選擇,事實上是可以讓你多次獲利的。例如:詞曲的作者得到報酬、持股的營銷顧問收費、房東收租金、發明者註冊專利、架設網站的人日夜收點擊費用、超市收渠道宣傳費、企業家架構系統來收加盟金、商家進行直銷、保險經紀人建構組織及擴大系統等許多情況,都有可能持續帶來報酬。

  做一次生意,領一次報酬,還是領N次,你選擇哪一種?

  第二,徹底改變收入結構。

  收入結構才是決定這個家庭是富有還是貧窮的關鍵因素。

  大部分的家庭通過工作獲得的收入是占絕大部分的比例,約95%的收入都是來自上班所獲得的薪水這個部分。在不工作時獲得的收入,如利息收入、房租收入、退休金、版稅等,一般家庭在這個方面的收入比例就低一些,大約只有5%,甚至沒有這樣的收入。

  因此要改變收入結構,我們就必須增加「不工作時的收入」。若能將原本只佔約5%的不工作時的收入提升到95%以上,我們就可以擁有真正的財富,並且打造一個永不缺錢的計劃!

  第三,全家至少有一人要創造持續收入。

  每輛車都有第5個輪胎,就是備胎,你有為家人準備「持續收入」的備胎嗎?

  家庭里有兩種角色,照顧者和依賴者。負擔家裡的生計,賺錢回家養家口的,屬於「照顧者」;另一種沒有工作能力的角色,就屬於「依賴者」。風險總是無所不在,如果很不幸,照顧家庭的人出事了,這家人將會陷入貧窮,甚至過不下去!因為照顧者倒下來而使全家頓失依靠,需要社會救濟,這樣的現象在台灣屢見不鮮。

  其實,不需要發生意外,只要有一天照顧者被老闆辭退,失去收入來源,全家的經濟重心就會頓時失衡。注意,大部分的照顧者每天辛勤工作,長期下來,身體極有可能不堪重負,因此,往往最早倒下來的都是照顧者。

  聰明的家庭知道未雨綢繆,甚至可以讓照顧者不那麼辛苦。徹底改變收入結構,追求持續收入是唯一的選擇。因此,要遠離貧窮,全家至少要有一個人創造持續收入。

  第四,影響世人脫離貧窮,共同創造持續收入。

  人在順境中,一定要想想危機在哪裡!什麼時候創造出持續收入,你就能在什麼時候脫離貧窮。趁自己還有體力與業餘時間,趕快為自己或家人至少累積一份持續收入吧!投資收益、版權收益或系統產生的利潤,都屬於持續收入的一種。台灣約150萬名千萬富翁,都是在工作之外,利用業餘時間,通過發展自己的持續收入系統,得以徹底擺脫貧窮,實現永不缺錢的夢想。

  一些人因為上班收入不穩定,下班之後還要辛辛苦苦幹第二份工作,但別以為這樣可以讓他們遠離貧窮。再提醒一次,無論兼幾份工作,靠工時收入絕對無法幫你擺脫貧窮。凡是不可持續的收入,再高都不值得羨慕,超時工作,以健康為代價去追求更不值得。

  另外,光靠儲蓄的利息也不足以讓你養老。有一個朋友在30年前從公務員崗位上退休,拿了300萬新台幣的退休金,在30年前,300萬新台幣是相當大的一個數目,因此那個朋友覺得從此不愁吃穿了,沒想到通貨膨脹率上漲的速度這麼快,到了現在他都80歲了,身體還很健康,但是幾乎坐吃山空,不知道還可以靠退休金再維持多久,眼看錢都快花光了,他現在只好過著相當節儉的生活。所以我們得想清楚,一個人需要存多少錢才能退休,才能夠抵擋通貨膨脹。

  聰明的人,知道利用閑暇時間,幫自己找到一份持續收入。為了避免M型社會的崩塌現象,我們有義務告訴周遭的朋友,要想盡辦法擁有持續收入。這是一份使命感,也是對社會的一份責任。

  從前有兩座山,一座山上住著「一休」和尚,另一座山上住著「二休」和尚。山上沒有水。每天一休與二休都需要到山下來挑水,兩人很快成為好朋友。

  某一天,二休去挑水時,發現一休竟然沒出現,他想,或許一休生病了。第二天,二休再去挑水,一休還是沒出現,二休就開始擔心了,決定去探望一休。上山後,他發現一休正在大樹下打太極拳。二休很驚訝地問道:「一休,為什麼你沒有挑水還有水喝呢?」

  一休回答說:「這3年來,我每天挑完水,都會利用零碎時間來挖井。現在我已經挖好一口井,井水源源不絕地湧出,從今以後,我再也不用下山挑水了!我還可以省下很多時間,做我喜歡的事。」

  因此,一休從此不用再挑水,二休卻依然不能休息。這就是「一不做二不休」的由來。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個故事不禁讓我們思考:我們目前的工作是在挑水(獲得暫時收入),還是挖井(獲得持續收入)?

  後記富足的人生

  當財富來臨時,

  它們來得如此快,

  如此多,

  讓人們不禁驚覺:

  這些年來,

  這些財富都躲到哪裡去了?

  紐約的街頭有許多乞丐。有一位破產的企業家已消沉許久。一天,他帶著一箱鉛筆、寫著「每支1美元」的廣告牌及裝硬幣的盒子,開始在街角販賣當年放在倉庫已久的鉛筆。

  一位年輕人經過企業家的身旁,拿了一支鉛筆,忘了給硬幣就離開了。破產的企業家已走到人生谷底,因此也不以為意,直到身邊一位小提琴手提醒,他才漠然地望一望那個沒有硬幣的盒子。

  後來,一位商人走到企業家的身邊,彎下腰來拿起幾支鉛筆,又放了一些硬幣,隨口說了一句話:「哦,我們都是生意人啊!」然後他就從企業家的身邊悄悄走開了。

  破產的企業家突然被這句話驚醒。「我們都是生意人啊!」他收起沮喪的心情,重新振作起來,結果創辦了更龐大的企業集團。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正在往哪一個方向移動。

  這本書中的致富秘密,已經成功幫助數十人成為富豪,甚至幫許多負債的朋友,借著觀念與行為的轉變,重拾財物自由。面對M型社會的來臨,每個人都應檢視手中的資源,懂得掌握趨勢,聚眾,將負債變資產,再放在槓桿的著力點上。我們還應當學習億萬富翁的特質,懂得借力,或加入一個團隊,與成功者分享財富,最後,我們會驚覺,錢,是自己會流進來的。就像《人生四大秘密》一書所說的:「當財富來臨時,它們來得如此快,如此多,讓人們不禁驚覺:這些年來,這些財富都躲到哪裡去了?」

  思考並執行本書中所有的致富秘密,將幫助我們加入億萬富翁的行列,輕易得到富足的人生。

  全書選載完畢,更多精彩,請見原書。呼籲讀者購買正版圖書。

  本書為鳳凰網讀書授權轉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本書。

  後記:富足的人生

  當財富來臨時,

  它們來得如此快,

  如此多,

  讓人們不禁驚覺:

  這些年來,

  這些財富都躲到哪裡去了?

  紐約的街頭有許多乞丐。有一位破產的企業家已消沉許久。一天,他帶著一箱鉛筆、寫著「每支1美元」的廣告牌及裝硬幣的盒子,開始在街角販賣當年放在倉庫已久的鉛筆。

  一位年輕人經過企業家的身旁,拿了一支鉛筆,忘了給硬幣就離開了。破產的企業家已走到人生谷底,因此也不以為意,直到身邊一位小提琴手提醒,他才漠然地望一望那個沒有硬幣的盒子。

  後來,一位商人走到企業家的身邊,彎下腰來拿起幾支鉛筆,又放了一些硬幣,隨口說了一句話:「哦,我們都是生意人啊!」然後他就從企業家的身邊悄悄走開了。

  破產的企業家突然被這句話驚醒。「我們都是生意人啊!」他收起沮喪的心情,重新振作起來,結果創辦了更龐大的企業集團。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正在往哪一個方向移動。

  這本書中的致富秘密,已經成功幫助數十人成為富豪,甚至幫許多負債的朋友,借著觀念與行為的轉變,重拾財物自由。面對M型社會的來臨,每個人都應檢視手中的資源,懂得掌握趨勢,聚眾,將負債變資產,再放在槓桿的著力點上。我們還應當學習億萬富翁的特質,懂得借力,或加入一個團隊,與成功者分享財富,最後,我們會驚覺,錢,是自己會流進來的。就像《人生四大秘密》一書所說的:「當財富來臨時,它們來得如此快,如此多,讓人們不禁驚覺:這些年來,這些財富都躲到哪裡去了?」

  思考並執行本書中所有的致富秘密,將幫助我們加入億萬富翁的行列,輕易得到富足的人生。


推薦閱讀:

男人的腦袋裡全都裝著性?
埋頭苦幹賺不了大錢,學會投資腦袋讓錢生錢

TAG:腦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