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無量壽經講座67(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無量壽經講座67

(受菩提記第四十四、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演說《無量壽經》,也就是演說《法華經》的秘髓,功德不可思議。說法的人要有完全利他的心。要是貪圖功德,已經是三毒了。貪功德同樣是貪。要善護己念,要十分清楚,不要夾雜,萬一自己還沒有把握,明知還有錯,為了名聞利養而去跟人說,不但沒有功德,而且是地獄業。

 

    "廣為他說,常樂修行。"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於是法,若已求、現求、當求者,皆獲善利,汝等應當安住無疑。"若善男子善女人,對於凈土法門,已經求了,或現在正在求,以及當來也要求,都得到大利益。你們要安於這個法門,不要疑惑。要說法利人,首先要自身斷盡纖疑,極微細的疑惑都要把它斷掉。懷疑註解,疑慮重重,不知道對不對,這個時候要修斷惑。要老實持念,勿生疑惑,才得善利,所以"應常修習,使無疑滯"。疑根未斷,即是罪根,斷這個見惑。初果要斷貪、嗔、痴、慢、疑。要斷這個疑根。如何去斷?應該知道這個方便那。疑惑不斷的原因,是智慧不夠,慧心不明朗。自己的慧心本來是佛,為什麼不明朗?就是因為貪嗔痴這三個垢,三垢障礙很深。要斷,一方面要明理,理明就信深。再一個是好好念佛。據道綽大師《安樂集》說,念佛三昧能除現在、過去、未來貪、嗔、痴、疑一切諸障。有的三昧能除現在的,有的能除過去的、未來的,只有念佛三昧能除現在、過去、未來的諸障。諸障就是垢,垢一去光明就生,沒有愚痴了,沒有愚痴了,才"不入一切種類珍寶牢獄"。所以,佛勸你們不要有疑,有疑就進入邊地疑城,甚至生到懈慢國。這種處所受種種樂,喻為珍寶,也確實是七寶成的,宮殿,樓台等等。但是你不能自由去見佛,所以又喻為牢獄。讓大家斷疑,就是不要跑到這樣的牢獄裡。諸天、二乘、懈慢國、邊地,疑城都是屬於珍寶所成的牢獄。

 

    《安樂集》提倡老實念佛,"稱名亦爾,但能專至相續不斷,定生佛前。"所以,勸後來的學者,能夠明白念念不可得,每一念每一念皆不可得。這一念哪兒去了?不可得。這就是智慧。而能繫念相續不斷,這就是功德。所以,菩薩就是以此功德修其心,莊嚴其身,這就是兩種莊嚴。但開始學的人,不能破相,因智慧不夠,"但能依相專至,無不往生。不須疑也!"依相重要,你就依相,但又專至,沒有不往生的。以無相智慧,植諸德本,那就是上根利器,乃菩薩境界。一般的人很難體會,不要說去修行。但你只要依相專至,你就知道有個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供養佛也是依相,念著佛也是依相,專心致至地。專是專心,至是專一地登峰造極。什麼叫有相無相,都不管,只管念當前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老實當前這一句,沒有不往生的。什麼有相、無相、離相等等,那是上品生的事,一般還都是凡聖同居土,達到中品很不容易。所以,這些都是凈土宗的密藏。凈土宗的心髓。真正能依教奉行,依著這個相專心至念,縱然沒有離相,也能暗合道妙,決定往生。依相專至,凡夫也能做到。離相是菩薩境界,《金剛經》說:"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不是凡夫生滅之心所能及的。所以,凈土宗的妙用,暗合道妙,方便中之方便。

 

    阿逸多:如是等類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廣大異門。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眾生於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須臾頃為他演說,勸令聽聞,不生憂惱,乃至晝夜思維彼剎,及佛功德,於無上道,終不退轉。

 

    佛又叫彌勒:"如是等類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廣大異門。"有很多等類,有大威德的他們,能夠在佛法中生廣大異門,廣大異門就是凈土法門以外的法,稱為異門。這些大威德,他們對凈土法門以外的法,能夠理解、演說等等。這些大士,對於凈土法門未聽聞故。因此,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為什麼還退轉呢?因為都是信位的菩薩,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的王,沒聽過這個法,也沒修習,難於究竟自覺。再者,念佛法門,是最勝的方便,路徑中的路徑。沒有聽到這個法門,就不容易去普度眾生。圓滿不了利他的勝行。所以,自利利他,自覺覺他就困難。於自身則跋涉於艱險中,對於眾生則引導他們行於坎坷的路;不契如來本懷,難入一乘願海。所以,有一億菩薩沒有聽到這個法門而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想讓一切凡聖,都能聽到這部《佛說大乘莊嚴清凈平等覺經》。有人說,這話不對,佛說法時,這部經還沒有出版。這就是時間的錯覺,超時間那。能聽到這部經,勸令大家書寫、供養、受持、讀誦、信受奉行,並且還要流通,雖然只是須臾之間,勸他聽聞,為他演說,讓他不生憂惱。乃至晝夜都在思維彼剎及佛的功德。這樣精進不懈於無上道上,這樣的人始終不會退轉。

 

    彼人臨終,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是人已曾值過去佛,受菩提記。一切如來,同所稱讚。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彼人是指"於此經典為他演說"這樣的人。臨終時,假如咱們這個地球、銀河系、三千大千世界,都被大火燒毀,此人也能超過去。往生極樂世界,是人已曾值過去佛,受菩提記。受記,就是佛在他成佛前,給他受記:"這個人將來一定成佛"。這就是受記。釋迦牟尼佛是燃燈佛給受記的。有的人,見聞這部經典,能書寫、供養、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以至晝夜思維彼剎等等,這個人,過去已經遇見過佛,已經受記過,一切如來,同所稱讚。

 

    經中"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這個不是假設,指劫火,這個成劫、住劫、壞劫、空劫,每一劫都要二十小劫的時間,住劫之後有壞劫,壞劫之後就要空了。壞劫之後有火、風、水三災,這是"劫火洞燃,大千俱壞。"連灰沙都燒沒了。這是劫火,宇宙的大崩潰。假使大的核爆炸提前感應,此人在這個環境下,還能安然往生。所以,現在大家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依教奉行。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

 

    現在我讓大家看到無量壽佛和他的國土,及一切所有,大家都看到了。佛跟彌勒說,你看到了沒有?看到邊地沒有?都看到了吧?極樂國土,如對目前,大家都看到了,讓大家起實際的信心。同時有阿彌陀佛威德加被,大家善根增上。"所當為者,皆可求之。"《會疏》解釋這兩句話,所當為者:當為往生願行者。你為了往生髮這個願,圓滿這個願,你應當做的事。皆可求之:都可以隨順佛經而得到它,皆可求得的。大家看到的,西方極樂世界所願所行,都可以得到。不要因為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所以,再三勸大家,不要生疑。有了疑,不是把它硬壓下去,要看經、聽法,要請法,要去掉這個疑。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湣,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這個時候,經道都滅盡了,善導大師說:"萬年三寶滅,此經住百年"一萬年後,世界上三寶都滅了,最後這個經還住世一百年。大家都同意這個說法。所以就依止這個修。《法滅盡經》講:先滅《愣嚴》,《凈影疏》說:《大涅槃經》先滅。總之,這兩部經先滅。這兩部經都是談佛性,談佛性,大家都不易理解,要先滅了。《涅槃經》看不出來,《愣嚴經》現在苗頭已經很明顯了。《愣嚴百味考》就說《愣嚴》是假的。但現在還有人在護持《愣嚴》,圓鍈法師講《愣嚴》,講了一百多遍。一千年後,呂學者這個《百味考》可就要成為聖經了,《愣嚴》就沒人念了,就滅了,一本本的滅。《無量壽經》最後滅。

 

    "佛以慈悲哀湣,特留此經止住百歲。"最後這個經,就是《無量壽經》。《法滅盡經》把這個問題解釋得很清楚。佛說的話自然而然,各種經典可以證明。打個比喻說,燈要滅時,突然放光。人臨死時,迴光返照。法也如此,要滅盡時,有人還能接受這個《無量壽經》。這時他出現超前的智慧光明。這一百年,得遇《無量壽經》還得度。"我以慈悲哀湣之心,特留此經",別的經留下來,雖是佛的聖教,但眾生不能因這部經得度。說《金剛經》好,我們都讚歎極了,"無住生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是了不起的法,你都弄不懂,又不知怎麼做。所以,《無量壽經》則只要你會念南無阿彌陀佛,現在不能去責備那些法師,末法了,最後的阿闍梨就會念阿彌陀佛。這不就很殊勝了嗎?別的他不會,時節因緣。就是因為這種光明得度。最後能說這四個字,天空中有這四個字,他就看見,他得度。再過去,什麼都沒有了,法要滅時,"其有眾生遇斯經者",眾生能遇上這個經,必定是能滿足你的本願。"皆可得度",都能得度。於法滅盡時,聞此經都能得度。現在我們根基好多了。我們遇到,必然能得度,超越生死,登上涅槃。"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手裡拿的叫得,讀誦叫聞。也可以說聽到叫得,讀誦叫聞。都很難。遇到善知識,你能聞到法,又能行,這也很難。《圓覺經大疏》說:"善能知真識妄"。知道真,認識妄,"知病識葯"稱為善知識。能了別真妄,通達真際,知道眾生的根機,病之所在,給他葯,這叫善知識。《安樂集》根據《法句經》的話,善知識者"能言深法"。善知識能說很深的法:"空,無相,無願,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這一切都是本體了,"然於畢竟空中熾燃建立一切法。"視為善知識。善知識這個定義很清楚,如熊熊烈火熾燃建立在畢竟空里。永明大師說:"建立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善知識者,是汝父母,是養育汝等菩提身故"。養育你們、培養你們的菩提身。"善知識者,是汝眼目"。是你眼睛,讓你看見一切的道路,善惡清楚。"善知識者,是汝大船。"度你出生死苦海。"善知識者,是汝韁繩。"能拉你出生死。《法句經》後頭還說:"一切眾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親近善知識,請問法要"。這是說遇善知識的重要。

 

    欲證菩提,應求善友。怎麼求呢?《圓覺經》開示最好。"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正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不執著二乘的境界。他是"雖現塵勞,心恆清凈;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他不讓眾生犯戒,主張破戒的,他不是善知識。雖然他有錯,但他主張正知正見。"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條件可不低。他要知道你是不是正知正見,你是什麼水平,起碼他要知道什麼是正知正見。他還能發現這個人有什麼毛病。這是殊勝根基。圭埄大師的《圓覺經大疏》說:"善達覺性,不因修生,抉擇無疑,名正知見。"覺性就是性覺妙明,性覺就是本性的覺,是妙明、微妙光明,善於通達自己本有的覺性。是你本有的,不是外面來的。這是個"行不到處",是依種種修行達不到的地方。是無心三昧以後,觸著碰著的,不是行所能,直接達到之處,"不因修生"。但是,也確實要修。修德有功性德方顯,但是不依修生。不是行所達到的但還離不開行。抉擇:是分別各種法,什麼是大、小,什麼是正、邪。所以他能"善能分別諸法相"。這是"抉擇"。無疑:就是"於第一義而不動"。這是《華嚴》的兩句話。雖然第一義而不動搖,但能善能分別諸法相。抉擇無疑:這就叫做正知見。《圓覺經》的話,末法要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大疏》說:"信不住相者,是離開凡夫的煩惱境界,若有少法當情",要遇到一點點小法在情見之內,這個情見就是有分別的,所以說,不與萬法為侶。有少法當情,都叫做住相。"乃至菩提涅槃尚不取著"。要取菩提,證涅槃,是嚴重的法執。法我,這個都不取著。何況世間的夢幻境界。所以"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無所住而生其心。"得無住心,即契圓覺。這個無住生心是地上菩薩才能夠當機。《稱讚大乘經》說:"寧在地獄經百千劫,終不發二乘之心"。大乘佛法,特殊的不共之處,寧可在地獄呆百千劫,也不發二乘心。這符合佛的本心,佛是權說,沒有辦法,說"華嚴","涅槃"大家不懂,委曲求全,將就眾生的根器。一些聲聞緣覺之法,也算正法,但佛說是焦芽敗種,你在這停下來就辜負佛的本心。所以,"寧在地獄百千劫,終不發二乘之心。"密宗的戒律同聲聞眾住七天就破戒。所以《圓覺經》的話:"當求一切正知正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凈,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圭埄大師說的很好,"壞見之人雖不壞行",但是,"不堪與眾生為其道眼。"他不能為眾生當修道的眼目。雖說壞行,而不破見。"是則人天真勝福田。"一般人常常在這個地方顛倒了。大德法語,都是很有分量,很有感染力,很有啟發。《大智度論》說:"於諸世尊,如世尊想。"對於這些世尊,你應該像佛一樣的看。"若能開示深義,解散疑結",你有疑,打了個結,他能把這個結打開,"盡心敬之",盡你的心恭敬他。"不念余惡",他有什麼毛病不要去想。"如弊囊盛寶",你不能因為囊臟而不要寶了。"夜行險道,弊人執炬。"你夜裡行險道時,不能因為拿火把的人很臟,而不用他火把的照明。菩薩也這樣,"於師得智慧光明而不計其惡。"禪宗也如此,"欲求無上道,第一莫疑師",不要疑老師,你只要摘果子吃,管它樹枝是橫的豎的幹嗎?所以,"求如是人,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疏》又說:"但令善事明師,明師必自臨時指示。"你只要能很善的承事明眼的老師,到必要的時候,這個老師就會指示你。如同善財童子在文殊處,機緣成熟,文殊就叫他出去親近善友。一個個介紹,直到五十三參。自然就會得到指示。《法句經》有二十個比喻,善知識是父母、財寶、身命等等善知識有如是無量功德,是故教汝等親近。"大眾聞已,舉聲號哭,自念曠劫為善知識守護"自己想到,多少劫以來,有多少善知識在守護我,所以今天我能見到佛。我得利益了,可是從來沒有報過過去善知識的恩那!也沒有繼續去親近他們。說了這些,舉身號泣呀。所以《圓覺經》"普覺品"勸大家:"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勸修行人把命拿出來,供養善友,怎麼供養恭敬呢?首先要依教奉行。不是拿物質上的什麼東西,表面上禮敬。善知識難求,你得到了,善知識給你的指示,你不能信受奉行,這叫良醫束手啊!所以,遇同未遇啊。故於善知識的教化,應聞而能信,信而能行。這個甚難甚難。經上說:"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如來興世,難值難見。"上面三種難,莫過於底下這個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是乃難中之難。如果你能聽到這個《大乘無量壽經》,很樂於去信受。難中之難,沒有比這個更難的了。這個難,不是說這個法門難修,是說這樣的人,這樣的善根福德因緣難有難找。別的經,佛處處都說,但真正開顯凈土法門,教人往生的,獨這一部《大乘無量壽經》最全。因緣難遇,所以說是甚難。

 

    若有眾生得聞佛聲,慈心清凈,踴躍歡喜,衣毛為起,或淚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若聞佛號,心中狐疑,於佛經語都無所信,皆從惡道中來。宿殃未盡,未當度脫,故心狐疑,不信向爾。

 

    要是有眾生聽到佛聲,根據古譯,佛聲,是佛的名號,也就是有眾生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聞名就能接受。因佛名具萬德,他能接受,聞的人生起慈心、清凈心。清凈,就是純凈無垢,無有雜亂。歡喜,就是內心高興。踴躍,就是形於身口。衣毛為起,指遍身毛孔都悚立。淚出,是眼睛流淚。曾作佛道,就是從佛道中來。佛道:佛所得的無上菩提。因地上的行也叫做道,是要能達到佛地的一切萬行,稱為佛道。總的來說,這些眾生,曾經修行,曾經心向佛的菩提,並非凡人。前生都做過佛道,不是普通世俗的人。

 

    相反,"若聞佛號,心中狐疑,於佛經語,都無所信,皆從惡道中來,宿殃未盡,未當度脫,故心狐疑,不信向爾。"反之,若有人聽到了經語,一點也不信,念佛號,狐疑。過去冬天過河,人只要看到狐狸的膠印從上面走過,你就放心地走,因為狐狸是最懷疑的。走幾步,要聽聽,下面有沒有流水的聲音,完全沒有問題它才過。人要狐疑不信,是從三惡道中來的。"宿殃未盡",過去那個禍殃、業障還未消除盡,"未當度脫",沒到得度的時候。時節因緣還不成熟,所以你心中狐疑,就狂亂。《金剛經》上說:"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在後來世,拿那麼多生命布施,不如拿《金剛經》四句偈給人說。但他狐疑不信。因狐疑不信,就不能具說,佛就不能隨便說。所以,這個法門越殊勝,世間人就越難信。凈土法門,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這樣難信之法,你能生信,就證明你不是凡人,而是一切世間稀有之人。對於這個圓教,能生起真實的信心,能進一步產生圓解,圓解才能產生圓修,這就叫作圓人。圓人不是說你現在三明六通一切具足,那都是聖末邊事。大家常常感興趣的都是聖道中末了末邊的事。最主要的事大家不相信。嚴新在美國引起轟動,這些事是邪法。連聖末邊事也談不到,很可憐。密宗稱決定見宗,見首先要解決。見之後才有修,有修才有行,有行才有果。這個見字,大家要十分地注意,也不是悟,也不是理解。在這兩個之間,產生的圓見。大密宗見就是圓見。凈土宗圓教之法。念佛功德成就佛。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這都是圓見。你這樣念一天佛,等於別人念一劫。不要懷疑,可能還不止一劫,全在當人(自己)啊。

 

 

推薦閱讀:

講座:《通解紅樓夢》第三講
相學講座(九)——論足、毛髮
周易知識講座(4)
高級命理講座【第十二講】
【命理中級講座】

TAG: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