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民主化的幾點思考

自西方的現代文明因其內部民眾日益改善的生存狀態和外部強大的影響力以強勢姿態崛起以來,世界已經經歷了三次大的民主化浪潮。目前第三次民主化的浪潮還在擴展當中。中國近現代的知識分子,從「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也整整奮鬥了將近百年,然而擁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九州華夏,卻一次次錯過民主化的列車,依然在傳統與現代扭曲交會的泥濘中徘徊。處在新世紀之初的中國知識分子,有必要重新審視西方的民主化歷程,結合非西方文明國家的民主轉型,再反觀中國的近代化之路,體味成敗得失,以期為中國的民主化和現代化展現切實的希望。 一、民主需要一些必要的條件。 探討實現民主的條件,首先要搞清楚民主是什麼?西方有一些政治學家認為民主就是代議制,或者就是妥協寬容,甚至就是選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的說法都沒有錯,因為他們都是從特定的角度來解釋民主的,其基礎就是民主已經在他們的政治生活中完整扎了根,民主正常運作的要素已經基本齊備,他們所做的工作只不過是要使民主更加精細化、科學化,更富有操作性,更體現民主的價值。但是,在一個還沒有真正民主化或者說沒有基本民主化的國家, 如果採用以上的觀點來詮釋民主,則未免失之簡單化,最終可能導致邯鄲學步或者東施效顰。民主是一個立體的系統,它的建立和運作依賴諸多的要素,正是這些要素的推動、磨合與制衡營造了民主的態勢,創造了民主化的國家。 具體說來,民主的建立和運作需要以下一些基本條件: 第一,適當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與民主的正相關性已經為國外許多學者的研究所證實,適當的經濟發展水平意味著一個國家擁有相應的物質財富及其生產能力。儘管民主與物質財富之間的具體因果關係至今連西方人也不敢肯定,但一個十分貧窮的國家要實現真正的民主是十分困難的,這一點無庸置疑,至今世界上也無先例。 較為豐富的物質財富一般和國民的富裕程度,受教育程度,交通、通訊、大眾傳媒的發達程度,還有國家或地區與外部世界的交往程度相聯繫,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這些指數一般都較高,而這些因素對於民主建立和運作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經濟的發展水平還有一個重要影響就是對社會階層的調整。如果一個國家實現了較快的經濟發展,並且在此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得到了比較公平合理的分配,因而社會的有產者階層壯大甚至成為社會主流的話,那麼民主的實現就會有了更強大的社會基礎,因為有產者對於權利的要求會有力而且有效地推動民主化的進程。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在北大演講的時候特別指出台灣現代化的重要經驗就是「均富」,這樣的「苦口婆心」也是意味深長的。 第二,適宜的政治文化環境。政治文化包含的因素很多,對於民主的建立和運作來說主要有三個方面:政治文化傳統,公民文化的發育,國民受教育水平。民主需要的是一種平等、自由、競爭、妥協、寬容、開放的政治文化,如果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傳統中集權專制、等級森嚴、零和博弈的影響較深,對於民主轉型的阻力是可想而知的。公民文化是一種權利文化,擁有足夠的個人權利、不是公權力奴隸的人才是真正的公民。只有公民意識深入人心,民主的建立才會成為必要,否則民主將成為幌子。國民的受教育水平決定了他們對於民主精神和價值的理解程度,也是提高民主運行質量的必要條件,所以使更多的國民受到良好的教育也是民主化的必需。 第三,曾經的相關經歷。一個國家的經歷會以經驗或者教訓的形式對其建立民主產生積極或者消極的影響,或者直接為民主化積累條件。曾經是英國或者美國殖民地的國家,長期受英美文化和英美政治運作的影響,比較容易理解、接受民主化的價值,容易學會運作民主。如果一個國家有過民主化的經歷,那麼以後重新建立民主也會容易一些。如果一個國家在轉型過程中遭遇了似乎比轉型前更差的政體,那麼實踐以後的總結與反思會增進他對民主的理解,最終促進民主化的實現。第四,外部因素的影響。外部力量的推動作用對於民主建立的意義也是不可忽視的,有時候還顯得十分直接。當代發達的西方國家尤其是後起的體制轉型後迅速強大起來的國家,對於非民主的國家有一種很強的示範效應,會成為這些國家主動學習的對象,中國民主化的歷史進程也受到這方面因素的影響。還有像「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旦一個國家實現民主,其周邊或者文化相似的國家也會跟隨著民主化,像東歐劇變就是典型例證,最近中亞各國的民主深化的騷動也屬於這種。當然,阻礙民主化的外部力量對於民主化的摧殘也是明顯的,只是這種阻滯最終可能會產生更大的有利於民主化的反作用力。蘇聯一度完全控制了東歐各國的改革,20年後依然是「兵敗如山倒」。 二、民主化是一個過程。 民主化的實現需要一個過程,不能急功近利,否則走的是更多的歷史彎路。西方發達國家建立民主化的過程也是相當漫長的,當歐洲人逐漸從中世紀的「黑暗」中走出來,開始了人文的復興、理性的啟蒙,進行宗教改革,展開工業革命,每一步都花了很長時間,走得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正是在這些歷史性的活動幾百年的交匯融合,提供了民主建立和運作的充分條件,才帶來了西方民主的建立與完善。在非西方國家,在缺失西方文化傳統的文明裡,要想建立民主,顯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民主的諸多要素需要一個逐步培育和肯定的過程,更何況傳統文化中那些與民主所需價值相悖的觀念往往根深蒂固,脫胎換骨並不容易。儘管外部的影響非常重要,但一個國家的民主化主要還是得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本國民眾的智慧,外部力量一般也只能通過影響本國國民的觀念而產生作用。美國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民主化推動畢竟只能作為一些特殊的個案,不可能成為國家民主化的主流方式,過去不是,以後也不可能是。但是,一個國家的國民,即使再聰明也受著現實的政治處境、傳統的文化環境以及人的認知能力和一般認知方式的影響,不可能超越相應的歷史階段,即使有超越歷史的人,也只能是少數智者,難挽大局。因此,從一個國家的國民對於自身傳統和現代民主的理解、磨合的能力與進程的角度,民主化的長期性也是在情理之中。 急功近利地追求民主化是不可取的,其後果很可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甚至因過度的功利化使歷史成為一個大型試驗場,給國家帶來巨大的創痛。20世紀是一個國際格局大變動的時代,伴隨其中的就是諸多國家追求民主化和現代化的努力。許多國家實現了獨立,但並沒能建起真正的民主,反而日益被邊緣化;有些國家通過激進的暴力革命實現了改天換地,最終收穫的也不是民主,唯見假民主以民主的身份欺世盜名、粉飾太平,使得民眾還未享受民主就得了民主的「厭食症」;有些拉美國家迅速建立了民主,但人民卻不懂得民主的精神,以至於民主運行起來衝突不斷,國家經常陷於危機。中國近代的民主化歷程就更加悲慘,前後折騰了將近百年,經驗教訓尚無主流標準,前路仍是「行者無疆」。究其原因,以過於功利和實用的態度對待民主化,將民主作為「富國強兵」工具是極大的失誤,只可惜至今也沒有走出這個誤區。自中國產生民族危機以來,中國的國人都是本著「富國強兵」的目的被動地去吸收西方文明中有利於己的東西,而且總是主觀自願的為西方價值貼上西方強大之功臣的標籤,從來很少系統的研究西方一整套的文化和政治體系,不虞「桔生淮南則為桔,桔生淮北則為枳」。功利和實用的態度帶來的另一個惡果就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盛行,否定一切傳統,寧願推倒一切重來。因為有著極為功利的目的,所以在中華民族的危急關頭,往往不顧傳統優勢和歷史之累,主張救亡壓倒啟蒙,激進取代理性,最終用革命與暴力粉碎了民主化的迷夢。傳統可以改造,但不可能丟棄,夢想推倒一切重來既背叛了歷史,也不容於現實,因為傳統會有積極的價值,歷史永遠是現在和未來的立足點。 三、結語:中國需要健康的民主化和現代化心態。將近百年的民主化進程證明,中國需要健康的民主化和現代化心態。民主的建立和運作需要許多的必要條件,我們需要深刻、全面而且理性的認識民主以後,以足夠的耐心用較長的過程來培育民主。任何給現代化、給實現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定時間表的行為都是急功近利、實用主義的,很可能再一次讓我們用「富國強兵」取代追求民主,以至再次與民主擦肩而過。我們要追求民主,但民主不是用來實現富強的工具,我們追求他只是讓更多的人過得幸福,讓神州大地更加和諧。
推薦閱讀:

《思維導圖》中提到的流程圖、魚骨圖為什麼實際上不是思維導圖?它們和真正的思維導圖的區別是什麼?
年底了,我們為什麼要開這麼多會
別過多為「佛系青年」擔心
眾和為什麼許多大家式老師都不講課了?
藍色和綠色總是說錯的人有什麼問題?

TAG:思考 | 民主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