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朝代公元對照表及各朝代皇帝並附歷史朝代歌

中國歷史朝代公元對照表朝 代 起 訖 都 城 今 地 皇 帝黃帝軒轅氏 前2697~前2599 下注 下注 下注少昊金天氏 前2598~前2515 下注 下注 下注顓頊高陽氏 前2514~前2437 下注 下注 下注帝嚳高辛氏 前2436~前2367 下注 下注 下注帝摯高辛氏 前2366~前2358 下注 下注 下注唐 堯 前2357~前2258 下注 下注 下注虞 舜 前2257~前2208 下注 下注 下注夏 約前22世紀末—約前16世紀初 安邑 山西夏縣 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發桀陽翟 河南禹縣商 約前16世紀—約前11世紀 亳 河南商丘 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武乙太丁帝乙紂殷 河南安陽周 西周 約前11世紀—前771 鎬京 陝西西安 武王(姬發)成王(姬誦)康王(姬釗)昭王(姬瑕)穆王(姬滿)共王(姬翳扈)懿王(姬韉)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厲王(姬胡)共和宣王(姬靜)幽王(姬宮星)東周 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陽 平王(姬宜臼)桓王(姬林)庄王(姬佗)禧王(姬胡齊)惠王(姬閬)襄王(姬鄭)頃王(姬壬臣)匡王(姬班)定王(姬瑜)簡王(姬夷)靈王(姬泄心)景王(姬貴)悼王(姬猛)敬王(姬丐)元王(姬仁)貞定王(姬介)哀王(姬去疾)思王(姬叔)考王(姬嵬)威烈王(姬午)安王(姬驕)烈王(姬喜)顯王(姬扁)慎靚王(姬定)赧王(姬延)春秋時代 前770—前476 下注 下注 下注戰國時代 前475—前221 下注 下注 下注秦 前221—前206 咸陽 陝西咸陽 周赧王昭襄王(嬴則,又名稷)孝文王(嬴柱)庄襄王(嬴子楚)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漢 西漢 前206—公元25 長安 陝西西安 高帝(劉邦)惠帝(劉盈)高後(呂雉)文帝(劉恆)—後元景帝(劉啟)—中元、後元武帝(劉徹)—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後元昭帝(劉弗陵)—始元、元鳳、元平宣帝(劉詢)—本始、地節、元康、神爵、五鳳、甘露、黃龍元帝(劉示)—初元、永光、建昭、竟寧成帝(劉驁)—建始、河平、陽朔、鴻嘉、永始、元延、綏和哀帝(劉欣)—建平、元壽平帝(劉侃)—元始孺子嬰(王莽攝政)—居攝、初始[新]王莽—始建國、天鳳、地皇更始帝(劉玄)—更始東漢 25—220 洛陽 河南洛陽 光武帝(劉秀)——建武、建武中元明帝(劉庄)——永平章帝(劉怛)——建初、元和、章和和帝(劉肇)—永元、元興殤帝(劉隆)—延平安帝(劉祜)—永初、元初、永寧、建光、延光順帝(劉保)—永建、陽嘉、永和、漢安、建康沖帝(劉炳)—永嘉質帝(劉纘)—本初桓帝(劉志)—建和、和平、元嘉、永興、永壽、延熹、永康靈帝(劉宏)—建寧、熹平、光和、中平獻帝(劉協)—初平、興平、建安、延康三國 魏 220-265 洛陽 河南洛陽 文帝(曹丕)—黃初明帝(曹壑)—太和、青龍、景初齊王(曹芳)—正始、嘉平高貴鄉公(曹髦)—正元、甘露勃帝[曹奐(陳留王)]—景元、咸熙蜀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昭烈帝(劉備)—章武后主(劉禪)—建興、延熙、景耀、炎興吳 222-280 建業 江蘇南京 大帝(孫權)—黃武、黃龍、嘉禾、赤烏、太元、神鳳會稽王(孫亮)—建興、五鳳、太平景帝(孫休)—永安烏程侯(孫皓)—元興、甘露、寶鼎、建衡、鳳凰、天冊、天璽、天紀西晉 265-317 洛陽 河南洛陽 武帝(司馬炎)—泰始、咸寧、太康、太熙惠帝(司馬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寧、太安、永安、建武、永安、永興、光熙懷帝(司馬熾)—永嘉愍帝(司馬鄴)—建興東晉十六國 東晉 317-420 建康 江蘇南京 元帝(司馬睿)—建武、大興、永昌明帝(司馬紹)—永昌、太寧成帝(司馬衍)—太寧、咸和、咸康康帝(司馬岳)—建元穆帝(司馬聃)—永和、昇平哀帝(司馬丕)—隆和、興寧海西公(司馬奕)—太和簡文帝(司馬昱)—咸安孝武帝(司馬曜)—寧康、太元安帝(司馬德宗)—隆安、元興、義熙恭帝(司馬德文)—元熙十六國 304-439 下注 下注 下注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武帝(劉裕)—永初少帝(劉義符)—景平文帝(劉義隆)—元嘉孝武帝(劉駿)—孝建、大明前廢帝(劉子業)—永光、景和明帝(劉彧)—泰始、泰豫後廢帝[劉昱(蒼梧王)]—元徽順帝(劉淮)—升明齊 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高帝(蕭道成)—建元武帝(蕭賾)—永明鬱林王(蕭昭業)—隆昌海陵王(蕭昭文)—延興明帝(蕭鸞)—建武、永泰東昏侯(蕭寶卷)—永元和帝(蕭寶融)—中興梁 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武帝(蕭衍)—天監、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簡文帝(蕭綱)—大寶元帝(蕭繹)—承聖敬帝(蕭方智)—紹泰、太平陳 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武帝(陳霸先)—永定文帝(陳倩)—天嘉、天康廢帝[陳伯宗(臨海王)]—光大宣帝(陳頊)—太建後主(陳叔寶)—至德、禎明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道武帝(拓跋圭)—登國、皇始、天興、天賜明元帝(拓跋嗣)—永興、神瑞、泰常太武帝(拓跋燾)—始光、神珈、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南安王(拓跋余)—永(承)平文成帝(拓跋睿)—興安、興光、太安、和平獻文帝(拓跋弘)—天安、皇興孝文帝(元宏)—延興、承明、太和宣武帝(元恪)—景明、正始、永平、延昌孝明帝(元詡)—熙平、神龜、正光、孝昌、武泰孝庄帝(元子攸)—建義、永安長廣王(元曄)—建明節閔帝(元恭)—普泰安定王(元朗)—中興孝武帝(元攸)—太昌、永興、永熙洛陽 河南洛陽東魏 534-550 鄴 河北臨漳 孝靜帝(元善見)—天平、元象、興和、武定北齊 550-577 鄴 河北臨漳 文宣帝(高洋)——天保廢帝(高殷)—乾明孝昭帝(高演)—皇建武成帝(高湛)—太寧、河清後主(高緯)—天統、武平、隆化幼主(高恆)—承光西魏 535-557 長安 陝西西安 文帝(元寶炬)—大統廢帝(元欽)恭帝(元廓)北周 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孝閔帝(宇文覺)明帝(宇文毓)—武成武帝(宇文邕)—保定、建德、宣政宣帝(宇文贇)—大成靜帝(宇文闡)—大象、大定隋 581-618 大興 陝西西安 文帝(楊堅)——開皇、仁壽煬帝(楊廣)——大業恭帝(楊侑)——義寧唐 618-907 長安 陝西西安 高祖(李淵)—武德太宗(李世民)—貞觀高宗(李治)—永徽、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咸亨、上元、儀鳳、調露、永隆、開耀、永淳、弘道中宗(李顯,又名哲)—嗣聖睿宗(李旦)—文明武后(武曌)—光宅、垂拱、永昌、載初武后稱帝,改國號為周—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聖歷、久視、大足、長安中宗(李顯,又名哲),復唐國號—神龍、景龍睿宗(李旦)—景雲、太極、延和玄宗(李隆基)—先天、開元、天寶肅宗(李亨)—至德、乾元、上元代宗(李豫)—寶應、廣德、永泰、大曆德宗(李適)—建中、興元、貞元順宗(李誦)—永貞憲宗(李純)—元和穆宗(李恆)—長慶敬宗(李湛)—寶曆文宗(李昂)—寶曆、大(太)和、開成武宗(李炎)—會昌宣宗(李忱)—大中懿宗(李崔)—大中、咸通僖宗(李儇)—咸通、乾符、廣明、中和、光啟、文德昭宗(李曄)—龍紀、大順、景福、乾寧、光化、天復、天佑哀帝(李柷)—天佑五代十國 後梁 907-923 汴 河南開封 太祖(朱晃,又名溫、全忠)—開平、乾化末帝(朱真)—乾化、貞明、龍德後唐 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庄宗(李存勖)——同光明宗(李亶)——天成、長興閔帝(李從厚)——應順末帝(李從珂)——清泰後晉 936-946 汴 河南開封 高祖(石敬瑭)—天福出帝(石重貴)—天福、開運後漢 947-950 汴 河南開封 高祖(劉皓,本名知遠)—天福、乾佑隱帝(劉承佑)—乾佑後周 951-960 汴 河南開封 太祖(郭威)—廣順、顯德世宗(柴榮)—顯德恭帝(柴宗訓)—顯德十國 902-979 下注 下注 下注宋 北宋 960-1127 開封 河南開封 太祖(趙匡胤)—建隆、乾德、開寶太宗(趙炅,本名匡義,又名光義)—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至道真宗(趙恆)—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興仁宗(趙禎)—天聖、明道、景佑、寶元、康定、慶曆、皇佑、至和、嘉佑英宗(趙曙)—治平神宗(趙頊)—熙寧、元豐哲宗(趙煦)—元佑、紹聖、元符徽宗(趙佶)—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欽宗(趙桓)—靖康南宋 1127-1279 臨安 浙江臨安 高宗(趙構)—建炎、紹興孝宗(趙慎)—隆興、乾道、淳熙光宗(趙敦)—紹熙寧宗(趙擴)—慶元、嘉泰、開禧、嘉定理宗(趙昀)—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佑、寶佑、開慶、景定度宗(趙祺)—咸淳恭宗(趙顯)—德佑端宗(趙是)—景炎帝丙(趙丙)—祥興遼 907-1125 皇都(上京) 遼寧 巴林右旗 遼建國於907年,國號契丹,916年始建年號,938年(一說947年)改國號為遼,983年復稱契丹,1066年仍稱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神冊、天贊、天顯太宗(耶律德光)—天顯、會同、大同世宗(耶律阮)—天祿穆宗(耶律璟)—應歷景宗(耶律賢)—保寧、乾亨聖宗(耶律隆緒)—乾亨、統和、開泰、太平興宗(耶律宗真)—景福、重熙道宗(耶律洪基)—清寧、咸雍、大(太)康、大安、壽昌(隆)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統、天慶、保大西夏 1038-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 太祖(完顏文,本名阿骨打)—收國、天輔太宗(完顏晟)—天會熙宗(完顏亶)—天會、天眷、皇統海陵王(完顏亮)—天德、貞元、正隆世宗(完顏雍)—大定章宗(完顏璟)—明昌、承安、泰和衛紹王(完顏永濟)—大安、崇慶、至寧宣宗(完顏珣)—貞佑、興定、元光哀宗(完顏守緒)—正大、開興、天興金 1115-1234 會寧 阿城(黑龍江) 太祖(完顏文,本名阿骨打)—收國、天輔太宗(完顏晟)—天會熙宗(完顏亶)—天會、天眷、皇統海陵王(完顏亮)—天德、貞元、正隆世宗(完顏雍)—大定章宗(完顏璟)—明昌、承安、泰和衛紹王(完顏永濟)—大安、崇慶、至寧宣宗(完顏珣)—貞佑、興定、元光哀宗(完顏守緒)—正大、開興、天興中都 北京開封 河南開封元 1206-1368 大都 北京 蒙古孛兒只斤鐵木真於1206年建國。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9年滅南宋。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拖雷(監國)太宗(孛兒只斤窩闊台)乃馬真後(稱制)定宗(孛兒只斤貴由)海迷失後(稱制)憲宗(孛兒只斤蒙哥)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中統、至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元貞、大德武宗(孛兒只斤海山)—至大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皇慶、延佑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至治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泰定、致和天順帝(孛兒只斤阿速吉八)—天順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天曆明宗(孛兒只斤和世剌)—至順寧宗(孛兒只斤懿璘質班)—至順順帝(孛兒只斤妥歡帖睦爾)—至順、元統、至元、至正明 1368-1644 北京 北京 太祖(朱元璋)—洪武惠帝(朱允文)—建文成祖(朱棣)—永樂仁宗(朱高熾)—洪熙宣宗(朱瞻基)—宣德英宗(朱祁鎮)—正統代宗(朱祁鈺)[景帝]—景泰英宗(朱祁鎮)—天順憲宗(朱見深)—成化孝宗(朱佑樘)—弘治武宗(朱厚照)—正德世宗(朱厚璁)—嘉靖穆宗(朱載後)—隆慶神宗(朱翊鈞)—萬曆光宗(朱常洛)—泰昌熹宗(朱由校)—天啟思宗(朱由檢)—崇禎清 1616-1911 北京 北京 清建國於1616年,初稱後金,1636年始改國號為清,1644年入關。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天命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天聰、崇德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世宗(愛新覺羅胤禎)—雍正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嘉慶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宣統中華民國 1912-1949 南京 江蘇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附註:1 商朝在約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於殷,此後商也成為殷。2 從西周前771開始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為中國歷史確切紀年的開始。3 春秋時代簡稱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說,前770年~前403年),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春秋時期之後是戰國時期。4 戰國時代主要有秦、魏、韓、趙、楚、燕、齊等國。5 西漢時期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時期,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建立了農民政權。公元23年,新王莽政權滅亡。公元25年,東漢王朝建立。6 十六國這時期,在我國北方,先後存在過一些封建政權,其中有:漢(前趙)、成(成漢)、前涼、後趙(魏)、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北涼、南燕、西涼、北燕、夏等國,歷史上叫做「十六國」。7 十國這時期,除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外,還先後存在過一些封建政權,其中有:吳、前蜀、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南平)、後蜀、南唐、北漢等國,歷史上叫做「十國」。中國歷史朝代簡表朝代 起止年代 創建人 都 城黃帝堯舜禹 約170萬-4000年前 黃帝堯|舜 /夏朝 前2100-1600 啟 陽城商朝 前1600-1100 湯 亳→殷西周 前1100-771 武王 鎬東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春秋 前770-476 / 洛邑戰國 前475-221 / /秦朝 前221-206 秦始皇 咸陽西漢 前202-公元8年 漢高祖 長安新朝 8-23 王莽 長安東漢 25-220 光武帝 洛陽三國魏 220-265 曹操 洛陽蜀 221-263 劉備 成都吳 229-280 孫權 建業西晉 265-316 司馬炎 洛陽東晉 317-420 司馬睿 建康十六國 304-439 / /南北朝 420-581 / /隋朝 581-618 楊堅 大興唐朝 618-907 唐高祖 長安五代十國 907-960 / /宋朝 北宋 960-1127 趙匡胤 開封南宋 1127-1279 高宗 臨安遼朝 916-1125 耶律阿寶機 上京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 興慶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 中都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 南京→北京清朝 1644-1911 努爾哈赤 北京歷史大事記原始社會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帶約80萬年前 藍田人生活在陝西藍田一帶約20——7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約18000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約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約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黃帝 堯 舜 禹時期奴隸社會夏(約公元前21世紀到約公元前16世紀)約公元前21世紀 禹傳子啟 夏朝建立商(約公元前16世紀到約公元前11世紀)約公元前16世紀 商湯滅夏 商朝建立約公元前14世紀 商王盤庚遷都殷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771年)約公元前11世紀 周武王滅商 西周開始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共和元年 我國歷史開始有明確紀年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 西周結束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 東周開始封建社會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 秦始皇確立郡縣制 統一貨幣 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 陳勝 吳廣起義爆發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 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 改國號新17 18年 綠林赤眉起義爆發東漢(25年到220年)25年 東漢建立73年 班超出使西域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200年 官渡之戰208年 赤壁之戰三國(220年到280年)220年 魏國建立221年 蜀國建立222年 吳國建立263年 魏滅蜀265年 西晉建立 魏亡西晉(265年到316年)280年 西晉滅吳316年 匈奴兵攻佔長安 西晉結束東晉(317年到420年)317年 東晉建立383年 淝水之戰南北朝(420年到589年)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開始485年 北魏實行均田制494年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隋(581年到618年)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結束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南朝結束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611年 隋末農民戰爭開始 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唐(618年到907年)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滅亡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7世紀前期 松贊干布統一吐蕃8世紀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權 以渤海為號同一時期 南詔首領皮羅閣合併六詔為南詔8世紀中期 骨力裴羅統一回紇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780年 實行兩稅法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 後梁建立 唐亡 五代開始916年 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政權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 北宋建立979年 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1005年 宋 遼澶淵之盟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11世紀中期 畢晟發明活字印刷術1069年 王安石變法1115年 完顏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 金滅遼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 金滅北宋 南宋開始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戰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1227年 蒙古滅西夏1234年 蒙古滅金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1276年 元滅南宋1351年 劉福通等領導紅巾軍大起義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 明朝建立 盟軍攻佔大都 元亡明初 開始修建明長城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1421年 明成祖遷都北京明朝中後期 資本主義萌芽在江南開始出現16世紀中期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1581年 實行一條鞭法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 農民軍攻佔北京 明亡清(鴉片戰爭以前)(1644年到1840年)1644年 清軍入關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1685 1686年 雅克薩自衛反擊戰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1696年 昭莫多戰役1727年 清朝設置駐藏大臣18世紀中期 維吾爾貴族大和卓 小和卓發動叛亂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回答者:瀦仔靤 -高級魔法師 七級  

10-19 20:43歷史朝代歌第一種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楚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第二種[香港版本]第一首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並六國,贏政稱始皇。楚漢鴻溝界,最後屬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則天皇,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華歆分十國,北宋火南唐,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後被明亡,明到崇幀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換位至宣統,民國廢末皇,五四風雨驟,建國存新綱,抗日反內戰,五星紅旗揚第三種 [香港版]第二首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第四種 [香港版本]第三首夏、商、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新公元界線平帝分,東漢、三國、西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民國壽命短,社會主義氣象新。以上約計四千二百春。第五種 [香港版本]第四首夏後殷商西東周,春秋戰國秦皇收,西漢東漢魏蜀吳,西晉東晉兼五胡。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後稱雄。宋齊梁陳是南朝,北魏齊周稱北朝。北周滅齊傳於隋,隋又滅陳再統一。隋滅唐興稱富強,五代十國各稱王。契丹興起在北方,建號為遼入汴梁。五代梁唐晉漢周,宋朝建國陳橋頭。女真建金先滅遼,打破汴京北宋消。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興起國號元。滅金滅宋歸一統,元朝統治九十年。明代共傳十六君,滿洲初起號後金。後金國號改為清,入關稱帝都北京。人民覺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國立。人民民主再勝利,齊心奔向共產國。第六種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推薦閱讀:

西天取經,究竟是不是天地諸神的一次陰謀?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的經商致富總結
論當年明月先生和袁騰飛先生對明朝的看法
中國古史-周公封建-周公制禮
從張巡南霽雲封神來看道教的封神觀

TAG:中國 | 歷史 | 中國歷史 | 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