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田園詩鑒賞指導

映 日 荷 花 別 樣紅

                     ——田園詩鑒賞指導

【考點闡述】

    詩人們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優美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這樣的詩,被稱為田園詩。這類詩歌,就內容而言,有對農村自然景物與田園生活圖景的描繪,有對農忙歡歌及多彩鄉村生活的描寫,有對農民勞動艱辛、生活慘痛的反映和對官府剝削、賦稅苛重深刻揭露,也有對壯闊山川景色的描繪、山林隱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寫,以及對旅途情景的敘述等。在藝術表現上,或採用多種色彩生動地表現大自然的景象;或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藉以反映詩人寧靜的心境、隱逸的思想。這些田園詩大多寫景新巧,畫面明麗、語言活潑自然、風格清新婉麗,具有不同的風格與情調。有的氣魄宏大,意境開闊;有的刻圓細膩,引人深思;有的生動逼真,有的含蓄凝練。優秀的田園詩,都是佳山勝水的自然美在藝術上的再現,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以美的享愛。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筆下的景物不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傳田園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風物中融入詩人的感情,即景會心,渾然天成。此類試題的命題角度主要考查考生對詩歌意象、意境的理解與分析,以及對相關表達技巧、表現手法的辨認與評析。

【知識梳理】

    1.鑒賞此類詩歌,一定要了解中國古代田園山水詩的演變和發展。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人,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時代,我國山水田園詩進入了繁榮時期。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將山水與田園二者結合得更緊密了;二是形神兼備,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內涵,寄託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2.傳統意象的特點及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意境所展示的畫面及其凸顯的情感氛圍和主題思想,情和景的關係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一些表達技巧,寫景的方式方法,與主旨相關的鍊字、鍊句及修辭的辨析等,是常出現的考點,大家在複習時不可不注意。

    田園詩的鑒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把握形象的特徵和寓意  古詩意象往往寓繁於簡,寓萬於一,以高度濃縮的藝術形象誘發想像,產生奇特的審美效果。

    2.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感情,自然景物一經詩人攝入筆端,就必然帶上詩人的感情色彩,為表達詩的特定情感服務。

    3.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的情感  既要感知作者的身世,做到知人論世,準確地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出的情感,又要認真判斷感情寄託的深淺,切忌隨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內涵。

   4.分析詩歌的寫作技巧和語言特色  留意作者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描寫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變化。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如繪形、繪聲、繪色。理解和說明描寫景物的技巧,如虛實結合,以動襯靜,明暗對比,以小見大,粗筆勾勒和細部描繪相結合,比興手法的運用等。語言運用方面,既要學會欣賞雄渾壯麗的景象,又要善於體會詩人細緻入微的觀察、捕捉和描摹。

【真題再現】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雨過山村

王  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

    1.詩中前兩句寫出了雨後山村怎樣的景物特點?

    答:                                                                         

                                                                                   

    2.詩人是怎樣表現農忙氣氛的?請簡要分析。

    答:                                                                         

                                                                                 

【參考答案】

    1.細雨蒙蒙,幾家雞鳴,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橋簡樸。這些都寫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靜與和諧優美的特點。

    2.詩人一方面從正面以「婦姑相喚浴蠶」來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從側面落筆,借梔子花的「閑」,襯出農家忙的氣氛。

【誤區透視】

    做此類題目時考生容易走進的誤區有:

    1.對關鍵性的精鍊傳神的字難以準確判斷。

    2.即使找到傳神的字詞,也不會聯繫所在句子做綜合分析。

    3.整體的畫面感不強,缺少分析的層次性。

    4.感受不敏銳,不善於抓住景物特徵。

    5.賞析時語言表達缺乏全面性。

【實戰演練】

    1.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雨   睛

王 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前人評論此詩的三、四兩句,奇趣橫生,尤其是「卻疑春色在鄰家」可謂神來之筆,造語奇峰突起,你是否同意此觀點?為什麼?試結合全詩加以分析。

    答:                                                                         

                                                                                  

    2.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田 園 樂

王 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歸,鶯啼山客猶眠。

    請回答「花落家童未歸,鶯啼山客猶眠」寫出了怎樣的一種意境?

    答:                                                                         

                                                                                  

    3.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東   溪

梅堯臣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

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

短短蒲茸齊似剪,平平沙石凈於篩。

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

    自唐以來,古人作詩主張「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說詩人既要以自然為師,從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內心深處引發思想情感。請指出在這首詩中最能體現這一主張的一聯詩句,並說說它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體現的。

    (1)最能體現這一主張的一聯詩句:                                               

    (2)體現的思想情趣:                                                          

    (3)如何體現的:                                                              

    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  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1)本詩寫景有何特點?

    答:                                                                         

                                                                                  

    (2)簡析頷聯、尾聯的人物形象特點。

    答:                                                                          

                                                                                  

    (3)全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5.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溪頭卧剝蓮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譽(一字用得恰到好處,給全句或全詞增輝)。你同意此說嗎?為什麼?

    答:                                                                         

                                                                                   

    6.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注】①排闥(tà):闖進門來。闥,小門。

    「兩山排闥送青來」一句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結合全詩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                                                                          

                                                                                  

【參考答案】

    1.同意。望著殘紅及紛紛過牆去的蜂蝶,詩人懊喪、悵惘,這時突發奇想,「卻疑春色在鄰家」,詩人的想像似乎真實有據又天真爛漫。「疑」字極有分寸,增加了真實感。這兩句詩不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態寫得活靈活現,更把春色寫活,末句起了點石成金的作用,經他點化,小園、蜂蝶、春色一齊煥發出異樣神采,妙趣橫生。

    2.清晨,粉紅的落花灑落一地,家童未及清掃,四周一片靜謐,只有樹上的黃鶯在婉轉啼鳴,卻並沒有驚擾主人的好夢。

    3.(1)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閑情逸趣和對優美自然景色的讚美。(3)能結合景(「野鳧眠岸」「老樹著花」)和情(「有閑意」「無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4.(1)描寫景物有聲、有色、有形,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點。所寫景物帶上了作者的主觀色彩。寫得情景交融。所選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煙等富有季節和時間特徵的景畫。(2)頷聯刻畫了詩人年事已高和安閑的神態。尾聯生動地刻畫了裴迪的狂士之態。(3)表現了詩人的閑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

    5.「卧」字確實使用最妙.它把小兒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從而使人物形象鮮明,意境耐人尋味。如不同意此種說法,但能夠自圓其說,可根據具體情況考慮給分。

    6.該句使用了擬人的手法。寫開門見「山」,「兩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蒼翠的山色「送」進門來(點明擬人具體內容)。化靜為動,化無情為有情,賦予山以靈性,生動地寫出了田園風光的盎然生機。寫出了詩人身處其間的愉悅,表現了詩人對這種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推薦閱讀:

黃飛鴻的傳人,李連杰、成龍、吳京、甄子丹全都受過他的指導!
(1)2010前舞友指導筆記
實修指導

TAG:指導 | 鑒賞 |